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哲學有門嗎?

(2013-07-25 07:10:53) 下一個
前日在探討黑格爾哲學中,有網友問筆者“哲學有門嗎”。當時回答隨意,現在想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探討題目。就多說幾句。

對哲學之門,古人早有明示,即“為學日增,為道日損”。為什麽有這兩方麵呢?因為,它對應著哲學的兩個方麵。

哲學有整體論和本體論兩個側重。整體論是從整體的角度去規範細節;它的結果產生哲學方法論。人們通常將它說成思想, 而入門整體論並不難。本體論是指存在整一的本質。然而,入門本體論卻很難。存在本體就像一種GENERIC的極致,它使得言語道斷。如果一定要說什麽的話,那它隻能是一個無結構的名相。有人說是“存在”,有人說是“絕對精神”,有人說是“神”,也有人說是“道”。許多哲學大師沿著這個方向達到這裏都束手無策。康德在此開始講“不可知”與美感;黑格爾在此講矛盾對立的跨越,卻無法消除對立;維特根斯坦在此講“語言極致無意義”;海德格爾在此講“哲學死亡”。這些實踐都隱喻著一個道理,即將哲學作為學問,那麽哲學本體的意義就失去了。它也隱喻著另一條道路,即通透本體,完善精神。這正是古人說的為學日增,為道日損的道理。通常,人隻有在對本體有通透的情況下,才能有對整體的更好把握。本體論是哲學的靈魂,沒有它,哲學會衰弱成方法論。然而過度的思辨哲學使得人們在為學日增的道路上走得很遠,哲學不可避免地衰弱。這也是當代許多人感到哲學走向“死亡”的原因。

研究整體,人們從學習出發,積累知識,掌握邏輯,建立體係,反饋現實。這個過程,知識在積累,“自我意識”也在積累,人變得越來越自大。這就是“為學日增”的道理。

通透本體,人們從虛懷開始,減少分別,IMMEDIACY, 削弱自我,體驗空性。這個過程,知識在減少,“自我意識”也在降低,人漸漸得具有氣度。這就是“為道日損”的道理。

在人類探索存在的道路上,有許多人將研究整體的方法,用在通透本體上。他們總是覺得知識豐富了,體係更完善了,存在真諦可以用學問來表達了。“自大”推動著他們不停地努力,但實際上離IMMEDIACY(直覺)越來越遠。但是許多先賢還是給人們留下警言。維特根斯坦從語言哲學上告訴人們,此路不通。最近有網友對維特根斯坦哲學的探討,非常有深度。大家可做參考。如果要想入門哲學,請牢記古人的這句話,“為學日增,為道日損”。哲學最終是一種虛懷若穀的氣度,一種MINDFULNESS的心態,一種精神自由的境界。它使得人更有智慧地把握整體與細節。哲學的這兩個方麵構成了連接人類精神與思想的橋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開心' 的評論 :
哲學的一麵是思想,但它的另一麵是境界。
開心 回複 悄悄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學,哲學其實就是想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