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將意若覺

(2019-07-13 05:55:56) 下一個

將意若覺

 

君不見,意之順兮方謂術;花落惟堪金秋色,風長遠舟踏波帆,朝緒棲暮禪。

君不見,意之潤兮方謂藝;石承水漫消澀盡,山載霧流芳霞漫,殘陽依峰巒。

君不見,意之力兮方謂誌;虎跳流中輕舟邁,神女峰下纖夫酣,冷霜皓月晚。

君不見,意之柔兮方謂情;弦幽音遙風解語,馨素聲彌寂若婉,言癡訴卻難。

君不見,意之融兮方謂德;和田溫潤素為安,青田韻透默為蘭,契真落燕然。

君不見,意之然兮方謂道;水窮雲起空念遠,行草流魂伊自展,蘭蕙深幽湛。

術苑藝尤現,誌存情生遠。

安如修竹誰複語,湛若霜月知何年。

落花,飛燕;皆似漠然心動那瞬間。

 

作者按: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古人探索著如何使其擺脫具體形像的束縛,從而走向精神的深遠。琴棋書畫,及各種藝術均是如此。正是這些探索,賦予中華文明在精神領域裏的厚重。儒釋道更在此集大成。西方哲學家叔本華也關注到“意”,但卻在此陷入負麵的一邊。他認為人無法擺脫“意欲”的控製,從而陷入悲觀主義。然而,從更廣闊的哲學視野來看,如果有一種行為最能引發人類墮落的話,那麽它一定也是最能促使人精神覺醒的方式。精神僅存在於從整體去感受生命之中。當我們隻停留在意之“識”的一域,那精神己離我們遠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pplebee3' 的評論 :
沒讀過Emerson。喚起本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對所謂思想我不太關注,卻在意“思想”是否能引發不同的,深刻的感覺。這世界上,沒有藝術味道的思想太多了。
applebee3 回複 悄悄話 對不起,你誤會了,我的閱讀不輕鬆是關於愛默生的作品。
關於宋朝的理學與心學,這次在走訪朱熹故裏的五夫裏古街時無意中走入了北宋胡安國的興賢書院。站在書院內,內心感動不已。感受到他的理學思想精深。正心(良知)為本源,理則格物致知而體元。你查看一下,可看到他的篇章內容。
現代人意欲放縱,已迷本心。如何喚起本心,我覺得重點在於敬畏之心而自然之意。我以前寫過因為美而知道敬畏,因為敬畏而起了生活趣味。哲學,宗教,大自然之愛缺一不可。或許欣賞感受不同的藝術形式(音樂,美術,好的文字)是理解性地慢慢進入心性的一個方法。
一些感想。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pplebee3' 的評論 :
謝謝,很高興又看到你。我寫得也不輕鬆。從來沒有一首詩用那麽長時間。因為範圍太大。
“術”從根本上說,是理。從理到心,對每個人,每個宗教,每個文明都是一個曆史性的大課題。許多文明,因為從理沒到心,從而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華文明在宋朝,才真正產生理學與心學。但是,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心學還是傳承不力。所以,理的偏執無所不在。
最近寫的,都沒有複製於論壇。不想與人爭論,隻還自己的心願。
applebee3 回複 悄悄話 我讀得不輕鬆,但有愉悅,甜蜜的感覺。
applebee3 回複 悄悄話 我最近在讀 Essays and Poems by Ralph Waldo Emerson, 感覺非常好。強烈感受他的文字象詩歌,雖然大篇的講述不以詩歌形式出現,但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與教誨。其實他所分享的是他個人經曆後的覺知,回應(這詞可能不大恰當),我覺得讀者與作者能心靈相通的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