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何蜀:他們為什麽成為造反派—重慶造反派百人分析 (ZT)

(2021-04-21 14:36:18) 下一個

所以文革中的“造反派”不是如今很多人隨口一說的那樣,還有一些正好那天去學校, 趕上一夥人在鬧, 架秧子起哄跟著造反啦!

另外, 那時既然有了兩大派, 人在江湖一般還是會有傾向的,那就叫做“持什麽觀點”,實話說, 成分不好的居多內心站在造反派一邊, 不太容易喜歡保守派。, 原因不言而喻。--轉載者

 

他們為什麽成為造反派
——重慶造反派百人分析
6 A# b! n( K* j4 t, [% s
來源: 記憶
5 M) t; [. ^, M& S, L
作者: 何蜀
, W+ F  Q# }8 d! p8 A

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是在一個特殊年代形成的特殊群體:他們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及其中央委員會的號令和支持下,以“保衛毛主席,保衛黨中央”、“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為行動口號,起來向一些曆來代表共產黨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執政者“造反”,造成一種史無前例的奇特景觀和動亂局麵。

那麽,這一特殊群體是怎麽形成的?他們的基本情況如何,他們參加造反的原因是什麽?這是研究文革史無法繞開而且應該重視的問題。: t# f: h2 q, g$ L5 r2 w
# t3 l) Q  F. X0 M( y5 s- Q6 Q
重慶的造反派,以1966 年8 月15 日的群體事件(反工作組觀點已成為主流的重慶大學師生到重慶師範專科學校聲援反工作組的少數派學生)為標誌,作為群體派別出現。後重慶造反派以此事件日期統稱“八一五派”,一度遭到重慶黨政領導組織的群眾圍攻打壓。但隨著中央支持造反派的態度日益明朗,造反派逐漸發展壯大,到1967 年1 月下旬,重慶造反派在中央號令及駐軍支持下奪取市級黨政領導權力,建立起臨時權力機構革命造反聯合委員會(簡稱革聯會)。但奪權激化的內部矛盾使重慶造反派分裂成為堅持革聯會奪權執政的八一五派和反對革聯會的反到底派(先因主張“砸爛革聯會”而稱砸派,後改稱反到底派,本文對此不作細分)。
/ `* R, }* O* q
本文以重慶這兩派中一百餘人(大部分是負責人或骨幹成員)為例進行分析。按照其參加造反的不同原因分為不同類型。除個別已故者外,這些人大部分在2011~2013 年間參加了重慶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和重慶市圖書館聯合開展的文革親曆者口述采訪錄製,筆者從尋找口述者到現場提問、事後整理口述文字全程參與。個別未參加口述錄製者的資料係調查所得。

一、形成造反派骨幹人群的兩大主要類型

文革中造反派的鼎盛時期是1967 年1 月前後,那時基本上形成了“全民造反”的局麵,除了被批鬥的“走資派”、“反動權威”和長期被專政的“黑五類”外,幾乎人人都參加了造反派。但是隨著當年1 月的“反對經濟主義”和2 月開始的“鎮反”運動,一大批為個人謀求政治、經濟權益的人遭到打壓後不再參加造反活動(著名的“全國紅色勞動者造反總團”遭到中央明令取締,重慶一個為臨時工爭取權益的“反修兵團”也從此銷聲匿跡),當年春夏間的大規模武鬥,又使不少人淡出了造反運動。此後就主要是一些頭頭和骨幹在堅持活動了。/ V, S5 o" t& r  g9 h
2 u; h  C. S6 V
造反派因完全自願組合,無需審批,一兩個人也可以自稱“兵團”、“司令部”,因而人數眾多,類型龐雜,在相當程度上可稱烏合之眾。不過,分析具體的個人情況,可以較清晰地看到在造反派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有這樣兩類人。2 @( {7 w0 H& a( O! E/ t

1. 抗爭型1 ~$ @, S, n7 B, t9 i! : |
9 ?6 F. V$ o* o# F
這類人在文革以前或文革初期,個人或家庭親人在政治上或經濟上受到過打壓或歧視,為爭取社會公正和個人權益而參加造反。其中又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文革前個人或家庭親人受到過政治、經濟打壓或不公正待遇

陳萬明:1941 年生,重慶鋼鐵公司機修廠工人。因經常表現出有獨立見解,被領導認為“驕傲”、“不聽話”,一直不批準其加入中共的申請。參加造反後成為重慶九八戰鬥團發起人和主要負責人,八一五派革聯會主要負責人,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常委、重慶市大渡口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民兵指揮部副總指揮。" G6 y( K! Q; X+ p5 o

黃廉:1933 年生,重慶木材公司魚鰍浩木材加工廠采購員。50 年代初參軍後在部隊上因戀愛對象被認定有“特務嫌疑”而被處理退伍,“反右派”運動中又被領導認定思想屬於“中間偏右”,政治上長期遭到壓製。起來造反後成為重慶工人造反軍總部主要負責人,反到底派工總司勤務組副組長,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吳鳳嶺:1932 年生,重慶長安機器廠工人,中共黨員。文革前即因工作上的事與車間黨支部書記有矛盾而受到壓製,文革初期黨支部開黨員大會也不通知他,遂參加造反,成為反到底派軍工井岡山長安兵團後勤部長,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長安機器廠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 f' z; h6 @( D, K( g
李政:女,1943 年生,重慶紅旗棉紡織廠學徒工。初中畢業後剛工作一年,就因不願按領導意圖昧良心整人而被調到離家較遠的郊縣,為照顧病重的母親被迫自動離職回家,母親被迫離職讓她進廠工作。她丈夫也在大饑荒年代讀大學時因賣血接濟生活困難的母親而被學校強迫退學並開除共青團籍。這番經曆使她形成了一種抗爭意識。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針織兵團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重慶針織公司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市輕工局革命領導小組副組長。5 k7 ~; e" [6 w3 e6 A$ _

