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

幾方田畝,耕耘不輟,樂在其中
個人資料
樂閑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家國七十年 —— 記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13)

(2024-07-23 11:27:58) 下一個

大饑饉前奏(3)

    1958年的狂熱中。辦公共食堂也是其中的一項新生事物。理論上講,讓社員集中在食堂吃飯,是可以節約許多時間和柴草。但是,飽食終日的官員無法理解基層農民的生活,即便了解也很膚淺,自己肚子不餓,那會有挨餓的切身體會?我所了解的1950年代的農民生活,可以用苦不堪言來形容。那個時候,由於沒有優良品種,畝產低下,小麥平均三百斤一畝,長勢較好的稻穀,也隻有四百斤的畝產,這還得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減產、絕收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1950年的大水,即將收割的成熟小麥被泡在洪水中,就造成大麵積的絕收。所以,農民基本上常年處於饑餓狀態下,在夏季作物和秋季作物收割的那幾天,農民可以吃幾天飽飯,這可能就是端午節(夏收後)和中秋節(秋收後)的來曆。吃飽肚子確實是值得慶賀的事,莊稼收割了,就放開肚子吃幾天吧!一年之中,除去這麽幾天,農民從來都節儉地消費糧食,農忙季節每天吃兩頓稀飯,中午吃一頓幹飯。冬季隻吃兩頓飯。早晨吃稀飯後,再下田幹繁重的農活,會是什麽滋味,不要我多講了吧。讀者切不可用現在減肥狀態下的饑餓感來理解無食可餐狀態下的饑腸轆轆,一個是有吃的害怕胖不願吃,一個是沒東西可吃而又想吃,這是兩種截然不同感受。

園宅集大隊辦公共食堂大約是在1958年秋季。我母親因勤勞肯幹,有幸成為其中的炊事員之一,隻可惜幹的時間不長就丟了這一差事。原因是有人檢舉,說四類分子的老婆不適合擔任炊事員。

記得食堂剛開張的那幾天,公社社員們喜氣洋洋,大碗大碗地吃飯,大口大口地喝湯,整個食堂充滿近似於端午和中秋的喜慶氣氛。放開肚量吃飯,人民公社真可謂一大二公。可惜的是,這樣的好日子,無法堅持長久。畝產低下是公共食堂的克星。地裏就那麽大的出產,一天能消耗多少糧食應當計劃著來。讓社員放開肚皮吃,一年的糧食僅夠吃幾個月,其餘的時間吃什麽呢?幸好大隊幹部們沒糊塗,眼看著倉庫的糧食就要吃完了,他們馬上就停辦食堂,把剩餘的糧食分給社員。如果不是這樣,1959年的春季,園宅集肯定會餓死大量的人。即便是這樣,對社員也造成了潛在的傷害,身體更加羸弱了,小災小病都會奪命。所以,母親時常在家叨咕:要餓死人嘍!

 

新學校停課了,老學校尚未恢複起來,一個學期就這樣荒廢了。這期間,我四處遊蕩,百無聊懶的。恰在此時,大哥從獨山茶林場寄來一封信,信中勸父母不要讓我讀書了,說有文化是禍害,他就是因為看了一本有關斯大林肅反的書並講給別人聽而招致厄運。父親聽信大哥的,就讓我跟他一道下田,學習如何使牛犁地。不識字的母親卻不糊塗,她說學犁地可以,等學校開學了還是得上學的。

這時正是小麥播種的季節。父親雖然務農時間不長,但是由於他精明且善於研究,犁田、靶地、播種等技術性農活樣樣都精通,隊裏就安排他種小麥。父親使的是一條黃健牛,一把木犁。我去了以後,他就教我如何扶犁子,使得被犁翻起來的土壤往一邊倒;如何吆呼牛,讓它按照人的意願走。沒幾下我就學會了,隻是轉彎掉頭時,我抬不動犁頭。

