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霧裏看花潘漢年(3)

(2012-06-16 02:37:17) 下一個

三)職業革命家的悲劇

1955,在北京出席全國會議潘漢年被神秘逮捕,隨後就人間蒸發了,逮捕他的罪名據說是四十年代在南京私自會見汪精衛並且隱瞞了組織。這段公案疑竇重重,他為何去見汪,與汪談了些什麽,又為什麽要隱瞞,從目前的史料來看都寫得極為簡單,有的地方甚至語焉不詳,這就使得事件更加撲朔迷離。以潘漢年的聰明,不會不知道共產黨的紀律之嚴謹,沒有鐵一樣的紀律,共產黨何以從一群流寇而黃袍加身?這裏問題就來了,既然知道違反紀律會招來殺身之禍,他又為何事前不請示,事後不匯報,何況見的還是國人皆曰可殺的頭號漢奸

托洛茨基曾首創“職業革命家”一詞,意指不問信仰而矢誌革命的人,這種人視革命為職業,隻要有命革,其他並不重要。革命是有危險的,有時候還會送命,因此“職業革命家”一定是一群非常特殊的人物。聯係到潘漢年的多麵間諜生涯,他與國民黨,汪偽以及日本人的不尋常的關係,如果我們再摘去他意識形態的麵具,我覺得潘漢年可以目之為“職業革命家”。畢竟在那個年代,國共汪都自稱是革命的正宗,都自詡為中國的救星,而且就當時的力量對比來衡量,最後鹿死誰手,哪方是真正的贏家一時間還難以斷定。在這樣的形勢下,他隻要把職業間諜的手段再擴展延伸一下,在各方政治勢力內打下楔子,以做將來之伏線,這也是一個“職業革命家”合乎情理的思維邏輯。

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一種假設,事實上潘漢年是為共產黨做了大量工作的,除了前麵說的和談與諜報之外,他還在全國解放前夕安排了數百民主人士,愛國誌士和文藝界人士通過香港奔赴北京。但我的假設並沒有侮辱他的意思,看曆史尤其不能為意識形態所囿,他與汪精衛的接觸,不妨看做是一種道路的探索,至於是什麽樣的道路,那就見仁見智了。

“老潘做了這許多年革命工作,做錯些事是難免的,哪能算反革命?。。。。。。共產黨樣樣都好,隻是翻臉無情,沒有調查清楚,就大張旗鼓,不惜犧牲人,而且對多年老同誌也不在乎!”這段文字是潘漢年被捕之後,見諸文獻的唯一一段為其鳴冤的話語,出自潘的前妻徐玉文之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