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探母記(十三)

(2011-06-13 17:19:48) 下一個
宛秋離開了醫院,坐在公交車上看著周六上午熱鬧的街景。天是陰的,說不上涼爽,但比昨天好多了。宛秋想著心事,周圍的熱鬧顯然和自己沒什麽關係。每個人都會變老,生老病死是誰都逃不過的規律。宛秋眼看著父輩們正在往這條路上走,而且走得辛苦。他們那代人大概做什麽都沒趕上好時候,長身體的時候碰上三年自然災害、上山下鄉,以後又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等著退休了,不用操心了,條件好一點了,身體卻急速地把他們拖向病痛、抑鬱、艱難的生活軌道。都說老人健康是兒孫的福,宛秋想那自己一定是無福之人,家裏老人中生病的太多了。不知道輪到自己會是什麽樣?自己的兒子不知道會不會比自己福氣好一點?還有,這世上有沒有不生病的活法?宛秋稚氣地想,要有的話,該多好?

胡思亂想著,宛秋已走在了南京路步行街上。兩邊各色商店鱗次櫛比,人流如織,宛秋心無旁騖,徑直走進第一醫藥商店。這家老牌大店有四層樓,問了門口地導購小姐,宛秋直接走上三樓,來到血壓計櫃台。跟營業員一打聽才知道老年人不適合用腕式的,因為老年人的脈搏可能比較弱。原來如此,宛秋想,幾年前給母親婆婆她們買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這講究,隻是覺得腕式的小巧靈便而已。營業員問清是買來自用後,推薦了一款,說是鬆下原件北京組裝的,299元,自己家裏用最實惠了。宛秋買了一個,付錢的時候忽然想起在紐約藥店裏也看到過類似的產品,好象賣30美元。如今人民幣如此堅挺,但這價格還是美國便宜。

隨後,宛秋又走上一層樓,去看不鏽鋼拐杖。營業員指著一個角落說,那些全是鋁合金帶四個腳的,都可以調節長度的,要是人個子矮,那就不用調了,用最短的一檔就行。至於那拐杖的四個腳,用的時候哪些朝裏哪些朝外倒是有講究的,營業員給宛秋解釋了一回。宛秋選了一根,119元,這又完成一項任務。

下樓的時候,宛秋想起這次走得匆忙,沒給母親帶一種眼睛的營養藥。母親的眼睛做過手術,覺得宛秋找到的這種營養藥好象有點效果,宛秋通常每次回國都帶的。現在宛秋想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在這兒找到。問了一圈下來,隻有一種加拿大進口的含有宛秋所找的成分,不過含量較低。價錢很貴,30粒賣400元。美國的宛秋記得含量比這個高一倍,賣40美元。宛秋買了一瓶,想萬一母親需要,好歹能用一下。看來這個得在美國買,下次回來可別忘了。

宛秋在步行街上往回走。一抬頭,見前麵是第一食品商店。好象父親蠻相信這家食品店的,宛秋心裏一動,走進食品琳琅滿目顧客盈門的店堂。父親愛吃甜的,不過現在年紀大了,也不能吃得太甜了。母親需要少食多餐,家裏總備有餅幹,但宛秋知道這些工廠製造出來的餅幹對身體無益,少吃為妙。還有以前愛吃的蜜餞,話梅青梅之類的,知道了它們的製作過程有多髒,當然是避之則吉。生鮮水果從這裏買了拎回去太重了,家附近也有得買。宛秋瞥見櫻桃,唉,國內的價格貴得離譜。忽然看見那邊有賣各式果幹,好象都是美國常見的以前國內不曾有的種類。蔓越莓幹,宛秋記得父親嫌酸,啊,芒果幹,父親愛吃,去年夏天美國的超市裏有一種父親特別愛吃,一元六毛九一小袋。宛秋想,就買這個吧。價簽上標單價79元。宛秋讓營業員稱了一些,報價“89元”,宛秋嚇了一跳,問:“這些有一斤多?”“280克,79元是半斤的價錢。”原來如此,宛秋付錢的時候想,真不便宜。

出了店門,宛秋不再停留,一門心思往家趕。一路上,宛秋覺得有不少眼光停留在她身上,是因為手裏挽著的那根拐杖吧。也難怪,周末外麵大多是年輕人,估計沒多少人見過這玩意兒吧。宛秋自己就是頭一次見。一個年輕女人挽著根象模象樣的拐杖,大概就更奇怪了。

宛秋到家的時候已經下午一點多了,趕緊吃了午飯,報告今天的情況,一樣樣地把買來的東西拿出來。宛秋讓母親試了臂式血壓計,這個用起來簡單明了,和醫院裏量血壓沒什麽不同。新的金屬拐杖,父母親看著也覺得似乎比木拐杖更牢靠些。一時間,三人圍著這些東西,解釋的解釋,比較的比價,還有看的評論的,不亦樂乎。

晚飯前宛秋陪著父母親看電視,邊和母親閑聊,要母親多聽聽各種廣播節目,多了解社會新聞,散散心。父親起身去了廚房,宛秋隨手換了一下電視頻道,剛巧碰上一個營養學教授在講十大應避免的現代垃圾食品,趕緊拉著母親一起看。聽那個教授提到蔬菜不應留過夜,母親便說:“你爸爸最喜歡剩下的菜留到明天過泡飯了。他老腦筋,又不肯看這些東西。你去叫他來看呀。”宛秋知道父親的脾氣,說:“他現在在廚房裏忙,估計不肯過來的。我們以後跟他講。”節目上那個教授說著說著又講到奶油蛋糕奶油餅幹之類的也要少吃,最好不要吃,宛秋連聲表示同意,說這也是自己沒買餅幹帶回家的原因。母親不高興了,啪的一聲關掉了電視,說:“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那超市裏為什麽還賣呢?我們該吃什麽呢?”宛秋沒料到母親的反應如此之大,原先想講的話生生地咽了回去。正好父親盛出飯菜,一家子坐上飯桌吃晚飯了。宛秋母親總說她小時候常常沒吃飽,她的胃病就是這樣來的,等有了女兒,便特別怕孩子餓著,宛秋覺得自己是被母親塞大的。母親相信營養,家裏什麽地方都可以節省,但從不在三頓飯上省錢,宛秋記得小時候全家三餐之外不吃什麽零食的,除了吃喜酒,幾乎從不在外麵吃飯。母親一直說,沒有營養吃進去怎麽行,生起病來,更加要擋不住了。。。宛秋看著桌上豐富的飯菜,葷菜種類要比自己在家做的多多了,一頓三個人肯定是吃不完的。桌邊還有瓶裝的“老年營養奶粉”“蛋白質粉”“核桃粉”之類的東西,宛秋忽然明白了,母親年輕的時候,葷菜也好,零食也罷,哪裏買得到買得起那麽多,如今可以比較隨意的買吃的了,可是買來的,吃進嘴裏的,倒底有多少是真正有營養,有益健康的東西呢。大家多少是知道一點現在食品的各種問題的吧,隻是,各種肉類是靠喂激素、喂藥得來的,各種蔬菜也擔心農藥,零食也被告知其實是垃圾食品,就如母親所言,那到底還可以吃什麽呢?什麽都不吃顯然不可能,大部分吃素估計母親還是擔心營養不夠,所以還是眼不見為淨,該吃什麽還吃什麽。有些東西,想吃得放心些,宛秋會不怕麻煩自己動手做,但父母不會有這個精力也沒有這個條件。。。宛秋想著,更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