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ZT。 半途而廢的國民政府三峽工程

(2015-07-24 12:58:56) 下一個

這就是我說為什麽孫越崎解放前沒反對修建三峽水電站,黃萬裏俺們不曉得了,現在不能因為對建三峽議論紛紛而給孫老添上一貫反對什麽什麽的,先祖父曾任中國最早的重慶長壽電廠總務主任,廠長叫吳震寰,國共兩黨通吃的元老吳玉章的獨生子,因先祖父與吳老相識於民初,故介紹祖父去找吳震寰的,吳玉章46還是47年離開重慶回延安時,說可以介紹祖父及全家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去東北解放區,不過一個也沒去。我老爸又通過這關係去找黃育賢,說是有機會老爸可去工作,沒建自然就沒去了。---轉載者 

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中最早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後,孫中山更在1924817日廣州國立高等師範學校所作的《民生主義》的演講中明確提出應當在三峽地區建壩發電。為此,稍後的1932年,國防建設委員會組織了有電力、水利和測量工程師惲震、曹瑞芝、宋希尚、史篤培(美國人)、陳晉模五人組成的長江上遊水力發電勘測隊,於當年10月至12月在長江三峽段進行為期2個月的查勘,該隊查勘後提出《揚子江上遊水力發電勘測報告》,計劃在西陵峽內黃陵廟和三鬥坪處修建兩座水電站。其中葛洲壩方案壩高12.8米,裝機容量為32萬千瓦;黃陵廟方案壩高12.8米,裝機容量為50萬千瓦,總預算為1.665億美元。這是中國專為開發三峽水力資源進行的第一次勘測和設計工作。(注:現在的葛洲壩工程和三峽大壩都是在這兩個壩址上修建的)。1933年,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又商請軍政部航空署及陸地測量總局測量三峽地區地形圖,完成了從宜昌到重慶段測圖。後由於中日戰爭被擱置。
  19444月,時任國民政府戰時生產局顧問的美國經濟學家潘綏(G·R·Paschal,也譯為柏斯克)提交了一份題為《利用美貸籌建中國水力發電廠與清償貸款方法》的報告,提議由美國貸款9億美元並提供設備,在三峽地區修建一座裝機容量為1056萬千瓦的水電站和一座年產量500萬噸的化肥廠,工程完工後以向美國出口化肥的方法還貸。預計在15年後借款可以還清,之後電廠、氮素廠都歸中國所有。潘綏的報告雖偏重於經濟開發,但也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不過它對於如何防洪和移民這樣的重大問題沒有提出具體措施。
 潘綏的建議一經發表就引起中美朝野的重視。同年5月,時任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錢昌照邀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世界著名水壩專家、美國墾務局總工程師薩凡奇(JohnLucianSovage)博士前來中國考察長江,目的是要給戰後工業發展提供充足的電力資源。薩凡奇來華後,首先勘察了都江堰、大渡河、長壽龍溪河等地。9月中旬,他在水利專家黃育賢陪同下,乘木船在宜昌上遊由平善壩至石碑之間,對三峽兩岸的山川地勢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詳細查勘,獲得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回到四川長壽縣後,他將所得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和研究,提出了《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即著名的薩凡奇計劃。
 《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詳細論證了工程方案、工程造價、綜合效益、中美技術合作等問題。共分16節,主要內容包括三峽工程、工程造價和建成後所得的收益。三峽工程主要包括水庫、攔河壩、溢水堰、泄水道、引水道、廠房、尾水道和船閘。攔河壩壩址選在宜昌上遊5-15公裏的峽穀,主要是在南津關至石碑之間選定一個壩址,壩身為混凝土直線重力壩,壩高225米。水電站廠房設在長江兩岸,各安裝48台水輪發電機組,每台機組容量為11萬千瓦,總裝機量達1056萬千瓦,估計年發電量為817億度,全部工程造價大約為十億美元,分五期建成。建成後,水庫的總蓄水量為617億立方米,可容納270億立方米的洪水,使宜昌下遊地區無複洪水為患,並設有船閘,一萬噸的輪船可來往上海和重慶之間,通行無阻,並可灌溉6400萬畝良田。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日軍占領宜昌,對宜昌上遊三峽的地質考察不夠徹底,薩凡奇所選定的五處壩址,後來經過實地鑽探考察,發現這五處壩址不僅處在三峽河段的窄穀河段,而且還是石灰岩地貌,溶洞太多,很容易漏水。
