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冷宮名人—張申府與中共三巨頭 By老巴巴

(2010-05-03 17:02:33) 下一個
冷宮名人—張申府與中共三巨頭

在正統的曆史中有些線索或隱或顯,若斷若續,仔細尋找下去你會發現:灰塵掩蓋的是冰冷的真實!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然而黨史中你很難找到這個名字。他是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時的“頂頭上司”,為一件小事毛記恨了一輩子。
他是周恩來、朱德的走向革命的引路人,也是他們兩人的入黨介紹人。他是共產黨在國民軍隊中任職最早、官職最高的人物。
他是周恩來成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最關鍵的的推薦人,使共產黨在軍隊中從此紮下根站穩了腳。
他是以〈羅素〉專家著稱於學界,常以是中國唯一了解羅素的人而自豪。他是清華哲學係四大名教授之一,錢鍾書、張岱年..等日後名家都是他的學生和崇拜者。
............... 他的前半生起伏激蕩不管在黨內黨外總是處於社會思潮的前鋒,而他的後半生卻因一篇短文,從此陷入在劫之地,終其一生不能翻身。命運還是性格?恐怕評論這位舊時名人沒有這麽簡單吧!
1.【北大圖書館】--毛澤東的老板
故宮的東北角是沙灘,北大圖書館設在沙灘紅樓的第一層,裏邊的書都是從〈四公主梳妝樓〉裏的舊藏書樓搬過來的。 1918年夏,圖書館的主任是李大釗。主任室就設在紅樓東南角上的兩間房子裏。放假了,李大釗去了回家鄉五峰山度假,代理他管理圖書館的是張申府.
張申府(1893-1986年),原名張崧年,河北獻縣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自改為申府,意思是治理國家。 本來是學習數理,中間兩個月攻讀哲學。卻對哲學,尤其是羅素的解析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上的是數學的課,讀的卻多是哲學的書。經常呆在閱覽室裏,廢寢忘食 就架恣意快讀。張申府在北大已經畢業,蔡元培對這位年輕人破格錄用,留校做助教,教預科.
李大釗經章士釗的推薦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張申府課程不多時,就在圖書館幫助李大釗做些工作。張申府的工作室標為登錄室,在主任室的旁邊。
其時,李大釗組織一些學生“勤工儉學”,課外幫助整理圖書,翻譯、編目、打印卡片等,張申府則負責檢查和校對。毛澤東來北大時,一度也參加了這項勤工儉學活動,擔任登錄工作。
毛澤東剛從湖南來,是由倫理係的楊昌濟老先生介紹來的。長衫亂發,鶴身高瘦,一口湖南土腔。和口快氣盛的北京人打交道總有些怯場。
嚴格地講,毛澤東不是正式的學生,隻能算是一個工友。毛澤東後來跟斯諾講:是圖書館助理員不過是一種障眼法。不過那時北大校門大敞,聽課借書、自由,很有些君子風度。 沒交學費毛澤東因此也旁聽了不少課。 即使如此,北京的生活費用對毛澤東來講還是很貴。為了節省房租,他和幾個同鄉在三眼井合租,擠在一張大床上。他那時的主要來源是在圖書館幫忙抄抄寫寫,以毛潤之開闊好奇的思路,活跳的性情做這種文抄公的笨活簡直是一種活受罪。
有一天張申府檢查登錄卡片。這種卡片上有書名、作者、編號...背麵有簡介,是給讀者查詢用的,字體要求特別清晰幹淨,張申府發現毛澤東寫龍飛鳳舞,大有懷素遺風,撩草的難以辨認。馬上把他叫來,大訓了一通。 張申府和毛澤東是同齡人,不過此時一個是深受名流賞識的助教,“頂頭上司”,一個是沒有注冊的旁聽生、靠老麵子介紹來的工友,身份和口氣相差太大了。毛澤東被張申府搶白了一通,不得不忍聲吞氣,又重抄寫了一遍,這件事毛澤東到了很多年後還耿耿於懷,反複講述。
張申府後來回憶說:"那是五四時期,毛澤東在我屬下工作,解放之後,他到處說'張申府的老板麵色很難看'。因為他忘不了我有一次要他重新再填寫一疊圖書卡片。”

