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中國大陸做投資20年的家夥

一個在中國大陸做投資20年的家夥,自我認為是懂得一些大陸投資活動的精髓。
正文

中國的私募融資機構

(2011-05-31 22:09:22) 下一個

第一批做的好的是閻炎,沈南鵬,羊東等人,比如盛大的上市,5000萬美元變為10億以上。當初的原始資本都是來自美國和日本,如CISCO,SOFTBANK,華人都是做操盤手而已,獲得20%的利潤分享。目前已經改變性質,多改為合夥人製度。許多已經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NASDAQ也有不少了,一般都是幾十倍回報。失敗的比例是一半,總體是大賺。

第二批是太子黨,如政治局委員的後裔,完全是合夥人製度,成功的很,賺錢遠超過華爾街的收益。如新天域,投資無一失手,5000億的規模。

第三批是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地方政府的創投,懂得本地資源,失敗是40%,成功是60%,創業板裏多是它們的天下,尤其是深圳創新投,做的最好,有100倍的回報,曆時10年。

第四批是如今橫串中國來自製造業的錢,尋求金融的刺激和夢想。人才一般差一些,政治資源也不太行。但是,量大,膽子也大。

美國的投行的勢力與幾年前比較,小了很多。GS,MS都在走下坡路。拿好項目的能力下降。買辦們都自己玩了,不肖於拿美國的薪水和獎金。

在美國有行業經驗的工程師,還是比較受國內創投的喜好,有100萬美元的年收入,加上上市後的利潤分享。但是競爭也在加大,很多人來入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