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桎梏是非包容的歸宿

(2015-08-29 08:11:56) 下一個

桎梏是非包容的歸宿

中國有句俗語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道的一個很重要元素就是包容。即一種珍視他人理念價值的思維習性,或者換位思考的文化習慣。從哲學思維上說,是注重整體的認識論,或者是避免偏頗的方法論。然而,在現實世界中包容很難實現。因為包容的根基是精神力量,一種虛懷若穀的心境,一種與人為善的氣質(GRACE)。在中華文明傳統的“修齊治平”中,將“修身”放在了最前麵,其根據就是建立這種精神力量,以包容心態來對待人生。但是在知識充分爆炸的今天,邏輯就成了掌控任何事物的主宰。人們漸漸失去了精神力量。其結果是,得到知識卻容易失卻包容心。一些現代人會表現出浮躁心態。他們根據自身有限的知識而定義“主義”。常常將自己認可的理念說成是絕對真理,普世價值。以此來否定他人的理念或者主義。表現在社會學上,就是鬥爭哲學。左派右派互不相容。正因為如此,人類曆史在各種主義之間,帶著暴力性地搖擺。無論哪個極端,它們最終都陷入了一種桎梏的怪圈,即一種被束縛與被壓製,而無法進取的困境。這其實是道的使然。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無論哪個極端,都不可能最終一統天下。它們相互鬥爭,試圖摧毀對方,但最終,它們不得不相互依存。所以,這也是道法自然所致。桎梏是非包容文化的歸宿,別無其途。這也被稱為是一個哲學規律 -“否定之否定”。當失去包容而走向排斥,任何主義都走向殘酷鬥爭。最終,走向自己的反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