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堅守孤獨

(2013-11-05 10:35:35) 下一個

堅守孤獨


李銀河 (2013-11-04 13:46:20)
 

 

有句古話,話糙理不糙,說人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指的是人孤獨來到人世,最終孤獨離世。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但是其真實性無與倫比。

有句古話,話糙理不糙,說人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指的是人孤獨來到人世,最終孤獨離世。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但是其真實性無與倫比。 人雖然在物質上不可能孤獨,但是在精神上卻是孤獨的。我看到的在物質生活上完全孤獨的人有兩例,一個是梭羅,他在瓦爾登湖自耕自食,但隻是很短時間,而且還是要去旁邊小鎮買些火柴和鹽一類的日用品,因為他不可能自己製造出火柴和鹽;另一個是諾獎得主庫切小說《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中的男主人公,他為躲避戰亂在荒野中自耕自食,靠種一點南瓜西瓜以及獵小鳥蜥蜴為生,最終變成一副骨頭架子,進食的功能都萎縮了。人要生存,必須靠周圍的人提供生存的必需品,因此人在物質上不可能完全孤獨。然而,精神上的孤獨是可以做到的,即在精神上不依賴於任何人。 人生在世,除了物質生存之外,在人際關係上也不可能完全孤獨,但是這種關係也不妨礙人在精神上的孤獨。人從出生起就離不開人際關係,至少離不開父母親情,否則不會出生,無法存活。但是,人對人際關係的依賴比起對物質需求的依賴程度就低了很多。血親無法選擇,姻親和友人卻是可以選擇的,可以憑自己的喜好決定要還是不要,有還是沒有。     人雖然在物質上不可能孤獨,但是在精神上卻是孤獨的。我看到的在物質生活上完全孤獨的人有兩例,一個是梭羅,他在瓦爾登湖自耕自食,但隻是很短時間,而且還是要去旁邊小鎮買些火柴和鹽一類的日用品,因為他不可能自己製造出火柴和鹽;另一個是諾獎得主庫切小說《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中的男主人公,他為躲避戰亂在荒野中自耕自食,靠種一點南瓜西瓜以及獵小鳥蜥蜴為生,最終變成一副骨頭架子,進食的功能都萎縮了。人要生存,必須靠周圍的人提供生存的必需品,因此人在物質上不可能完全孤獨。然而,精神上的孤獨是可以做到的,即在精神上不依賴於任何人。

 

    人生在世,除了物質生存之外,在人際關係上也不可能完全孤獨,但是這種關係也不妨礙人在精神上的孤獨。人從出生起就離不開人際關係,至少離不開父母親情,否則不會出生,無法存活。但是,人對人際關係的依賴比起對物質需求的依賴程度就低了很多。血親無法選擇,姻親和友人卻是可以選擇的,可以憑自己的喜好決定要還是不要,有還是沒有。

果你仔細觀察,所有那些跟他人粘稠地攪在一起的人,大都沒有什麽精神生活,他們隻是像沒有離巢的小動物一樣,相互偎依取暖喂食,懵懵懂懂地陷在親情、友情和愛情關係當中過活。隻要他開始思考,開始過精神生活,他就會體驗到孤獨的滋味,他人隻是傾聽者,最好的情況是個知音,能夠起點共鳴做點回應而已。歸根結底他還是孑然一身,如李密在他的著名的陳情表中所說的那樣: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因此,過孤獨的精神生活是每一個有靈魂的人的不二之選。這一選擇可以是充滿自信的,充滿愉悅感的,神采飛揚的,自由自在的,甚至是興高采烈的。

    一般人總是害怕孤獨,正因為人天生需要他人幫自己提供物質的基本條件和人際關係這兩樣東西,缺了這兩樣東西,人無法生存。在這種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人就在精神上也培育起依賴他人的心理,內心形成了一種依賴他人、與他人難舍難分的衝動,這種衝動發泄在有血緣關係的人身上就是親情;發泄在有愛情關係的人身上就是愛情;發泄在有朋友關係的人身上就是友情。人會覺得有了這些聯係和情感才是好的,不能容忍沒有這些情感的生活。正因為如此,人才會害怕孤獨,討厭孤獨,覺得孤獨是一件非常淒慘的事情。不僅不能忍受現實生活中的孤獨狀態,而且不能忍受精神上的孤獨。

 

