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我也曾想做尼姑 zt

(2010-04-06 01:55:13) 下一個
 我一直對佛門抱有幻想。有過一些設想和憧憬,甚至在精神迷途的時候,會有衝動,想一走了之,走入這個精神聖地。我想過,真的鐵了心去做這個事情,父母、親友誰都肯定是攔不住的。我打聽過關於佛學院的事情,比如作息,規矩,以及要不要學費,學費貴不貴這些具體事宜。就跟想再修一門專業一樣,你得考慮到你的經濟狀況,你的時間條件以及身體狀況,知識接受能力等等。對,我一直認為內心的安靜、淡泊和寡欲,才是人類的精神聖地。所以,佛門對我來說,篤定是一個好的去處,好的歸宿。從這一點來講,像曾國藩那樣以文人之軀立行伍之間未免做作,他太有權力欲望,對人對己,都要求苛刻,他一直是在以一個僧侶的虔誠麵孔和生活規律摸爬滾打在權利場、名利場裏。他是一個嚴重的偽聖人。

    我認為能稱得上漂亮僧侶的人,近代史上不多,李叔同算一個。從讀過的資料上得知,李叔同初入佛門時,做過一係列苦行工作,比如禁食,禁欲那是肯定的了。從對他禁食的描述中得知,禁食後口幹唇枯,神形消瘦,眼皮陷下去,堅持了很多天。瘦下來以後,每天12點之後不再進食。李叔同曾經也是名流,曾經嫖娼攜妓,曾經東渡日本學習美術音樂,曾經為人夫為人父。最初出家,他的妻子帶著孩子去找他,眼淚滂沱,他不為所動,鐵了心。進入佛門後的李叔同長年隻是一身僧衣,修修補補,從不更換。他愛幹淨,每天自己打掃房間,不讓小和尚代勞,那時候他已算得上一個高僧,相當於領導了。最難以忘記的是弘一法師即李叔同圓寂後側躺在簡陋的僧塌上的圖片。他很消瘦,單眼皮,微微笑,從無疾言厲色。八個字可以總結他:芒鞋藜杖,遁世埋名。

    因為對佛門一直抱有幻想。我曾試圖去讀《釋迦牟尼傳》。得知釋迦牟尼原來是皇室後裔,結過婚,最初是為了躲避美色,躲閃他本來應該享有的美女、美食和權利才走了一條逃遁之路。《釋迦牟尼傳》裏說最初小王子逃遁在途,與他有過夫妻之實的嬌妻曾經送飯給他。而他在路上把一頓飯分成若幹頓,吃一點留一點,到最後沒有了,就開始絕食,試探自己的忍受饑餓力。逃遁之路的艱辛,讓小王子起了絕食的念頭,以此來修行,有一個訓練意誌力的意思。而小王子對自我的試探成功了。他的試探性質的苦修竟然成為佛門甚至任何一種門類宗教的入門訓練,跟進入大學都要參加軍訓一樣。小王子也曾偷偷在一個夜晚回來探望過他的嬌妻和孩子,不動聲色就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頭。後來他創立的佛學我就看不懂了,像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的分類,瑜伽論等研究的內容,有沒有什麽實際意義,我沒有心智搞這些了。

    也曾對佛學的真正意義表示過懷疑,認為它是要求人們禁欲的,是對低能的生產力的妥協,是對遠古人類低劣的生存環境的退讓,因此它提出了輪回,業報,前世今生,因果報應以及靈魂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字眼。它們以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字眼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從一個朝代持續到另一個朝代,從一個世紀持續到另一個世紀的辯論。它的信徒試圖以慈悲的麵孔去靠近皇室,拉攏權利層,來支持他們的信仰,來為他們提供奉承信仰的經濟讚助。它利用人類對小概率事件總會抱有幻想的心理,來教化人類要能自我安慰,自我勸誘,自我消解任何矛盾。因為這些懷疑,我也曾硬著頭皮去讀佛教起源,佛教教義,佛學研究的內容,但是終於沒有結果。進不去這個門類。佛學到底有什麽價值,一直都是困惑我的事情。它為什麽沒有實際意義卻會源遠流長,從印度到中東再到中國再席卷亞洲,生生不息,影響深遠?

