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中國人民解放軍投降能力略考

(2010-05-18 04:17:08) 下一個
中國人民解放軍投降能力略考

每個在中國大陸長大的人都知曉不少紅軍/八路軍/解放軍/誌願軍的英勇事跡。關於這些英勇事跡的故事傳說一向是國家教育的一部份。因此判斷一個人是否大陸出身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他知道多少這一類的英勇事跡。

本人在屬於“祖國花朵”的年月裏,就是這種教育的長期受益者。因此對許許多多的革命軍隊英勇事跡早就耳熟能詳,有些部份甚至可以背誦出來。不是吹牛,時下紅專程度一般的“赤子”型人士,在複述中國革命故事方麵未必是我的對手。

比如說關於誌願軍叔叔在朝鮮痛揍美國鬼子的故事。本人可以講他三天三夜不重樣。單就誌願軍叔叔抓美國俘虜的事,就有一大籮。

本人在黨的教育下很早就知道:美國鬼子不是少爺兵就是老爺兵。他們大體上隻具備性功能和酒精消化功能。打仗的時候懷裏總是揣著光屁股女人的照片或者威士忌什麽的。嘴裏含混不清地叫著“哈羅”“OK”一類的洋話,搖搖晃晃地向誌願軍發動進攻。然後我軍衝鋒號響了,誌願軍叔叔如猛虎下山直撲美國鬼子。鬼子立刻大亂,鬼哭狼嚎,死的死逃的逃,跑不及的就乖乖地舉起了雙手。

這樣的情景,我在連環畫,故事書,回憶錄,照片,電影電視等等媒體上見過無數次了。所以我的印象裏誌願軍叔叔抓的美國俘虜多極了。記得有個叫劉福的誌願軍叔叔曾經單人獨搶,一次就抓了十幾個美國鬼子。另外還有炊事班長用扁擔抓俘虜,隨軍記者背著照相機抓俘虜等等。英雄事跡多得數不過來。總之在我的印象中,誌願軍叔叔捉美軍俘虜比在自己身上捉虱子還容易,隨便摸一把就是好幾個。

據說入朝的誌願軍多達百萬。如果個個都象劉福叔叔那樣厲害的話,該能逮到一千多萬的美軍俘虜。

這當然是太苛求誌願軍了。讓我們現實點吧。讓我們別說每個誌願軍抓十幾個美軍俘虜,也別說每人抓一個,甚至也別說每十人抓一個。就按每百個誌願軍抓一個美軍俘虜算吧,這樣決不算苛求了。按照這樣的算法,誌願軍至少應該抓到七、八千美軍俘虜才對。 然而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在板門店戰俘交換中,中朝方前後共交還美軍戰俘三千七百多,另有21個美戰俘留在中國不肯遣返。

才隻有三千七百多?就這麽點?而且其中一部分還是朝鮮人民軍抓的。讓我們先把人民軍踢開,就算這些美國俘虜全是由誌願軍抓的好了。那麽這相當於每兩百多誌願軍才抓到一個美國兵。平均兩個連才抓一個?出人意料,太出人意料了。原來誌願軍叔叔抓俘虜的能力並不強呀。

再看看誌願軍的戰俘數字。在板門店戰俘交換中,聯合國方麵共交還中國戰俘六千六百餘人,另有一萬四千餘中國戰俘去了台灣。就是說誌願軍投降被俘的總數是兩萬一千多。這樣,中美雙方投降被俘者人數的比為兩萬一千比三千七百,五點六比一。

這結果令我記憶多年的美好革命故事完全破碎了。誌願軍叔叔抓俘虜的能力並不強,而投降能力倒是大大超過了美國鬼子。誌願軍投入的兵力大約為美軍的兩倍,繳槍投降的人卻是人家的五倍多。這實在太丟人了。難怪國家對歸國的誌願軍戰俘叔叔們很不客氣。我要是毛主席也會把嘴氣歪的。

中國對待中國戰俘總象秋風掃落葉一樣甚至象嚴冬一樣毫不留情,而美國對待美國戰俘卻始終象春天般的溫暖,這裏麵自有它的道理。因為美國人從小受到的關於美軍的教育,既有勝利和光榮,更有敗績和醜聞。所以美國人對美軍的表現始終預期不高。象美軍那樣少爺兵老爺兵,沒有全部被殲或者全部投降已經屬於僥幸了,不太指望他們還能打勝仗。當他們在麵對中國的無敵/鋼鐵/英雄軍隊時居然還能打出五點六比一那樣的戰績來時,怎能不讓美國人“喜出望外”?

知道自己弱點的軍隊不敢亂吹牛。人們對牛氣不壯的軍隊的預期也低。而預期低的人就容易滿意。滿意後心情好了自然待人和氣,盡管你投降過。

再看金門古寧頭戰史,覺得解放軍的投降能力好象也不低於國軍。

解放軍自己的史料表明,攻擊金門的兵力總數為9000餘人,最後全軍覆沒。但沒有說明傷亡和被俘的具體數字。而根據中國國軍方麵的資料,在該戰役中,被俘的解放軍人數達到6000餘人。

9000餘人裏有6000餘人當了俘虜。占參戰部隊的三分之二。這似乎顯示,解放軍官兵投降率偏高的問題,並不僅僅出現在朝鮮戰場上。

應該指出,1949年10月時,解放軍的士氣處在顛峰狀態。防守金門的國民黨軍也承認,攻擊金門的解放軍部隊“非常頑強”。而那時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則處在最低落的時期。解放軍在“三大戰役”中已經殲滅了國民黨軍的主力。從1949年4月份的渡江戰役後國軍基本就是潰敗逃跑,根本無心抵抗。

這麽說,在解放軍部隊處於自己的“非常頑強”而國軍處在“非常恐慌”的時期裏還有高達的三分之二投降率。那麽可以推知,當解放軍處於在“一般頑強” 或者“不夠頑強”狀態下的投降率應該會高於三分之二。

又根據後來被國軍遣返回大陸的解放軍戰俘的敘述,攻擊金門的三個團的主要團級幹部,基本上都當了俘虜。因為他們在俘虜營裏見到了大部份的“團首長”。 據此判斷,解放軍團級首長的投降能力,要高於其下屬部隊。那麽師、軍級首長是否更喜歡投降?現在尚無可信的資料。但這是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現在解放軍將領們動不動就叫囂要攻擊台灣。我覺得這些將領們太過輕率了,好象忘記了50多年前金門古寧頭戰役的教訓:當年國軍在那樣士氣低落的情況下仍然能俘虜你們三分之二的登陸部隊。如今,你解放軍基本已經變成了以一支貪兵貪將為主的酒肉大軍,你打算送多少人過去讓人家抓俘虜?

實事求是研討解放軍的投降能力,是很正常很必要的。研究材料的抗壓強度時必須觀察它在受壓時破裂的情況,研究解放軍的素質當然也要考察它在吃敗仗時的投降情況。這種課題本來應該由中國軍事科學院或國防大學等機構專門進行。他們不研究或者不敢公開研究,是一種失職。不管出自何種理由,一個大國的軍隊羞於研討本軍投降情況,是落後虛弱的表現。

因此,我考察中國人民解放軍投降能力,為中國國防科學填補了一項空白。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