一般人總是害怕孤獨,正因為人天生需要他人幫自己提供物質的基本條件和人際關係這兩樣東西,缺了這兩樣東西,人無法生存。在這種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人就在精神上也培育起依賴他人的心理,內心形成了一種依賴他人、與他人難舍難分的衝動,這種衝動發泄在有血緣關係的人身上就是親情;發泄在有愛情關係的人身上就是愛情;發泄在有朋友關係的人身上就是友情。人會覺得有了這些聯係和情感才是好的,不能容忍沒有這些情感的生活。正因為如此,人才會害怕孤獨,討厭孤獨,覺得孤獨是一件非常淒慘的事情。不僅不能忍受現實生活中的孤獨狀態,而且不能忍受精神上的孤獨。 而實際上,精神上的孤獨並沒有什麽不好,而且是人生最常見的狀況,和最終的狀況。所有的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文學家過的都是一種在精神上絕對孤獨的生活,叔本華尼采卡夫卡就不必說了,就連羅素這樣非常喜歡陷入愛情的人,當他思考時,也還是一個在精神上絕對孤獨的人。不能想象一個在精神上依賴他人的人能夠成為思想家。所以對於精神上的孤獨我們應當欣然接納,安之若素,不必總想回避或者逃離這種孤獨的狀態。 對於大思想家來說是如此,對於一般人來說難道不是如此嗎?如    而實際上,精神上的孤獨並沒有什麽不好,而且是人生最常見的狀況,和最終的狀況。所有的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文學家過的都是一種在精神上絕對孤獨的生活,叔本華尼采卡夫卡就不必說了,就連羅素這樣非常喜歡陷入愛情的人,當他思考時,也還是一個在精神上絕對孤獨的人。不能想象一個在精神上依賴他人的人能夠成為思想家。所以對於精神上的孤獨我們應當欣然接納,安之若素,不必總想回避或者逃離這種孤獨的狀態。

 

    對於大思想家來說是如此,對於一般人來說難道不是如此嗎?如果你仔細觀察,所有那些跟他人粘稠地攪在一起的人,大都沒有什麽精神生活,他們隻是像沒有離巢的小動物一樣,相互偎依取暖喂食,懵懵懂懂地陷在親情、友情和愛情關係當中過活。隻要他開始思考,開始過精神生活,他就會體驗到孤獨的滋味,他人隻是傾聽者,最好的情況是個知音,能夠起點共鳴做點回應而已。歸根結底他還是孑然一身,如李密在他的著名的陳情表中所說的那樣: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果你仔細觀察,所有那些跟他人粘稠地攪在一起的人,大都沒有什麽精神生活,他們隻是像沒有離巢的小動物一樣,相互偎依取暖喂食,懵懵懂懂地陷在親情、友情和愛情關係當中過活。隻要他開始思考,開始過精神生活,他就會體驗到孤獨的滋味,他人隻是傾聽者,最好的情況是個知音,能夠起點共鳴做點回應而已。歸根結底他還是孑然一身,如李密在他的著名的陳情表中所說的那樣: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因此,過孤獨的精神生活是每一個有靈魂的人的不二之選。這一選擇可以是充滿自信的,充滿愉悅感的,神采飛揚的,自由自在的,甚至是興高采烈的。

    因此,過孤獨的精神生活是每一個有靈魂的人的不二之選。這一選擇可以是充滿自信的,充滿愉悅感的,神采飛揚的,自由自在的,甚至是興高采烈的。

 

一般人總是害怕孤獨,正因為人天生需要他人幫自己提供物質的基本條件和人際關係這兩樣東西,缺了這兩樣東西,人無法生存。在這種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人就在精神上也培育起依賴他人的心理,內心形成了一種依賴他人、與他人難舍難分的衝動,這種衝動發泄在有血緣關係的人身上就是親情;發泄在有愛情關係的人身上就是愛情;發泄在有朋友關係的人身上就是友情。人會覺得有了這些聯係和情感才是好的,不能容忍沒有這些情感的生活。正因為如此,人才會害怕孤獨,討厭孤獨,覺得孤獨是一件非常淒慘的事情。不僅不能忍受現實生活中的孤獨狀態,而且不能忍受精神上的孤獨。 而實際上,精神上的孤獨並沒有什麽不好,而且是人生最常見的狀況,和最終的狀況。所有的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文學家過的都是一種在精神上絕對孤獨的生活,叔本華尼采卡夫卡就不必說了,就連羅素這樣非常喜歡陷入愛情的人,當他思考時,也還是一個在精神上絕對孤獨的人。不能想象一個在精神上依賴他人的人能夠成為思想家。所以對於精神上的孤獨我們應當欣然接納,安之若素,不必總想回避或者逃離這種孤獨的狀態。 對於大思想家來說是如此,對於一般人來說難道不是如此嗎?如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d53360102f8gy.html) - 堅守孤獨_李銀河_新浪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直言好 回複 悄悄話 李銀河收養了一個兒子,建議有關人士關注這個孩子,別讓李銀河有下魔爪的機會。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李銀河不孤獨,在西方有她的啟蒙者和支持者,李銀河代表了一種叫做叛變的文化。西方文化就是一個不斷叛變、說好聽點就是不斷革新的文化,一切此類的叛變精神起源於猶太文化的終極叛徒——耶穌基督。

共產黨也是叛變之徒,叛變了自己的傳統文化,跟李銀河屬於一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