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ZT 章漢夫和1926屆清華放洋生

(2017-03-05 12:10:21) 下一個

新中國著名外交家家章漢夫,是清華留美預備校丙寅級學子。在這一年級學習過的清華學子(含插班生等)前後共有一百多位,經曆年不斷淘汰,1926年有70位學子獲得清華學校畢業文憑。經放洋深造,日後他們中湧現出不少中國國家名人、行業名人、地方名人。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屆清華學子的人生經曆相當複雜……

博主用多種手段,對上述70位學子日後發展情況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現將獲得的信息,分(上)(下)兩個部分,與感興趣的博友們分享如下:

 

 

一. 在大陸(含早年逝世)的同學

(一)無緣新中國外交部長的章漢夫

1. 章漢夫(1905---1972)----原名謝啟泰,常州人;獲林肯大學國際貿易學士學位,1927年加入美共;翌年被派往蘇聯學習,後任共產國際東方部研究員;精通英語、俄語。1931年回國後,曾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長、代理書記,後被捕入獄;營救出獄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幹事,1933年出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因叛徒告密又被捕入獄;1935年獲保釋後,任中央文化工委委員,寫過許多宣傳抗日救國的文章,參加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抗戰時,在重慶曾任《新華日報》新聞編輯部主任、副總編、總編等;1945年,作為中國代表團董必武的助手,出席在舊金山召開的製訂《聯合國憲章》大會;抗戰後,擔任中共上海工委副書記,並負責在滬、寧籌備出版《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1946年赴港任中央華南分局委員、香港工委書記和報刊委書記,從事統戰和宣傳工作;後受黨的指派,陪同一批愛國民主人士安全進入解放區;1948年先後在中央統戰部、天津市軍管會、上海市委工作;建國後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中央外事工作小組第一副組長,在周總理領導下從事外交工作18年,參與或處理過新中國外交的許多重大事件,被譽為“外交部常務副部長”,當選中共八大中央委員;陳毅外長曾慨歎:“目前在國際會議上能當場用英語與對方辯論應對,得心應手的,恐怕還隻有漢夫同誌了”,他還說:“我們國家如果頒發(外交)獎章的話,一定要發給漢夫同誌”;“文革”中,慘遭批判鬥爭,1968年以“叛徒罪”帶病下牢, 1972年1月1日病逝秦城監獄,1979年獲平反昭雪;生前曾參與《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英文版的翻譯、定稿工作;夫人龔普生為中國第一位女大使,與喬冠華夫人龔澎為親姐妹;其弟謝啟美(係清華校友)是新中國第三位當選聯合國副秘書長的外交家;解放初,章漢夫在外交戰線上,是僅次於周恩來、陳毅的第三號人物;外交部後來的顯赫人物如姬鵬飛、喬冠華、黃華、宦鄉、韓念龍、耿飆等,都曾是章漢夫的下屬。

 

(二)“兩航”起義元老、新中國首任航空局局長周自安

2. 周自安(?---1993)------山東單縣人,係清遊美學務處總辦、清華學堂的開創人周自齊之弟;清華軍樂隊隊員;1926年清華學校畢業前,與陳鑾、梁思忠三人合作論文《中國的音樂》;留美獲得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獲更高學位的情況不詳);回國後曾被聘為商務印書館研究所研究員(負責印刷製版、成本核算課題);抗戰時,任軍政部兵工署總務處處長;1947年底,以交通部司長的身份,任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央航)理事會理事;1949年任中美合資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財務組中方主任;“兩航”員工在香港起義時,擔任“中航”事務顧問委員會委員;解放後任新中國第一任航空局局長。

 

(三)中國地質五大構造學派之一的代表人物張伯聲院士

3. 張伯聲(1903---1994)------生於河南滎陽;1928年春獲威斯康辛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29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後,轉入斯坦福大學讀博,1930年5月,因家事被迫中斷學業;回國後先後任焦作工學院、唐山工學院、河南大學、北洋工學院、西北工業學院教授,西北大學地質係主任;解放後,曆任西北大學理學院院長,西北大學副校長,西安地質學院院長、名譽院長;1956年入黨,評為國家一級教授(後調為二級教授),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係統群英會,七十年代末創建中國大地構造一個新學派----“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該學說不僅對我國煤礦、油田、金屬礦產的開發有巨大的指導作用,且在探討地震活動規律方麵也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1979年當選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1980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曾擔任九三學社西安分社主委、陝西省科協副主席,當選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一生教育出3000多名地質人才;在“重建黃河河道發育史”“重新厘定漢南花崗岩的時代”“發現平頂山煤礦和鞏縣鋁礦”“中條山前寒武紀地質礦產獨特研究”“發現嵩陽運動界麵”“從水係形態恢複新構造運動史”“陝西地震研究”等方麵均作出傑出貢獻;1989年分別被國家教委、陝西省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教師和陝西省勞動模範稱號。

 

(四)我國婦產科的主要創始人陰毓章博士

4. 陰毓章(1903---1968)------山西沁源人;1928年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1932年獲該校醫學博士學位後,留院任助教、外科醫生;1933年回國,先後任蕪湖弋磯山醫院內、外科主任;抗戰時期任中央大學醫學院婦產科主任;抗戰勝利後,任中大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在更名後的第五軍醫大學任職,曾率抗美援朝手術隊赴東北搶救誌願軍傷員;1954年調長春第一軍醫大學(後白求恩醫科大學)任婦產科主任,1956年評為國家一級教授,並任全國中華婦產科學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吉林省分會會長;1954年榮立三等功,1956年和1960年兩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960年出席了全國文教係統群英會;曾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40年代初,在美國《國際外科雜誌》發表了“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子宮肌腺瘤在病源、病理方麵不是一個病症”的論文,曾引起國際學術界強烈反響,直到60年代才逐漸為大家所認識;他還發表了“幼稚型子宮的臨床分類”“從陰道萎縮的原因研究,否認老年性陰道炎為一單獨病症”等數十篇論文,均受到當時國外婦產科學者的重視;50年代初期,他在精通英、德、法文的基礎上,自修俄文,翻譯並介紹了巴甫洛夫學說,闡述和研究了高級神經活動與無痛分娩的關係;他從事的“用聯想實驗探討有關產痛的病理灶”和“產痛的生理基礎的研究”等,推翻了風行一時的“無痛分娩法”,深得好評;50年代後期,進行產科血不凝結性產後大出血的研究,論文發表在《中華醫學》英文版上;他在國內最早提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是“羊水栓塞”和“產科低纖維蛋白原症”致死原因的新見解;最早開展並擅長做複雜的廣泛子宮頸癌腹腔內和陰道式子宮切除術,及腹膜外淋巴掃蕩術,以及最難治的陰道式膀胱陰道瘺修補術;他首倡使用凍幹的纖維蛋白原搶救血不凝結性產後大出血技術的推廣;大大降低了我國產後大出血的死亡率。

    60年代初,為攻克東北農村流行的死亡率很高的克山病,不顧年事已高,且患高血壓和冠心病,深入山區與農民同吃同住,連續三年沒回家過春節,堅持晝夜守護危重病人,將第一手資料帶回,深入鑽研,終於和同事們一起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靜、氧、溫、點、藥、守”六字療法,搶救了大批危重病人。

