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夢囈

清流從不爭,涓涓萬物洗
正文

關於幸福 by一個人的親密

(2010-04-20 06:01:06) 下一個
幸福就是一種滿意,而這種滿意是持續的。
(Happiness is a satisfaction that continues to be satisfactory)。

----------------------------------------------------
關於幸福

Csíkszentmihályi 在他的著作“ Flow” 一書的開始,就指出盡管現代

文明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可是對什麽是幸福,現代人比亞裏斯多德的

觀點,並不見得高明多少。 Csíkszentmihályi 不滿足於人類對幸福的

隻處於這種哲學式的困境裏思考幸福。從而在芝加哥大學開始了他

數十年的幸福心理學研究。其實弗羅依德的精神分析學也被廣泛的用

於關於幸福的思考與谘詢。

Mark kingwell 在 1998 年出版的一本從哲學,精神分析與心理學探討

幸福的書: Better Living: In Pursuit of Happiness from Plato to Prozac我覺得

想要了解人類在幸福這個問題上的各種思想與省視角度。這本書其實相當的

不錯。從古代到後現代,從精神分析,最新藥物 Prozac, 到一些大師舉辦的

幸福課程,馬克都妙語連連,寫的非常有趣。特別是他寫了他如何假扮一個

普通人交錢去參加一個被不少演視明星與作家稱道的自我實現的課程( A

self-actualization course at the Option Institute) 。

1963 年出生在加拿大的哲學博士, Mark kingwell 有關幸福的書,以他的一

個求職講座上發生的故事開始。他在作一個講座,這可不是一般的講座。
而是一個申請大學的終身教職時,給所在大學的評委們、教師和學生們作的
一個講座。對如今這個博士和博士後多如牛毛,而終身教職廖若晨星的時代,
這個講座確是關係他個人的前途與命運。他的講座是與烏托邦理想有關的哲
學探討。一切烏托邦的理念都離不開為社會謀求幸福這一主題。其實包括自
由主義的核心也還是那雙看不見的手,帶給社會最優化的福利與繁榮。當馬
克的講座剛開始,還沒有來得及提出自己講座的假說和自己要論證的主題時,
聽眾席上伸出一隻手來,一位中年女性麵帶優越感地望著他。馬克感到了一
種情況不妙的兆頭,所謂來者不善呀。
  隻聽這位女性說:請你先定義一下什麽是幸福?馬克看到的是提問者眼
神中那中自鳴得意。在學術圈混的人都知道,學者們顯示功夫和暗中較量就
是通過這種提問來進行的。這種較量的勝負,給學者們提供了某種心理上的
滿足。很多的時候,問題似乎是針對講演者來的,但是醉翁之意卻更多的是
針對同僚們來的。
  許多想法湧上馬克的心頭,他熟知許多哲學家對幸福作的定義,從柏拉
圖到現代的哲學家們的各種不同的定義。
  尼采說:什麽是幸福?就是隨著權力的增加,阻力被克服了的那種感覺。
   Ingrid Bergman 說:幸福是有健康的身體和易忘的記憶。
   Rousseau 認為:幸福是銀行裏有豐厚的存款,家中有美食佳肴,加上良
好的胃口。
  哲學家羅素與另一些學者認為幸福存在於心靈的寧靜與淡泊。肖伯納與
雨果則認為幸福來自於與他人真正的分享。亞裏斯多德與奧古斯丁認為幸福
是一種美德的體現。


  正因為幸福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也就成為了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
題。每個人都認為對什麽是幸福有所見解,然而讓他們真正地思考一下什麽
是幸福的話,反而覺得茫然難以解答。哲學家們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幸福
似乎是飄渺莫測的。錢勒在他的自傳中就說:當你自問自己是否幸福時,幸
福就離開了你。作家 Eric Hoffer 說: “ 思索什麽是幸福正是許多人不幸的
最主要的原因 ” 。
  想到對幸福定義的這些爭議,馬克就感到有點驚慌起來。自己的回答一
定不能是重複前人的定義,要體現出自己的急智,又要與目前的情景相關,
真是難啊!這時他想起了哲學奇才, 26 歲時以一本 “ 語言、真理與邏輯 ” 一
書稱譽英國的艾爾( AJ Ayer )。


