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暈暈乎乎說“良知”

(2010-05-26 20:48:49) 下一個




最近,“良知”這個詞在我們的茶軒,用的比較多。這個很好,要大力發揚光大,用詞語來說話顯得有檔次。鑒於我們這裏不懂裝懂的事情有人不喜歡,所以我來給大家說一說,良知這個詞是什麽意思。在我說之前,如果有人問你們大家,良知究竟是個啥意思,一問三不知的,恐怕大有人在。

學習是一個好習慣。我也是剛學來的,如果你們學會了什麽良知,也請到這裏來說一說,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哈

良知這個詞語,有三個意思:

1. 儒家謂人類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識
2. 指健康知識,相當於智慧的意思
3. 好友,知己


第二第三層含意不難理解,使用的人也不少,我就不多說了。要是有誰覺得還是轉不過彎來,我再說不遲。第一層含意不的不強調儒家文化,我不知道大家對於儒家文化怎麽看。《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在這一層意思上,良知相當於良心,本能,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人不同於動物的方麵。有時候說,某個人畜牲不如,說的就是這個人缺少良知。因為這個意思是儒家文化範疇的,按照儒家的道德規範來定義的,所以,對於那些對儒家文化全盤否定的人,就無所謂良知不良知了。

現在和以前(將來的是不好預料),認為良知作為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識,應該又有三個方麵組成:

1. 知恥
2. 知愧
3. 知恩


知恥,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也在中國傳統美德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管子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以後,恥也都列為孝悌忠義廉恥八德之一。知恥,是道德的自覺。有羞恥心,人就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在做了有違道德的事時就於心不安,自覺不做會招人瞧不起的事。知恥,才能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無恥,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可救藥。這就是俗話說的“人無廉恥,無法可治”。

知愧,就是知道慚愧,知道內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西方古代格言說:“做壞事的人最受做壞事的苦。”所謂愧則有悔,愧則有疚,悔疚則傷及神明,內心的安寧從此遭到破壞,整日處於恐懼之中,這懲罰並不算輕。知愧而懺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質利益都值得珍視。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並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個大字:問心無愧?

知恩,就是常懷感恩之心。這是人生的一種姿態,是人性的一種證明,是一種社會行為的反省和成熟。日月生輝,雨雪滋潤,大自然哺育了萬物生靈;父母養護,師長教誨,親朋們扶助著我們成長。人生在世,誰能夠離開社會而生存,誰沒有受過別人的恩惠?“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倘若連起碼的感恩之心都沒有,若非自大狂,便是愚陋不堪了。   

一個人,幹了壞事知道羞恥,做了錯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報答,這就叫有良知。

我們這裏的人,都是有良知的吧?嗬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orange88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謝謝!

還是有一點困惑:為什麽那些看著缺乏良知的東西,活的倒很自在,而那些為守護良知而生的人,很累,很不容易?

良知,既然在各人心中標準不同,在不同時代,地區和文化中也有很多差異, 提TA為啥?試試看,你對人說,你的良心哪裏去了?什麽時候有過作用?

這世道,用良知去看別人免不得失望。隻有用良知來要求自己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