我有一雙兒女,我都懷疑他們是否同一個爸媽生的。
女兒12歲,經常笑容滿麵,在學校裏據說是人見人愛。在家裏,她的房間卻亂得跟豬窩一樣。地上經常散落著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做事經常慢慢吞吞,經常招來我和先生的數落。
兒子10歲,經常哀怨,今天不想上學,明天抱怨生活無味。可他的房間,各種玩具,書本等,經常擺放得整整齊齊。做起事情來,麻利,專注。
作為一名職場媽媽,我自己的工作經常忙得七葷八素的。也就晚上能有點時間跟他們在一起。我對這兩個在美國出生的小家夥,要求不高,就是必須給我會中文。可我所在的美國大農村,方圓幾百裏沒幾個中國人,更別提規模化的中文學校了。所以,他們的中文隻有我親自操刀了。
每天晚上,我帶著兩個孩子家學中文。2015年的時候,接觸到經典閱讀。就開始讓兩個孩子用重複閱讀經典的方法,學習中文。從那個決定開始,幾乎每個晚上,我跟我兒子就開始硝煙不斷。
我說:”今天你得把這個段落讀上十遍.”
兒子恨恨地把書扔在一邊,用英語喊: “You make me!!!”
女兒呢,讀苦澀難懂的經典,媽媽說讀就讀,說背就背吧。就算連著讀半個小時,也讀的很愉快。很少抱怨。
跟兒子幾乎天天為讀中文打仗。打了一年,我也累了。說:
“你說吧,怎麽學中文?”
兒子說:
“一個一個生字地學習。”
好。我做字卡,讓他學生字。照樣,每次讀中文,兒子就開始進入鬼哭狼嚎的模式。每次見到不認識的字,就開始哀嚎,然後把生字揉一揉,扔到一邊去,或者把茶幾敲得震天響。女兒呢,要是碰到認識的字,就開心地耶。不認識的,也很冷靜地學習。
我實在是不明白,我的孩子怎麽會這樣地不同。我都懷疑他們是我親生的了。
於是上網查詢,讀到了這篇關於DISC 的文章(https://kknews.cc/baby/jaak8p.html). 文章說DISC可以讓你了解你的孩子。
DISC 的行為模式如下:
做完文章裏所附的測試,女兒為I/S 的性格,以I偏高。兒子是D/C型的性格, 以D偏高。
讀完了文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I 型的女兒是慢節奏型的,我可以培養我女兒,讓她的房間和思緒更加有條理一些。動作更快一點。但是,我不會再拿她跟兒子去比較。
D型的兒子不喜歡別人對他指手畫腳,喜歡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我可以讓他承擔一定職責,並享有一定的控製權和選擇權,職責難度隨年齡增長逐步提高。 讓他自己決定如何完成學習生字。
今天是周末,兒子又開始哀怨:" 周一又要上學了。"
女兒欣喜地說:"明天又可以見到同學了。我好開心。"
以前的我也許還會對兒子批評一通。現在我很淡然地接受,接受他,接受他的情緒。
我們的孩子,本來就是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品種。我怎能抱怨魚兒不能飛翔, 鳥兒不能遊泳?
他們都是上帝給我的禮物,帶著自己特有的品性和特征。作為媽媽,我唯一能做的,是接受他們的個性,無論是我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
愛孩子,培養孩子,從了解他們的品性開始。
朋友們還有什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方法,希望能與我分享。
我發現,在美國要孩子們堅持中文是畢竟困難的,因為缺乏語言環境。但我們可以保持的,是中華的文化精神。我用大禹治水的故事,教育孩子們我們中華文化抗爭的精神,超過西方諾亞方舟聽天由命的逃避態度;我給他們美國曆史的教育,讓他們了解歐裔在美國犯過的錯誤,以及我們亞裔在美國的貢獻,讓他們清楚我們亞裔和歐裔是同等的美國人,歐裔並不是“正宗的美國人”。
我的孩子們都很自豪自己是華裔。不僅華裔總體的智力和健康超過平均值,而且我們悠久的文明曆史中,宗教迷信從來不是主流。我的孩子們也許不會說中文,但他們對祖先文化的自信,我是不用擔心的。
老外總統的孫女在學中文,有些中國人卻從來不讓孩子學漢語,為什麽呢?
中文也有有趣的地方,因為是象形文字。不要求他們會講會讀,老師教圖畫一樣描畫,加上神話故事,小孩喜歡。
讓他們快樂一些, 不仇恨中文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