  幾十年來他在婦產科、外科、地方病等方麵發表了百餘篇論文,編著了《生理產科學》《實用產科學》《實用婦科學》等教材,並參加了第一批全國高校統一教材《婦產科學》的編寫。他畢生致力於醫學教育,從未離開過講台;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臨床實踐中,都以身作則,對學生和各級醫生及護士的嚴格要求,是出了名的,深受廣大患者的衷心愛戴。

        “文革”中,被無辜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遭多次批鬥;但即使在武鬥期間,仍冒危險,背負沉重政治壓力,堅持門診;1968年,受長春光機所特務冤案牽連,被隔離審查,強迫勞動,並不準服藥治療,導致心髒病惡化;1968年12月3日清晨,這位救人無數、中國最傑出的醫學家,在勞動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在未得到任何搶救的情況下死亡,終年65歲;十年後獲平反昭雪。

 

(五)中國著名的哲學家賀 

       5. 賀  (1902---1992)------四川金堂人;學生時代,曾擔任《清華周刊》總編輯。1928年獲歐柏林大學哲學學士學位,1930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曾任東方學生會主席;後進柏林大學攻讀德國古典哲學。1931年回國,任教於北大。抗戰時期,主要執教於西南聯大;曾為“戰國策派”主要人物林同濟、雷海宗、陳銓等清華校友創辦的《戰國策》雜誌撰文。抗戰勝利後,仍到北大執教,曾任校訓導長、哲學係代主任等職,主持並組織西洋哲學名著翻譯委員會。解放初期,參加過土改運動,加入民盟組織,寫過批判胡適、梁漱溟的文章。1955年調到中科院哲學研究所,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方哲學史研究室主任、一級研究員,直至逝世;

    賀麟一生主要致力於西方哲學的研究和翻譯,在黑格爾、斯賓諾莎哲學研究上貢獻尤著;主要著作:《近代唯心論簡釋》《當代中國哲學》《文化與人生》《現代西方哲學講演集》《黑格爾哲學講演集》《哲學和哲學史論文集》等;翻譯作品主要有斯賓諾莎的《倫理學》,黑格爾的《小邏輯》《哲學史講演錄》《精神現象學》;他學貫中西,在中國哲學方麵也有極高造詣,是“新心學”的創建者,被尊為現代新儒學的八大家之一。生前曾當選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民盟中央委員,第三、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入黨。現四川金堂的賀麟故居已修複,有關方麵還將在其故鄉的五鳳小學建設賀麟陳列館。女兒賀美英曾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六)“文革”後首位出國講學的人文社科學者林同濟

6. 林同濟(1906---1980)------福州人;1926---1928年在密歇根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學和西方文學史,獲政治學學士學位,1929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30---1932年在加州大學和奧克蘭米爾斯學院任講師,講授中國文化史;1934年獲加州大學研究院政治學哲學博士學位,娶美國女子為妻(後對方因不適應在華生活,離婚回美);回國後,先任南開大學政治學教授,1937---1942年任雲南大學文法學院院長,1942---1945年任複旦大學比較政治學教授;抗戰時期,與雷海宗、賀麟、陳銓等創辦《戰國策》半月刊,在《大公報》上開辟《戰國副刊》,探索民族救亡圖存之道,形成當時很有影響的“戰國策派”;解放後任複旦大學英語及西方文學教授,是一位頗具聲望的莎士比亞研究專家,曾翻譯多部莎翁著作,但隻有《哈姆雷特》手稿保留下來;1958年被劃為“右派”,後獲平反;1980年,由胡耀邦特批去美國講學,憾因心髒病突發去世;主要著述有:《時代之波》《日本對東三省之鐵路侵略:東北之死機》《文化形態史觀》《丹麥王子哈姆雷的悲劇》(譯著)《天地之間:林同濟文集》等;錢鍾書先生曾戲稱,當今中國通曉英語的人隻有一個半,那一個人便是他本人,另半個人則是林同濟。

 

(七)歿於空難的中央大學化工係主任杜長明

7. 杜長明(1902---1947)------四川蒲江人;1928、1929、1932年分獲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學士、碩士、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碳的燃燒速率》,在國際化工界是一篇有曆史影響的佳作;他還是1930年在美國成立的中國化學工程學會的發起人之一,並曾出任該會總幹事;回國後先任安徽大學教授,1932---1946年任中央大學化工係主任15年;期間遭遇抗戰困難時期,傾力使中大化工係教學、科研、試製水平大大提高,培養了陳鑒遠、陳家鏞、樓南泉、張存浩、朱起鶴、閔恩澤、陸婉珍、梁曉天等多位中科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還被選為中華自然科學社社長,任職達8年之久。

      1946年底在完成中大遷回南京任務後,他決定回四川執教重慶大學,並兼任重慶印製造紙專科學校校長;1947年1月28日,在由寧至渝的飛行途中,在湖北天門縣上空,因飛機失事不幸罹難,終年45歲。

 

(八)我國衛生、環境工程教育事業的創始人之一陶葆楷

8. 陶葆楷(1906---1992)------無錫人;1929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士學位,1930年獲哈佛大學市政衛生碩士學位後,又去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研究、進修一年;回國後,曾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1946---1948年任清華大學土木係主任,同時代理工學院院長;1950---1952年任北京大學工學院土木係教授、衛生工程係主任;1952年“院係調整”回到清華,曆任教研究主任、土木係主任、土木建築係主任,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等;長期從事給水排水工程和環境工程的教學與研究;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1956年曾被評為國家一級教授(後調為二級教授)。現清華學術委員會主任、錢穆先生之女錢易院士是他的女弟子;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門廳中安放著陶葆楷先生的紀念塑像。

 

(九) 江西師範學院院長郭慶棻

9. 郭慶棻(1903---1988)------山西隰縣人;獲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學士、碩士學位後,又去阿克倫大學學習橡膠化工學;回國後,任河南大學教授、係主任,中正大學教授、教務長;解放後,被評為國家二級教授,曆任南昌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兼理學院院長,江西師範學院副院長、院長(1979---1983)、師大名譽校長,江西省科協主席,江西省第五屆政協副主席,民盟江西省委副主委,中國化學會理事,江西省化工學會副理事長;當選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十)中科院盧嘉錫院長的恩師劉 