陽增泰:1936 年生,重慶朝陽電機廠調度員。因文革前為幾個臨時工說公道話而得罪領導,遭到批判和下放農場勞動懲罰,文革初期不讓其參加官辦工人糾察隊。起來造反後成為重慶國防係統八一兵團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聯會常委,重慶八一五派文攻武衛總司令部總司令。
3 C5 c; ]7 a2 s0 G3 w' ]* @
易永忠:1927 年生,長江電工廠供應科科長,中共黨員。與領導關係不好,曆次政治運動都受打壓,被稱為“老運動員”,文革初期即被廠黨委定為重點批判對象,被迫起來造反,成為八一五派長江電工廠聯合指揮部主要負責人,

劉懋雄:1933 年生,重慶市市中區學田灣門診部主任。“廬山會議”後曾在部隊被開除中共黨籍,後得到平反,轉業到地方後又因上小學的兒子路經一施工工地發生事故身亡,有關部門處理時偏袒施工方,對其進行壓製,文革中憤而造反,成為重慶工人造反軍發起人之一,反到底派衛生總部主要負責人。! V5 G1 t3 W: _0 y1 H

李炳南:1939 年生,重慶市官井巷民辦工業中學校辦廠工人。文革前廠裏為裁員而重新考工定級,將他原有的六級降為四級,工資減少二十多元。文革中憤而造反,成為重慶工人造反軍總部三分團團長。

李正權:1950 年生,重慶南山中學初三學生。本是工人出身,卻因父親單位上“四清”中認為其父民國時期在碼頭當搬運工時做過記賬方麵的事而認為“曆史有問題”,影響了他加入共青團。文革初期的官辦紅衛兵也不讓他加入。憤而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黃山紅二連(武鬥隊)成員。

湯雙成:1945 年生,重慶河運學校學生。因“家庭出身不好”,小學、初中時就曾被視為“右派學生”,考高中受阻,考上中專學校後又被政治老師歧視、打壓。參加造反後成為河運校航鋒戰鬥團成員,《航鋒戰報》、《東方欲曉》報編輯,航鋒文藝宣傳隊編劇。' `7 j0 G5 p5 R0 l6 |
/ K6 E/ - ]5 g8 r, @. F/ B# `3 r+ b1 D
韓平藻:1947 年生,重慶工業學校畢業生。因“家庭出身”問題長期受壓,不能加入共青團,文革前“四清”時曾按工作組要求給學校領導提意見,文革初做畢業鑒定時遭打擊報複要給他不良評語,憤而造反,任工業校紅岩兵團成員,反到底派中學生紅衛兵司令部工作人員。
4 Y. |' X' ^2 c+ w5 y
於克書:1924 年生,原共青團重慶市委書記。60 年代初因向中央反映四川省委領導人李井泉的問題被打成“反黨集團”成員,批判後撤職下放勞動。文革中得到造反派支持,起來上訪告狀要求翻案平反,兩派分裂後參加反到底派活動。! H: N& B4 |0 X7 G* H  ^3 G, `

李魯沂:1947 年生,重慶嘉陵機器廠工人。其父文革前在重慶市委組織部被打成“反黨集團”成員,文革中支持父親上北京告狀,自己也起來造反,成為反到底派軍工井岡山嘉陵兵團負責人,軍工井岡山“艦隊”副司令。武鬥中身亡。7 B  M. Y( U5 }) H' H# C; q
7 S' N, e6 W3 C( n; e
②文革初期政治上、思想上受到過打壓或歧視1 J2 a" x! U/ `" B7 ]0 k9 a, Y
2 _8 w. _% {/ P+ [; s3 }6 O" x
李木森:1938 年生,江陵機器廠助理技術員,共青團員。因技術科黨支部在文革初期秘密對職工進行政治“排隊”時將他排為二類(團結對象)而不是一類(依靠對象),被他知道後憤懣不平而起來造反,成為反到底派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n1 w( j* b( M- K: R4 d
3 O; L5 ]# ~4 v! o/ u5 G+ F% P
蔣樹民:1931 年生,重慶鋼鐵公司運輸部鉗工,中共黨員。因文革初期群眾辯論中支持了造反派,遭到保守派批鬥,參加造反後成為反到底派重鋼遵義兵團主要負責人,反到底工總司鋼鐵總部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重慶鋼鐵公司革命委員會委員。

王紹川:1934 年生,重慶市第二商業局幹部。因文革初期給“四清”工作隊提意見,被認為“反對工作隊就是反黨”,並聯係其家庭出身(地主)進行批判,被逼上梁山起來造反,成為財貿工人八一五戰鬥團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聯會副主任,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
5 H. M6 [8 m( C" P
甘廷榮:1946 年生,重慶群林服裝廠工人。因文革初期給工作組提意見而被斥為“反黨”,關押審查中逃出,參加造反,成為重慶財貿工人九二一戰鬥團主要負責人,反到底派重慶財貿井岡山總部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
1 h! E4 p$ |) A+ |( m
李天鑫:1938 年生,重慶市歌舞劇團歌唱演員。文革初期被揭發寫了為潘金蓮(古代小說《水滸傳》中的壞女人)翻案的“毒草”劇本,被工作組組織批判,後起來造反,任重慶文藝界革命造反司令部勤務組成員,反到底派文藝界延安兵團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川劇音樂革命領導小組組長。- O2 p  c, x( ~: C. e' F
. e9 K% r2 j" N! `
夏祥貴:1943 年生,重慶市沙坪壩區鋼材改製廠工人。因為好奇到重慶大學去看了大字報而遭到廠領導組織的圍攻批判,被逼起來造反,成為二輕兵團主要負責人,反到底工總司勤務組常委,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

謝武周,1936 年生,重慶空氣壓縮機廠工人。文革初本想參加官辦的工人糾察隊卻被拒絕,才知道自己被劃為了二、三類,憤而參加造反後任八一五派八一兵團總部負責人。7 D! l3 y4 M4 _8 w3 n. ~
2 E6 b6 @7 Y: T, C. x8 N
楊國成:1941 年生,重慶第四建築公司402 工區工人,中共預備黨員。因對工作組不準工人與串聯學生接觸發牢騷而遭到工作組組織批判,憤而造反,成為重慶工人造反軍總部勤務組成員,第四建築公司革命委員會常委。) k( ^- |8 P" K0 {' * h