的確,毛澤東在北大的經曆是不愉快的,這種不愉快在他一生中都有痕跡,他對知識分子的態度特別是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評價,與早年的北大受貶經曆是有關係的。在延安他對斯諾半自嘲半抱怨說:“我的職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項是登記來圖書館讀報的人的姓名,可是對他們大多數人來說,我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來閱覽的人當中,我認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頭麵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羅家倫等等,我對他們極有興趣。我打算去和他們攀談政治和文化問題,可是他們都是些大忙 ,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話。”(《西行漫記》第127頁)
對張申府而言,這事不過是茶杯裏的風波,很快就忘記了.
他太忙了,教書之外還要研究,組織、參加多項社會活動幾無餘暇。
“五四”前後張申府發表了許多文章,首次向國人介紹了羅素、羅曼·羅蘭等西方進步思想家。
1918年冬陳獨秀、李大釗、張申府三人聯手創辦了頗具影響的雜誌《每周評論》,由張申府負責編輯。他同時還擔任《新青年》的編委。參加了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的活動,以其才識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人交往甚密,成為同齡人中最耀眼的新星。而包括毛澤東、周恩來在內的那一代年輕人,對世界、中國社會和新思潮都是讀《新青年》學到的,張申府比他們早走了一步。
1920年8月中旬,為了確定組織名稱,在上海的陳獨秀在給李大釗和張申府的信中說:創黨之事"隻有你與守常(李大釗)可以談。可見張申府在當時的作用之重。〔名稱問題後來解決了!在1921年7月,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的《黨綱》第一條,便明確規定了黨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共產黨”---注〕
1920年10月,這三個又共同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基層組織--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作為一個共產主義的信仰者,張申府成為這個共產黨前身的最早創始人之一。
以重要性來講,張申府應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過程中陳獨秀、李大釗以後占第三位的人物。陳獨秀富有號召力、有激情,是旗手型的人物,李大釗有獨創性、博學多識,張申府則能文善辯、邏輯清晰。

張申府的重要性在正統的黨史中始終沒有明確,沒有肯定。

與此同時張申府由於宣傳研究羅素主義,僅25歲已成思想界羅素專家。‘羅素’二字的翻譯定名就是出自張手。
1920年10月,英國分析哲學大師羅素應梁啟超之邀來華講學,他是羅素訪華時的學術翻譯。一時成為新知識界注目的焦點。
對一些浪漫的自由派知識分子,羅素是最讓他們發狂的偶像。詩人徐誌摩,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對羅素著作的感覺,說它猶如“夏日黃昏時穿透海上烏雲的金色光芒——冷靜、銳利、千變萬化。” 圍繞羅素這位被中國知識分子譽為“世界哲學泰鬥”的“外來和尚”,知識界的各色人等紛紛“以我觀物”,形成了新一輪思想大戰。時勢造英雄,張申府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以“羅素專家”的身份走到了曆史前台。 早在羅素來華之前,張申府不僅為宣傳羅素學說寫了三份很有分量的羅素傳略,翻譯了羅素和羅曼·羅蘭等人聯名發表的《獨立精神宣言》,羅素來華後,張申府圍繞應該怎樣定義羅素哲學問題,又與羅素的另一仰慕者張東蓀打了場筆仗,同時還為《新青年》編了期羅素特輯,他本人為這個特輯寫了篇“羅素著作目錄”。這一切成就了張申府“羅素專家”的聲名。
2.【巴黎學院路】--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

李石曾、吳稚暉等人在法國巴黎籌辦了一所中法大學,但是很缺教授。經別人推薦,他們找到張申府,張申府受聘教邏輯。他離開母校,1920年12月27日底,到達法國。同船前往的有蔡元培、天津女傑劉清揚等。此行張申府還肩負著一個重要使命,即受陳獨秀、李大釗委托在海外建立、發展黨組織。

