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ZT. 上海“亮”起來了——從煤氣燈到電燈

(2017-04-26 14:01:17) 下一個
每次看到老照片, 都特別注意有沒有電線杆, 也就是上海人講的“電線木頭”,有無“電”似可作為“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也就是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一個“先行饅頭”, 畢竟所有發展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的, 除了孫悟空。--轉載者
上海開埠前,老城廂地區的街巷已經設有路燈。夜幕降臨,油燈燃起點點星火,光線昏暗,不時被風吹滅。開埠後,上海城市經濟和社會麵貌有了長足的發展,而煤氣燈和電燈則使這座城市“亮”了起來。
1865年12月18日,大英自來火房在南京路從浙江路口以東到外灘裝接了10盞廣告性質的煤氣路燈。晚上,煤氣燈猶如一顆顆夜明珠熠熠生輝,遊人有“終宵如在月中行”的夢幻感覺。不久英租界主要馬路都亮起了煤氣燈。法商自來火行不甘落後,從法國訂購300盞煤氣路燈。1867年3月6日,法租界馬路有169盞煤氣燈把公館馬路(今金陵東路)、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等道路及洋涇浜沿岸照亮。


1865年大英上海自來火房建於泥城橋(今西藏路橋)南堍

因為煤氣燈的使用,1872年發生了一起轟動上海的事故。有輛四人馬車駛過老北門附近,因速度過快失控,將汪裕泰茶莊門前的煤氣燈鐵柱撞斷。頓時“煤氣直繞當空,遮迷天月,似霧如雲”。人聲嘈雜,路人遠遠觀看,無不膽顫心驚。巡捕趕來堵塞輸氣洞眼,才未釀成火災。肇事車主賠償6塊銀元後放行。
煤氣燈雖然號稱“賽月亮”,但上海市民多有疑慮。有人見煤氣從地下管道冒出來,以為“地火盛行”,不敢光腳在煤氣廠周圍行走,有人特製高底鞋套在腳上,出門時壯膽。起初隻有一些外國居民使用煤氣,經過宣傳普及,少數中國商人富戶也申請安裝煤氣燈。



19世紀60年代北京路外灘的煤氣燈



19世紀60年代南京路上的煤氣燈 (很像百把年後的某個縣城--轉載者)

隨著煤氣事業的迅猛發展,煤氣燈不僅照亮了馬路、商店、教堂、學校、劇場、公園,也使人們的夜生活更加激情和浪漫。
真正使上海走進華燈璀璨年代是電燈的使用。1882年,英國人立德祿等發起在南京路、江西路轉角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廠。在電廠圍牆內豎起第一根電燈杆,並沿外灘到虹口招商局碼頭立杆架線,串接15盞弧光燈。7月26日下午7時,電廠開始供電,弧光燈光焰奪目,成百上千市民帶著驚喜又新奇的心情聚集圍觀。清末《上海雜記》記述當時的情形:“黃浦灘一帶,及大馬路、四、五馬路繁盛處十字街頭,皆矗立高柱,裝電氣燈,照耀如一輪明月,戲院中亦用此燈。”



外灘的煤氣燈(左)和外白渡橋上的電燈(右)

對用電流點燃弧光燈發光,當時華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映。有識之士對之讚美有加,稱之為“奇異的自來月”;而一些守舊的市民則認為電光會焚屋傷人,謠傳使用電燈“將遭雷殛”。1882年,上海道台邵友濂通知租界裏的中國商戶不準用電燈,“以免不測”。
然而,電燈比煤氣燈明亮而且使用方便,其優越性被越來越多的中外人士認識。1883年在外灘、南京路以及百老匯路(今大名路)3條主要幹道上都安裝了電燈,道路照明大為改觀。1890年從英國引入交流白熾燈,逐步替代弧光燈,更為安全耐用。



街頭更換電燈泡(這種就是技術工人了, 而且一開始很多人可能會怕而不敢“摸”電,江浙人特別是老廣比較容易接受現代事物,想必這張照片的年代裏, 內地比如四川雲貴等, 大多數人還可能聽也沒聽說過嘛是“電”--轉載者)



20世紀初南京路上的電燈,上為即將淘汰的弧光燈,下為正準備安裝的新式白熾燈
1897年,上海道台蔡鈞和知縣黃愛棠商議“參照租界辦法創設電燈”,撥庫銀4000兩,向英商怡和洋行租借一台蒸汽發電機,當年在十六鋪老太平碼頭空地上創辦南市電燈廠。1898年1月21日(除夕)晚上試燈,黃愛棠率官員前往觀看,但見“電光大放,九衢四達,幾疑朗月高懸”。次日晚,從老太平碼頭至公義碼頭沿浦灘30盞琉璃路燈一起放亮。



1898年1月25日和1899年8月27日《申報》分別以《光明世界》為題報道南市路燈放光的消息
煤氣燈和電燈給上海帶來了光明。當時有竹枝詞雲:“電燈地火照更深,海市居然不夜城。四達通衢同白晝,紅男綠女逐宵行。”從此上海以“不夜城”聞名天下。
(黃浦區檔案局 景智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