王以時、鄒雨林:王以時1939 年生,鄒雨林1934 年生,分別為重慶市群眾藝術館美術、文學組幹部。因文革初期被工作組劃為“三類”(批評教育對象),給工作組提意見又被斥為“反黨”,遂起來造反,成為群眾館東方紅縱隊主要負責人和反到底派文藝界主要負責人。: {: q* T! P! Z( s- y7 d6 `! R( h# H
# N0 e' S: h  Q4 w7 s& c% S5
高德安:1935 年生,重慶江陵機器廠技術員。從北京工業學院畢業時檔案中就被記入有“右派言論”,文革初期被技術科黨支部秘密劃為“四類”(鬥爭對象),意外發現後起來造反,成為反到底派軍工井岡山江陵兵團主要負責人。

黎敦智:重慶長安機器廠技術員。因對官方宣傳誣蔑造反派的“八二八慘案”不大相信,跑去現場了解,被廠裏人看到後告發,就被取消了培養入黨資格,撤銷了車間理論學習輔導員職務。憤而造反,後任反到底派軍工井岡山長安兵團勤務組成員,反到底軍工井岡山總部勤務組成員,反到底工總司宣傳部副部長。1 z* R6 x' o1 @0 W8 l3 z$ ^

王世倫:1940 年生,重慶嘉陵機器廠工人。因給車間和廠領導寫大字報提意見遭到圍攻,被誣為“反黨”,憤而參加造反,後任軍工井岡山嘉陵兵團主要負責人,軍工井岡山總部核心組成員、組織部長,嘉陵機器廠革命委員會常委。5 C! ]* h1 ~8 ]' h8 e+ u1 `
5 ?) B! F$ L9 R, i3 U! r2 n5 Y
談孟蜀:1945 年生,重慶望江機器廠工人。因反對廠裏保守派不準工人看大字報的做法,遭到圍攻批鬥,憤而造反,後任反到底派軍工井岡山望江東方紅公社金猴武鬥隊連長。/ y$ o3 Y; h9 h8 S$ r2 z5 b9 ~
( G1 t2 u! p1 n* }- e# x
粟遠奎:1933 年生,重慶市民政局幹部,中共黨員。文革初期本是緊跟形勢,與民政局幾個轉業軍人聯名報告請示建立群眾組織,不獲批準,還被排斥於官方組建的保守組織之外,憤而起來造反,成為民政局東方紅戰鬥隊主要負責人,反到底派機關造反司令部主要負責人。2 g8 B! a% M5 [- m7 P5 o

楊向東:1941 年生,西南師範學院教師。文革初期被學校領導組織學生批判為“修正主義苗子”,弄到農場勞動。後起來造反,成為重慶革命教職工紅旗司令部工作人員,重慶造反派“一二·四慘案聯合調查團”宣傳部負責人,出席中央解決四川問題的重慶造反派代表。
1 X+ n/ v6 ?+ q' R+ K8 S
湯大華:1945 年生,四川外語學院學生,共青團員。積極響應號召投身文革,組織了一個聯合戰鬥小組,被工作組認為是“極右學生”的組織,工作組被否定後成為造反派四川外語學院八二六戰鬥團主要負責人,兩派分裂後任八一五派川外星火燎原縱隊主要負責人,北碚區捍衛紅色政權總部主要負責人。
9 x# Y: @! v, R4 Y0 M9 O
林亞光:1934 年生,四川外語學院教師。因文革前經常發表文章,文革初期即被作為“三家村”式人物批判。參加造反後成為重慶井岡山紅衛兵成員,《井岡山》報主筆。! z9 K  o& h9 N3 c

陳亮:重慶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文革初期因所謂“反動言論”遭到批判,被迫造反後任重慶工人造反軍總部《造反軍戰報》主筆。% e/ # w8 c  H6 V; t
" P2 n$ g% T4 h& o  `6 K3 }; E! ]
黃開全:1947 年生,重慶師專附中高三學生。因反對學校壓製學生思想的做法起來造反,成為師專附中紅衛兵主要負責人,反到底派重慶井岡山紅衛兵勤務組成員,師專附中革命委員會副主任。2 U+ x: n% x2 k9 }" z+ c
9 d4 x3 X' J1 & G
倪伯華:1950 年生,重慶市巴縣四中初三學生。因成績好而“出身不好”(家庭成份小商),被工作組主持的畢業鑒定評議會認定為“政治不及格”,官辦紅衛兵抄家時還被控製在校內不準外出以防“向牛鬼蛇神通風報信”,憤而造反,成為校紅衛兵團主要負責人,巴縣木洞地區反到底派指揮部勤務組成員。' m" B; K( u4 K+ x" {# y
/ q* r0 {* Q' Y$ |) j# i
熊小凡:1927 年生,重慶市文聯編輯。因編輯《奔騰》文學雙周刊所編發與寫作的作品被工作組批判為“毒草”,後又遭到官辦紅衛兵抄家,追隨羅廣斌造反後又遭到打壓,後任反到底派重慶市文聯東方紅縱隊主要負責人,工人造反軍總部《造反軍戰報》編輯。
* C3 ~. d8 _0 e3 {2 [
2. 理想型

從年齡看,造反派大多數是“長在紅旗下”的青年(其中相當部分是學生青年),個別年紀大的則文化低,思想單純。因長期所受“黨文化”教育及宣傳灌輸的影響,相信應該“毛主席怎麽說就怎麽做”、“黨指向哪裏就奔向哪裏”,認為積極參加政治運動是實現革命理想的必由之路。這類人大致有以下兩種情況:& h/ K3 O7 L- R7 o6 E; k: X