先於張申府到達巴黎的周恩來原是準備在倫敦留學的。 在倫敦住了一段時間後,感到那裏的生活費用太貴,於是轉回巴黎。中間,遇到了越南人阮愛國〔即胡誌明〕,其時還是法國共產黨員的胡誌明向周恩來講了不少馬克思主義。
後來周恩來聽說張申府、劉清揚在巴黎,大喜過望。
他們以前在北京就見過麵認識。那是1920年8月,天津覺悟社為了聯合進步團體,采取共同行動,全體社員曾到北京,邀請北京的進步團體在京南的陶然亭〈慈悲庵〉舉行座談會。劉清揚為會議主席,李大釗、周恩來、鄧穎超、張申府等都到會上講過話。
而劉清揚是覺悟社成員,五四運動中擔任過天津女界愛國同誌會的會長,代表天津學聯代理過全國學生聯合會常務理事,由此和周恩來十分熟悉。劉清揚思想激進,追求進步,是五四先進中的女中豪傑,是女界的領袖人物之一。李大釗在北京籌建共產黨小組時,就有意介紹她參加。劉清揚本來想參加,但看到張國燾也在其間, 便拒絕了,因為她和張國燾有過一段不愉快感情糾葛。她看上了英俊瀟灑、春風得意的張申府。

知道周恩來要來見麵,張申府夫婦也非常高興。陶然亭的會麵中周恩來的年輕、活力、組織才幹、辯才無障給張申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非常驚訝周恩來對新思想的敏感和領悟能力,巴黎會麵使他有了個絕好的機會考察周恩來。
張申府來巴黎後,和劉清揚住在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學院街〉50號,緊靠著歐洲最古老的大學,有三百年曆史的〈索邦大學〉,與巴黎聖母院隻有幾分鍾的路,環境頗為雅致。他們是來巴黎後才結婚的。
這一天周恩來來到張申府的住處,他鄉遇故知!本是人生樂事之一,再加上誌向合一,於是進行長談,交流思想。
張申府發現比上次分手時周恩來瘦了,很多一問才知道原來周恩來因組織學潮入獄半年,出國前剛剛出獄不久。
張申府不知怎樣開口安慰,周恩來淡淡一笑說:“仲甫〔陳獨秀〕先生不是說,我們要準備出了書房進牢房,出了牢房進書房嗎?受點苦,我不怕。我所焦急的是怎樣找到真正救國道路,學到真正的馬克思主義。”

經過交談張申府發現,周恩來雖然還有些虛無主義和神秘主義的觀念。但他對共產主義思想的了解和理解要比同時的人深刻的多。又經過幾個月交流張申府決定發展周恩來為中國共產黨員。 此前,他已經發展劉清揚入黨,於是張申府、劉清揚成為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 入黨儀式是在1921年的3月份,比國內黨的正式成立日期提早了半年。也比官方的1922年的講法早了一年〔見鄧小平的悼詞〕
那個的入黨儀式並沒有後來的宣誓一項,也還沒有完整的黨章規定,黨的組織還處於秘密萌芽狀態。入黨的主要程序是給總書記陳獨秀寫了報告得到批準。

但由此周恩來成為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周恩來對此事念念難忘,在許多場合中提起過此事,1962年在著名講話《論知識分子問題中》特地加了一筆說:我感謝劉清揚和張申府,是他們兩人介紹我入黨的。 張申府在偶然中成了周恩來革命的引路人。