  當他在愛丁堡大學作哲學演講也曾麵臨一位女性同樣的有關什麽是幸福
的提問。艾爾隨即回答著說:幸福就是一種滿意,而這種滿意是持續的。
( Happiness is a satisfaction that continues to be satisfactory )。(艾爾的對持續

性的強調是值得關注的。這讓我聯想到文章前麵的 Flow,  與可持續發展理論。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從自由主義最優化的最大利益與繁榮的一個進化與反省。

而我個人的感受是,可持續性發展的觀點,是中國傳統文化道家與原儒之核心)。
隨即艾爾向那位女土反問:你有比這更好的定義嗎?據說艾爾的回答曾引發
了聽眾的喝采。
  在這短短的時間中,在馬克的心頭閃過這麽多觀念。他有了某種靈感,
他回答著說: “ 就我講座的特定情況來說,幸福就是各種不同派別的政治人
物心目中所理解的幸福 ” 。這樣的回答好像沒有直接回答那位女士的提問,
但是卻是最能讓提問者不再發問的方式。這一回答,讓那女士原以為覺得問
得很巧妙的問題,變成好像是弄巧成拙的賣弄。馬克看到那女士臉色陰沉,
雙手更加緊地交叉在胸前。而會議室的後排傳來了三位女學生的嘻嘻笑聲,
馬克意識到這份盼望己久的工作肯定無望了。
  講座完畢,聽眾散去後,三位曾發笑的女生來到馬克的跟前,為她們的
發笑道歉。而他心情沉重得根本沒有心思聽清她們的解釋。當馬克離開會議
室到廁所時,才發現自己褲子前的拉鏈是開著的,並意識到整個講座過程中,
那個拉鏈就這麽開著。他在想那三個女生是不是笑他開著的拉鏈呢?他感到
無地自容,心情別提有多糟糕了。
  工作遙遙無期,每當想起這場講座,馬克就心煩意亂。人生的痛苦與失
意促使他去思索,特別是有關幸福的問題。他有一種寫作的衝動,想描述現
代西方文化與現代人生的精神困境,特別是大多數人對人生的價值與幸福觀
的膚淺的理解,甚至拒絕去思索。他周圍的人得知他在寫一本有關幸福的書
時,大多表現出一種不理解,一種玩世不恭的犬儒主義。作家奧斯卡。王爾
德對犬儒主義者有一段非常形象定義:那種對任何東西的價格了如指掌,而
對(道德)價值一無所知的人。其實從東方到西方,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對重
建道德與信仰的呼喚,而這種建設的起點,就在於人們對價值的體驗與認識。
  書寫完後,馬克得到了一種解脫,就好像得到了一種新生。 1998 年書出
版後不久,他也時來運轉了,得到了多倫多大學的助理教授職位。給這個小
故事一個較園滿的結局。對什麽是幸福呢?馬克有了新的見解,他這樣寫道
:幸福就是求職演講的時候,褲擋的拉鏈開著( “Happiness ” , I would
have said , “ is an open fly on job talk day ” )。
  馬克對幸福的新見解,多少有了點中國古代禪宗大師們的玄妙和幽默感。
幽默感正是內心力量的某種體現,讓人麵對生活的缺陷和無奈而保持一種淡
然的態度,從而有勇氣和精力去超越艱難與困境 。有一句這樣說愛情的,你可

以用任何手段獲得愛情,要維持愛情就需要智慧。幸福也一樣,因為其可持續

性( Flow )與可變性,就獲得一種動態的和諧,就需要內在的智慧與外在的行

動。老子說: 孰能濁以止 ,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