中午休息的時候,我發現曾經插秧的地方離這兒不遠,於是就跑過去看看。我驚呆了,哪有什麽稻茬,田裏盡是些半尺高枯死的秧苗。回來問父親是怎麽回事?父親說那是旱田改水田的結果,他說旱田存不住水,白天滿田的水,一夜就漏光了。水稻離不開水,沒水就枯死。他還說旱田改水田是一條路,但得慢慢改,性急吃不了熱豆腐。他指著那一片長滿枯秧的田畝說,這麽好的田,如果及時補種上豆子,肯定是好收成。我問為什麽不種豆子呢?父親說他們不甘心,連續幾天往田裏抽水,白天抽滿了,夜裏又漏光了,結果耽誤了種豆子的時間,農活的季節性很強,過了那幾天,種下去也沒收成。

旱田改水田,是一項力圖增產的新生事物,上級為此從來安縣抽調土專家來指導,結果卻造成絕收。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部分田畝絕收,加劇了原本存在的饑荒,1959年春季,園宅集的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艱苦了,但卻沒有出現大量的餓死人現象。因為在停辦公共食堂後,社員們分得了一些糧食,如果計劃著吃,不至於餓死人。

我跟著父親下田學使牛犁地沒幾天,父親突發吐血。他坐在田頭,連連咯出幾口鮮血。我嚇得哭。父親說別哭,我們回家。回家後,父親找了徐德林。徐德林安慰了父親幾句,說不要緊,回去買隻甲魚燉湯,連肉一道吃下去就好了。第二天,母親就托人找漁人買了隻甲魚,燉熟讓父親吃下。此後父親沒再吐血。過去,在我故鄉的人們心中,吐血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病,得此病的人預後都不好。父親此次吐血不知是何原因,我們都提心吊膽很長時間。

父親在家僅休息了兩天就下田了。我也照常跟著他一起學使牛。這天,縣上的工作組組長來到田頭,他招呼父親到田埂上來。父親喝住了牛,走上田埂,我也跟了過去。組長問一畝地需要撒多少種子?父親說了一個數。組長馬上搖頭說,太少了,撒XX斤如何?父親急切地說使不得,撒這麽多種子,會顆粒不收。組長問為什麽?父親說我們這兒田畝薄,沒地力,種子撒多了長不起來。組長再次問父親撒XX斤如何?父親說撒這麽多斤隻能收一把草。組長搖著頭走了。

過了兩天,隊長來到田頭通知撒種子的數量,雖不是組長說的那麽多斤,但卻高出父親所說的許多。父親歎氣說撒這麽多種子,就別指望小麥出穂了。隊長說上級給的指標比這還高,是組長壓了些。父親問隊長怎麽辦?隊長說你就少撒一點,但也不能差多了。父親在撒種子的時候留了個心,他把靠路邊的田畝撒的多一些,離路遠的地方,按照實際情況撒。其他的撒種手,由於和隊長的關係不一致,撒多撒少的都有。總體上來說撒的種子都多出實際許多。

就是密植這一新生事物,導致1959年的夏收嚴重減產。分到社員手中的小麥,吃不了幾天就沒了。

    公共食堂,旱田改水田、密植。這三個新生事物像三股洪流,把人們步步卷進大饑饉的死亡旋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騎貓旅行 回複 悄悄話 你從來沒試過哪來的經驗?誰一生下來就有經驗,就算不是你自己的經驗,也是別人的經驗。
二胡一刀 回複 悄悄話 樓下發言的一看就是沒下過地的,稍微有點種菜經驗的就知道苗多了就得間苗,否則啥也長不好。也就是發了瘋的毛時代能這樣折騰老百姓。
騎貓旅行 回複 悄悄話 新的嚐試應當鼓勵,人類的進步本來就是不斷試錯的結果,隻是應該小範圍試驗,否則就是災難。因為創新的成功率本來就很低。
作者父親知道密植會減產,他是怎麽知道的,肯定也是做過類似的嚐試才知道不可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