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讀書(二)《我們的錢瑗》

(2011-02-10 19:32:28) 下一個
八月的夏日周末午後,偶有閑暇,翻到一本薄薄的小書<我們的錢瑗>,,三聯版的.封皮是醬褐色,無任何裝禎,首葉起始是幾張舊照,1938年小錢瑗隨父母乘船回國,團團臉,眉眼極像錢鍾書,神情卻是楊絳的.後幾張分別是攝於己於1942年,1957年,1960年,1962年,最後是1979年在英國留學.

錢瑗學俄語出身卻是英語係著名的教授,文革期間她的丈夫被迫害致死,後再婚,四十九歲時因骨癌去丗.她患病時父親住在城東的醫院,她住城西的醫院,楊絳兩頭跑,在她去世前一天,失語很久的父親忽然開口
說"叫阿圓回家.'',楊問回哪一個家,娘家,婆家,還是自己家?都搖頭,但連說了三邊"叫阿圓回家".後再沒說話,直至去世.

書,我隻廖廖翻了一遍,寫得很大氣,其實是一本眾人寫的回憶錄,但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透過他們的回憶及所回憶出的這個人,可以看見那一幹人的精神價值所托,何以為重,何以為輕,何以為樂.楊絳說過,寧可這一世多兩三知己同仁,亦不願芳名遠傳讓後世不知不識的人評說.
 
有一個細節,文革中間,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父母對著背古詩詞自娛,一人一句,急得錢瑗中間團團轉,纏著父親要學,父親喝道"詩也是講得的?自己看去."
 
低調的人生,看似悲苦無常.但張揚的就定如高歌般喜悅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