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上海香煙文化ZT

(2015-03-02 16:26:46) 下一個
戒煙已有二十多年,從未想過,但聞到煙味也不煩,不過感情還是有的,香煙呼呼老酒噠噠,好日子啊--轉載者



  香煙東來實錄
說香煙畫片先要說說香煙在中國的曆史,而空口說白話,似乎如孔夫子說的“文獻不足征也”,總是不夠好的,因而不如先作個文抄公,抄點文獻資料,來證實一下香煙在中國的曆史。中國人吸煙的曆史並不長,一般是明末清初才開始的。一二三年胡祖德編的《滬諺外編》民國二十五年增補版收有一禁煙歌,對吸煙曆史有簡明扼要的記錄。歌雲: “明朝時代沒有煙,隻有上等官僚吃潮煙,五更坐朝待漏院,吸一筒淡煙解解厭。清朝盛行黃廣水八仙,長毛以後增水煙,道光季年又增鴉片煙,英國運來害盡中國美少年,廣東撫台林則徐,一意嚴禁禁不絕。民國又增香煙雪茄煙,吸者眾多幾遍地,種種耗費難盡言……”
至於香煙,歌中所記在民國,但實際上應該更早。據早期上海聞人李平書《且頑七十自敘》辛亥年十月記雲:十月,程雪樓都督委餘為江蘇民政司長……自前清甲午以後,中國始盛行紙卷香煙。日甚一日,風行甚速。皆為中國人日吸之紙煙,支支銜接,可環遍地球,洵不虛也。自辛亥年,滬上有誌之士、見斯禍亟於鴉片,乃創設禁吸紙煙會。五月初七日,張氏味蓴園開大會,先一日伍秩庸先生邀餘演說,餘思生平固未吸紙煙,然日必吸呂宋煙三四支。今勸人不吸紙煙,何異五十步笑一百步,莫可往?繼念此舉適合吾意,若托詞不往,於良心上亦說不過去,乃決計犧牲此三四支呂宋煙,是日登台先陳明向日不吸紙煙,獨吸呂宋煙,今奉勸大眾,從今日起立誌不吸。乃痛言吸煙之害,聞者頗動容。於是各業開會,莫不邀餘隨伍先生後。至九月初,路上幾不見口銜紙煙之人。……不料光複以後,各處偉人莫不吸慣紙煙,堂堂都督府客廳陳以款客,而紙煙之命運,垂絕複蘇,以至於今,毫無大力者起而議禁,吾不知此害伊於何底也。
先父漢英公青年時,正是宣統末年、民國初年的時代。六十年代初,有一次在北京家中,一位比他小一兩歲的長輩親戚來家做客,老弟兄在飯桌前邊吃邊談,當時自然災害時期,香煙很難買,發票供應。因而說起宣統年間香煙公司,做廣告推銷香煙的情況。先是在北京各鬧市街頭,用洋車拉著整車香煙,抬著廣告牌子,敲著洋鼓,吹著洋號,行人經過,拉著衣袖,往手裏塞整盒香煙,有的人還不要,隨手又扔在路邊。在故鄉山西縣城裏,鎮上,則拉著整車香煙,吹吹打打,穿街而過,一邊走,一邊向兩麵櫃台裏扔整盒的香煙……兩位老弟兄,邊慨歎此時的一盒次煙,還要憑票供應,十分緊張,一邊神采飛揚,揮身比勢,形容當年香煙推銷時的不值錢,沒人要……說來真像夢一樣。而我今日寫此文時,兩位老人興高采烈、談話時的神情亦曆曆如在目前,正如古人所說:後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真不勝時光如弛之感了。悠悠百年,不知幾度滄桑,說到香煙,也是一樣。李平書所記的“禁吸紙煙會”,父親與他老表弟感慨話古所說的滿街扔香煙、不要錢等等在我的記憶中是沒有的了。我有記憶時,已是滿街貼著“還是它好”的大號哈德門香煙廣告、孩子們爭著玩香煙畫片的時代了。  香煙牌子
為了介紹清楚,先把當時,即由民國初年到“七•七”事變以前一些香煙牌子作個介紹:
茄力克(Garrik),這是最高級的香煙,英國直接進口,上海天津等地都不生產,五十支聽裝,一塊銀元一聽,是達官貴人、豪富吸食的。當時有民謠: “眼上戴著托立克,嘴裏叼著茄力克,手裏拿著司梯克。”王了一先生散文《手杖》中曾用過這首民謠,見《棕櫚軒詹言》之十。
三九牌(999)煙支細長,隻有富豪女太太們吸。五十支聽裝。