10. 劉 (1903---1971)------山東諸城人,獲愛荷華州立大學化學學士、伊利諾伊大學化學碩士學位;1929---1946年在私立、國立廈門大學執教18年,1931年任化學係主任,1935---1938年任理學院院長,1935---1946年任化學係主任(1932年從數學係轉來的盧嘉錫同學,數學底子好,想用數學方法研究物質結構問題,且勤學好問,悟性極佳,成為其第一位得意弟子;1935年畢業留校任劉椽的助教,1937年考取“庚款”留英生);抗戰時期,廈大西遷長汀,條件艱苦,曾一人執教九門課程......培養了蔡啟瑞、鄧從豪、陳國珍、高與棫、張永巽等化學院士、科學家;抗戰勝利後,到青島山東大學執教;根據盧嘉錫1996年寫的紀念回憶文章:1948年他曾冒險秘密走訪了解放區;解放後.積極爭取入黨,任山東大學總務長、化學係主任,培養了王文興院士等;1955年任鄭州大學籌建處主任,後任鄭大校長助理兼化學係主任;1957年,因提出一條“院係調整”的整改意見,被錯劃為“右派分子”,職務被撤消;在隨後的年月裏,雖高血壓、心髒病纏身,並未沉淪、絕望,主動申請為青年教師開設化學英語和化學德語課;為支農積極研究和試製了多種殺蟲劑、植物激素和除草劑等;“文革”中,遭多次批鬥、抄家,關進牛棚,編入“勞改隊”強迫勞動,後因糖尿病惡化暈倒在棉田裏,一病不起;1971年5月20日含冤去世,彌留之際囑托家屬,將自己一生集存的專業圖書資料,無償贈送給鄭大圖書館;1978年獲平反昭雪。

 

(十一)首位獲美國體育博士學位的東方學者張 

11. 張  (1906---1989)-----別名張複之,山西汾陽人;1928年獲歐柏林大學體育及衛生學士學位,1929年獲歐大研究院體育及教育碩士學位,193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體育及教育行政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教育部和訓練總監部專家委員,並在民國大學任教;不久回山西任教育廳秘書兼體育督學、山西大學體育主任兼授山西教育學院、銘賢中學體育課;抗戰前應邀到南京參加籌建國民體育學校和參加全國體育教員短期軍訓班教學,後轉任軍官訓練團少將主任教官,享受中將待遇,並兼任中央銀行高級專員;抗戰勝利後任中央銀行山西分行行長;解放後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計劃司研究員和國家體委顧問;1953年調任國家體委,任教育司體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1961年調到成都體育學院任教授,其間翻譯了《世界體育史》一書;1977年退休,1989年因車禍去世。

 

 (十二)過早去世的知名西洋畫家唐 

12. 唐  (1904---1944)------字仲明,號君右,江蘇吳江人;留美時先在加州理工學院學習一年,後轉到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習,1929年又到紐約波斯頓大學“藝術學生聯盟”學習美術;留美前後三年,發現在美學不到自己想學的東西,於是向清華大學教務長鄭桐蓀先生(同為吳江人)申請到法國留學;獲準後,到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深造兩年;經刻苦鑽研,在法國實現了藝術上的飛躍,成為一名功底紮實的西洋畫家。1933年學成回國途經上海,柳亞子先生等特邀吳江同鄉及社會名流聚會,為他設宴接風;席間大家希望他在上海辦一所美術學校培養人才,並協助他舉辦了“唐亮畫展”。當時南京的徐悲鴻、上海的劉海粟、杭州的林風眠先生等都先後辦起美術學校,此時都知道唐亮回國,但不知何故,都未邀請他到校任教;倒是北平的嚴開智先生發出了盛情邀請;唐亮當時並不很想去北平,他接受蘇州美專校長顏文梁的邀請,到蘇州美專任油畫教師,任教二、三個月後深受學生歡迎;據說,但當他發現教室裏聽課的學生越來越多,而顏校長教室日漸冷清時,課後在滄浪亭獨步沉思,覺得這樣對不起顏先生;第二天婉言向顏校長提出辭職,推說欲赴北平謀職。雖然顏先生和學生們百般挽留,他還是隻身北上投奔嚴開智先生,在北平藝術專門學校(北平美專)出任西畫係教授;1934年2月,由清華大學和歐美同學會聯合主辦的“唐亮西洋畫展”在北平南河沿歐美同學會內舉行,20年代曾任北平藝專教務長的聞一多先生專門為該畫展寫了推介書《論形體---介紹唐仲明先生的畫》。在北平,唐亮白天在校教導學生,晚上回單身寓所,在畫布上揮畫;還是而立之年的他本可在藝術上取得更大成就,但家事、國事事事不順心,使他終日鬱鬱不樂,身體每況愈下;1944年秋他吐血不止,死在正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的老父唐昌言先生的懷中。抗戰勝利後,其靈柩得以運回江蘇吳江老家落葬。

四十年代,國立清華大學籌建藝術係,唐氏遺族將其一部分書畫遺作捐贈母校,設立“唐仲明藝術基金”;為此,清華大學組織了“唐仲明畫品遺作保管委員會”,製定出“唐仲明遺作保管辦法”,擬於時局平定、幣值穩定後,陸續出售其部分作品,所得款項全部作為“唐仲明紀念獎學金”,分發給有誌於美術之貧寒學生,培植未來的藝術家......

 

 (十三)汪精衛的侄孫、華南師院副院長汪德亮

13. 汪德亮(1905---1990)------廣州(或番禺)人,祖籍浙江紹興;獲哥倫比亞師範學院教育學學士、碩士學位;1931年回國後任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講教育社會學、教育學史、現代文化等課程;1932年離開武大,其叔公、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汪精衛,在行政院為他找到一個待遇優厚的工作,但他僅幹了一年,就到河北定縣參加晏陽初先生領導的平民教育實驗工作,任平民教育促進會社會教育部副主任、主任;後任衡山鄉村師範學校校長,四川鄉村建設院、四川大學教授;解放初任華南師範學院教授、教育係主任;1958年入黨,1958---1966年任華南師院副院長;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係統群英會;著有《社會化教育》《培養大量合格的師資》等;為中國民盟盟員。

 

(十四)著名法學家、川大法學院院長徐敦璋

14. 徐敦璋(1904---?)--------重慶墊江人,1928---1931年分獲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哲學博士學位,又去瑞士,在日內瓦國際法研究院研究國際法;回國後,曾執教於南開大學,1935年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曾出版徐氏著作《中國對國際聯合會的政策》;抗戰前夕任四川大學法學院院長;抗戰時期,財政部貿易委員會曾出版徐氏編輯的《美國與各國所締結之互惠貿易協定》;解放初在燕京大學執教,1952年“院係調整”調北京政法學院(後為中國政法大學)任教,為該院的重要教授之一。

 

(十五)中國獸醫、動物食品衛生學創始人之一舒叔培

15. 舒叔培---------長沙人(少年時代疑在武漢生活),曾在密歇根大學攻讀生物學,後獲密大研究院獸醫學博士學位;抗戰後,曾任國立蘭州大學教授;解放後任上海市衛生局顧問(估計在上海市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工作),曾在該所1956年創刊的《上海畜牧獸醫通訊》上發表過不少論文,指導當時的乳牛、生豬、家禽養殖,及有關食品生產,取得明顯實效;還翻譯了一批前蘇聯農林畜牧方麵的科技文獻資料、書籍;他的成果至今仍被國內相關科技期刊所引用。其姐舒仲楷和楊開慧、李淑一是長沙教會辦福湘女子中學的同學。

 