①深信“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對毛澤東及其黨中央號召的政治運動都積極響應熱情投入
$ y! }2 ]( A# _1 W* n
劉桂蘭、孟軍:女,均為重慶醫學院學生,幹部子女,原是最早的毛澤東主義紅衛兵發起人,被市委安排為官辦毛澤東思想紅衛兵總部負責人,到北京學習時受到“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形勢影響,宣布“反戈一擊”參加造反。+ ]4 T" h1 K! a/ v3 J1 @9 Y
  E8 T3 g9 B( g/ P
汪友根:1937 年生,重慶市供電公司修試場工人,中共黨員,勞動模範。參加造反後任電業局八一五負責人,後任反到底工總司勤務組副組長,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常委,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
8 U+ l/ [2 i# l3 F5 V4 K/ X3 u
鄧長春:1945 年生,重慶望江機器廠工人,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軍工井岡山總部勤務組副組長,反到底工總司勤務組常委,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常委。
; P! O# f% p9 s3 e- a
雷中武:1947 年生,重慶電力學校學生,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任電校東方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常委。6 n) D- }6 ]! o% X; E,

劉德勝:1946 年生,重慶江陵機器廠工人。參加造反後任八一兵團(江陵廠)六五團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
) G) z! L0 e  E5 x- }! l% s0 o1 q
張利珍:女,1930 年生,重慶棉紡織五廠工人,中共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一輕兵團成員、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委員。0 s: Q+ |0 m  v: n* j1 I3 K+ }* `
/ `' I- C  ^# R  Z- T' f
韓定誌:女,1919 年生。重慶棉紡織一廠粗紗車間值車工。中共黨員。參加造反後任八一五紡織兵團負責人、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委員、廠革委會副主任。
1 ?; O* K% P/ v: F& F& e
王蘭英:女,1946 年生,西南農學院學生,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西農八二六戰鬥團勤務組成員,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北碚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西南農學院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S* J9 V6 J/ S0 D

黃開華:1944 年生,重慶醫學院學生,中共預備黨員。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重醫兵團主要負責人,重慶紅衛兵反到底司令部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 l- d: S/ H" O% e( _  d- }, g

彭期遠:1945 年生,重慶機器製造學校學生,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任八一五機校兵團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
+ l2 u" {% W2 w  I+ V0 {5 e. ]
薑可忠:1938 年生,重慶河運學校教師。參加造反後任河運學校航鋒戰鬥團勤務員,反到底派重慶教工總部勤務員,反到底派工總司勤務員,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 j+ v- }- F6 y3 W  e; f* E0 f

蕭星岷:1946 年生,重慶市第三中學學生,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井岡山紅衛兵勤務組成員,反到底派重慶中學生紅衛兵司令部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7 N3 ~$ v6 Y+ V

譚柏樹:1940 年生,重慶市曲藝團演奏員。參加造反後任曲藝團“輕騎兵”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聯會常委,重慶市曲藝團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h2 S8 r. f  H# U; }; r

林家臣:1938 年生,重慶前衛儀表廠工人。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軍工井岡山前衛兵團負責人,反到底工總司辦公室副主任。+ m1 ?! {' N+ y8 F( ?9 N: E6 R, L
0 Y1 ]- ~6 q6 @4 m6 F; ?
邱開全:1943 年生,從部隊複員回鄉任重慶市北碚區紅岩公社回龍大隊常年基建隊指導員,中共黨員。參加造反後任北碚區複員轉業退伍軍人造反縱隊秘書長,反到底派北碚猛虎團團長。( u+ g1 h3 h/ L5 O1 C2 l  p

嶽朝亮:1942 年生,西南師範學院學生,中共預備黨員。參加造反後任西師八三一戰鬥縱隊負責人,重慶紅衛兵革命造反司令部負責人。
' d" C: U" C3 w# a7 J4 F4 X
楊捍東:女,1944 年生,原名楊素芝(為表達“捍衛毛澤東”的信念而改名),西南師範學院學生。參加造反後任八一五派西師春雷造反兵團成員、北碚龍車寺八一五派廣播站廣播員。1967 年武鬥中被俘後因拒絕投降被殺。
7 q/ [$ s7 r! M# X3 r# i& i
郭淑泉:女,西南師範學院學生。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西師八三一戰鬥縱隊總部秘書。1967 年武鬥中因收拾文件撤離駐地稍遲被追兵趕上槍擊身亡。$ w+ ?! S) D5 y! u8 q6 _

李盛品:1946 年生,重慶大學機械係一年級學生,參加造反後是重大八一五戰鬥團成員。在1967 年大規模武鬥爆發後參與試製手榴彈時失事身亡。: ]" O1 W7 D* e3 D% K, d
. Y. G% U7 U# P" j; Q6 b  W* {
於可:又名於為貴,1944 年生,重慶醫學院66 屆畢業生,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重醫兵團成員,《東方欲曉》報主編。1967 年武鬥中到現場拍照被對方鋼釺刺殺身亡。6 |+ i- D7 a0 R( ?# C3 h, C

雷盛鳳:女,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學員,參加造反後任八一五派七醫大紅色造反總團成員、八一五派楊家坪地區捍衛紅色政權廣播站工作人員。1967 年武鬥中為前線人員送飯時中彈身亡。0 J3 c) M: r8 |$ D0 M# m  i
: v+ r4 h; E  }" y" X% @% P
扈來明:1946 年生,重慶市第一中學學生。參加造反後任八一五派重慶群林市場“痛打落水狗”廣播站站長兼主播。' ?$ t. i" y3 O/ o1 a

