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鮮問題的過去和將來

(2011-05-04 20:05:51) 下一個


朗朗在美國總統國宴上彈奏了一曲《我的祖國》,引起一片蛙蛙聲,頗有點小題大作之嫌,都是人閑惹的禍。


不管怎樣,這曲一彈,又勾起了六十年前那場戰爭勝敗的爭論。誰勝了,誰敗了?這裏不想看餘波影響,隻想從戰爭結局本身來看一下。


先按時間順序來看一下戰爭的過程:


1 二戰結束,朝鮮分成南北兩個部分,以38線為界,北邊的俗稱“北朝鮮”,南邊的俗稱“南朝鮮”,各自為政。


2 六十年前,南北朝鮮開戰,北朝鮮南下,一舉打到朝鮮的最南端。


3 美軍介入,大舉反攻,一直打到朝鮮的最北端,鴨綠江邊。


4 誌願軍介入,把美軍等從鴨綠江趕回38線。四方訂立停戰協定。南北朝鮮仍以38線為界。


所謂的朝鮮戰爭,也稱韓戰,是指南北朝鮮在38度線開戰算起,到訂立停戰協定為止,這期間在朝鮮土地上進行的戰爭。


所謂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指從誌願軍介入開始,到訂立停戰協定為止,這期間在朝鮮土地上誌願軍與對手所進行的戰爭。


就朝鮮戰爭而言,戰火起自38線終於38線,對陣的雙方戰成平手。


就抗美援朝而言,戰火起自鴨綠江終於38線,誌願軍獲得勝利。


這是我要說明的第一個問題,即抗美援朝與朝鮮戰爭不是完全等同的,誌願軍獲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過去就說到這裏。現在的情況是,南北朝鮮作為兩個獨立國家,分別加入了聯合國,時常打搶玩。南朝鮮富些,但在美國掌控之下,吵鬧有所製約;北朝鮮窮些,但在造大殺器,不知道會幹出什麽事情來。


下麵從中國的角度看一下這個問題。如果朝鮮半島這樣分治著鬧下去,朝鮮問題的性質不改變,則中國應該可以接受,畢竟北朝鮮為中國提供了一定的安全緩衝地帶。但朝鮮問題,任何朝向對中國不利的改變,都應該是不可接受的。


中國應該向日不落帝國學習,學習日不落帝國製造問題的戰略手段。日不落帝國在撤離殖民地時,總是要留下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包括民族糾紛或領土糾紛等。


中國應該向美國學習,對安全隱患或威脅,主動打擊,使“和諧世界”、“不幹涉內政”成為理論或口號,而不應成為束縛自己手腳的繩索。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有道理,就是以越南為鑒,不能容許朝鮮統一。一旦朝鮮發生事變,中國乘機出兵,占領漢城及其以北地區,把北部山區劃歸中國領土,仍然留下兩個朝鮮,但都變得比現在小了一些。恢複漢城稱呼,實行漢化教育。


中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朝鮮問題在自己的掌控中,朝核問題不再存在,東北安定,並獲得了出海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