不久,張申府即與周恩來、劉清揚、趙世炎、陳公培5人在巴黎成立了共產黨小組,並和國內的陳獨秀常有書信往來。
1922年,張申府由於支持留法學生抗議中國學院院長吳稚暉拒收勤工儉學的中國留學生入學而毅然辭去教授之職,眼看巴黎的生活日益艱難與劉清揚、周恩來一同乘車轉往德國柏林。
3.【柏林康德大街】--朱德的的入黨介紹人
1922年九月36歲的朱德和孫炳文法國的馬賽。登岸後,朱德二人立即乘火車到達巴黎。 在這裏,他們得到了一個渴望已久的好消息:旅歐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中,新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旅歐總支部”,負責人是周恩來。聽說周恩來剛離開巴黎,到德國柏林去組織新的支部。朱德十分興奮,他和孫炳文又急忙乘火車趕到柏林。

戰後的柏林,人心沮喪,經濟還很蕭條。唯一的好處就是生活費用低廉,不到巴黎的一半。
這天傍晚,他們來到柏林〈康德大街〉周恩來住所門前。此刻,朱德的心情是既興奮又忐忑不安。他想:周恩來會不會對我懷疑?會不會因為我在舊軍隊中的經曆而把我拒之門外呢? 門打開了。一個英姿煥發、兩眼炯炯有神的青年出現在麵前,並請他們進屋坐下,之後他親切地問:“請告訴我,有什麽事需要我幫忙嗎?”

朱德麵對比自己年輕12歲的青年,激動地講述他怎樣逃出雲南,怎樣會見孫中山,怎樣為尋找自己的新生命和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而來到歐洲。並懇切提出自己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 周恩來看著朱德那樸實的臉龐, 聽完朱德的敘述,周恩來十分高興,他認為像他毅然拋棄高官厚祿,遠涉重洋,積極尋找革命真理,完全可以成為一名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因此他接受了朱德的要求,

周恩來找到張申府,介紹了朱德的特別經曆。張申府此時著重研究歐洲的思潮,組織方麵的工作主要是旅歐總支部書記趙世炎和周恩來等來做。但他十分相信周恩來的眼力和朱德的決心,同意做介紹人。後來經過黨組織批準,朱德孫炳文於同年1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朱德終於實現了自己渴望已久,夢寐以求並為之奔波萬裏 的願望。 從此,朱德獲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走上了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道路. 草蛇灰線,伏脈千裏。六年後,朱德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 張申府的引路人的作用發揮了。
〔孫炳文後來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周恩來的副手,他犧牲後其遺孤孫泱、孫維世被周恩來、朱德 分別撫養。---老巴巴注〕
4.【黃埔軍校】--力薦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1924年回國後,張申府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是中共從事早期軍事工作的黨員之一。
軍校完全是按照蘇聯紅軍的原則和製度建立起來的。孫中山請來幾名蘇聯教官作為軍事顧問參加軍校的籌建工 作,他們中間有人講英語、德語,由張申府給校長蔣介石當翻譯。那時張申府一麵在廣東大學教書,一麵參加籌建黃埔軍校工作。

1924年5月,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官學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命廖仲愷為黨校黨代表,命王柏齡為軍校教授部主任、葉劍英為副主任、戴季陶為政治部主任、張申府為副主任.... 軍校招生“簡章”在報上登出之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報名學生十分踴躍。主要負責學生的口試,同時還兼管筆試監考和閱卷工作。第一期錄取揭榜時,共產黨員蔣先雲名列第一。
黃埔軍校開辦後,特別需要政治工作幹部,黨代表廖仲愷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多次叫張申府為軍校推薦人才,希望能夠介紹幾個在國外學習有能力的人。於是他“開了一份15人的名單給廖仲愷,名單上的第一名就是周恩來”,還有周佛海、趙世炎等人。周恩來當時還在法國留學,張申府立即寫信邀請他速來黃埔軍校工作,周 回信表示願意回來,但又說路費困難,希望能寄路費去。張申府又將此事報告了當時擔任廣東革命政府財政部長的廖仲愷,很快得到他的同意,廖給周匯了路費。
  戴季陶、張申府在黃埔軍校的時間不長,因與蔣介石難於共事,大約兩個月左右,於1924年6月下旬辭去政治部副主任職務。
邵元沖繼任政治部主任。邵元沖隨孫中山北上後,便由周恩來繼任。