(十六)作物遺傳育種學家、農業教育家周承鑰

16. 周承鑰(1905---1996)----江蘇宜興人,1928年獲康奈爾大學植物學學士學位,193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主修作物遺傳育種,輔修植物病理學和作物學;回國後,任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農藝係主任;建國後曆任華東農林水利部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東農林幹部學校副校長,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浙江農業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遺傳育種、生物統計和田間設計的教學與科研;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革”中重遭厄運;打倒“四人幫”後獲平反;晚年為發揮餘熱,擔任浙江農大學報第一任英文稿主審,農學係研究生讀書報告的主持教師;與人合編有《田間試驗方法和生物統計》一書;首譯了美國遺傳學家辛諾特編著的《遺傳學原理》;為九三學社社員。

 

(十七)湖南大學土木工程係主任黃學詩

17. 黃學詩------江西清江人;留美攻讀土木工程,抗戰勝利後,任國立中正大學工學院教授;解放初在南昌大學土木工程係任教,1953年被抽調,任華中工學院、中南動力學院基建工程監理處處長;1958年後任湖南大學土木工程係副主任、主任;晚年任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經濟研究所顧問、高級工程師、國際建築研究與文獻委員會建築經濟研究組成員;譯作有:(美)J.艾德裏安著《建築承包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定量方法(圖) 》等。

 

 (十八)老北京旅遊業(中資)的開拓者徐芳田

18. 徐芳田(1904---?)------河南汲縣人;1929年獲曼徹斯特大學商科學士學位,1930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商科及鐵道管理碩士學位;1929年曾與周念行合作編著《新都(南京)勝跡考》。回國後,短期在金城銀行係統供事。1932年接受中國旅行社的派遣,作為專員前往北平市籌辦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北平第一家旅行社,安排成立事宜,開拓旅遊業務;疑解放前夕,在漢口任中國實業銀行經理。解放後情況不詳;僅知《北京文史資料選編》中收有徐氏《中國旅行社與早期的北京旅遊》一文。

 

(十九)廣東銀行行長、中國茶葉公司總經理雲照坤

19.雲照坤(1904---?)------海南文昌人;1929年獲得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3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31年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深造;1932年在廣東省銀行工作,曾擔任中山辦事處主任、海口市支行主任,1936年任廣東省銀行副行長;1940年升任行長;1944年調重慶任中國茶葉公司總經理;1947年底離開國民黨政府去香港、南洋一帶謀生;受李濟深等人的影響,1950攜帶家眷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由李濟深介紹在北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1954年調輕工業部工作,直到一九七四年退休;參加北京民革組織;其父雲瀛橋曾任國軍中將,其弟雲春霖曾任國軍少將副師長。

 

(二十)華中工學院動力係副主任蔡名芳

20. 蔡名芳(1907---?)------山東高密人;畢業於普渡大學機械工程係;1930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執教於焦作工學院、南開大學;抗戰時期曾任重慶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係教授;抗戰後一直擔任武漢大學工學院機械係教授。1953年“院係調整”,任華中工學院籌備委員會委員,1954年被任命為華中工學院動力係副主任、實習工廠第一廠長;1958年後任武漢鋼鐵學院教授。

1972年在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前,1月3日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黑格準將率領先遣小組18人抵京,先期來中國安排尼克鬆訪華的技術性問題。事畢,先遣小組中有兩位專家向中方提出:想見一見曾在美國留學的同窗好友蔡名方。中方接待人員即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做了匯報;經批準,兩位美國專家飛赴武漢,蔡名方教授在武漢鋼鐵學院的家中接待了他們。

蔡名芳父親蔡自聲是1906年參加同盟會的國民黨元老,曾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立法院立法委員。

  (二十一)水利工程發明家馮燦周

21. 馮燦周(1904---?)------河北清豐人,1925年在清華讀書時,與胡家枚一起代表中華籃球隊參加菲律賓遠東運動會獲亞軍榮譽;1932年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化學係;曾是中國電力信息中心的高級工程師;生前獲得不少有關水利工程方麵的發明專利,如“一種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一種防洪的方法”“一種防止超高洪水再上漲的方法”“一種疏通河道的方法”“一種循環利用船閘閘室水的裝置”“一種快速治理泥沙淤積嚴重寬河道的方法”“一種用於大壩船閘門上的平衡器”等等。

 

(二十二)山西省老科學館館長史景蘇

22. 史景蘇(1902---1972)------原名史頲慶,山西汾城人,獲俄亥俄大學化學學士、碩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山西大學化學係教授、抗戰時期兼任山西省科學館館長,任上拒絕在館裏成立閻錫山搞的反動組織“同誌會”,為山西民主進步人士;解放初是太原工學院化工係的籌建人之一,使太工順利接收了原山西省科學館的化學實驗儀器、藥品等,並出任化學教研室主任;1953年當選民盟太原市支部第一屆委員,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後況不詳。

 

(二十三)國內大學意大利語專業的首創人李唐晏

23. 李唐晏------山西徐溝(清徐)人;獲得耶魯大學意大利文學學士、碩士學位;30年代在南開大學外文係執教;1944年任國民黨政府駐西藏辦事處專員(代表財政部中央信托局);1959年在北京外貿學院外文係開設了中國第一個意大利語翻譯專業;在考古領域亦有突出成就,為史學家顧頡剛所稱道;據信亦通曉藏文。

 

        (二十四) 山西離石第一位留學西洋的人李效民

       24. 李效民(1903---1971)------山西離石(今屬呂梁市)人;1917---1926年就讀於清華學校;1928年獲西北大學商學院工業管理學士學位,1930年獲哈佛大學商學院國際貿易碩士學位,後留哈佛研究院深造一年;回國後曾任山西大學法學院教授,講授”滿蒙國際關係”“英美法”等課程;後在中國銀行天津分行、重慶分行、上海分行任經理等;在重慶任職時,敢於冒風險,公開提出“全體農貸人員平時要看《新華日報》,才會同情農民,搞好農貸工作”等言論,立場鮮明。解放後,先後在中國銀行管理處、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工作;1970年被下放河南信陽五七幹校勞動,1971年病逝於河南;2005年,呂梁市離石區政協《文史資料》為李效黎、李效民妹、兄出版了紀念專輯。(其妹李效黎嫁著名美國友人林邁可,著有回憶錄《延安情》)

 

(二十五)其他同學

25. 崔鍾秀(?---1951)------山西沁源人;曾在伊利諾伊大學攻讀政治學等;畢業後在美國就業,曾任哈佛大學副教授;1941年回國任中央大學教授,後調任上海作協翻譯,1951年病逝;崔鍾秀妹崔鍾芳1938---1940年亦在哈佛大學讀研,兄妹同在哈佛,一時風光;其時她的表兄任之恭前妻已故,任兄曾向崔鍾芳求婚,表妹以近親結緣不利婉拒......

