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鐵礦石談判已經破裂 “中國模式”以完敗慘淡收場

(2010-04-24 01:35:35) 下一個
鐵礦石談判已經破裂 “中國模式”以完敗慘淡收場 經濟觀察報

 4月20日下午五點鍾,單尚華和幾位工作人員一道走出電梯,表情沉穩,一如既往,就像這座中鋼協的大院,與對麵北京東四西大街上的車水馬龍相比,顯得十分安靜。  

  一周前,一場並不火爆的對話在這裏的一間會議室內上演,桌子的一方是代表中國整個鋼鐵行業的中鋼協,另一方則是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必和必拓一行的帶頭人是集團總裁、首席商務官孔博拓,此外還有必和必拓營銷部總裁施韜謐。幾年前,孔博拓成功地將必和必拓的動力煤價格合同由長協價格改為按季度定價。  

  雙方的對話沒有想象中的唇槍舌劍,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依然堅持中方的談判立場。事後的采訪中,他對本報強調說:“漲價90%並且按照季度定價的模式,是中國鋼鐵企業絕對不能接受的”。而必和必拓也沒有放鬆推行季度定價的立場。  

  必和必拓和中鋼協結束會談後的第二天,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西安表示,三大礦商單方麵製定價格,然後向國內客戶報價,鋼廠要麽接受,要麽不買。這是名副其實的壟斷!鐵礦石談判已經名存實亡。  

  據悉,在必和必拓高管約見中鋼協之前,他們還分別與包括寶鋼在內的大中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會麵,並就鐵礦石季度定價機製進行了溝通。業內專家評價稱,這表明必和必拓已開始對中國鋼鐵企業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  

  對此,中鋼協心知肚明。在中鋼協的大院裏,單尚華對本報記者說:“我把我們的立場已經跟他們講了,但是他們不同意,還有什麽好講的?”說完,單尚華鑽進黑色的奧迪轎車駛離。  

  沒有人知道這座安靜的大院將給2010年的中國鋼鐵企業談得一個怎樣的結果,但眼下,由於談判陷入僵局,一些鋼鐵企業已經麵臨“無料下鍋”的被動局麵。  

  一位鋼鐵人士說,2010年的鐵礦石談判已經結束,中國鋼鐵企業將不得不接受季度定價的條件,而如果中鋼協拿不出可行的辦法,今年談判如此,以後每年也都會如此。  

  被動局麵  

  讓中鋼協覺得被動的不僅僅是礦山公司推行季度定價的強硬態度,還有國內大大小小的鋼鐵企業。  

  自3月底開始,一些鋼鐵公司就開始上書中鋼協,反映鋼鐵企業因為鐵礦石談判僵持而遭遇的生產經營困難。  

  東北某大型鋼鐵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說,此前該企業用的礦主要來自國際三大礦山公司,價格按照三大礦山公司去年與日本達成的價格結算。4月1日是傳統的長協合同終止日期這意味著,從這一天開始,在沒有簽訂新的合同之前,國內鋼鐵企業已經不能再從三大礦山公司進口鐵礦石。而由於國際鐵礦石的不斷提價,國內的鐵礦石也都在瘋狂漲價。  

  2009年,由於中鋼協和三大礦山公司的談判一直陷於僵局,當年沒有一家中國鋼鐵企業和三大礦山公司簽訂長協合同。國內企業大多按照三大礦山公司和日本達成的價格購買鐵礦石。  

  上述鋼鐵企業人士透露說,由於眼下中鋼協以強硬態度堅決抵製三大礦山公司,並且采取鐵礦石進口跟蹤監測製度,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即便是缺少鐵礦石,也不敢輕易向銀行申請新的用於鐵礦石進口的信用證。  

  該鋼鐵企業人士說:“目前正處在僵持階段,一旦哪家企業先進口三大礦山公司的礦石,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更何況即便是企業申請了,銀行也未必能給發信用證。”最近幾年,我們從國外買來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煉鋼設備,現在卻買不來爐料了。  

  4月20日,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對記者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內主要港口到岸的鐵礦石沒有一噸來自三大礦山公司。在他看來,這是中國對抗國際三大礦商在鐵礦石談判中強硬態度,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此舉的直接後果是,由於切斷了一部分貨源,目前海外鐵礦石現貨價格一路攀高,與今年年初相比,海外鐵礦石現貨價格上漲近一倍,目前巴西和澳洲現貨礦到岸價已經超過一噸200美元。這一價格已經超過了三大礦山公司此前和日本達成的漲價90%的價格,約一噸120美元左右。  

  而國內礦石價格更是以海外現貨礦為參照,從680元一噸,一路漲至1380多元一噸。不僅如此,國內一些礦山已經出現了囤積惜售的情況。這讓國內眾多鋼鐵企業麵臨更大的成本壓力。  

  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國內港口鐵礦石現貨銷售也進入低迷期,原因是國內鋼鐵企業已經進不起如此價格高昂的鐵礦石了。前述東北鋼鐵企業的負責人說,這樣的情形如果繼續下去,鋼鐵公司可以考慮熄爐了。  

