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感/謝/美/軍/飛/行/員

(2010-05-19 06:49:21) 下一個
感謝/美/軍/飛/行/員

劍中

大陸網絡每有與朝鮮有關的文章,哪怕一篇《逃北》的影評,論及北韓種種地獄般的圖景,常會出現感謝美軍飛行員等類似的評論。不明就裏的人往往一頭霧水:為何要感謝美軍飛行員?這個美軍飛行員究竟是何方神聖,做出了什麽豐功偉績,讓大陸網民感念不已?

要說清這個問題,不能不從韓戰說起——

近30年來,中/共/宣傳機器對抗/美/援/朝/的熱情日趨冷淡,韓戰爆發50周年紀念日(2000年6月25日)和韓戰停戰協定50周年紀念日(2003 年7月27日)都波瀾不驚。為避免美國反感,且這場戰爭遭到除毛/澤/東之外的幾乎所有中/共/大/佬的反對,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基本絕跡,中/共/軍/隊所向無敵的神話隻能在抗日和國共內戰裏繼續意淫。

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全美新聞俱樂部發表有關美國太平洋防線的談話,將日本、衝繩、琉球群島與菲律賓劃入美國的太平洋防禦圈,並在地圖上劃出一條弧線,台灣與韓國都被排除在美國的太平洋防線以外,這條弧線使得斯大林誤以為美國不會軍事介入朝鮮半島的戰爭。(注1)

1950年6月25日,得到斯/大/林、毛/澤/東援助和支持的金/日/成,不宣而戰,悍然入侵韓國,引發了冷戰時期自由與極權兩大陣營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史稱朝鮮戰爭(韓戰),中/共稱之為抗/美/援/朝,北朝鮮叫祖國解放戰爭。

隨著韓戰的俄國解密檔案的陸續公布,以沈誌華為代表的學者普遍認為,中/共付出40多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並未實現將美軍趕出朝鮮的戰略目標,而且導致閉關鎖國,延緩了改革開放和統一台灣的進程,得不償失。(注2)

要說韓戰最大的贏家,自然首推以美國領袖的自由世界,繼1948年以大空運成功解除柏林危機,麵對咄咄逼人的前蘇聯和躊躇滿誌的金日成,聯合國數十個成員國同仇敵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用鐵與火製止了北/韓的擴張,捍衛了韓國的領土完整和國際法的尊嚴。韓國民眾熱淚盈眶地挽留美軍的情景,是美國解/放/軍的驕傲,因為他們,今天的韓國人民才能夠享受自由民主帶來的繁榮,不至於慘遭金氏父子的蹂躪。

日本、台灣雖未參戰,但戰爭期間聯合國軍大量的物資需求,極大地刺激了日、台的經濟複蘇。尤其是台灣,在美國業已放棄台灣(1950年1月5日杜魯門公開發表美國不向台灣提供軍事援助、不卷入中國內部衝突的聲明)、中/共/厲兵秣馬的情勢之下,危如累卵;韓戰的爆發使得美國認識到,一味的退讓隻是對自由的敵人的縱容和鼓勵,最終招致偷襲珍珠港一樣的報應;美國著手修改亞洲攻略,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複、對日和約的簽定或經由聯合國的考慮。 第七艦隊當即駛入台灣海峽。(注3)

1954年12月2日民國與美國正式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中/共單方麵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計劃從此化為泡影。如同西安事變令中共得以養精蓄銳、重整旗鼓一樣,有史家稱韓戰為國民黨的西安事變。

毛/太/子死於韓戰中的一次空襲,這就是大/陸網民感謝美軍飛行員的原因所在。有人說毛/澤/東是最大的輸家,絕了世襲之念,但要說中/共是最大的輸家,隻怕未必。誌願軍在韓戰中的巨大犧牲,使得中蘇關係一日千裏——