 194410月底,美國戰時生產局局長納爾遜訪問重慶,國民政府托他將三峽工程初步報告帶到美國交給羅斯福總統。美國白宮將此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向新聞界透露,頓時震驚全球,三峽工程第一次在國際上引起巨大轟動。
 19455月,中國政府原則上同意薩凡奇“初步報告”。7月,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邀集全國水利委員會,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農業、地質、科研等部門派員組成三峽水利發電計劃技術研究委員會,同時在四川長壽設立了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以黃育賢為處長,聘美國工程師柯登為總工程師,主持研究計劃。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後,在宜昌設立三峽勘測處,派張昌齡為主任,負責壩區的測量鑽探工作。
 19463月,薩凡奇再次來華,在黃育賢處長的陪同下,對三峽進行了第二次考察。薩凡奇的這次來華,加快了三峽的勘測設計和調查的步伐。隨後資源委員會先與馬力森公司簽訂合約,由該公司負責三峽壩址的地質鑽探任務,同時又與美國墾務局簽訂合約,合作設計三峽工程。5月,水電總處與經濟研究所合作,對三峽庫區進行經濟調查,編製了《三峽庫區經濟調查報告》。10月,中央地質所三峽地址調查隊,由侯德封、陳夢雄率領到三峽壩區進行野外調查,後編寫了《宜昌三峽的地質》。認為第一號壩址地質有沙石層,二號壩址有孔隙,但是漏水情況還不是很嚴重,四、五號壩址石質較差,並且兩岸峰頂高度不夠,隻有三號壩址情形尚好,但還需要進一步鑽探。與此同時,剛剛在南京複刊的《中國青年》雜誌也在第二期以《工業中國之序幕》為題,刊登由資委會全國水力發電總處提供的一組圖片,介紹了三峽大壩建成後的情景。從這些圖片的說明文字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工程構想和設計水平。
其一:攔河壩正視,壩頂裝鼓門形閘門九座,自動調節壩後水位,左下端道路通至左岸地下發電間,右上端為水閘,一輪船已過閘上駛,壩身設出水洞二排,可調節長江下遊水位。
其二:民船通過船閘時,先進入大水櫃排列成行,用巨型起重機吊起,移至閘門上遊,即將大水櫃放入水中,民船由水櫃駛出。
其三:上遊吊橋已開啟,一巨輪已過閘上駛,巨型起重機停放船閘右上角。
其四:閘箱深奧,閘門矗立其中,上下遊水位相差五百呎。
其五:船隻經過船閘之另一方式,四部巨型起重機橫跨閘箱,已將中山號巨輪吊起,移至閘門下遊,即擬放下五百呎至下遊水位。
  就在三峽工程的前期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之際,19474月,事情突然發生變化。這個變化與時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的辭職有關。宋子文下台後,與宋子文關係密切的資源委員會主任錢昌照也提出辭呈,於1947427日離開資源委員會。錢昌照一走,國民政府行政院於同年510日命令停止一切與三峽工程有關的設計工作,使為時三年之久的“三峽熱”和所謂“薩凡奇旋風”便告結束。個中原委,時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長的孫科曾對下屬透露了內情:1945年春天,曾有幾家美國大財團對在中國進行投資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並曾明確表示願意向戰後中國的各項建設注入資金,並提供相關的器材、設備。其中,就包括擬議中的三峽水電站。但是,在薩凡奇的計劃作出來以後,中美雙方都感到工程太大了一些。加之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當時正打內戰,財力支絀,且對可以消容如此多的電力市場持懷疑態度,導致對如期還債缺乏信心。更何況美國人擔心當時的中國時局不穩,一旦中國政局發生變故,則有可能無法收回投資。最後,當此計劃送交美國國務院一個專門負責對外投資的委員會進行審核時,遭到否決。但美國這樣的考慮不便直接告訴中國政府,遂通過外交渠道告知宋子文,美國暫且無意投資此項目。最終導致三峽水電站計劃胎死腹中。而當初曾雄心勃勃準備在三峽大幹一場的薩凡奇最終也隻不過在宜昌上遊攔河壩壩址蓋了幾所房子,然後奉召回國。兩年多的調查資料和國內外的設計圖紙,成噸成堆隻好存放在武昌的一座新建的小屋裏麵,後交存南京資源委員會水電總處。(注:1949年後,這些資料都移交“長辦”保存。)而派到美國實習兩年多的50名工程技術人員,回國後都被迫改行。
 民國時期中美合作開發三峽的計劃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所進行的研究調查,對建國後進行的三峽論證和建設有著重要的資料參考和借鑒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