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牧於儉,儒在心柔軟

(2016-03-12 10:04:10) 下一個

牧於儉,儒在心柔軟

國家強大的今天,儒學複興已成必然。可是對儒學的誇大與否定仍然不絕。誇大者說什麽“半部論語治天下”;否定者稱其是封建統治的工具。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儒學僅是可供學習的道德理念。如從普及角度,說儒學為道德理念並非錯誤。若要深探儒學,它就遠遠不夠。要知儒學真諦,應該首先明白何謂道德。道德常被認為是由“謙虛,尊重,禮讓,孝順,。。”等理念組成的倫理。這種觀點隻及其表,未及其裏;因為儒學的道德實際上是指。也就是說,這個是指通向覺醒(悟道)的精神媒介,而不僅僅是倫理理念。有自身的內涵;它的特征是:不隨著時代改變而變的。而倫理僅是在某個時代的價值表征,它總是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通俗地說,是一顆柔軟的“平常心”與“包容心”。如果說如同大海,那倫理僅是表麵浪花。誇大者不知,通曉大海深沉的艱難。否定者因浪花之素而嘲笑大海膚淺。

那麽儒學又是如何與“心”相聯的呢?讓我們回顧曆史。自論語到孟子,理念與“心”性的關係被提出。孟子的四端 (惻隱之心,仁之端; 羞惡之心,義之端; 辭讓之心,禮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揭示了心性直覺與道德理念的關聯。當“惻隱”這樣的直覺反映道德理念聯係一起,內省就成為可能。從那時起,儒家從“學”向“省”過渡,產生了帶有精神實踐的心學。反省融入修身,成為“修齊治平”之“入世”道路的前提。到宋朝與明朝時,心學才真正成為完整體係。宋明理學主張儒釋道同源,儒生可借助佛教道教方法來修身以達到洞察自身心性的目標。在這種儒生參禪修道的風氣中,“格物致知”與“心外無理”的境界被覺醒者們揭示出來。至此智慧進入柔軟之心,儒家心學揭示了心智覺醒的修身道路;即“致良知”。不幸的是,這個理在現代漸漸被淡忘,至今仍被認為是“唯心虛無,高調理念”;卻不知,它僅僅是“心”的自然。

筆者在禪修深入時才真正明白什麽是“心外無理”。讓我們從哲學源頭來說明這個道理。從“我思故我在”起,思想被賦予體現正義的絕對根基,並催生了“主義至上”的哲學偏執。無論左派還是右派都僅從自身理念來定義“正義”,而不及其他。但從心學視野,這種認知是對文明真諦的偏離。為什麽?首先,思想僅是表達價值意向的符號,而非價值本身。其次,隻有當思想理念融入行動時,才可能產生社會價值。而產生的價值是否符合正義,就需要一個判別標準。這正是東西文明的最根本差別點 - 什麽是“正義標準”?西方文明認為“理性”是正義標準,特別是在文藝複興後。而東方文明認為,僅有“理性”是不夠的,覺醒的“心”更重要。那麽,這兩者誰更有道理呢?要分清這點,需要給“正義標準”加點哲學內涵。因為作為標準,它必須具有永恒性與排它性,以符合邏輯完整。永恒性是指“正義標準”不能是朝三暮四的東西,沒有基準就不能成為標準;排它性是指“正義標準”與判別對象格格不入。這是因為,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否則就是自欺欺人。當加上這兩特性,人們發現“正義標準”不應該僅是思想(“理性”)本身;因為思想既是判別對象又不具備永恒性。思想能成為“正義標準”的唯一可能是:人通透存在真諦並通曉所有思想(已知與未知),而且能夠脫離自身欲望與情緒的控製來合理運用思想。到此,人們不禁要說,這是“神”,而不是人了。於是,人們看到西方文明的尷尬。他們一麵依賴“理性”,一麵又將“神”束之高閣;並在兩者間劃了不可逾越的紅線。可是,善於探索內在的東方文明卻認為通過“心”的某種覺醒,人是有可能從思想向“神”靠攏的。

到此有人會說,東方文明的“心”是虛無的。這種說法是沒有走入自身內在的結果。人的內在,除了思想還有覺知(Awareness)。這個覺知就是“心”的根基。有兩個因素使得覺知被忽視;一是思想太快,以致於覺知被掩蓋,二是不修行,覺知內在特性未得到發掘。然而,心學實踐證明,覺知能通過提高靈敏度空靈性得到完善。筆者曾探討過那些修行技巧,這裏就不再敘述。儒釋道將深度與廣度得到改善的覺知統稱為“心”;它具有以下精神直覺 – 藝術美感,智慧靈感,理的圓融感,行事圓潤感。而“格物致知”就是指心的覺醒達到“致良知”的境界,以至於它可幫助人把握之理。覺醒者在做事中有如下精神直覺:如有失,“心”生不安;如有失,“心”生別扭。它使得行者及時警覺並糾正錯誤。這就是理學所說的“知行合一”,從而使得做人做事融為一體;成為GRACE的自然。正如俗話所說,心安才能理得。對於真理追求者,做事與做人又怎麽能分得開呢。 “心外無理”就是更深刻的理了。它有兩層意思。1 心本善 - 人性是善還是惡,從來都不是難解的哲學命題,而是可檢驗的實踐結果。相信人性惡的人應當走入自身內在,觀察什麽是不變(本性)的,什麽是可變(習性)的?任何習性都是無根的,都會在靜心中慢慢消失。隻要長期堅持,人會發現那消失的都是惡念。剩下不變的是柔軟心。2 道義僅產生於做事的“心” – 它認為脫離做事,理念本身有價值意向,但不構成絕對真理性。絕對真理性僅可能產生於“心”,理念,行動的融合時刻。“心”量決定了理念圓融的整體性,“心”智決定了以理做事的圓潤性,從而產生真理性。隻有“心”才能圓融於理,圓潤於事。也隻有“心”才能通達更深的覺醒,即“般若智”或者“神啟示”。