杜顯怡:女,1951 年生。重慶市第一中學初二學生。參加造反後任一中八一五戰鬥團勤務組成員,一中革命委員會委員。

梁自巧:女,1950 年生,重慶市第二十中學學生。參加造反後任二十中八一五暴烈支隊隊長。1967 年8 月初武鬥中救護傷員時中彈身亡。

劉先裕:1947 年生,重慶市第四十一中學學生,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任重慶中學生紅衛兵總指揮部主要負責人。) p' K% ]) R# K" l! S* M2 k
$ E7 y- l, j* 8 a, V! D
張光耀:1947 年生,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學生,參加造反後任二十九中毛澤東主義戰鬥團主要負責人。1967 年8 月初武鬥中救護傷員時中彈身亡。
5 V' L8 P9 f2 h4 ^
李祖楞: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學生。參加造反後先是二十九中毛澤東主義戰鬥團成員,後任反到底派二十九中紅一方麵軍主要負責人。
: K) Y2 z7 s  g9 s
熊文書:1948 年生,重慶市第四十一中學學生。參加造反後任八一五派四十一中東方紅戰鬥團主要負責人,重慶市市中區革聯會委員。

胡明富:1948 年生,西南師範學院附中學生,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任西師附中無產者戰鬥隊主要負責人。1967 年8 月初武鬥中身亡。

任樹林:1947 年生,重慶師範專科學校附中學生。參加造反後任師專附中八一五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聯會常委,重慶師專附中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楊金華:1945 年生,重慶機器製造學校學生。參加造反後任八一五機校兵團勤務組成員,機校聯合兵團武鬥隊主要負責人。
- I+ l; N; ^4 c/ R- t3 P
範天傑:1946 年生,重慶河運學校學生。參加造反後任八一五派河運校東方紅戰鬥團主要負責人。
4 T& B& O' M6 y' j
李方成:1938 年生,重慶天原化工廠教育辦公室幹部。參加造反後任重慶工人造反軍司令部主要負責人,反對武鬥的《戰惡風》報主編。
; @- m- a4 b0 X' i5 M' L- @
馮煉:1946 年生,重慶鐵鑄管廠助理技術員。參加造反後成為八一五派成員,後成為反對武鬥的重慶工人造反軍司令部《戰惡風》報編輯。
3 H% + d! Y2 w; o$ a' P
任光泉:1945 年生,重慶市經委技術局幹部,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任重慶市機關革命造反總部發起人。( k5 K- 2 w+ c- u5 m" @! }

沈世鳴:女,1931 年生,重慶日報編委、報道組組長,中共黨員。參加造反後任新重慶報九一四縱隊主要負責人,反到底派《文攻報》主編。# F1 m9 R$ p  D' ~9 q

②因長期接受的一些理想教育及傳統文化影響所形成的堅持真理、維護社會公正、為弱勢者打抱不平的思想而走向造反5 h& h* {% W1 U/ ?1 v' g
& p, H, ~- E# o$ s' H/ j
熊代富、黃順義、秦安全、周家瑜、周孜仁:均為重慶大學學生,因校長鄭思群被市委工作組迫害致死(他們並不是要保校長,在此前此後也照樣批判“鄭思群黑幫”,但是對工作組導致鄭思群自殺和壓製學生意見的許多做法強烈不滿),憤而造反,熊代富、黃順義、秦安全、周家瑜成為重大八一五戰鬥團主要負責人,熊代富後任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共青團重慶市委書記、中共重慶市委常委;黃順義、秦安全後任重慶大學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周家瑜後任重慶紅衛兵革命造反司令部主要負責人、重慶大學革命委員會主任、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常委。周孜仁成為《8·15 戰報》主編。% s2 t. C7 x  l- J7 @
# z5 t) v/ L1 q/ `! W
唐忠明:1944 年生,重慶師範專科學校66 屆畢業生,共青團員。因對校方將幾個曾給校領導提過意見的65 屆畢業生長期不予分配工作留校勞動感到不平,文革初期組織“排炮戰鬥小組”提出批評意見,遭到校方及工作組的打壓,被逼造反後任師專八一五主要負責人,八一五派文攻武衛總司令部參謀長。

韓榮華:女,1942 年生,重慶市江北區飲食服務公司江北城青春理發店理發員,共青團員。江北發生造反派與保守派衝突的“八二八事件”時為遭到誣蔑的造反派學生辯護而遭打擊,參加造反後任財貿工人八一五戰鬥團成員,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常委。
. s3 G$ h0 w1 N- X5 E! x9 T
藺習廉:1942 年生,重慶長江機床廠熱處理技術員,共青團員。因支持了學生對學校夥食提出意見的大字報,文革初期被“四清”工作組當成批判重點,憤而造反,成為八一五派機械兵團負責人,重慶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委員,長江機床廠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o7 V* }3 F, r1 B& D

王三恒:1931 年生,長航重慶分公司水手。對長航領導組織人圍攻河運校學生表示不滿而遭打擊,憤而造反,成為反到底派長航紅一方麵軍負責人。! j9 v$ O) `+ A* Y- j% r: a  M) p: u
' x; G6 N  R3 A" b
賀錫君:1933 年生,重慶鐵路分局宣傳幹事,團委副書記,中共黨員。本未參加造反派組織,因1967 年春“鎮反”中一個幾十個職工的三等小站就抓了三個“反革命”,都是他熟悉的青年團員,為打抱不平而參加造反。後任反到底派紅色火車頭公社負責人,反到底派駐成都聯絡站站長。
/ |) z! ?0 m7 Q! |  [5 q) `
上麵所做的分類,依據的是思想動機的主要方麵。實際上,這些人有不少是抗爭與理想兼有的“混合型”,隻是其中一方麵表現得更為突出。
) K0 B- n% ?% R2 S3 ~* K,
二、造反派基本隊伍中的大量一般人群) O/ H% $ m: Z7 z& Y, e
. `2 t7 - B) a% X$ q, S+ ^
這類人既沒有遭受過政治、經濟上的打壓因而無抗爭要求,也沒有強烈的理想目標,隻是因在“毛澤東時代”曆次政治運動中長期形成的思維習慣,唯恐在政治運動中落後於人,決不能被“革命隊伍”所拋棄(按當時的說法“不革命就是反革命”,不做“革命動力”就是“革命對象”),因而采取“隨大流”的態度跟著主流人群行動。可簡稱“隨大流型”。他們人數極多,其中有的人也被潮流推上了造反派的領導崗位。& o& ]1 Y. m+ [# V5 |0 d+ L2 ~" T/ G
% c4 b& M9 S( L# ! }% v
甘炳惠:女。1944 年生,北碚區東陽公社農民,中共黨員。參加造反後任紅農八一五戰鬥團及八一五派農聯會勤務員,四川省革委會委員,共青團北碚區委書記。% E- {9 Y! j3 x! U' x4 [7 B8 |
2 J+ |' H+ l! L4 f* G
李何明:1937 年生,重慶市江北區東方紅公社農民,共青團員。參加造反後成為紅農八一五江北分部主要負責人,江北區革命委員會常委,江北區民兵指揮部副總指揮。
3 ?8 Q6 u+ M- K: I# k7 y
苑隆偉:1947 年生,重慶建設機床廠工人。參加造反後成為八一兵團(建設廠)6657 團“狂飆”隊負責人,建設廠“群眾專政大軍”副總指揮。
0 C+ L2 A2 ^! V& V& P- z" z
何漢瑞:1940 年生,重慶無線電廠工人,中共黨員。先是保守派,後參加造反派成為軍工井岡山無線電兵團負責人,反到底派“完蛋就完蛋”廣播站站長。
7 b9 X# Y7 C$ s# I! D, ?0 i
蔣興中:1936 年生,重慶無線電廠工人,中共黨員。先是保守派,後參加造反派成為八一兵團(無線電廠)2701 團負責人,廠革命委員會委員。
7 g5 ^8 `# e8 v4 ^, Y1 X( V1 L
姚永年:1937 年生,建設機床廠工人,中共黨員。先是保守派,後參加造反派成為八一兵團(建設廠)6657 團負責人。