  目前還不確定的是,究竟中鋼協在采取一些措施封鎖三大礦山公司的鐵礦石,還是三大礦山公司在有意削減對中國鐵礦石的出口,以進一步對中方施加壓力。但對於國內鋼廠這樣的局麵,或許三大礦山公司更樂意看到。  

  前不久,一些國內鋼鐵企業已經將目前遭遇的礦石短缺危機通過材料上報給了中鋼協,他們在材料中希望,能夠盡早結束鐵礦石談判。不過,至今負責組織協調談判的中鋼協仍沒有給與他們回複。  

  “中國模式”遠去  

  如果沒有奇跡發生,2010年的鐵礦石談判中國將以完敗收場。  

  中鋼協2009年提出要建立的“中國模式”現在看來已經漸行漸遠。2009年,盡管中鋼協一直沒有與三大礦山公司達成任何協議,但事後看來,國內大部分鋼廠都與三大公司簽訂了價格協議,並且按照日本鋼廠的協議執行。  

  此外,中鋼協2009年與FMG簽訂的協議在去年年底結束後,近日該公司也已明確宣布將轉向與市場掛鉤的更為靈活的體製。原本有可能與中國鋼廠建立更為“親密關係”的FMG,已經成為“拋棄長協機製”的支持者。  

  4月中旬,必和必拓高層一行對中國大小鋼鐵企業的拜訪,談到了哪些內容外界不得而知。但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對季度定價的堅持,已開始出現鬆動。河北一家中小鋼鐵公司的負責人說,在拿不到主動權的情況下,取消長協礦並沒有什麽不好。  

  不過,“季度定價”將帶給整個中國鋼鐵行業的影響是不容小視的。東北某大型鋼鐵企業的負責人說,采取季度定價,意味著會將絕大部分成本壓力和市場風險轉嫁到中國。比如,一季度漲價90%,二季度如果三大礦山公司覺得市場好,還有可能再漲價90%。國內鋼廠將不得不跟著提價,而由於國內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狀況一旦不好,鋼價一落千丈,要不了兩個月的時間,大鋼廠就得減產,小鋼廠就得停產。即便是再下一個季度,礦山公司降價了,但那個時候,國內有些鋼廠可能已經不行了。  

  上述鋼鐵企業負責人的擔心,也是中鋼協堅持不同意按照季度定價的主要原因。此外,對於國內大中型的鐵礦石貿易商來說,取消長協機製,則基本上意味著賺錢機會的喪失。  

  聯合金屬網分析師張平說,貿易商每年進口的鐵礦石,主要是靠賣給國內拿不到長協礦的鋼廠,並從中賺取差價,他們自身沒有鋼廠,不具備消化鐵礦石的能力。取消長協,甚至采取更為接近於現貨的定價機製,等於直接取消了貿易商的盈利空間。尤其是對於中鋼、五礦這樣的大貿易商,更是如此。  

  同時長協機製的取消,也將讓那些原本存在成本優勢的大鋼廠優勢不再。他們的采購成本,將會和大多數不得不購買現貨的中小鋼廠差不多。知情人士說,中鋼協不接受季度定價,背後其實是大型鋼鐵公司不接受,中鋼協實際上是大鋼企的中鋼協。  

  業內人士表示,2010年的鐵礦石談判其實已經沒什麽好談的了。如果目前的局麵再堅持下去,很多鋼廠可能就會撐不住飛漲的鐵礦石現貨價了。最終,2009年的一幕會再次重演,中鋼協沒有和礦山公司達成協議,但是鋼廠私下自行和礦山簽訂合同。而協議模式和價格仍有可能參照日本。  

  目前來看,中國謀求了兩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國模式”不僅沒有取得突破,連價格談判的首發權也再度讓給了日本。一位鋼鐵人士說,從長遠看,鐵礦石的價格模式,將很有可能同原油類似,這將是一條“長協——季度——現貨——期貨”的價格模式演變鏈條。而這正是幾年來,三大礦山公司一直在謀求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幾年,中國鐵礦石談判之所以屢屢失利,一方麵,是三大礦山公司對市場的壟斷造成。眼下,必和必拓和力拓正推進西澳的鐵礦石合資項目,兩家合資一旦達成,將進一步加劇對鐵礦石市場的壟斷。  

  而另一方麵是由於國內鋼鐵企業的談判立場很難取得完全的統一,尤其是當三大礦山公司開始不約而同地采取斷貨等手段逼迫,同時又對各大鋼廠各個擊破時,國內企業的統一陣營隨即破裂。單尚華一直呼籲中國鋼鐵企業要一致對外,但數量眾多的中國鋼企出於各自的考慮,很難完全統一。在鐵礦石被壟斷的情況下,中國鋼鐵企業需要找到更多的原料來源。中鋼協也一直號召鋼企加大海外找礦的力度,同時加大國內礦山的供給能力,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