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貨讀曆史 第十三章 寒食蹴鞠:大宋朝的全民體育運動

(2019-04-06 09:32:50) 下一個

吃貨讀曆史係列

第十三章 寒食蹴鞠:大宋朝的全民體育運動

       

       寒食節,在清明節前兩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用飲食習俗命名的節日,是日禁煙火,吃冷食。寒食節源自一個十分藍瘦,令人香菇的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避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在這期間,大臣介子推一直追隨左右,始終不離不棄。有一次,重耳餓得沒有東西吃,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了給重耳吃,這就是“ 割股啖君“的典故。後來,重耳曆經磨難回到晉國,勵精圖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史稱”晉文公“。晉文公繼承王位後,介子推不圖名利,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知道後,不知聽了哪個鳥人的餿主意,下令放火燒山,迫使介子推出山受封。結果,大火焚燒三日之後,介子推母子活活被燒死。晉文公感念傷懷,把介子推葬於綿山,並修祠立廟,下令在其死難之日禁火寒食,寄托哀思。寒食節,以及後來的清明節祭祀、踏青都由此而來。後來寒食節因為與清明節相隔太近,融入到了清明節中。於是,很多人知道清明節未必知道寒食節。

       在古代,寒食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不過,禁火之後,生冷的食物容易導致腸胃積滯。我們的老祖宗智慧無限,在寒食節,他們通過禁火寒食,祭奠亡者,同時,不忘生者,延伸出踏青、插柳,以及其他戶外活動,通過運動來刺激腸胃蠕動,行氣消滯。

       在大宋朝,寒食節的一項重要的戶外活動就是蹴鞠。蹴,踢或踏。鞠,球也。蹴鞠這種類似足球的運動早在春秋戰國就出現了,《戰國策·齊策》中記載齊國首都臨淄人的生活時,就提到了蹴鞠。漢代霍去病“驃騎尚穿域蹋鞠”,在打仗之餘,還踢球健身。到了唐宋,蹴鞠逐漸變成了一種民間和宮廷十分盛行的體育運動,《文獻通考》記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從描述看,很有點像現代足球運動了。宋代蹴鞠用球,球殼為“十二片香皮砌成”。原料用“熟硝黃革,實料輕裁”,然後“密砌縫成,不露線角”,球重要“正重十二兩”,球形“碎湊十分圓”,與現代足球非常接近了。據說,世界足聯認定現代足球起源於蹴鞠,中國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之所以用據說,因為偶沒有看到原文,本著讀曆史要資料真實可靠的原則,道聽途說來的用據說二字)

         蹴鞠之所以成為大宋朝的全民體育運動,皇帝老子喜歡是一個重要原因。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個超級球迷,北宋畫家蘇漢臣有幅《宋太祖蹴鞠圖》。畫麵上踢球的就是趙匡胤和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吼吼,看看,趙匡胤在顛球呢。後麵四位是半部論語宰相趙普和石守信等開國功臣。看來皇帝老兒踢得興高采烈,神采飛揚。

       到了宋徽宗對蹴鞠,那就更加癡迷,每逢生辰和朝廷宴會少不了踢球,宋徽宗有時親自參加,還組建了宮廷女子足球隊。趙佶管看了宮女踢足球後,除了口頭表揚,還寫詩祝賀:“韶光婉媚屬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爭蹴鞠,兩朋庭際再輸贏。”

        宋朝的足球有兩種玩法。       一種是‘白打’,不設球門,兩個球隊分別派出球員,在場中輪流表演,用頭、肩、背、膝、腳等身體部位觸球,球不能落地,最後裁判按難度和表演係數分別打分,技高一籌一方獲勝。“白打”其實有點像花樣足球了。另外一種是“築球”,有球門,雙方各十二人或十六人上場為左軍和右軍,著不同球衣,上場球員分設“球頭”“蹺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角色,有點類似現代足球比賽中的前鋒、前腰、後腰、後衛、守門員等。每個球員按照自己的角色,位置不同,承擔的任務也不同。而且,每場比賽還設有“都部署校正”“社司”,也就是裁判和付裁判。相當於競技足球。

