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倫敦奧運與網絡反對黨

(2012-08-03 18:07:28) 下一個

倫敦奧運開幕式我是全場看完的,本人欣賞水平不高,覺得本屆開幕式的亮點隻有兩處:女王跳傘與憨豆搞笑,兩個亮點歸結起來實為一個,幽默。至於搖滾巨星保羅麥卡特尼和他的那首《嗨,裘迪》,雖然是我這個當年追星族的最愛,但是畢竟今不如昔,看著保羅那張光滑無毛的老太太臉,聽著拖遝無力的歌聲“Na na na na 。。。”,覺得實在是煞風景,在西方流行歌聲中長大的女兒更是毫不客氣地說:“難聽死了!”,她哪裏知道保羅和列儂一樣,都是現代搖滾的老祖宗呢!

直播完畢時差不多是早上十點多鍾,我便習慣性地登陸新浪微博,自然,有關奧運開幕式的帖子占了大多數,在我看來,奧運開幕式這種事,本來也就是看個新奇,看個刺激,看個熱鬧,可是網絡上麵有些人偏偏看出了典雅深刻的英式幽默,西方的自由主義精神,英國人的敢於自我反省和與身俱來的自信等等,反正是譽美之詞一大堆,“於細微之處看大義”,這方麵我深覺自愧弗如。更有一些網友,帶著一種鞭屍的心態,把早已過去四年的北京奧運開幕式撿出來鞭撻一番,理由還是那幾條:勞民傷財,宣揚糟粕,麵子工程,老謀子就點那水平。。。好像當初北京奧運沒有搞砸,他們那口氣一直憋到了今天似的。對於這樣的人,我原來還覺得比較氣憤,現在更多的是覺著無聊。

微博上的這群人,我真心實意地稱他們為當今中國的反對黨,什麽叫反對黨呢?就是“凡是台上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凡是台上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例如,中國在奧運會上得了金牌,這是舉國高興的事,但是得金牌這件事也有可能是人產生“台上領導有方”的聯想,那就必須要反對。奧運已經進入第三天,中國得了九麵金牌,幾乎每得一麵,網絡反對黨就會跳出來聒噪一番,什麽畸形的舉國體製啦,金牌背後血淚斑斑啦,等等。跳水選手吳敏霞的父母為了不影響女兒的訓練與比賽,沒將親人去世的消息告訴她,竟被說成“人性泯滅”。其實設身處地地想一下,人死不能複生,把噩耗告訴臨上陣的人除了影響比賽又能怎麽樣呢?難道一定要吳敏霞痛失親人複加痛失金牌這樣才算有人性嗎?好在吳敏霞和她的父母已經用行動作出了回答,反對黨們的操心就大可不必了。

網絡反對黨的特點是以他們心目中的西方標準來衡量中國的一切,隻要不合這個標準,便痛加批判,但是在我看來,他們並不真正了解西方,有的時候更被他們所崇尚的西方理論忽悠而不自知,十分可憐。像奧運會這樣的場合,哪一個運動員不是代表著國家的?哪一個運動員不想拿獎牌?但是隻要中國運動員獲獎感言中提及國家兩字,他們便會群起而攻之,嘲笑運動員腦殘;而麵對中國頻頻獲得獎牌這樣一個事實,他們更是氣急敗壞而又找不到攻擊點,於是便說什麽“專製體製是製造金牌的機器”,“外國人並看不起我們獲得的51麵金牌”雲,理論如此蒼白連我都替他們著急。

以我在國外的體驗,對於中國成為一個體育大國,外國人的反應不是看不起,而是不服氣,我記得北京奧運會時澳洲曾經有過這樣一種輿論,說以人口多少來衡量,澳洲的金牌數是全世界第一;同年美國因為金牌總數不敵中國,有些媒體便悄悄地以金銀銅牌合在一起的獎牌數多少來排名,以達到美國仍然居首的目的,誰說西方人不重視名次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