    出於對形式的留戀,怪異,詭秘,是我對佛學的最初印象。我迷戀佛門人的服飾,生活做派,乃至形態舉止,小到睡覺的姿勢。類似於白蓮教,紅巾軍的行止,特立獨行的裝束,令人刮目的戒律,一批又一批體健貌美的男人,一世又一世更替,念經打坐,一日三餐,終了一生。一群又一群偷懶的男人,為了偷懶,他們遁入佛門,丟下父母,丟下妻女,在佛門裏流浪。他們選擇忍受怪誕的戒律束縛,而不去參與生活,參與生產,參與進步。他們不願意享受愛情,享受親情,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回報愛情,回報親情。在佛學麵前,追求和夢想這些積極的字眼是不能談及的。在佛麵前,微笑一次可能都會有難度。

    說這些是因為和馬老師聊天,馬老師說喜歡聽鳳凰世紀大講堂裏那些和尚講課,他都想去做和尚。我說我也曾想過去尼姑院做尼姑。馬老師道你去做尼姑了我去給你們挑水。因為每一個和尚廟旁邊大概都會有一個尼姑院。隻有俗人才有如此大膽,敢拿佛門來開玩笑。

    晚上逛鳳凰網,在《魯豫有約》裏看到一個八零後僧人的節目,五味雜陳的感覺侵襲而來。精美的寫真照引起了我情緒的極大騷動和震顫。時尚的僧袍披在一個色相還算帥氣的男孩身上,更多的是性感,精致的臉和脖子在寬敞的僧袍領子上春光乍泄,嫵媚極了,再手執一片綠葉,美!我不奇怪僧人坐公交車,我不奇怪僧人用電腦,我不奇怪僧人寫博客,我不奇怪僧人吃肯德基。可是我驚奇於僧人要進軍娛樂界。這個釋道心師傅已經出專輯了。我想,娛樂界裏的流行音樂對於他來說肯定有難度啊,起碼不能破戒啊,而流行音樂的歌詞大都關乎愛情,你僧人要唱歌,剔除愛情題材,你還能選什麽題材?純梵文歌曲類似於薩頂頂之流,從他的《四季歌》裏看不出他有這傾向。再去看他的新浪博客,哇,他的寫真集那個耀眼啊。的確像謝霆鋒,也參加了很多媒體節目。可是,沒有看到他關於佛學的文字。我不知道要是玄奘還在,以玄奘強健的辯論才能,要怎麽樣去評價這個像謝霆鋒一樣的小徒弟呢?

    曾經,因為自己在雁塔區讀書,特意去感受大雁塔所給人們帶來的神秘感,去讀古文版的玄奘傳,想了解真正的玄奘是什麽樣的。玄奘的傳奇曆史暫且不說,玄奘西遊的過程和學習佛學的精神和毅力深深的觸動到我的每一根神經。玄奘曾經拖著已經發黃的僧袍一層一層的清掃每一處塔身。玄奘經過十七年印度留學生涯,儼然一個佛學博士了。而歸來後在慈恩寺裏,玄奘翻譯了大部分經文著作,他拒絕唐王賜予他“還俗入仕”的恩典,拒絕榮華富貴,與“位列封疆”、“官居顯耀”背道而馳,青燈作伴,與梵文生死與共。且不去設想步行東渡過程中的艱辛,就玄奘最初去印度要麵對無法溝通的語言障礙這個問題,玄奘要花費多少時間去攻克?也許玄奘語言才能超群。他的探險精神又是一個足以震撼世界的事情。就是這麽一位被號稱“中國佛學界第一人”的玄奘,他是著名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的第一號男主人公,小說說他俊美,而真實的玄奘也真的是俊美,美眉明目。

    而今釋道心師傅的行止多少有些顛覆我對佛門的幻想。也許是時代在進步,戒律還考慮不到網絡這個範疇。也許是戒律真的太苛刻了,以至於現代人有足夠的寬容去理解釋道心師傅的行為。有趣歸有趣,看客心理也沒錯。總之,佛門是一個講究修行的地方,不管佛學到底有多大實際意義,能不能促進生產力,選擇了,就得名副其實。從這一點來看,“人活著,能夠超越一下鐵的現實,去進入失重,能為一個事情去赴死,是幸福的”這句話應該能夠得到印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