韓慶昌:1933 年生,重慶建設機床廠技術幹部,中共黨員。先是保守派,後參加造反派成為軍工井岡山建設兵團負責人。

楊廣德:1949 年生,重慶柴油機廠學徒工。參加造反後成為反到底派黃山紅二連排長。* Q2 H- [& M/ S+ M

三、一個特殊的造反小群體6 D4 [& e: U# y
) M4 r3 E& m# x' a9 k
羅廣斌、楊益言、劉德彬:這個以羅廣斌為首的長篇小說《紅岩》作者群、重慶市文聯三人創作組,在重慶造反派中突出的特點一是年齡大(三人分別生於1924、1925、1922 年,而一般造反派以出生於四十年代前後者為多),二是三人全是中共黨員而且羅、劉是有革命資曆的原地下黨員(一般造反派中黨員很少),三是羅、楊曾得到江青的接見並贈送《毛澤東選集》和轉達毛澤東對小說《紅岩》修改的意見,這是其他造反派很難得到的殊榮。三人參加造反後成為重慶市文聯紅衛兵戰鬥組、文聯文革籌備小組實際負責人,兩派分裂時站在反到底派一邊。羅廣斌被八一五派批判、關押後自殺。# [% S3 h# o6 N
( X; O7 H% E3 @* w* C
這個特殊的造反小群體,既有理想型的一麵——青年時代就參加了反對獨裁專製的鬥爭,羅廣斌、劉德彬作為中共地下黨員被國民黨當局抓捕入獄並在1949 年11 月27 日大屠殺之夜脫險,楊益言曾被疑為地下學運人士抓捕(後保釋出獄)。他們以後因宣講獄中鬥爭和革命烈士事跡、共同寫作長篇“黨史小說”《紅岩》引起巨大反響;同時,他們的造反又有抗爭型的一麵——羅廣斌“出身不好”(父親是國民黨官吏,哥哥是國民黨起義將領),從國民黨獄中出逃的經曆又長期遭到懷疑和反複審查,劉德彬在“反右派”運動後被以“嚴重右傾”罪名撤職下放勞動並剝奪了在小說《紅岩》出版時署名的權利;文革初期批判文藝黑線時,因小說《紅岩》的關係又使他們與“黑幫”周揚、夏衍、沙汀、馬識途等多有牽連,被要求揭發、交代。不過,促使他們造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文革前因小說改編電影的曲折過程和文藝界整風中所得知的相關情況,使他們了解到高層鬥爭的一些動向,小說《紅岩》又得到江青的關注(布置改編為樣板戲和計劃重拍彩色電影故事片),使他們認為已得風氣之先,以為自己具有了革命作家的代表身份和引領革命文學的曆史使命,從而積極造反,成為重慶造反運動初期激進而有影響力的人物。# n- c. s' b3 _7 R& G