 

26. 唐鳳圖(1903---?)------天津人;1928、1930年分獲分別獲普渡大學、康奈爾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國立河南大學(中州大學)、青島山東大學工學院任教授;抗戰初在泰和縣浙江大學土木係執教過;從1957年在《公路》雜誌上發表“怎樣做好我國當前地方道路網的規劃”的連載文章看,他是一位道路工程專家,但解放後的工作單位尚未查悉;當年從南開中學考入清華學校,曾被學校視為驕傲。

. 僑居海外、去往台港的同學(含早年逝世的軍政人員)

 (一)美國華人各界聯合會首任主席任之恭院士

1. 任之恭(1906---1995)------山西沁源人;1928年獲麻省理工學院電工學士學位,1929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無線電碩士學位,1931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後留哈佛大學任教,1933年回國任山東大學物理學教授,1934年任清華物理學、無線電學教授;抗戰時,任清華無線電研究所所長,兼西南聯大物理學和電機工程教授;1946年被清華選送出國研究,先後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基礎研究中心副主任,1966年榮任該校威廉·帕森斯化學物理學客座教授,退休後被聘為顧問;1978年,受聘擔任清華與中科大名譽教授;早期在高空電離層、電子振蕩器、氫負離子(H)親合性吸收光譜的量子力學理論,後期在微波波譜學,電子自旋磁共振,分子轉動磁矩塞曼效應,自由磁基共振,微波在生物係統的應用方麵有精深研究,在國外科學雜誌上發表50餘篇研究論文,1959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理事,1962年當選台灣中研院院士;1977年在國內出版了《微波量子物理學》中文專著。

    1972年6月,中美尚未建交,任氏組織了12名一流美籍華人科學家參觀團訪華,引起轟動;後又發起成立美中華人各界聯合會,接待過鄧小平、李先念等訪問美國的中國高層領導;本人回祖國十餘次,在幾所大學講學,為中國的科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且每次返美,都舉行講演會或撰寫文章,向美國社會介紹中國情況,發揮了中美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1988年他的四個女兒在山西省設立了“任之恭數理獎學金”,以獎勵本省考入全國重點理工大學的優秀應屆高中畢業生。

 

(二)曾經的美國共產黨中國局書記李道煊

2. 李道煊(?---1996)------西安人,獲斯坦福大學教育學學士學位;留美時期加入美國共產黨;施滉離開美國後,接任美共中國局書記(為第二任),兼任華僑反帝大同盟機關報《先鋒報》負責人,1929年曾出席美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被美國警方逮捕而離任;抗戰時期,曾在清華同屆同學、國防軍備專員李忍濤少將所率化學兵總隊中,擔任軍需處處長(此前有可能在西北農學院任教授)。抗戰勝利後,在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河南分署任職(可能任賑務組主任)。解放初,接受組織委派去香港的大學任教,同時肩負“保持大陸和台灣聯係”的使命(具體業績不詳);直至 改革開放初期,還曾幫助清華的陝西同鄉校友楊偉(1925屆)的家人找到台灣的親屬。

 

(三)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經濟學會理事長吳 

3. 吳  (1903---1990)-------四川鄰水人;1927---1929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肄業,1930年獲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係博士學位;1933---1946年,任中央大學經濟係教授、係主任、三青團分團部監察長、總務長,期間兼任重慶和平銀行董事長,重慶市參議會(臨時參議會)參議員,中央訓練團黨政教育處第一、二、三期少將主任秘書兼訓育幹事,鄰水縣銀行董事長;抗戰後任重慶大學總務長、經濟學教授,私營複禮銀行董事長,三育團重慶支團學校分團幹事長,及暨南大學商學院院長兼銀行學係主任兼國民黨重慶市黨部委員;1948年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去香港,與錢穆先生合辦香港達德學院,並任中央銀行顧問兼經濟研究處處長,台灣大學教授;60年代後期,與人合資經營大宇鋼鐵公司、大基針織公司,任董事長;1968—1979年任東吳大學商學院院長,曾任東大經濟研究所主任,是台灣東吳大學經濟係,商學院的創始人;另擔任過《是非公論》旬刊社社長、《民主論壇》周刊社社長、《企業與經濟》月刊的發行人;當選台灣中華民國經濟學會理事長;一生編著、翻譯並出版了許多經濟類書籍;現台灣東吳大學設有“吳幹博士獎學金”。

 

(四)英年早逝的軍政人才梁思忠

4. 梁思忠(1907---1932)---------廣東新會人,生於日本,梁啟超第三子,梁思成同父異母弟;清華軍樂隊隊員;獲威斯康辛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後,又先後在弗吉尼亞軍校和西點軍校學習軍事;在梁啟超所有留洋子女中,政治熱情最高,1927年初一度欲終止學業,回國參加“北伐”,但被父親勸阻;1931年回國,加入了國民革命軍,憑留學資曆和傑出才幹,很快升任十九路軍炮兵上校;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表現出色;可惜不久,身處前線的他在戰鬥中不慎喝了路邊的髒水,患上腹膜炎並服錯藥,貽誤治療時機,不幸去世,年僅25歲。

 

(五)中國防化兵的創始人李忍濤中將

5.李忍濤(1904---1944)------雲南鶴慶人;1928年獲維吉尼亞軍校軍事學學士學位,1929年獲美國本寧堡步兵學校研究生學曆,1930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曆史學研究生學曆後,去德國陸軍參謀學院學習軍事化學;與德裔李佩珍女士結婚;1932年回國,受到蔣介石接見,並贈安家費500銀元,安排先任黃埔軍校軍官訓練班副主任兼高等教育班副主任,不久被委任為留德預備班上校主任;後又被任命為軍政部防化學兵隊上校隊長(為了保密,時稱“學兵隊”)、國防軍備專員,淞滬抗戰時,曾率部炮擊摧毀設在指揮艦上的日本江灣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還曾大膽使用、後又從軍統特務手下解救清華校友-----中共地下黨的陳冠榮(後任北京市化工局長)和胡光適(後任北京化工學院院長);1938年升任軍政部防化學兵總隊少將總隊長,兼軍政部防毒處處長,後兼任中央軍校特種兵幹訓班主任;1942年兼任川南清鄉指揮官和軍委外事局高參,經常擔任他的校友史迪威和蔣介石會談的翻譯;由於這支部隊的存在,侵華日軍不得不為30個師團近200萬的士兵配備了防毒麵具與解毒劑,為近9萬匹戰馬,配備了防毒衣罩;1943年率部到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後,因訓練有素,與盟軍配合默契,有效地阻遏了日軍化學兵部隊的襲擊,在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1944年的 10月28日,在赴印度協調蔣介石與史迪威的關係,視察了中國遠征軍緬甸蘭姆加爾基地後回國時,因情報被間諜截獲,座機被預先等候的四架日機擊落,不幸殉國,年僅40歲;噩耗傳來,國軍參謀總長何應欽悲痛至極,望天長哭道:“小日本毀我臂矣,此仇不報,死不瞑目。”1946年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

 

(六)台灣總統府秘書長王 之中將

6.王  (1907---?)----長沙人;留美之初傳曾在威斯康星大學學習過,1928年獲諾維奇軍校軍事學學士學位;1932年畢業於西點軍校研究生部。在西點軍校學習時,有同學要聽他唱中華民國國歌,一群人在旁圍觀;此時王之提出,他們也必須立正以示對中國的尊敬,此項要求遭到大家的哄笑;盛怒之下,他衝上去與哄笑同學大打一架,結果當然是被爆打一頓,但也因此受到同學們的敬重。1932年他以全年級266人中第12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回國後,曾任教於湖南大學,並兼任國民軍事訓練大隊長;後曆任稅警總團及第八軍排長、連長、工兵營營長、教導團上校團長。