三五牌(555)聽裝,也是高貴煙,價格同以上兩種,也是英國生產,上海不生產。
白錫包(Capstan),上海俗稱絞盤牌,因煙盒上印有輪船的絞盤而得名。白錫包是指煙盒內有錫紙,外麵白紙包裝。又因白紙上印藍色圖案、英文商標。天津、北京又稱之為藍炮台。有聽裝,亦多廿支盒裝者。
綠錫包(The three castles),因煙盒綠色,叫綠錫包。但南北更多俗稱“三炮台”,同白錫包一樣,是當時十分流行的高級煙。五十支聽裝賣五角,二十支盒裝賣二角。以上兩種煙,開始進口,後來英美煙草公司、頤中煙草公司均在上海、天津取進口大桶煙絲,就地生產。還有一種黃色包裝的,俗稱“黃炮台”,行銷不廣、售價與以上兩種同,都是高級煙。
紅錫包(Ruby queen),上海俗稱“大英牌”,北方俗稱“大粉包”,粉紅色聽裝或盒裝,盒裝十支,售價一角。聽裝每元三聽,行銷最廣,最受工薪階層歡迎。另有細支者,北方稱之為“小粉包”,亦甚普遍。
強盜牌(The pirate),俗稱老刀牌,十支裝,行銷極廣,深入內地。價與小粉包同。以上均英商英美煙公司生產銷售。均用外文商際。此外該公司均在上海、天津等地用中國煙葉生產之香煙,用中文商標,以品質高下排列如下:
大前門行銷最廣、最久,現在仍有此牌。
哈德門行銷亦廣、亦久,但次於“前門”。
大嬰孩南方叫“小囡牌”,多行銷農村。
公雞牌多行銷農村。
生產香煙,開始隻有英商英美煙公司,後稱頤中煙公司,不久即有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由香港到上海開廠,據民國八年《北京旅行指南》該公司所登廣告,有:大喜牌十支盒裝、五十支聽裝均有。長城牌包裝亦同上。其廣告詞雲: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真正國貨。民國八年,本公司創設已有十六年。所製各煙,純用本國黃岡、南雄、均州等處所采煙葉,品質優良,氣味香醇,如大喜、長城等煙,尤為價廉物美,遠近馳名,愛國諸君,幸垂購焉。”
據此亦可證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之曆史。此外記憶中之香煙牌號,如:人頂球牌、白金龍、大聯珠、翠鳥牌,在北方城鄉間,亦十分普遍,均十支小盒,五十盒一大匣。價錢都不貴,然其出產公司,已記不清,一時無法查考了。在二十年代後期,亦有寧波人陳楚湘、戴耕莘在滬創辦華成煙公司,出“金鼠牌”香煙,其商標非常像“茄力克”之獅身人麵臥像。當時亦無人議論其商標。此牌香煙,價格低廉,行銷農村甚廣。後又出著名之“美麗牌”高檔香煙,煙盒中間印一橢圓形時裝女士像。“美麗牌”煙質量又好,價格適中,在中高檔煙中,吸者最多,一時超過大英牌和大前門。香煙廣告亦在各大報章、雜誌及各鬧市大廣告牌上刊載。前文所述,隻及英美煙公司、南洋兄弟煙公司、華成煙公司,這些都是最大的幾家。但香煙生意,是一種稅收最多、最賺錢的生意,不但競爭劇烈,而且前半世紀中,投資此項生意的小廠也多,手頭資料,自清末民初,直到三四十年代,就有“上海瑞華”、“中國惠南”、“上海和興”、“上海中興”、“中華海員”、“亡梅福新”、“上海錦華”等煙草公司。這自是極少的一部分,其間開業、倒閉、再開業,又不知有多少,興廢之間,也是一部小小的滄桑史了。以上說的還主要是上海一市,其它天津、青島當時也有一些香煙廠,地方如山西閻錫山西北實業公司,也辦過香煙廠,生產過“雁門關”、“五台山”牌香煙,但時間不長,知者已很少了。
三四十年代,國人吸煙,都習慣吸英國式香煙,好的是弗吉尼亞煙葉製造,國產煙葉多用鳳陽(安徽)、許昌(河南)、黃岡(湖北)、南雄(廣東)、均州(河南禹縣)等地所產。 “七•七”事變前,幾乎極少人吸美國煙,如“駱駝”、“吉士”等牌子。美國煙的流行是抗戰勝利後才開始的。這時早已沒有香煙畫片了。
