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少年時代的工人新村生活--籍貫與方言

(2014-08-27 07:44:04) 下一個




成長於工人新村的我, 從來沒有那種上海市民很容易有的"嫌避", 上海市民對於自己的居住地段十分的敏感, 正所謂"上隻角"和"下隻角"的天壤之別, 還算好, 我們家不在意.
按說我們家在上海的這種"地域"(包括居住和原籍)成見極深的環境下, 占了兩條不利因素, 居住在位於下隻角的工人新村, 父母都是那種不會說上海話的"外地人"(雖然他們的戶口在上海已經很多很多年), 去淮海路買東西老是不招營業員待見.
父母對這倒是很不解意, 母親呢, 還多少能說點四川口音的上海話, 因為她的接觸範圍居多是講上海話的, 讓聽著一下就能明白這是來上海很久的四川人, 可老爸則始終一口成都話, 他說在抗戰剛勝利剛來上海時,一次坐電車他覺得應該學著用上海話買票, 開口後, 售票員倒不是挖苦, 不過呢說了他"你還是講你的四川話我能聽得懂, 抗戰我也去了四川好幾年嘛", 老爸很不好意思, 從這天起, 決心不學上海話了, 好在他的工作環境不至於使他不懂上海話而尷尬, 他的同齡技術人員真的很多還會說四川話, 因為到四川抗戰了八年.
不過也因為這個原因, 我們兄弟姐妹都雙聲道, 在家與父母相互之間說四川話, 出門就當然是上海話了, 加之, 我們家雖然是在江南新村, 但這幾棟房子則是另一個研究所的, 居多的轉業軍官幹部是北方人, 技術人員可就是天南地北嘛地方的人都有了, 相互之間的交流, 則是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的確很有必要, 我們的普通話, 就比一般上海市民好那麽一些.
離開這幾棟研究所的宿舍, 清一色江南廠的職工, 如果按籍貫來排列, 應該是寧波廣東為一二名, 上海的寧波人多是大家都知道也很容易理解, 隔得近唄, 可老廣之多也許隻能用廣東靠香港而"改革開放"比較早來解釋, 問題是老廣甚至比上海什麽川沙青浦南匯等本地人還多呢, 而廣東人家裏廣東人之間是那麽的喜歡用廣東話, 所以在我們江南新村裏除了寧波話, 經常聽到誰家老媽在窗口用廣東話吼叫"XX 回來食飯啦", 搞得我們從小就知道用廣東話罵人.
江南新村還有一個小圈子, 一部分福建人, 因為國民黨海軍是福建人當家, 清朝時江南廠就是海軍江南製造局, 廠門口那條路就叫製造局路, 所以該廠職員福建人之多遠超過福建人在上海的比例, 他們相互之間說福建話, 估計是福州話, 大人對孩子是福州話, 小孩對父母是上海話, 所以那麽難懂的福州話, 在我們家附近, 也是經常可以聽到的, 不過我們都是一句不懂, 連福建話罵人都沒學會.
前麵說了, 寧波人多得很, 大人們隻管講他們的寧波上海話, 好在有差別也不算太大, 小孩子們自然是上海話, 由於寧波人實在太多, 寧波話實在太過流行, 所以上海人多多少少都會講些寧波話.
還有就是蘇北話, 上海的蘇北人, 其實是很多的, 由於種種原因, 很多蘇北人從事的職業被認為不是那麽體麵, 所以上海的世麵上對蘇北人不是那麽正常, 因此但凡蘇北人, 一般都會盡最大努力消除被人認出是蘇北人的因素, 口音是最重要的, 但是上海的蘇北人口相當的大, 而且居住相當的集中, 生於上海長於上海卻不會說上海話或上海話帶濃厚的蘇北口音現象非常普遍, 所以我們也都會說幾句蘇北話, 比如蘇北大媽叫兒子回家吃飯是" 小三子, 家去吃飯嘍". 這裏並不涉及對蘇北人蘇被話的歧視, 隻是說明一個現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