1939年4月,奉財政部長宋子文之命,率稅警總團及第八軍工兵營第三連(爆破連)全體官兵,攜一批爆破器材、炸藥,交延安八路軍總部,支援八路軍敵後抗戰,並在延安見到了毛澤東。1940年任稅警總團幹部教練所教育長,後任稅警總團團長。

1941年夏,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參謀;經戴笠審查並推薦,奉命赴菲律賓,擔任軍事觀察員。1942年隨麥克阿瑟轉戰西太平洋,任盟軍與我國情報及戰略協調聯絡官。1943年晉升少將,並任中華民國駐西南太平洋盟軍總部首席聯絡參謀。1945年任中華民國駐日本盟軍總部首席聯絡官,隨徐永昌上將等代表中國登上密蘇裏號戰列艦,出席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儀式。其後留在日本擔任盟軍最高司令部中方代表,參與了對日本戰犯的軍事審判;期間奉蔣介石之命,勸梅汝璈和向哲浚(均清華學子)兩位在審判日本天皇的問題上要保持沉默;1946年擔任國防部情報司少將司長、國防部辦公廳中將副主任;1948年春任成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將教育長;後調任青島警備司令部中將副司令長官。

       1949年到台灣後,任國防部第二廳第二司司長、情報學校校長、總統府參軍處參軍;1960年任總統府秘書長兼研發室主任;1963年脫離軍政界,到台灣東吳大學任教授,1967年任東大外文係主任、教務長;1977年退休後赴美國定居。

 

(七)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李法寰

7. 李法寰------廣西南寧人,曾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經濟學;留美期間加入美國共產黨;疑回國後加入國軍,參加抗戰;解放前去台灣,軍銜為陸軍少將;80年代,其子、電影導演李康年曾拍攝紀錄片《將軍村------隕落的將星》,見證將軍村------屏東市勝利新村的曆史;該村50年代初,曾居住過30多位去台國民黨軍將官,其時他們的家庭生活相當艱苦……

 

(八)訓練飛行失事的航校教官胡家枚

8. 胡家枚(1904---1934)------山東即墨人;1925年在清華讀書時,與馮燦周一起代表中華籃球隊,參加過菲律賓遠東運動會;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曾在《京副》清華學生會主撰的《上海慘劇特刊》(第一期)上,發表文章《我親眼所見之上海英捕虐殺華人》;留美先獲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市S. C.要塞軍校軍事學學士學位,1929年獲美國步兵專門軍校軍事學畢業文憑,1930年再獲美國陸軍航空學校飛行畢業文憑;回國後,曾任中國航空公司飛行師、杭州筧橋航空學校少校飛行教官;1934年6月4日,在帶一名準字生陳先夫(民國革命先烈陳其美的兒子),與另一教官駕駛的飛機在空中進行角逐訓練飛行時相撞,致飛機失控墜地,師生倆一起遇難,時舉國震驚、惋惜;有關方麵在即墨縣為他舉行追悼大會;中國圖書館藏有《胡家枚烈士榮哀錄》;1933年,他曾在《空軍》雜誌上發表文章“盲目飛行”; 其父胡介人為即墨商會會長。

 

(九)自感懷才不遇而自殺的吳啟誠

9. 吳啟誠(1903---1944)------浙江永嘉人;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經濟係等;回國後曾任南京中國銀行襄理(副經理);後到西北投靠胡宗南,任中央軍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經理處上校副處長,兼軍需實習班副主任、新中國印書館負責人、邊區語文班班主任等;由於處長汪維恒大權獨攬,本就有大材小用之感,誰知連小用也不可能的他,長期得不到提拔、重用,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加之家庭壓力,於是終日與人豪飲,闊談戲劇、詩歌等文學藝術方麵的話題,以寄托憤慨;終於在一次大醉之後,在西京招待所服毒自殺,死前留下一張“布衣吳啟誠之墓”的條子,來發泄對國民黨統治下社會、軍隊腐敗和胡宗南對他輕視的不滿;此事當時在胡宗南集團內部曾引起不小的震動;為補償吳氏生前遭到的冷遇,胡宗南特為他開了一個頗具規模的追悼會,靈棚花圈挽聯重疊觸目,顯得格外冠冕肅穆,並親臨主祭並讀祭文。

 

(十)“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中國(台灣)總會秘書長包華國

10. 包華國(1902---1963)------成都人;1930、1931年獲斯坦福大學政治學學士、碩士學位;回國後,曆任四川大學教授,國民政府實業部勞工司科長,後任中國駐國際聯盟代表團辦事處一等秘書;抗戰時,任第三戰區政治部主任秘書,第五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設計委員會政治設計組副組長,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再任三青團中宣處副處長、重慶支團主任,重慶市臨時參議會參議員,國民黨重慶市黨部委員、社會局局長(任職五年零九個月),社會部福利司司長,大同樂會理事,陪都空襲服務總隊副總隊長,社會部工礦檢查處處長,社會保險籌委會副主委;為國際勞工大會第19--22屆及第31--33屆中國政府代表;為出席亞洲勞工會議中國代表團團長、大會副會長;抗戰後任中央社會保險局局長,1948年當選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去台,任內政部顧問,參與組織“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任該盟中國總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曾隨台灣赴日親善團訪日,與日本部分議員及商界人士往來,並從事日本問題研究,是台灣政府對日關係的重要幕僚;1963年12月25日病逝;主要論著:《戰後歐洲政治外交史》《國際政治與中日問題》《中國社會政策》《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對日本之經濟製裁方案》《推行民權步各方應有之努力》。

 

(十一)著名金融家沈熙瑞

11. 沈熙瑞------上海人;1928、1929年分獲達特茅斯學院工商管理學士、碩士學位;抗戰時期,任廣西銀行董事、常務董事;後曾任中央銀行業務局局長,財政部直屬中央信托局副局長、局長,紡織品外銷委員會主席,美援運用委員會秘書長,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上海分行?)總經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顧問;五十年代後期,曾兼任香港紡織業同業公會副主席,晚年被聘擔任逸夫書院顧問等。

 

(十二)“美國福建同鄉會”的創始人之一林毓德

12. 林毓德(1902---2004)------福建仙遊人,祖籍福州馬尾;1924年曾在《清華周刊》318期上發表文章“今後清華國學教育所應取之方針”;1930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後獲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並精通英、德、法語;畢業後留在美國就業,放棄去大公司工作的機會,選擇終生為華人社會服務的誌向;二戰期間,擔任過“美國援華委員會”秘書長,1942年參與發起、創辦紐約“美東福建同鄉會”並擔任過主席、總幹事、秘書長,中華公所通事(翻譯);該會初創期,環境艱苦,但愛國熱情不減,組織鄉親們靠省吃儉用,集資購買藥物,寄給祖國,支持前方抗日誌士;當年閩僑航海者多,飽受洋人欺侮,同鄉會常出麵交涉,為鄉親的權益據理力爭……使浪跡天涯的福建鄉親有所依靠;該會後經改組,現已發展為美國最大的、最有實力的愛國僑團之一------“美國福建同鄉會”;2004年7月22日林毓德在波士頓以色列醫院逝世,享年103歲。

