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不想忘記的紀念(一)

(2011-10-19 18:15:02) 下一個
忽忽辛亥革命已經百年,在鋪天蓋地的紀念文章裏,我想到了自己的祖父母。他們離世已二十多年,他們親曆過的曆史,我隻聽說過一些,雖是一鱗半爪,但不妨礙拚成故事的大概。我想我應該將它寫下來,作為不想忘記的小小紀念。

算起來祖父母出生時,辛亥革命剛過去沒幾年。清末民國初年,很多人從鄉下進城尋找自己的未來,這其中包括我祖母的娘舅。他的姐姐,即我祖母的母親,拿出了陪嫁首飾給弟弟作盤纏。小夥子動身前去和姐姐告別,還未進門就聽見姐姐的婆婆正在責問首飾的下落,小夥子無法進門,轉身走了。

小夥子進了城做學徒,遇上官府招考留洋學生。據說考題包括在中國地圖上畫出黃河長江,小夥子考上了,去了日本學習紡織業技術。回來之後,時也運也,在上海開了一家紗廠,從此家業興旺發達起來。據說在鼎盛時期,上海灘上包括永安在內的幾大百貨公司老板都要親自上門拜年的,算是民族企業成功的一例傳奇吧。

成功後的紗廠老板想著要報答資助過自己的姐姐,不想姐姐那時已經去世了,隻遺下一女,於是就把外甥女也就是我祖母帶回了上海。我祖母在娘舅家過了一段富家小姐的日子,聽祖母說,那時她上學放學都有家裏的自備車接送。

後來用我祖母的話說,“東洋人在上海扔了炸彈”,紗廠被日軍炸毀,那是毀滅性的打擊,老板遣散工人後已無力支撐,不久離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不知道祖母娘舅家後來如何,人們說到這裏便戛然而止了。

至於我祖父家,也是從鄉下進城的。聽說祖父家在上海開有一家五金電料行,祖父好像是通過同學認識了我祖母,繼而提親成婚的。祖父祖母老家都在浙江寧波附近,兩人年齡相仿,有關他們婚後的生活我知之甚少,聽說祖母的婆婆是能幹的“厲害”角色,應該還是頗為傳統的家庭關係。我隻見過一張祖母的舊照,是與祖父的合影,泛黃的照片裏年輕的祖母非常美麗,抱著繈褓中的兒子溫柔淺笑,不輸那個時代任何一個明星, 十足讓人驚豔。記得祖母說,那時女人們一年四季都穿旗袍,冬天家裏生爐子取暖,她的腰身隻有一尺六。我的記憶裏,祖母沒有富態過,也沒見過她穿旗袍,老年的她眼窩是凹陷的,有點像廣東人的樣子。

我父親是祖父祖母的長子,他們的第二個兒子夭折了,後來又有了兩個女兒。我父親出生的年代,想必正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聞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祖父給父親取名“吉兒”,加上姓氏,則與那位首相名字完全諧音。我的兩位姑媽的名字也起得有意思,都來自電影明星的名字,且又配合著個人的排行。由此我覺著電料行小開的祖父,用今天的話講,是放眼世界,與時俱進的有知識有理想的青年。

祖父還是愛國的青年,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他參加了政府的軍隊,負責發報。我很少聽到祖母講祖父的事,但記得祖母講過祖父發報技術很好,因為那個時候戰場上發報不成功誤了事是要被拉去槍斃的。

祖母亂世裏的生活我無法想象,零星聽到的包括祖母的婆婆領著一家老小衝過外白渡橋日軍的封鎖逃往安全的租界,也有祖母跑單幫維持生計。祖母從沒給我講過這些事,也許不想告訴年幼的孩子吧;沒能多一點了解這些,卻是我現在的遺憾。

日本人投降了,二戰結束了,但國共內戰又打起來了。共產黨勝利的時候,祖父隨著潰敗的國民黨軍隊去了台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