1955年4月27日,中蘇簽訂了《關於為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協定》,確定由蘇聯幫助中國進行核物理研究以及為和平利用原子能而進行核試驗,之後,兩國又簽定了一係列蘇聯援助中國建設原子能工業的協定。1956年蘇聯鎮/壓波匈事件獲得中/共聲援,蘇聯投桃報李,決定幫助中國實現從和平利用原子能到研製核武器的跨越,1957年雙方簽定了關鍵性的《國防新技術協定》,上千名專家來到中國。1960年蘇聯停止提供技術、設備和撤退專家的舉動,可以延緩但已經無法阻止中國的核試驗成功。1964年10月,即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前幾天,赫魯曉夫會晤了日本外相藤山愛一郎,赫魯曉夫說中國人完全可以進行核試爆,因為蘇聯已經提供了許多核技術和核設備,並向他們示範了如何去做這些事情。(注4)

核武對中/共/維持、鞏固其獨裁統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判斷一場戰爭的利弊並非總是那麽容易,若非韓戰,中/華/民/國很可能全境淪陷,台灣不可能成就亞洲民主典範的偉業,和自/由/民/主的輝煌燈塔,成為民國延續自由民主的最後一塊基地。

布萊德利將軍關於韓戰是我們在一個錯誤的時間一個錯誤的地點和一個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的講話,為大陸民族主義/糞/青/提供了絕佳的/意/淫/材料,竟然認為/抗/美/援/朝打出了民族的自豪和國家的尊嚴,可憐!饑寒交迫的朝鮮百姓生活在恐懼之中,全拜長眠異國他鄉的數十萬誌願軍所賜。為專/製/而戰,不過是獨/裁/者可悲的炮灰。

事實上,有人故意對布萊德利將軍的講話掐頭去尾、斷章取義,1951年5月15日,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利將軍在國會的證言是:從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觀點來看,這個策略(指將戰事從韓國擴大到包括中國本土)會讓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因為,在歐洲應對蘇聯帝國的擴張才是美國的戰略重心。美國隻是不願朝鮮戰爭擴大到中國境內而已,並非後悔進行打擊北韓入侵的戰爭。(注5)

北/韓/人民水深火熱的悲慘生活,使得大陸網民由衷地感謝那個炸死毛太子的美軍飛行員。毛/澤/東後繼無人被認為是韓戰最值得欣慰的事,大陸得以避免淪落到子承父業的北/韓境地。甚至有網民提議在美國的網友進行人肉搜索,找到那個飛行員,為其樹碑立傳。網絡民意對大/獨/裁/者毛/澤/東/和金/日/成/父子的痛恨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在作戰室緊張工作的毛/岸/英/壯烈犧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官方謊言。2003年以來,《北緯三十八度——彭德懷與朝鮮戰爭》的作者王天成,《在誌願軍司令部的歲月裏》的作者、時任誌願軍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的楊迪,紛紛披露了毛/岸/英/之死的真相:1950年11月25日上午,俄文翻譯毛岸英無視領導注意隱蔽、防空的再三嚴令,在誌願軍司令部辦公室(一個小木板房)炒蛋炒飯,適逢美軍空襲,第一顆凝固汽油彈就直接命中辦公室,參謀成普僥幸跳窗逃生,毛岸英和一個叫高瑞欣的參謀驚惶失措鑽進床鋪底下被燒焦。事後,依據一塊蘇聯手表的殘殼,才辨認出毛岸英的遺體。(注6)

製造了北韓和無數人間悲劇的世襲製令人深惡痛絕,即便無法確知毛/岸/英活到現在會給大陸帶來怎樣的後果,以下這個誌司作戰會議上的片段也頗為耐人尋味:

會議中也發生了我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的奇異插曲,可能也出乎參加會議的領導同誌意料之外,就是正當彭總向梁興初軍長生氣、批評梁後,與會領導同誌都處在沉靜嚴肅的氣氛中時,隨彭總來的那位年輕俄文翻譯,我看他和我的年齡差不多,27、8歲卻毫不膽怯地站起來,指著掛在牆上的地圖說起來了。彭總坐著1句話也不說,既不製止他講話,也不批評他,誌司幾位副司令也不製止他,各軍軍長低著頭也不吭聲。那位年輕的翻譯,並不懂軍事,我沒有聽明白他在講什麽,他說了1、兩分鍾後,看沒有人理會他,也就不說了。當時我覺得很奇怪,怎麽1個年輕翻譯會在誌司黨委召開的作戰會議上,而且是在彭總生氣的嚴肅氣氛中,敢於隨便說話呢?還沒有人製止他、批評他?真怪。(楊迪《在誌願軍司令部的歲月裏》)