      宋朝的足球活動主要在三類地方進行。宮廷,酒館茶社,瓦舍勾欄。除了宮廷表演,一些酒樓茶社也安排蹴鞠,飲酒喝茶看踢球,好愜意!史載有個酒肆就起名叫“角球店”,可見宋朝人對踢球的迷戀程度嘍。大宋朝到處都是娛樂的瓦舍勾欄。瓦舍勾欄是宋代民間娛樂表演的地方。那裏每天都有商業性的蹴鞠活動,市民隻要掏錢買票,就可以進入觀看。

       南宋時期,還出現了專門的蹴鞠組織,類似於今天的足球俱樂部,負責蹴鞠活動的組織和宣傳推廣。足球俱樂部的名字也很拽,叫齊雲社。偶開始懷疑郭德綱的德雲社是不是從齊雲社得到的靈感。加入齊雲社要送禮交銀子,“凡教弟子,備酒禮,辦筵席禮物,贈與師父”。而且一分錢一份貨,你花的錢多,師傅教的多:“一分使錢一分踢,十分用錢千分教”。很有資本主義社會的商業規則了!大宋朝的足球俱樂部還要求“足球運動員”要德藝雙馨,齊雲社規定 會  員 做 到 “十緊要”:“要和氣,要信實,要誌誠,要行止,要溫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謙讓,要禮法,要精神”;遵守“十禁戒”:“戒多言,戒賭博,戒爭鬥,戒是非,戒傲慢,戒詭詐,戒猖狂,戒詞訟,戒輕薄,戒酒色”。我嚓,如果當下的中國足球聯賽做到這些,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算個球!

      宋朝的足球高手眾多,曆史書籍有記載的就有蘇述、孟宣、張俊、李正、黃如意、範老兒、小孫、張明、蔡潤等等等。而且在宋代不但學而優者仕,還能球而優則仕。最有名的是柳三複和高球。

     《中山詩話》是這樣記載柳三複如何靠球技投靠到當時的宰相丁謂門下的:“柳欲見晉公無由,會公蹴球後園,偶迸出,柳挾取之,因懷所業,戴球以見公。出書再拜者三,每拜,球起複於背膂襆頭間,公乃笑而奇之,遂延於門下。“ 啥意思,偶來個大白話翻譯:柳三複老想者見宰相丁謂,但人小寒微,沒有個由頭,人家不鳥你喲。碰巧丁宰相是個足球迷,於是,柳三複就偷偷跑到丁宰相踢球的後花園外埋伏好,等待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次,丁宰相踢球,球飛出牆外,柳三複急急忙忙把球抱在懷裏不鬆手,家丁隻好帶著他見丁宰相。他見到宰相大人就獻書禮拜,他拜了三次,每次都看到球在他的頭和脊柱間滑動,但是球就是掉不下來!丁謂大笑,覺得這娃不錯,很牛掰啊,就把他收歸門下,後來柳三複還作了官。柳三複有個弟弟叫柳三變,估計球踢得不好,屢試不第,官運也不通,後來隻好”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詞去也。他後來改名柳永,成婉約派詞人代表人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出自他的手筆。俺覺得吧,他心中的“伊”不是美人,而是那個“鞠”,他是不是感歎沒有像老哥那樣,球而優則仕,赫赫。

        至於高俅,看過水滸傳的人一定認得這廝。這個水滸傳裏的大奸臣,史書記載不多。據《揮麈後錄》記載:“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筆劄頗工。“ 蘇軾引薦他與當朝駙馬王晉卿結識。有一次,端王趙佶 “值王在園中蹴鞠,俅候報之際,睥睨不已。王呼前來,詢曰:汝亦解此技邪?俅曰:能之。” 於是,上演了一場意想不到的球賽,高俅的高超球技讓趙佶非常佩服。幾年後趙佶當了皇帝,就是宋徽宗。高俅也搖身一變成了政府官員。當下有句話叫贏在起點,其實應該是贏在拐點。高俅和宋徽宗的那場表演賽就是高俅人生轉變的拐點。人生有多少事,真正的變化和轉變是在拐點呢?

        網絡流行這樣一段話:

羅納爾多退役了,巴西足球8年沒緩過來;

齊達內退役了,法國足球12年沒緩過來;
巴喬退役了,意大利足球16年沒緩過來;
克魯伊夫退役了,荷蘭足球20多年沒緩過來;
普斯卡什退役了,匈牙利足球30多年沒緩過來;
高俅退役了,中國足球一千多年沒緩過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