  香煙畫片
諸多商標的香煙,除去開煙廠的老板而外,要許許多多從業人員。這中間管理人員、生產工人、運輸、銷售等不要說了,而且還要好的印刷廠、印刷工人,更重要的是美術設計人員。漂亮的煙盒要美術設計,廣告要設計,要畫師畫時裝仕女畫。為“美麗牌”,畫廣告的謝之光,就是一時著名的專畫香煙廣告的畫家。還有不少專門給香煙畫片作畫稿的不知名畫師,這些畫片最為兒童、小學、初中的學生喜愛,因而這些不知名的畫師也可以說是早期的兒童讀物畫家”。因為香煙是大人吸的,而煙盒裏的畫片卻是當年兒童最愛玩的玩具。煙盒裏的畫片是什麽時候開始有的,這個問題恐咱很難確切回答,但可以肯定,在清代光緒末年、宣統年間就十分普遍了。手頭的畫片資料,裏麵畫的三百六十行,就全是梳辮子的。有一張上海瑞華煙公司的畫片,背麵印著龍旗,這是清末大清國的國旗,現代人已很少見到了。
我開始懂得玩香煙畫片,要推回到六十七八年前,即一九三八年左右,那時我虛齡五歲,剛剛有記憶,開始懂事。家住在太原,每天家中客人不少,常常在打開煙盒吸煙時,把煙盒中的畫片順手拿給我玩,花花綠綠,雖然好玩,但我年齡還太小,太幼稚,玩玩就扔了,也不知上麵畫的什麽?第二年冬天由省會太原回到山鄉老家,後來讀書了,同學們也有攢香煙畫片的,鄉下叫“洋片”,或叫“洋畫”。我雖然不是專一地玩這些畫片,但總也不時收集一些,一紮一紮地用線綁起來,放在書箱中。但鄉間吸香煙的少,牌子也不多。再過五六年,到了北京,當時父親已經不吸香煙了,家中也不再像鄉間一樣,準備一些待客的香煙,因而在家中收集香煙畫片,已十分困難了。但在我上學的路上,卻發現了鄉間沒有的東西,一個花白頭發擺小攤買賣舊畫片、舊郵票的老頭,每天放學時,總招引許多小學生、初中生圍著攤子看,這使在鄉間就愛好香煙畫片的我,一下子大開眼界了,他攤上也買、也賣,小朋友三五張、十張八張他都要,兩三個、十來 個銅元的生意。買的價錢稍有高低,但賣的價錢相差就懸殊了。因為成套的香煙畫片,如《水滸》、《三國》、《封神演義》等人物,煙廠裝盒子時,並不平均,有的人物特別多,有的特別少,要配成一套,如《水滸》,一百零八將,常常配到一百零幾了,獨缺三五張,十分難找,這樣,這幾張稀少的就特別值錢了。當年“大聯珠”牌香煙中的畫片攢成全套的,可以換一部自行車,但熟悉的小朋友中卻沒有一個人能攢成全套的,但這個誘惑和幻想也一直在吸引著每一個玩香煙畫片的幼稚的心。我是鄉下孩子初到北京,對於那一種獨缺哪幾張,另一種又獨缺哪幾張,聽同學們和那小販老人講說起來,津津有味,如數家珍,但我常常是茫然的。在這小攤上,人少的時候,老人也給我看過黃邊整套《水滸》、《紅樓夢》人物。我對一個個彩色小人,各種古裝,並不十分感興趣。我在鄉下家中,玩得最多的是哈德門香煙中的戲文畫片,什麽《三娘教子》、《南天門》、《武家坡》、《回荊州》等戲劇人物,鄉下一年幾次唱,因此很熟,也感興趣。印象中有兩張獨特的印刷最精美,好像是薛仁貴、陸文龍,四周有金線花邊,印刷的紙也好。家中每隔個把月就買一大盒香煙“五十小盒”,如現在皮鞋盒大小,來人多時,一天就能得到兩三張畫片,但重複的多,而且始終不知這套戲劇畫片一共有多少張。當時香煙一般都是十支裝的,二十支大盒很少,大盒中放有大畫片,十分難得。我記不清是哪裏得到的,有十幾張印刷精美的風景大畫片,是近似照相的西洋畫,水邊橋的倒影、樹的倒影都十分清楚,我十分喜愛這些畫片,常常一個人拿出來玩,夢想著山鄉外麵的世界。