在戰功赫赫的軍首長梁興初被火頭上的彭德懷罵得狗血淋頭、一幹高級將領噤若寒蟬的情況下,一個小小的年輕翻譯,竟挾太子之威,在誌司作戰會議上說三道四,其目中無人、飛揚跋扈可見一斑。

有人為毛/岸/英感到惋惜,因為他是一個有實戰經驗的勇士——

2005年5月8日,胡/錦/濤在莫斯科會見參加中國抗戰的俄羅斯老戰士代表的講話中說:在那場人類曆史上空前慘烈的戰爭中,中蘇兩國人民並肩作戰,結下了生死與共的友誼。當時,中華民族的許多熱血兒女,包括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毅然投身蘇聯紅軍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作戰。

胡/錦/濤開什麽國際玩笑,毛/岸/英什麽時候打過法西斯?毛/澤/東嫡孫/毛/新/宇在《解放軍報》發表的《毛岸英曾帶兵打到柏林》則更為離譜:伯父(毛岸英)被授予蘇軍中尉軍銜,參加白俄羅斯第一方麵軍,在坦克部隊任連指導員。這時蘇軍正在對德國法西斯展開猛烈反攻。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毛岸英不怕犧牲,英勇頑強,哪裏有負隅頑抗的德國鬼子,他的坦克連就衝上去,炮轟碾壓,一路戰鬥,一直隨大部隊攻克柏林。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十位曆史見證人的親曆實錄:特別經曆》,其中有一章《陳祖濤:在蘇聯的不尋常經曆》,陳祖濤(中共元老、四方麵軍政委陳昌浩之子)記錄了毛岸英感歎人生的一大憾事:戰時蘇聯政府絲毫沒有放鬆保護在蘇聯的各國共產黨領袖後代們的生命安全。斯大林曾經親自簽署過一份文件,規定凡是國際兒童院的孩子,一律不得應征入伍。由於毛岸英一再堅決要求到前線去,蘇聯方麵就派了一位大校軍官,陪著(實際上是擔任保護)毛岸英到前線蘇軍作戰的各個戰場轉了轉,沒有讓他參加作戰。1950年毛岸英感歎:衛國戰爭時期,我幾度要求參戰,斯大林不同意,最後隻是到前線走了走,沒有和敵人麵對麵地作戰,實在是一大憾事。

為安全計,彭德懷、李克農堅決不同意毛岸英入朝參戰。1950年10月7日,毛澤東為讓毛岸英入朝,特設家宴款待即將出征的彭德懷。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最安全的誌願軍司令部竟然也遭到了空襲。

文革期間,彭德懷被汙有意害死毛岸英,讓專案組打得神智不清。(注7)

震驚世界的韓戰,有人歡喜有人憂!

簡而言之,神仙打仗,凡人遭殃,韓戰的最大輸家莫過於還在饑餓線上掙紮的北韓人民和誌願軍數十萬為獨裁者張目的炮灰,以及與世隔絕的大陸餓死的 3600多萬亡魂。韓戰之後,蘇俄一黨/專//政/的獨/裁/方式得以自上而下地肆虐華夏大地,接連發生反右、文革等空前浩劫。中/共/、金/氏父子罄竹難書的罪惡總有一天會得到徹底的清算。

感謝美軍飛行員,感謝為自由而戰的勇士們!

參考文獻:

(注1)楊金榮《美國對台政策的曆史分析》,沈誌華《美國是怎樣卷入朝鮮戰爭的:過程和依據》
(注2)沈誌華《論中國出兵朝鮮決策的是非和得失》
(注3)楊金榮《美國對台政策的曆史分析》
(注4)沈誌華《援助與限製:蘇聯與中國的核武器研製》
(注5)《布萊德利關於在錯誤的時間地點與錯誤敵人打錯誤戰爭的發言》(發言摘錄自1951年5月16日《紐約時報》第26版)
(注6)王天成《毛岸英之死》
(注7)人民網《彭德懷文革時被汙有意害死毛岸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