周恩來於當年8月初自法國返 1924年 11 月到黃埔軍校擔任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授中將銜,時年26歲周恩來精力充沛,學識淵博,態度和藹熱情,工作細致周詳。從此開辟了黃埔軍校乃至以後國民革命軍政治工作的新局麵。 當時正是國共合作的蜜月期,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政治部主任的位置,在今後的武裝鬥爭中的重要意義 。

張申府的曆史機遇是罕見的!不到30歲,他幾乎遍交了當時中國政治、思想界及國共兩黨所有高層人物,並以自己的才幹和學識給這些現在的和未來的中國領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毫無疑問,如果他是一個有長遠抱負的人他會很順利的在高層幹下去,並有希望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社會的領袖人物。
但遺憾是他的思想和道德意識是自由派的。不願受別人和紀律的約束,受不了挫折,也不願意做那些看來瑣瑣碎碎的小事。張申府脾氣大,很甚至有些暴躁,這一點很像總書記陳獨秀的大家長作風,自負倨傲,目中無人,和下邊的成員難以溝通。和他共事的很多人都能作證明。
1923年2月在法國, 旅歐支部投票將他驅逐出黨支部,隻有周恩來替他做了無能為力的辯解。 兩年之後,在上海召開的黨的第四次代表大會上,曆史的一幕又再次重演,由於張申府傲視一切的工作作風和反對黨的統一戰線的立場,使他難以合群,與人發生爭執,而後負氣提出退黨。 一個本來可能成為新中國領袖的人物,就這樣隻是因為意氣用事,自己、自動退出了政治舞台。

自此,他不得不獨自上路,另辟蹊徑,並永遠隻能成為黨的一個同路人。 張申府是黨的創建人,並發展了象周恩來、朱德這樣的未來的共和國領袖,對初期的革命起到的作用巨大的, 貢獻是十分重要的, 別人不能代替的。
真實的曆史不應因他的缺點或汙點忘記而忘記他的貢獻。
5.【清華大學】--錢鍾書和我的兄弟張岱年並為國寶

退黨之後,政治界少了一位明星,文化界卻多了一名健將。

張申府以教學和翻譯著述為生,先後在暨南大學、大陸大學、大夏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所教的都是羅素哲學或邏輯。

當時的哲學界:杜威實驗主義哲學的主要介紹者是留美的胡適,柏格森生命哲學主要介紹者是留德的張君勱,黑格爾哲學的主要介紹者是留美留德的賀麟,羅素新實在論哲學的主要介紹者是留法的張申府。

1931年,張申府被清華大學聘為哲學教授, 講授邏輯與西洋哲學史。當時,清華大學哲學係還有馮友蘭、金嶽霖、鄧以蟄三位教授。幾人頗相契合。〔馮友蘭的堂妹後來還嫁給張申府的弟弟張岱年。〕 由於他們四人都特別注重邏輯課,因而被稱為“數理邏輯派”。

幾位大師級的教授齊聚哲學係 並稱“四大金剛”陣容豪華,空前絕後,頗為壯觀。

同時他在北大講數理邏輯,在師大講現代哲學,借鑒西方邏輯分析方法整理中國哲學史。都受到學生們歡迎。 他又在《大公報》主編《世界思潮》副刊,登載介紹當代西方哲學和討論哲學問題的文章,用很大篇幅宣揚辯證唯物論。介紹了許多新思想、新科學、新書刊,不久,被國民政府視為宣傳馬克思主義而停刊。

