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懷念北京的哥

(2010-04-18 09:50:06) 下一個
    北京的變化之快之大,是舉世公認的。所謂變化,就是舊的,老的,原有的東西消失了,新的,原來沒有的東西出現了。新生事物是進步的表現,是發展的象征,當然是好的。
     我可能太戀舊了,而且在國外呆的時間越長,越懷念過去熟悉的人和物。我在北京學習工作過十來年。每次回國,總要找理由在這兒多盤桓幾天。踟躕街頭,總想看看以前熟悉的街景,逛逛以前每天光顧的小店,還盼望和以前的熟人不期而遇。我明白,這都是我的一廂情願,是不可能兌現的奢望。不過,最令我失落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那些土生土長的北京的哥,一個我熟悉的群體,似乎在這個城市消失了,不見了蹤影。這三年我回國多次,居然一個也沒有遇到。
     “的哥”這一稱謂,是北京人天津人,還是南方的廣州人的發明,我無從知曉。隻是覺得,這一稱謂簡潔,響亮,俏皮,透這一股親切勁兒,彌漫著濃濃的“京味兒”。
      初識的哥,還得從二十年前說起。那時北京大街小巷“蝗蟲”泛濫,黃色麵的滿城滿眼,十塊錢的起步價,就能轉他半個北京城。對於我們這些剛出校門囊中羞澀的人來說,如果不想擠公交車,麵的自然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後來下海從商,整天在外轉悠,交際應酬多了,迎來送往多了,又據權威人士精確計算,自己買車養車遠不如打的來的實惠方便。由此我們便的士進的士出,每天都要和的哥們打交道。時間一長,了解就深;了解深了,就有了感情。
      我記憶中的北京的哥,大概都是三四十歲,一水兒整齊的平頭,臉總是修刮得幹淨光潔,上身一件鱷魚恤,紮一根花花公子或老人頭的腰帶,腳上永遠是內聯升的黑條絨麵的板兒鞋。貌不驚人,一身豪氣。當然,北京的哥最令人刮目相看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們舌燦蓮花的嘴上功夫。在報上網上,經常就能讀到有關北京的哥的詼諧調侃。我老家的一位親戚來京公幹,打了幾次的,就大發感慨:北京人民真了不起,一個普通的出租車司機就能把世界形勢國家大事分析得頭頭是道,北京遍地都是國家機關名牌大學,那裏麵的人們應該更了不得啊!我偷偷一樂,說:別小瞧這些的哥,他們可能和市長部長這些大人物沒法比,但他們的知識麵寬理論水平高,絕對和國家機關的處級幹部有得一拚。要知道,這“政治評論家”的綽號可不是浪得的。
       那時的北京的哥,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大多住在三環以內,更不乏來自城市最深處的“胡同串子”。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北京名片”北京城的“形象大使”,他們身上集中了首善之區的北京人民的所有優點:熱情正直,開朗健談,豪爽大氣,見識多,交際廣,覺悟高。他們的身上自然也免不了一些小市民的缺點。有一回我和一朋友在的士上和的哥海闊天空地胡吹亂侃,當他聽說我朋友畢業於中國科大,立馬話鋒一轉:方勵之當過你們的校長吧,他可是個人物。就是我開車把他送到美國使館的。我和朋友聞之一愣,繼而相顧莞爾。萍水相逢,但求一樂,又不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何必較真呢!
       那時的的哥,是個令人羨慕的群體。記得劉心武先生寫過一篇《公共汽車詠歎調》,那裏麵的公交車司機就特別眼紅,嫉妒“頭上頂個墳頭”的的哥收入高,工作時間自由,工作條件舒適。據說出租車司機還上過“收入最高的十大職業排行榜”,一度甚至是女星們願意下嫁的對象。可能正是由於經濟基礎好,社會地位高,的哥們一個個底氣十足,自信滿滿,敢於指點江山,評論天下,調侃人生。
       這兩年在北京打的,師傅們開車都很專注,沉默寡言,我問一句,他們才答一句。我發現,他們的口音裏,沒有了京片子的油滑和豪氣,而多了些恭謹樸實的“醋溜味兒”。我順勢打聽,師傅或者來自北京遠郊區縣,或者來自河北的涿州廊坊一帶。
       如果說,以前打的,你報了目的地之後,的哥問你怎麽走,那是他謙虛,尊重客人;但擱在今天,就得小心了,師傅可能是出於誠實,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走。去年夏天回北京,我住在西山八大處公園附近。在亞運村上出租車後,師傅就這麽問我。我則一如既往,回答:您看著走吧!沒料到,師傅走走停停,一路打聽,總算沒走冤枉路。我以為這肯定算個案,不足為訓。誰知第二天又出現了同樣的情況,而且上了西五環之後就迷了路。對不起,我無意貶損這些新的出租車司機,他們誠實,善良,勤奮,敬業,同樣是一個值得我尊敬的群體。
       每次到北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實在沒有精力去尋訪那個我熟知的的哥群體。我關心他們的下落,也聽到了不少傳聞:
        出租車司機已風光不再,除業內競爭激烈外,地方政府和出租車公司又層層盤剝,的哥們辛辛苦苦,勉強能混個肚兒圓。北京土著早就瞧不上這個營生了;
        的哥是個職業病高發群體。開一二十年出租,就會落下一身病。早年的的哥們身體大都垮了,無力再從業了。記得以前有個的哥朋友和我瞎砍:你看我們頂著個墳頭滿街找錢,能有什麽好下場?我暗暗祈禱,千萬不要一語成讖;
        前幾年北京市中心大拆遷,的哥們大多在二環以內有點兒房產,得到了大筆的補償,多的甚至達二百萬。他們現在是真正的“北京爺們”,搖著大蒲扇在什刹海一帶下棋消遣呢!
       我無從判斷,哪種說法更接近事實。有誰真能告訴我,那些北京的哥,他們真的還好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