如果用“心”來衡量現代各種主義,其缺陷不言而喻。左派從群體性出發,將“平等”作為正義根基。但在以此爭取利益時,“心”告訴我們:不能促進勤勞與奉獻的平等不是真正的平等;因為,沒有義務那來尊嚴;又怎麽能談平等呢?真正的平等是心靈相通的尊重。右派從個體性出發,將“權利”作為正義根基。但在獲取權利時,“心” 告訴我們:沒有責任擔當的權利不會長久;而權利的最大獲得恰恰是在將責任也當作權利的時候。任何製度都僅僅建立在理念的邏輯上,它需要人們用“心”去維護。知識累積了文明的體;而心智覺醒才給了文明的髓。邏輯的理性與精神的“心”智是人認識存在的兩個途徑,如同行路的兩條腿。所以,老子才說“為學日增,為道日損”。隻有放慢思想的腳步,“心”才會顯現。牧於儉,心才能柔軟。沒有此柔軟,範仲庵怎能道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感慨;沒有此柔軟,文天祥又怎能道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詠歎。沒有柔情,又何來風骨的坦然。先輩已經遠去,可他們的浩然卻潤在華夏魂裏,使得中國人比任何民族都多情,故而常以歌來頌之。遊子鄉愁不正是被那歌聲時時喚醒嗎!那天,筆者遙望遠方故土而作五絕:

步及海天邊,思牽故國年。
目窮候鳥遠,淚透深邃前

這已不僅僅是思鄉,而是感恩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菜' 的評論 :
在“什麽是哲學的內在經驗”裏提到一些。你還可以GOOGLE MEDITATION.
花菜 回複 悄悄話 從這篇分析受益良多,謝謝。另外文中提到"筆者曾探討過那些修行技巧,這裏就不再敘述",能否給出描述這些技巧的文章鏈接。謝謝。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igsea' 的評論 :
佛教與基督教在理論上差別不太大。佛教中的“業”(karma)與基督教的原罪有著相似的含義。問題是,基督教修行人在現代幾乎沒有了,所以其社會越來越接受人性惡。人的本心(佛性)是純潔的,但是,蒙上一層“識”。而“識”是黑白對立的;有好有壞。蒙上貪嗔癡的說法,是通俗與入門的講法。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穿透“識”,而感受本心。
在西方,很少有真正的左派。共產主義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表達了完整的左派平等理念。即在奉獻的基礎上,尋求財富的某種均等。現在西方左派隻要“各取所需”部分。我在“個體主義和群體主義的哲學誤區”一文中探討過西方左右派的錯誤觀點。共產主義雖然不現實,但是某種社會主義還是社會穩定的因素。
bigsea 回複 悄悄話 特別喜歡您的文章,精神上靈魂上有能力到達這種層次的人非常少。想請教一下:
佛教認為眾生皆具佛性。印度有位佛教大師(忘了什麽名字)說人本來都是圓潤通透美善的,是來到塵世後被世間的愚貪嗔癡蒙上了塵埃汙垢,就像珍珠被蒙上了汙垢。修行就是去掉這些汙物使人重新回到圓潤通透美善的本真狀態。基督教認為人生來就有罪。這兩種對人之初的不同認知是不是導致後麵整個體係的不同。基督教說人生來有罪,可他的繪畫和雕塑裏幾乎所有的天使形象都是嬰兒。
從共產主義到現在的左派強調結果的平等。如許多美國黑人認為不管我是否一樣勤奮努力甚至智商是不是夠從事高薪工作我都想過和中產甚至富裕階層一樣的生活,享受和他們一樣的度假住大房子等,否則就是不平等。右派自由資本主義強調起點平等,上帝麵前法律機會麵前人人平等,至於最後得到什麽樣的生活各自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要社會來負責。這是左右兩派對平等的不同認知。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ersi' 的評論 :
祝福。
niersi 回複 悄悄話 哈,我現在主修Goenka傳承vipassana.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感恩.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中間小謝' 的評論 :
也不全然。 心空靈似嬰兒,意深確似哲人。
中間小謝 回複 悄悄話 複歸於嬰兒!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ersi' 的評論 :
修行的對象是覺知,它有兩個方麵: 即靈敏度與空靈性。
南傳佛教從靈敏度著手,即止與觀;所以,觀照要用力。想要神通,南傳佛教最好。
禪宗從空靈性著手,強調觀照不用力,如默照禪。
所謂的科學證明,本質是驗證因果。悟道本身就是驗證因果,即通達緣起。
niersi 回複 悄悄話 請教y兄一個問題。要如何修行才能看到他界眾生?隻是想求的物質世界外存在的一個證明。
我也用許多時間打坐禪修。但禪修所得是一種感性直覺或體悟。並無科學實驗一樣的直接證明。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秦臻' 的評論 :
能與您交流,一定也暢意。
秦臻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如恢恢所說,曲高和寡,但這樣也成就著你自己。
有時間一定把您的文章每篇都讀完。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恢恢' 的評論 :
不能算講道,隻為感恩先輩而表達心言;算一種傳承的責任。渡人渡己,隨緣而為。
恢恢 回複 悄悄話 博主道行高深,曲高和寡。
禪修重在修心,追求靜、定、悟,非凡人能達。如博主能在講道的同時,能多渡凡人,善莫大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