 

(十三)檀香山“中國克恭橋”的捐建者翟克恭

13. 翟克恭(1904---1957)------山西永濟人,企業家,少年時代在上海;在校是華北地區有名的足球中鋒;1931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回國初期曾任國立清華大學庶務科主任;任上海交大任副教授時,從事工業經濟研究,曾發表《振興實業之我見》《發展民族工業》等文;轉入實業界,任上海申新紡織總公司、福興麵粉總公司和茂興麵粉總公司總管理處總顧問;1947年投資創辦上海天元實業公司所屬無錫麻毛棉紡織廠,為當時國內麻紡織業的首家企業;1948年僑居美國,協助其子翟九齡博士在費城創辦醫院,夫人翟瑪利博士是他留美時的日籍同學,她早年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翟氏晚年思鄉心切,無法回國,於1955年投資2500萬美元,在檀香山夏威夷河上建設立體鋼架鐵橋,取名“中國克恭橋”,為旅美華僑爭了光,後因心髒病逝世。台灣新竹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成功湖上也有一座“克恭橋”,是清華校友翟克並為紀念其兄翟克恭捐建的。

 

(十四)廣州“新一軍公墓”的設計師過元熙

14. 過元熙(1905---?)------無錫人,中國著名建築師;1929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1930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工程碩士學位,娶美國女子為妻;回國後在廣東工學院、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建築工程係任教授,後在廣州開設建築師事務所;過氏和梁思成都曾是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中國館的籌委、督建人,而且同為三座建築物其中一座的設計人;1945年受孫立人委托,負責“新一軍公墓”(現存殘跡)總體設計,並推薦廣東一家建築公司承擔建墓工程(土方工程則由600多位日本戰俘承擔);針對中國傳統建築物的不足,發表過“新中國建築之商榷”等文章。解放前夕,估計隨妻去美定居。

 

(十五)民國廣西省政府秘書長黃中厪

15. 黃中厪--------廣西邕陽(南寧)人,曾在華盛頓大學攻讀經濟學。抗戰時期,參加廣州市高級知識分子發起的抗日統一戰線組織“廣州抗戰教育實踐社”的活動,向民眾傳播抗戰知識、道理;解放前夕曾任民國廣西省政府秘書長;在香港,參與同駐越南法軍聯係,策劃在越南建立反共複國基地事宜(未成功);後在馬來西亞沙撈越古晉中華第二中學執教,1954年被聘擔任校長;因反動立場,壓製學生運動,1955年引發“3.30學潮”,校董會不得不將他解聘;早年與麥朝樞合作主編《大時代中的印度》一書。

 

(十六)香港新亞書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教務長張葆恒

16. 張葆恒(1905---?)------東莞人;1928年獲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30年獲芝加哥大學法理學博士學位,又進倫敦大學進修英國文學;抗戰前在中山大學文學院執教;1955---1959年任香港新亞書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教務長(錢穆先生兼任所長),後改任英文係主任。

 

(十七)中國哲學史專家陳元德

17. 陳元德------南昌人,中國哲學史專家,對莊子深有研究;1927年獲斯坦福大學哲學學士學位,192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武大文學院和中正大學法學院任教,後去台灣;所著《中國古代哲學史》(1937年)在大陸、台灣出版、重版五次;注重采用確鑿的史料還原古代曆史,並采用獨特的敘述結構,論述了從夏代至漢初約兩千多年間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發展史,成為同類書籍中較出色的一部;其學術考證新觀點有:

 1、神農氏族起源於江南;

 2、莊子生於西元前350年,卒於西元前270年左右,81歲;

 3、荀子為儒家中之最接近孔子思想者。

 

(十八)留學英、法的律師董鳳鳴

18.董鳳鳴(大約1901---1994)--------江西玉山人,青年時代便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其中以二十年代刊登在《國民快覽》上的“愛國雪恥論”最為著名;留學英國,畢業於倫敦大學曆史係,後赴法國留學,獲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在上海開業當律師;解放前夕離滬去台,晚年隨子女定居美國;八十年代曾與家鄉有關部門聯係,有落葉歸根之意,惜年邁,夙願未能實現,1994年在洛杉磯寓所病逝。

 

 

三. 信息無多、去向不清、後況不明的同學

 

(一)中宣部部長陸定一的長兄陸坤一

1. 陸坤一------無錫人,陸定一的哥哥;1929年獲耶魯大學曆史學學士學位,1931年獲哈佛大學曆史學碩士學位,後又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33年,經蘇聯與章漢夫一道回國,帶回一本英文版《資本論》送給陸定一;       1918年春,陸定一與陸坤一同時投考清華學校,發榜時,哥坤一為正取生,弟定一為備取生;未能如願後,同年夏,陸定一考取交通部工業專門學校(上海交大前身)預科班(附中?),1922年畢業後,升入上海交大電機科(係)學習,1926年夏畢業。

 

(二)清末兩廣總督張鳴歧的長子張 

2. 張  (1906---?)------又名張伯勉,山東無棣人;清華軍樂隊隊員;留美先後獲得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市政學士、碩士學位,又進入美國國立市政研究所深造;1930年歸國後,在天津市政府從事市政工作;期間曾邀請清華學長梁思成(同為清華軍樂隊隊員)參與天津市總體規劃方案征集活動;後二人合擬之《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中選,是為梁思成從事城市總體規劃設計的初次嚐試。抗戰前,曾任過朱啟鈐為董事長的北戴河海濱公益會監事;也曾在清華大學政治係執教過;抗戰時期疑在國民黨政府外交部供職。 

    他是殺害林覺民等黃花崗烈士的清末兩廣總督張鳴歧的長子,也是2013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張存浩的伯父;其三弟為中國著名建築家、北京建築設計院總設計師張鎛;其二妹張錦是著名化學家、北大副校長傅鷹院士的夫人。夫 人。

 

(三)陶瓷專家邵德輝

3. 邵德輝(1905---?)------江西都昌人,1928、1929年分獲伊利諾伊大學陶業工程學士、碩士學位,後獲麻省理工學院陶業工程科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在青島國立山東大學化學係任教;1933年任江西工業試驗所所長,為江西省參加芝加哥世博會的瓷茶業出品人代表;著有《稀土釉的研究》(英文版,1934)一書;1934---1936年,在《化學工程》雜誌上發表過《西佛陶瓷廠參觀記》《可壓均勻濾渣之過濾》等文; 是前浮梁縣(今景德鎮市在原浮梁縣治下)知事邵賢南之子;

 

