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電腦都怎麽了

(2011-10-23 10:45:06) 下一個
我終於沮喪地發現自己好象還是需要再買一台手提電腦,雖然買進我們這個三口之家的電腦已達八台之多。但有什麽辦法,它們還是不夠用,而且接二連三地壞。現在電腦都怎麽了,那質量啊,尤其不可靠!我忿忿地想。

十二年前我買進的索尼手提電腦是第一台,我一眼看上了當時它出眾的外表,雖然機器本身配置平平且價格不菲。我用它上網、收郵件、寄簡曆找工作。老公那時一直用公司的手提電腦,一款康柏的商用機型,老公進進出出都背著它,家裏家外於公於私都用它,至今讚歎它的質量超群,用得這樣厲害卻從沒壞過,連小小故障都不曾有過。

我的那台索尼手提就不行,過了兩年內存就出了問題,換了內存兼增大容量,又重裝了操作係統,繼續用下去。七年前老公換了工作,不再有公司的手提電腦了,就買進了一台富士牌的台式電腦供家庭使用,那台索尼手提則給了我老爸帶回上海用。

原以為台式電腦比手提結實經用,結果那台富士讓我們大失所望。也許那時候正是眾廠家一哄而上做PC的時候,不知是富士品牌的問題,還是我們運氣太差,富士電腦在運行中動不動就毫無預兆地重新啟動,重裝了無數次操作係統都無濟於事,懷疑很可能硬件都有問題。那時沒經驗,居然沒有去商店或是富士廠家就這明顯的產品問題交涉,當然這個問題也很難當場複製,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它什麽時候會再發生。

六年前蘋果公司發布了微型台式電腦Mini,引起我們的興趣。恰好老公去了次美國,便興衝衝地買了一台回來。蘋果的Mini確實很可愛,但它與微軟係統的不兼容是讓人頭疼的麻煩,實際用處有限。如今這台Mini成為兒子的專用電腦,因為他的學校裏用的是清一色的蘋果電腦,也算物有所用了。

同一年我們搬家來了美國,因為實在受不了那台富士的毛病,又買了台台式電腦,雜牌的,便宜點,馬馬虎虎過得去。回上海的時候發現老爸用著的那台索尼手提,屏幕都已鬆落下來,老公作主給老爸買了新的台式電腦,把索尼帶回了家。但索尼的硬盤都壞過,終於報廢了。

零七年初,老公買了台惠普的手提電腦,十五寸屏幕,主流配置,主打家庭娛樂功能,加上很有競爭力的價格,當時挺滿意的。老公覺得手提電腦很方便,就攛掇著在那年夏天給我買了台康柏的手提電腦,價錢比惠普的更便宜些。一時間兩人各用各的,編程、上網、連到公司網絡遠程工作,其樂融融。沒想到那台惠普,剛過一年就出了問題,鍵盤上按某個鍵要非常技巧才能成功,而且電腦突然之間就沒了聲音。那時剛好過了一年的保質期,這些問題沒人管了。我那台康柏也有問題,零八年的五月起,突然無線網絡的連接變得極不穩定,網速慢得有時連訪問網頁都有問題,更別提在網上看影視了。還好尚在保質期內,趕緊聯係售後服務,那時惠普已經收購了康柏,這電腦惠普來來回回地用聯邦快遞修了三次,看他們換了這個部件又換了那個部件,但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最後惠普給我換了台惠普牌子的,外型幾乎和老公那台一模一樣,型號是後續一款,這樣我們家有了兩台惠普手提電腦。

在家裏老公用電腦比我多得多,他那台手提電腦也越來越有毛病,開關按鈕按下去是沒反應的,開機一定要先按DVD按鈕打開DVD之後再轉到視窗操作係統。我常常把我那台惠普給老公用,一般的任務都還沒問題。但老公要編程序的時候,手提電腦的性能就跟不上了,畢竟電腦的芯片內存的升級換代飛快,而編程序的時候對資源的需求永遠是多多益善。去年下半年的時候,老公又買了一台台式電腦,芯片內存都是最高配置,專門用於編程,手提則可以用來遠程登錄那台台式電腦,所以編程的時候不必非坐在台式電腦前了。先前買的那台台式電腦被專門用於網絡影視,和家中的電視相連,這樣也避免那些“可疑”的網絡程序侵入用於編程的台式電腦。用於編程的那台台式電腦是美國製造的,到目前為止質量穩定,且運行的時候噪音非常小。

那兩台惠普手提還是不斷地出問題,操作係統都重裝了很多次,也因一些故障損失過數據文件。我那台惠普手提的電池壞了,一拔電源立即斷電,電池一點都用都沒有。今年老公看上了蘋果公司新型的超輕手提電腦Mac Air,輕薄美觀,有很多吸引人的切實優點,比如從iPad借鑒來的閃存意味著啟動飛快,固態硬盤大大減少硬盤機械故障的可能,整塊的鋁質外殼也更牢固。所以雖然相對於屏幕大小(隻有十一寸)和配置價格昂貴,老公還是把它買進了門(第八台電腦了)。可我發現用它連入公司網絡遠程工作時,連入程序相當不穩定,常常要折騰好久才連得上;雖說除此之外的主要用途也就是上網寫博客之類的,但有些網站特別是編輯功能在蘋果瀏覽器這裏就是沒法用,必須用微軟係統的才行。有了這些問題,用起來總是疙疙瘩瘩,想到它這麽貴的價格更是無法舒心,想來想去覺得自己還缺一台微軟的手提電腦。

如果再買一台,就是第九台了,也即我們家人均三台,想想自己都覺恐怖。不得不承認我家有“電腦控”之嫌,至少對電腦自己感覺上的需要和購買欲望遠大於其他如衣服家具之類的物品。當然電腦本身飛速的更新換代是根本的原因,配置永遠在提升,價格相對性能一直在降,雖然競爭激烈,但產品質量好像不行,一台電腦看來隻有兩三年的壽命,各種故障問題逼著你不停地淘汰和購買。我不確定,但懷疑可能整個行業的產品質量水準都在下降。也許我觀念更新得太慢,電腦早就不是什麽耐用品了,而已成為了價格不菲的快速消耗品。相應地,購買策略也該有所改變。如果預計一台新電腦隻能正常工作兩三年,那我就該問自己願意為它兩三年的服務花多少錢;如果用不上的話,為高的配置花額外的錢就顯得分外不值了。

有的產品質量問題可能是壞的設計造成的。比如好多年前買過一隻小巧的皮包,單肩背帶被設計成可以按需要放長或是收短,看著很別致。可是用起來,沒兩個月就發覺與包連接處的背帶磨損得非常快,幾乎快要斷裂。而包的其他部分都還毫無損傷,因而格外可惜。到這時候我明白了那些經典的包帶連接的設計的意義。電腦的質量與設計的關連估計也是如此。

最近看到惠普賣的電腦都有兩年的保質期了,這倒是個好消息,也許我還是可以考慮一下惠普電腦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