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食補不如神補 ZT

(2011-06-27 10:30:47) 下一個
很多人追逐視覺健康、形體健康,而對精神的凝練較為忽視。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中醫科嚴蘇純博士指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所謂“神補”就是精神攝生,修性。

  北魏“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在其《養生論》中,對精神攝生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論述:“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昏君於上,國亂於下也。”可見“形”“神”的高度統一及“神”對於“形”的統率作用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積微成損 積損成衰

  保全精神就得從點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很多人都認為生氣不會損害性命,傷心也不足以傷身,因此放縱自己的不良情緒。殊不知,點滴之害會殃及自己的健康和壽命。

  臨床上現在有很多病例都顯示了精神對健康的影響,如潰瘍性結腸炎、應激性腸炎、胃潰瘍、胃反流性食管炎、睡眠障礙、腫瘤等許多纏綿難愈的疾患,都可以找到精神持續緊張、情緒長期不良的病史,按中醫的辨證屬肝鬱氣滯。

  在治療這些疾病時,一定要在治療本病的同時適當給予疏肝理氣,柔肝化淤的中藥。 

  害成於微 救治於著

  精神的損害常是在人們不在意的時候形成的,很多人總是在疾病發作後,才急切地尋找治療措施。如亞健康,通常其引起的輕微的症狀不會受到人們重視,隻有到某一症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時才會就醫。而食療不是萬能的,在“未病先防”或“病後康複”的階段,飲食調養是最好的時機。但是從“未病”轉到了“已病”,此時隻有靠藥物才能解決。

  因精神高度緊張、過度疲勞等原因導致的精神損害,也是無法通過食補及健身補救的。

  守之以一 養之以和

  《養生論》道:“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神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從中可以看到,養生“五難”中有“四難”是屬於精神類的範疇。而要克服這些養生難點,就要做到“守之以一,養之以和。”

  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寬以待人、樂善好施固然是獨善其身的法寶,但適逢競爭激烈、強者適存的當下,積極主動的調節精神才更能適應社會。

  首先,學會傾訴。不良心境不能長期積壓在心頭,找個合適的對象,傾倒一下心理垃圾是及時解壓的好策略。

  其次,學會轉移。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古人雲“聽曲看景,甚似服藥”,良好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使人暫時忘卻煩惱。

  最後建議,通過練習調息,修煉自己的情誌。這裏推薦一種調攝精神簡單易行的調息方法:以鼻緩緩深吸氣,屏息5秒,以口緩緩吐氣,吐氣時口念:“吹”、“呼”、“唏”、“嗬”、“噓”、“噝”,再屏息5秒。

  吸氣的同時意念中想象氣體遞次通過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腹腔,呼氣時想象氣體從腹腔、肺、支氣管、氣管、喉、咽、口腔依次呼出,反複此呼吸動作,以個人承受能力為限,最好每日一次,每次呼吸30~50下。

  這種調息方法既可以放鬆情緒,又可以提高肺功能。(美國《僑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