在清華任教時期,是張申府在學術界名望最高的時期。當時學者一本《近三十年中國思想史》,曾將張申府列為專章,與康有為、梁啟超、胡適、馮友蘭並稱。
張申府的學生很多,今日有名氣的教授都受到過張申府引導和影響。其中最出名的是大學者錢鍾書。
錢鍾書始終對哲學抱著濃厚興趣。在他的著作中哲學味一直很濃,很有回味。不過錢鍾書的博學和論人刻薄一樣出名, 能入他眼中的先生並不多。
上清華時,他交往最多的老師,大概就是張申府。錢先生的《談交友》一文說:“我有大學時代五位最敬愛 的老師,都像蒲伯所說,以哲人導師而更做朋友的;這五位老師以及其 他三四位好朋友,全對我有說不盡的恩德。”這“五位最敬愛的老師” 是溫源寧、張申府、葉公超、馮友蘭、吳宓。
張申府經常買來新的外文書,他看了之後要寫篇文章介紹。這些文章寫好後總是請鍾書代他送給《清華周刊》。
當時在清華教授中,知道和了解錢鍾書的人除了本係的兩三位先生以外就是張申府。張申府在各種場合不吝佳語,極力張揚褒獎錢鍾書,時人以為張教授太過誇張。 大約在1934年,張先生編《大公報》,在一篇文章中,他說:“錢鍾書和我的兄弟張岱年並為國寶”。
當年,錢鍾書不過是20出頭在校學生,張申府先生的這句話,了解不了解錢鍾書的人也不敢講不願講 ,很能見他的為人:直率、敢言。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錢鍾書和張岱年先生都已經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著名學者,足見其先見之明。

1935年冬,北平教育界的愛國師生舉行了愛國反日的“一二·九”運動遊行,張申府任清華負責人、遊行總指揮 ,政府嫉恨,於1936年2月將張申府劉清揚同時逮捕,被關在安定門內的陸軍監獄了兩個月,才由馮玉祥保釋出獄。出獄之後,又講了幾個月的課,到暑假時,清華當局囿於當局壓力 把張申府解聘了。
張申府離開清華之後,無懼無畏仍參加救國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張申府在武漢、重慶參加救國民主運動,是民主同盟的主要發起人和並任民盟中常委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

6.【逆流而動,冷宮餘生】
1948年解放軍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勢如破竹。解放戰爭的局勢已經明朗,蔣家王朝根基搖動。按毛澤東的話來講:人民解放軍的勝利就是連敵人自己也不懷疑了。

1948年10月23日,張申府昧於時局,大唱反調,在儲安平主辦的第5卷第9期《觀察》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導致結束他個人政治生命的《呼籲和平》,公開承認蔣介石政府的"憲政",擁護其"戡亂政策",誣蔑人民解放軍為"匪"。
11月15日,在香港的民盟總部第四次擴大會議以"張申府之言行已走上反人民反民主的道路"為由,開除了曾是創始人的張申府的盟籍。
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痛斥叛徒張申府的賣身投靠"!十天後,已進入東北解放區的張申府的夫人、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女共產黨員、著名政治活動家劉清揚在《人民日報》刊登出離婚啟事,標題為"張申府背叛民主為虎作倀,劉清揚嚴予指責"。並宣布與張申府從此仳離,一刀兩斷。
年底一天晚上,一批知名知識分子由朱德和周恩來陪同,去西柏坡見毛澤東。此時毛澤東意氣高揚, 睨視中國。接見在會客室,對每個人的姓名和經曆都問得十分詳細。輪到千家駒時,千說“我是在大學教書 的”,卻沒有想這一句話引起了毛澤東的一頓牢騷。
毛澤東說:“哦,大學教授嗬!我 連大學都沒有上過,我隻是中學畢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一個小職員,一個月夯勃啷當八塊大洋,張申府就是我的頂頭上司....”
1949年,北京解放。 由於張申府教書的華北學院宣告解散,他的工作問題成了一大難題。學校是不能去了,大概是怕“誤人子弟”吧,被毛澤東點了名,政府部門更不能去。以張申府的學問和影響,又不能隨便放在下邊。
還是周恩來感懷舊恩,費盡心機。和北京市長彭真商議,把他安排在北京圖書館工作,任北京圖書館研究員。坐上了冷板凳。重新開始了讀書、寫作生活。
文津街的北京圖書館與中南海隻隔了一條街,離西華廳隻有幾分鍾的路。然而紅牆紅宮,咫尺天涯。
反右鬥爭中,被打成"右派分子"。文革中照例被侮辱一番 。晚年任全國政協委員。
從建國以後到1986年去世的半個世紀內中,張申府便被全麵封殺,不準出麵,不準說話,寫作不準發表,他隻能在孤寂冷清中度過餘生。甚至平反後1992年出版過近四十萬字的《民盟史話》,其中對張申府也還是語焉不詳,一筆帶過,根本不提他在民盟所起的作用。
對此,張申府本人則將這一切都歸於建黨初期,他在曆史上與毛澤東所結下的個人恩怨。