四、一些五花八門的另類造反派
' ~5 p( h* m9 Z1 w: N* k% t
1. 因偶然事件而成為造反派5 i4 x1 Y& t$ ^

這部分人與“隨大流型”不同之處在於,參加造反派很大程度上是因偶然事件的推動、裹挾。如果沒有這一偶然事件,他們或許一直會遊離於造反大潮之外。

呂炎:1934 年生,長江航運總公司661 工程指揮部測量分隊分隊長。1966 年8 月在三峽一帶的測繪工作告一段落回到重慶匯報工作後,被要求當晚即以官辦“工人糾察隊”身份到機關大樓值班,他提出自己有一兩年沒回家,小孩出生8 個月了還沒見過麵,要求先回家休息一兩天,被拒絕,一氣之下自行回家,此後即參加造反,成為661 指揮部航道兵團負責人,八一五派長航兵團主要負責人,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委員,長航重慶分公司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n( J/ u0 }! p& `) O; [" P
% Q) q' V% D" {! R
鄭誌勝:1943 年生,重慶大學學生。剛進重大時曾得到校長鄭思群關心,送給他一雙膠鞋。工作組發動批判鄭思群時公開表明保鄭思群的態度。鄭思群被工作組迫害致死後,他滿懷悲憤參加對工作組和市委的造反活動,但仍被造反派同學視為“老保”,常遭訓斥和打壓。武鬥開始後他正打算回老家躲避,卻被時任八一五戰鬥團負責人的本班同學黃順義請其協助處理本派死者屍體,他不敢拒絕,隻好留下,遂成為收殮武鬥中八一五派死者遺體的負責人,著名的“屍長”。
% |4 Z) x8 b% A- a0 q( V, N
曹登駒:1947 年生,重慶師專附中學生。本對政治運動持排斥態度,因偶然隨同學一起參加了聲援師專造反派的“八一五事件”,被卷入爭論中心,從而成為師專附中八一五兵團骨幹成員,師專附中八一五駐北京觀察員。2 H4 }# C  x% b+ i* D9 e- r/ H1 z9 ?
. N% A; y9 N0 Y! Q6 N( d# j3 E
蔣良知:1941 年生,重慶市北碚區蔡家公社興禾抽水站技術員,共青團員。本未參加群眾組織,因到附近工廠的反到底派好友處玩,突遇八一五派前來襲擊,被迫隨該廠好友一派撤離,從而被卷入武鬥,並在武鬥停息後被推選任反到底派重慶農民革命到底總司令部勤務員,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常委,市貧協副主任。/ l, `9 g, R# R
  }* A0 X: a3 z  R
朱登明:1939 年生,重慶市市中區建築修繕聯合社第四建築社施工員。因“家庭出身不好”(父係原國民黨官員被鎮壓),本不會參加造反派,但因重慶師專發生“八一五事件”時正在現場擔任師專圖書館樓房大修施工員,被認為支持了學生造反,由區委工作組隔離審查問罪,被迫逃出後參加造反,成為重慶工人造反軍一支隊主要負責人。% H" u( ?4 f2 y/ [: j

2. 為保本單位領導而與上級工作組發生衝突成為造反派5 v3 P: u2 s# M, z! I, {- b
4 y8 }6 ^" P- p1 s5 L+ s
造反派與保守派本來是兩個截然對立的概念,但在這類人身上卻奇妙地結合到了一起。由此可見文革造反運動複雜的一麵。

劉祖國:1942 年生,重慶江北造船廠工人。因對“四清”工作組打擊廠領導不滿(認為廠領導是好人),受到工作組批判,在學生幫助下起來造反,成為重慶工人二七戰鬥團勤務組成員,反到底派二七戰鬥團總部主要負責人,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
( E" a2 l! j3 Z: i4 x/ M- O% L
唐工:本名唐湘捷,1942 年生,重慶市大坪中學教師,共青團員。因對工作組打擊學校領導表示抗議(認為學校領導是老地下黨、“焦裕祿式的好書記”)而成為工作組批判對象,被逼造反後成為重慶工人造反軍總部宣傳部長。3 h) i- o! T& q

3. 為反對造反派而成為造反派' B0 ~0 ]3 g1 s* c: T2 F$ Z

這類人一開始就從感情上與造反派對立,但在造反派分裂為兩大派後,按照“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的流行觀念,他們往往就站到了與他們所反對的那部分造反派對立的一邊,盡管這一邊也是造反派。

徐勍:1936 年生,重慶市曲藝團評書演員。因不滿於羅廣斌等在重慶“一二·四”事件後編造事實打擊保守派,自費上京控告羅廣斌。當造反派分裂為兩派後,被反對羅廣斌的八一五派吸收為宣講羅廣斌“曆史問題”的廣播員和“叛徒羅廣斌罪行展覽”講解員。
1 [: ~5 |+ ?2 {- P2 n. e
龔聯建:1936 年生,重慶消防器材廠工人,中共黨員,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工人業餘話劇團演員。因不滿於羅廣斌等編造事實打擊保守派,自費上京控告羅廣斌,當造反派分裂為兩派後,參與了到重慶市文聯向羅廣斌一派奪權的行動,任八一五派四川工農兵業餘文藝造反兵團重慶團勤務組成員。

楊世元:1932 年生,重慶市文聯業務組組長,中共黨員。羅廣斌等在文聯造反奪權後被當作“黑幫爪牙”監督勞動,當造反派分裂為兩派後,反對羅廣斌的八一五派將其解放出來參加批判羅廣斌的文字工作,成為革聯會羅廣斌專案組工作人員。) C( M& T" ?6 ?3 c

袁光厚:1931 年生,新華社重慶記者站記者。被造反派當成新華社四川分社“黑幫”的“紅人”批判、“奪權”(剝奪工作權利),當由造反派奪權的重慶記者站在重慶造反派分裂後集體站到反到底派一邊時,他因受排斥而獨自站到了八一五派一邊。

劉國章:1947 年生,重慶市第十中學學生。因曾參加官辦保守組織而遭到造反派(當時統稱八一五派)批鬥,當造反派分裂後,就站到反對八一五派的反到底派一邊,成為中學生紅衛兵九一縱隊紅一連成員。

4. 為應付造反派而成為造反派- p' t) W2 X0 r$ R
9 m8 G$ w7 w* q5 y  G
這類人開始是“假造反”,但在造反派分裂為兩派後,往往會在兩派惡鬥中弄假成真成為其中一派的成員。
0 Y9 k& t9 ^)   W; p- y/ k7 _
張光明:1933 年生,重慶市人民委員會辦公廳秘書,中共黨員,市委駐重慶大學工作組辦公室副主任。工作組遭批判後被扣留在重大做交代,為了脫身,請示市委辦公廳領導同意後組織了假造反的戰鬥隊,寫出一些東拚西湊的大字報後得以離開重大。後任重慶市革籌組(由駐軍和八一五派控製)工作人員。

李明全:1935 年生,中共重慶市委國防工業政治部組織處幹部,中共黨員。為防止外單位來奪權致使國防機密檔案外泄,組織了國防工辦八三〇戰鬥隊先行奪權,被認為是“假奪權”,遭到八一五派打壓後成為反到底派市委機關井岡山總部工作人員。% b: L& K: b  }) S: Q5 e
) z' A5 F9 p6 W0 s7 c( h
5. 為了好玩而成為造反派