我為了寫這篇文章,曾討教於比我大十來歲的老友,請他們寫信告訴我一些回憶,以補我記憶之不足。這幾位朋友都是老上海:他們是外國語學院退休的周退密教授,出身上海名門,其尊人是舊上海“○○一”號汽車擁有者。他認識美麗牌香煙法律糾紛的當事人及其孩子。第二位是曾在林語堂主辦的《論語》時代就出名的作家周劭先生,他是華成煙公司老板戴耕莘先生公子戴龍翔在東吳大學的同窗好友。第三位是畫家錢夷齋(名定一)老先生,是不少當年著名香煙廣告畫家的好友。幾位老人都告訴我不少故事,現將夷齋先生信抄兩段在下麵:煙草公司當時在聽裝或匣裝香煙(當時隻有十支裝硬匣,尚未風行二十支軟匣)內,都附入一張香煙牌子,上麵都印有單色或彩色的圖畫或照片。如明星照和風景照片,但多數是畫的《三國誌》和《封神榜》人物,每張一人,也有戲出多人場麵,還有花鳥及民間風俗等畫麵,內容極為廣泛,數量也龐大,有的一整套要一百多張。以後不乏收集香煙牌子的收藏家。我曾在四十年代在孟德蘭路(今江陰路)一姚姓家(忘卻名字)看過他收藏的各種香煙牌子,有數萬種之多,而且大多是整套的,大小各不相同,真是洋洋大觀。所以在抗戰前,像我在幼年時,都有收集香煙牌子的愛好,孩子們玩弄香煙牌子,風氣很盛,直到抗戰爆發前後,香煙匣內才取消了附贈香煙牌子,目前在過去年代盛行的香煙牌子,已難於看到了,已成曆史陳跡。
幾位老年好友都說香煙畫片是在抗日戰爭後消失的,當時戰火紛飛,已無暇及此了。一個小小的香煙畫片也縈係著承平時代的童年歡樂夢,也均破滅於日寇的侵略炮火,幾位老年好友感慨係之。兒童玩的香煙小畫片之外,還有為香煙做廣告的月份牌,夷齋兄也在函中介紹說:除香煙牌子外,香煙公司另外做廣告的方法,就是每年印送月份牌,亦即現在的年曆。當時的月份牌印得很大,有整張,也印得比較講究,民間都把它懸掛室內。內容都是畫的美人,畫得很時髦,也有畫兒童的形象。畫法是用擦筆畫加水彩,用噴筆畫出來。這是專門在月份牌上流行的一種特殊畫法。因此畫麵十分細膩準確,美麗悅目,容易吸引人。但這是商業性的,並非藝術性的。在當時流行全國,極為風行,這種類似月份牌的畫,一九四九年以後還有生產,都改為新內容的月份牌年畫了。在春節專銷農村,近年已衰落。關於香煙廣告月份牌的作者,最早開始於民國初年,由鄭曼陀最早使用這種畫法,所以他是中國使用擦筆水彩噴畫最早的一人。其後有杭稚英、謝之光、金梅生、張碧梧、金雪塵、李慕白,都是擅畫月份牌香煙廣告畫的人,其中杭稚英名望最大,另外謝之光及華成煙公司的張秋寒等,均擅畫報刊香煙廣告(黑白的),名聲很大,謝後改畫國畫,張則專畫香煙包裝。一度在五十年代和我共事過。從老友錢夷齋先生函中,可為本世紀前半的香煙畫片、廣告等等美術從業人員留一曆史資料紀錄,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香煙是高稅率商品,利潤從開始就是很高的,記得有一年年終時天津《大公報》刊載著頤中英美煙公司,一年純利潤四百萬鑲先。先父漢英公看了非常吃驚,從那年春以後就不再吸紙煙,並且自嘲道:“從今年開始,你再賺不到我的錢了。”這時還在鄉下,後來不久,就到了北京(當時叫北平),直到一九六七年去世,就沒有吸過香煙。可是社會上這樣不吸煙的人還是太少了。許多著名學子都吸香煙,魯迅先生不要說了,據知堂老人回憶,青年時,魯迅先生每天早起一醒來先在枕上吸兩支煙再起床,平時和人談話,總是一支接一支的。胡適之先生酒量驚人,而且愛喝酒,後來有個時期卻戒酒了,但仍未戒煙,留下了著名的“縱然從此不飲酒,未可全忘淡巴菰”的名句。隻有知堂老人從來不吸香煙,說: “用看閑書代替吸香煙。”這在當年專講“煙士披裏純”(Inspiration,“靈感”的譯音)(恕我說笑話)的時代,似乎也是絕無而僅有的了。上海在本世紀開始,就開過禁吸紙煙的大會,而一百年過去了,卻到處煙霧騰騰,買紙煙比買什麽東西都方便……真是值得人們深思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