(四)緋聞人物金通藝

4. 金通藝------別名金遊六,上海寶山人,1930年獲哈佛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等;1933年,任上海交通大學政治係教授,兼光華大學教授時,其妻子李清澂因家庭糾紛,曾到大學吵鬧,金氏勸說不從,一怒之下欲用汽車相撞,結果學生鳴不平,致無法在校待下去;據1935年5月3日《蘇州明報》,後在外交部亞洲司任第三科科長(此前任駐日本公使館額外秘書)的金氏,曾經與紙業富商之女,外號“俄羅斯小姐”或“呂宋小姐”的劉煦芬發展婚外戀;妻子不甘心,經常鬧事,金氏將她關了起來,擬送家鄉發落,被妻弟李儐石解救,金妻就此向法院控告其謀殺,結果金、劉雙雙被拘;在法庭上二人用英語交換意見,被法警嗬斥……此事首都《中國日報》最早報道,一時成為南京街談巷議;查:1933---1937年,金氏曾在《東方雜誌》上發表過一些文章,如:“中日事件失敗後國聯應如何改造”“英國之國聯外交政策”“法國人民陣線內閣之內政外交”“人口與繁榮”等。

 

(五)死於勞教農場的“右派分子”尤千裏

5. 尤千裏(1904---1963)------原名尤家駒,山東即墨人;1928年獲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30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鐵道管理M.B.A.;尤氏解放前的情況不詳;解放後在北京編譯社任英文翻譯員(十級);反右鬥爭後,送到京郊清河農場於家嶺勞動教養,1961年6月23日死於勞教農場;1978年以後,是否屬“平反冤案”對象,情況不詳。

 

(六)其他同學

6. 張國安------合肥人;畢業於耶魯大學政治學係,據說也曾在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過;回國後,曾任黃埔軍校第21期訓導處教務科同上校聘任教官。

 

7. 梁矩章(1905---?)------廣東南海人;1928、1930年分獲賓夕法尼亞大學運輸專業學士、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33年以論文《美國南部鐵路對工業和農業發展的研究》,獲賓大研究院經濟學博士學位;1936年在國立交通大學研究所北平分所出版了著作《鐵路發展農工業之方策及其組織》;抗戰時在私立廣州大學執教,著有《財政學大綱》(中國計政書局1942 年版)。

 

8. 黃 ------又名黃君理,四川新繁(現屬成都市)人;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建築工程係;抗戰前曾在竺可楨先生長校的國立浙江大學任教。

 

9. 崔龍光(1903---?)------廣東南海人;畢業於普渡大學土木工程係,後獲倫敦大學道路工程博士學位;抗戰前曾任中央大學工學院教授。

 

10. 康振鈺----天津人;1930、1931年分獲普渡大學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學位;1336年著名民族工商實業家、重慶華西公司總經理胡子昂籌建四川水泥廠,胡氏親任工程處主任,康氏任副主任;1937年建成年產4.5萬噸濕法水泥生產線。

 

11. 畢國箴------山東萊蕪人;留美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經濟學;回國後曾任南開大學教授;

 

12. 關錫麟------廣東南海人;畢業於歐柏林學院會計學專業;回國後曾在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任教;抗戰前夕,在複旦大學會計係任教,教授“高級會計” 等課程。

 

13. 史國剛------江蘇溧陽人,曾在哈佛大學攻讀國際公法;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任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教授的史國剛,曾經批評美國等國家的中立立場;主要論著有:《世界之複興》《美國憲法之背景及其特點》《曆史上的一個教訓》等。

 

14. 陳家騄(1906---?)------四川德陽人;留美先讀洛威騎兵學校軍事速成科,1930年獲德土省立陸軍學校軍事學學士學位;回國後,估計在空軍服務;1933---1934年曾在《空軍》雜誌上,發表《美國空軍檢閱條例》《高空飛行問題》《驅逐與轟炸》《世界飛機三大紀錄》《意國杜黑將軍之空戰論》《“戎首”之定義》《英國空軍之訓練與教育》《偵察航空》等文章。  

 

 

四. 留學結束後,線索全無的同學

 

1. 黃恭壽------浙江諸暨人,曾在維吉尼亞軍校學習軍事學;是早期加入美國共產黨的清華留美生之一。

 

2. 夏文鑣------浙江嘉善人;曾在密歇根大學攻讀經濟學。《張元濟全集》中有“致夏文鑣”的信函。

 

3. 陳 ------上海人,曾在歐柏林學院攻讀經濟學;1926年清華畢業前夕,曾與周自安、梁思忠曾合作論文《中國的音樂》。

 

4. 楊昌齡------無錫人;曾在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1925年,吳宓等主辦的《學衡》雜誌第39 期上,刊載《威至威斯佳人處僻地詩》(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的8首各具特色的中譯詩(舊體),就是他與清華同學張蔭麟、賀麟、陳銓、顧謙吉、楊葆昌、董承顯、張敷榮共同奉獻的精妙之作。《學衡》49期上也有他學生時代,和吳宓、張蔭麟、賀麟、陳銓同時翻譯的羅色蒂的《願君常憶我》。

 

5. 劉正炯------江西永新人,先後獲普渡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密歇根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1950---1952年可能擔任過滬江大學化學係兼職教師。

 

6. 鄭駿全------廣東中山人;上中等科時,與任之恭同住一室;愛好寫作,曾在《清華周刊》上發表過不少文章,例如:“各省教育廳業已成立必如何措施始能收其效”“黃寺紀遊”“寒假紀事”“丙寅厄匪始末記”“國際語與清華學生”等;1918年作文“歲寒知鬆柏說”還被學校列為範文;留學與工作經曆不詳。

 

7. 王國楨(1904---?)------上海昆山人,獲哥倫比亞大學商業管理學士學位、歐柏林大經濟學碩士學位。

 

8. 嚴榮緒------浙江餘姚人;1928年獲華盛頓大學銀行學學士學位,1930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運輸專業碩士學位。

 

9. 劉建華------別名約瑟,福州人,留學先獲歐柏林大學英文學士學位,1930年又獲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碩士學位。

 

10. 劉家騏------上海人,1930、1931年分獲威斯康辛大學政治學學士、碩士學位。

 

11. 黃海清------湖北江陵人;畢業於俄勒岡大學畜牧專業。

 

12. 黃  ------四川鄰水人;留美攻讀哲學專業,就讀於何大學不詳。

 

 

 (由於被介紹人的生活年代距今過於久遠,上述史料來源複雜,本文出錯在所難免,故僅供讀者參考;歡迎專家、知情者對有關內容進行修改、補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元亨利' 的評論 : 忘了是在哪兒看到的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剛上了1926年庚款生入境檔案,隻知道一個人,任之恭,看了這篇,又找到好幾個,還有很多,慢慢對。你還有其它幾篇,都可以對比英文,太謝謝了!這些文章原作者是誰?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5. 劉正炯------江西永新人,先後獲普渡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密歇根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學位;1950---1952年可能擔任過滬江大學化學係兼職教師。
劉伯伯與家父極為熟悉。
曾任國民政府經濟部農本局技正,中央工業專科學校附屬機械廠廠長,抗戰勝利後上海市政府工務局道路處技術專員。
解放後任貴州工學院機械係係主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