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中國大陸做投資20年的家夥

一個在中國大陸做投資20年的家夥,自我認為是懂得一些大陸投資活動的精髓。
正文

投資的血淚和曙光

(2011-05-31 22:03:54) 下一個

2006年,中國大陸的汽油含鉛量還在LEVEL 2,3的水準,城市空氣比現在更加渾濁。

手裏有一筆現金,不敢投美國的房子,也不敢全部壓到大陸的房子。咬咬牙,投入一個做鋰離子電池的公司。那個公司聲稱是做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一投就是將近5年了。這中間,美國的房子上去又下來,股票市場也是反複顛簸。我在電池公司的投資算得上是長期戰略投資,動彈不得。

做新的動力電池的困難很多,全世界都還沒有找到萬全的方案。我投入的亞洲公司麵對的都是強敵。公司方麵,對於硬體設備的巨大采購是不得不做,沒有錢借了銀行貸款也得去大筆的買,現金流是一塌糊塗。有了一流的多條生產線,研發部門的專家才會安心做多個正極材料的成分,上漿,繞圈的工程師才會不斷解決穩定性,一致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電芯成組,成模塊的組合技術。我的心與研發人員和工程師一起經曆生與死的血淚。裏麵的挫折和失敗不是言語可以形容,以後找時間寫下來。好不容易把技術做好了,要麵對如何快速降低成本的挑戰。

有了曙光。寶馬電動車MINI E的在全球路試的龐大車隊裏,我的公司已經有了百分之幾十的電池比重。在加州帕洛阿托的特斯拉的電動跑車,也開始規模使用我的公司的電池,明年的S車型裏,會大規模使用。豐田是下一個目標。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汽車廠的客戶,也在慢步地跟上。美國的電池供貨對手,沒有一家能夠進入上述的一流客戶。估計美國本土的電池公司都會萎縮,乃至。。。

原因是,我的公司的成本是鬆下的一半左右,是美國的電池公司的45%。

看來,這一把沒有賭錯,雖然血淚重重。至於投資的回收日子,沒有想過,看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