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說幾句金陵路--掃街

(2013-10-03 14:41:47) 下一個
小時候的印象裏,金陵路的特點是騎樓,也就是說人行道的上方是由樓房跨過來的,最大的好處是下雨不愁,記得小時候唱的“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嗎?小頭到了金陵路,一樣可以不愁,下雨淋不著。
另外記憶中金陵路的鞋帽店比較多。



是從西藏路拐往金陵路的,先照出路名相片一張,作為證據,也怕自己的腦海裏隻有以前的金陵路, 因為麵孔不一樣啦。


手藝就這些,照相時總有不平,能怪我嗎?地球是圓的呀。
如今把騎樓修飾了一番,好看是好看多了,可味不太一樣了,事務總是要發展的嘛。



這不,上一張右傾這一張左傾,我正是站在中間的。這一段時哪兒我忘了,是沒有騎樓的。



煥然一了新的金陵路,有這麽一家旅店,價格有些曖昧,這旅店按鍾點計時,不免使人想到歪處。



又是一左一右的配對,“可恨人間路不平”呀,這條橫馬路還是記不得是哪條了。看上去張燈結彩的是飯店。



這兒我把廣西路的路名牌子拍得清清楚楚,騎樓也名正言順地站那兒,此處頗有當年景象,除了空調機。



一橫一豎的廣西路照片,就是因為覺得能勾起多些舊日情懷。



好些地方,主要馬路上和大牆後麵的著力差異不少,如這兒,破爛現象依舊存在,也難怪,好話說成“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粗魯點吧,有兩錢買胭脂當然得塗臉上,難不成抹屁股蛋上?



記不得這條永壽路,但這兒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在。



海之星,一家樂器商店,金陵路被專業化了,好多鋼琴店樂器店啥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水漲船高起來了,音樂的市麵被撐起來了。



應該承認,素質教育包括音樂但不是全部,鋼琴的市場恐怕是老金陵路想都想不到的,那年頭或說三四十年前,上海總共才有幾家樂器店?幾家店在賣鋼琴?



我也是所謂老知青,但還是覺得這個店名有點不倫不類,尤其是所謂的英語名,但是可以理解,要吃飯。



好像這兒就是以前買火車票的地方吧?上山下鄉的,支內的大學畢業分配到外地的,外地畢業分來上海的,過年過節的買火車票, 可是大事啊



這兒真有老上海的腔調,除了背後的大樓,這叫做新舊對照。



又是琴行, 金陵路的鞋帽店全變成了樂器店了吧。



福建路口,看,還是琴行




音樂學院的鋼琴係老師開的?就憑這名,生意大概就會好些吧,旁邊那家洋名的呢?



還是琴行,琴啊琴啊琴啊琴。



這些人恐怕就和鋼琴有些距離了吧, 又可能有人說“伊拉是民工呀”,我不是很喜歡聽這種口氣的鄙視民工的話。






踏黃魚車送貨的兄弟,送的肯定不是鋼琴,雖然是在一條“鋼琴街”



想想這些可能和鋼琴關係不大的人,生活得也是自在得很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可能離鋼琴不是很近



快到外灘了



忘記路名了



外灘口口頭,與底下那張作一番比較



政府關門我沒事做,整理點照片發發議論好白相, 有啥毛病敬請提出,不過有話好好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海棠花貓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你有關上海的文章,喚起我許多美好的回憶。小時候在福建路金陵路長大,那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深深刻在記憶深處。每次回去總要去福建路、金陵路、寧海路、浙江路一帶走一走看一看,尋覓往日的舊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