1979年,研究現代中國啟蒙運動史的美國學者舒衡哲走進了北京西單大木倉的張申府家中,寫了本有問必答的訪問錄,【說實話的時間不多了!】--是這部英文原版的書名,這是張申府在第一次與作者見麵時所說的一句話。回顧了自己的離奇一生。
1986年7月張申府逝世,《人民日報》刊出的訃文采用了“退黨”的說法。稱他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是中國共產黨的老朋友”雲雲。
逝後張申府舊作《所思》、《我相信中國》、《什麽是新啟蒙運動》、《獨立與民主》、《張申府學術論文集》、《所憶》、《羅素哲學譯述集》、《張申府散文選》、《思與文》等陸續出版,有人開始重新研究張申府的學術思想。
7.【學術內外】------羅素學說接近孔子,我是他們的橋梁。
現在有資格和學識評論張申府的人已經很少了。
這不僅是因為他所處的那個年代,是中國社會變革最劇烈的時期,也是因為他的經曆、資曆、學識複雜不是處在那個時期的、沒有他那種眼界的人,很難了解他和理解他的選擇。
學術以外的張申府是個舊文人的活化石 ,坦率不怕得罪人。 言行一致 ,有自己的生活哲學和方式。
1967文革最凶的的年代,別人都在清洗靈魂, 老夫子張申府在寫的一份自我批判居然大大咧咧的說:“我有三好:好名、好書、好女人。.....別人聽了目瞪口呆。
他喜歡羅素,也是因為羅素性觀念的開放和私生活的放浪。不過他和羅素一樣,在男女關係上最終並不成功。
在他那一代知識分子中,“享受人生”雲雲雖經林語堂提倡,但對別人仍是紙上的“幽默”。而張申府則不然,他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比如談及“1924年在廣州從事共產黨活動時,在夏天的時候他開了小差”,他說原因是“天氣太熱了”;比如1936年他因參與“一二九運動”而遭清華大學解聘,對此他最介意的竟是“要被迫放棄在清華園優雅的屋子”;又比如1948年他因在《觀察》周刊上書生氣十足地《呼籲和平》而被罵為“人民敵人”並從此淡出曆史前台,對這一重大事件,如昨日般清晰的卻是這樣的記憶:“我寫這篇文章,賺了3000元。您要知道。當時這是一筆不少的收入。教授們那時都斷糧斷餉,吃飯是一個問題。……一交稿就有稿費。我大概是他稿酬最高的作者之一。……我需要那筆錢。”
----如斯種種,似真似癡,以尋常觀念難以理喻...
張申府一生推崇羅素,對自己的總結是這樣的:“我相信我了解羅素;我可能是全中國惟一了解羅素的人……羅素本人不認識孔子,但他的思想事實上十分接近孔子。其他人看不到這點,但我看到了。就算羅素不承認他的學說接近孔子,但我的哲學能把他倆拉在一起。我是他們的橋梁。” 。
張申府平生引以為憾的是:沒有靜下心來寫一本專著,建立自己的思想體係,他完全有這個能力!
後記:經過50年的封殺,張申府的資料非常稀少。隻能求助於事主周圍人的點滴回憶,本文借助了不少已有資料,目的在於讓這個奇人的形象更清晰些,讓曆史更真實些。半年前的舊作,聽說最近有了傳記出版。


[打印]

由-牧歌張貼 @ 2005-01-03 12:54:07 (45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