文革前夕社會生活已極端政治化,稍稍吸引人一點的文藝作品大多遭到批判、查禁,文娛生活極度貧乏。當文革進入半無政府狀態的群眾造反運動階段,一些人特別是青少年就以好玩的心態投入其中。
% D; B; X" r! x- W- V9 f/ X$ F
黃榮華:女,1945 年生,重慶長江電工廠工人,共青團員。看到造反派的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很好玩而去參加,後被推選為長江電工廠八一五聯合總部常委,重慶市革命委員會委員。# z) }9 B# e% S' [

鄒越濱:1947 年生,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學生,共青團員。為了跟同學在一起好玩而參加造反派活動,成為二十九中毛澤東主義戰鬥團成員,造反派分裂後,也因為班上要好的幾個同學都在八一五派而站到八一五一邊。

6. 為了加入“革命組織”而成為造反派' E  X: E6 q3 d6 {

這部分人的共同點是“出身不好”,長期以來想“革命”而不成,無論怎樣努力表現,大多會被共產黨、共青團組織排斥在外,文革初期的官辦紅衛兵也不準參加。他們渴望能得到“革命組織”的認可,擺脫“家庭出身”籠罩其身的陰影,因此一旦有造反派組織可以加入,就如獲大赦,欣然前往,但少有“造反”的具體動機,更多的是追隨“革命”、成為“革命隊伍”中一員的願望。2 d3 V2 S  Y; v% i9 X' c- K1 n

黃肇炎:1943 年生,重慶大學機械係學生,共青團員。因父親在抗戰時期是政府軍的軍醫(中共執政後被認為是在“反動軍隊任職”的“曆史問題”),使他一直受到歧視壓抑。參加造反後任重大八一五戰鬥團赴蓉挺進縱隊成員,《8·15 戰報》編輯,但重大八一五的紅衛兵仍以“家庭出身”問題不讓他加入,因此他隻是造反派而並非紅衛兵。

楊曉渝:女,1950 年生,重慶市第三十中學學生。生父在50 年代初被以“曆史反革命”罪名鎮壓,繼父因“資本家出身”在文革初期被批判、抄家。參加了反到底派工農兵文藝公社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
( N: e" X, W3 R7 v, v9 e
陳共玨:女,1949 年生,重慶市第四十一中學學生。母親被打成“右派”,父親被打成“曆史反革命”(因參加過抗日遠征軍),文革初期被抄家。參加了反到底派井岡山紅衛兵。; g7 f2 D$ u; ]& i4 Z1 h' x
3 n+ b+ i6 ^# V, Y$ e
向衛國:女,1949 年生,西南師範學院附中學生。因父母都是地主成份,自己的班幹部職務也被撤銷。參加了反到底派西師附中“布爾什維克”,後任重慶反到底機關司令部工作人員。1 i4 d0 I' E& @- f

7. 為擺脫“右派”處境而造反
! s% d. Y! n; q8 @$ d$ f. z
文革初期社會上即流行一個口號:“隻許左派造反,不許右派翻天。”因此那些在50 年代被打成“右派”的人(即使後來已經“摘帽”但仍被視為“摘帽右派”)極少敢於參加造反。當造反運動進入高潮,原來打“右派”的那些當權者紛紛成了低頭挨鬥的“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這樣的局勢難免不讓一些“右派”心動,於是就有一小部分人以不同心態參加了造反活動。" Q/ V0 @6 ~4 k* b: d

①以參加造反派的行動表明自己已經“改造”好了,願為革命做貢獻& M  m! b" M! B$ W8 C5 ^
& T) g* K& L9 |5 q% R
楊寶智:1935 年生,原在中央音樂學院被打成學生“右派”,後在重慶市歌舞劇團監督勞動,任小提琴演奏員。為表示已經“改造”好了,積極參加樣板戲排演,並參加反到底派重慶工人造反軍總部“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積極擔任演奏員兼作曲、編劇。

②想通過參加造反派活動得到造反派幫助解決調動工作等個人問題
% D* Z+ e/ F( p" h4 }
蔣維亮:1932 年生,原在重慶市文化局藝術科被打成“右派”,“摘帽”後仍被強留農場勞動不讓回城,要求退職回家都不準。文革中參加造反派,積極繪製宣傳畫、漫畫,想得到造反派幫助調回城裏與家人團聚。

③這部分人主要是有原地下革命資曆的黨團幹部,被打成“右派”後從未服罪,文革中想在造反派支持下爭取翻案平反; ]) ?$ $ J8 5 t1 X9 j

盧光特:1921 年生,原重慶地下黨負責人,在重慶市委宣傳部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宣布“造反”,自行離開農場外出上訪,要求平反,參與成都“兵團、八二六聯合調查組”為四川地下黨翻案的活動。

劉康:1925 年生,原川康地下黨派到重慶的負責人,在重慶市委黨校被打成“右派”。文革中起來造反,積極參加成都“兵團、八二六聯合調查組”為四川地下黨翻案的會議,串聯農場難友為盧光特上訪要求平反募捐。

以上隻是按照各人參加造反的主要原因所做的分類,實際情況應更為複雜,有的人會兼有不同原因,比如抗爭型的人也兼有理想色彩,隨大流型的人也會有出於好玩的動機等等。# }/ q. t2 k: ]2 B; f

通過以上實例分析可以看出,文革中的造反派,從總體上說,確實是“奉旨造反”,即使是有個人維權動機的抗爭型人物,如果沒有毛澤東及其黨中央的號召、鼓勵和一時的縱容,也不可能向有關執政者“造反”並群聚成“派”。一旦毛澤東決定從“大亂”走向“大治”了,造反派就無不緊跟、照辦,爭相撤銷總部,解散組織,還要熱烈表態“毛主席揮手我前進”,黯然退出曆史舞台。. D+ W. H5 i6 L# S5 Y; c
# W4 X5 ^) V; N. q1 q0 m
2015 年5 月18 日初稿* L. |& c& N4 O  R% ~( H: ^% a
2016 年2 月6 日修訂於重慶風江閣
" _- r# W0 e' Y) l) B4 F: v
《記憶》2016年7月31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