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湘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1 西班牙葡萄牙之行 (八)-- 裏斯本(Lisbon)(下)

(2011-12-02 11:39:04) 下一個
第八天


(P1)早上睜開眼睛時,天已經大亮了。揉著惺忪的雙眼拉開窗簾,近處紅色的房頂和著白色的牆淺黃色的牆深黃色的牆,遠處南岸巨高的基督雕像,還有塔霍河上巨長的吊橋赤裸裸的一下子都湧到了我的眼前。雖然天上很多的雲,大朵大朵的翻滾著,但太陽公公仍然能時不時地露出笑臉。
On


       叫醒女兒,趕快收拾停當,背上相機,出門時還不忘拿上那本導遊的書。出得門來,拂麵而來的涼風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爽!旅館的門口就有公共汽車站,昨天買的AERBUS的車票可管到今天下午4點,我們打算上午轉市內,下午去市郊。在車站等了沒多久,車就來了。輪到我們上車時,我家領導一如既往地走在前麵,順利的找到了座位坐下,我和女兒本來是緊跟其後的,不知何時插進來一位女士堵在了我的前麵,刷卡驗票,驗票機顯示車票無效,她不慌不忙的從錢包裏一下子掏出了4-5 張卡,抽出一張再驗,票無效,再驗一次,仍然無效。她換一張接著驗。我想後麵還堵著一些人呢,我是驗過票的,就輕聲地對她說:“Excuse me”,想讓她稍微的側側身,我就過去了。沒想她看都沒看我一眼,隻是搖搖頭,繼續驗她的票,仍是無效票。我想這人也太無理了,既然你無理,那我也就不君子了,我準備硬擠過去。結果她見我要擠過去,趕緊的把屁股往我這邊一扭不讓我走。她這一扭屁股,讓我突然意識到了什麽,叫了一聲:“No”,伸手就去拽我的挎包。撩起挎包一看,果然拉鏈已全部拉開。嚇得我趕緊把手伸到裏層,我和女兒的護照放在裏麵呢。阿彌陀佛,護照平安無事,嚇死我了。再一扭頭,才發現原來我的身後是兩個男人,這兩個男人的後麵才是我女兒。原來這是一夥人,為偷我錢包而有意的將我們分開了。那知我沒有錢包,我故意的不帶錢包就是怕小偷偷,沒曾想還真遇上小偷了,所幸的是,我的挎包有兩層,小偷的手伸進的是外層。見沒偷成,這女人隻好拿出一張有效票走到中門,車到下一站,這三人趕緊的下車溜掉了。這三人剛一下車,坐在車後麵的一個小夥子連忙走到我們座位跟前,連比帶劃的用葡語告訴我們,那三人是小偷,他看見了那個男的把手伸進我的挎包裏了,要我檢查看看有沒有東西被偷走。跟在我們後麵上來的一個老頭也走過來說,他也看見那男的把手伸進我的挎包裏了。唉,都怪我自己,放鬆了革命的警惕性,看來就是到了資本主義國家,頭腦中那根階級鬥爭的弦照樣地一刻也不能鬆哈。


       我們在凱旋門站下車。凱旋門的北麵就是阿爾法瑪(Alfama)。我們要去的聖喬治城堡(Castle of St. George)就在阿爾法瑪(Alfama)的最高處。阿爾法瑪是裏斯本最古老的城區,也曾經是裏斯本最讓人羨慕的城區。它的名字來自阿拉伯語的al- hamma,意思是噴泉或沐浴。聖喬治城堡曾經是摩爾人的皇家住所,從摩爾人時期起,這裏就是以城堡為中心,沿著山坡往下,擁擠的房屋伴著狹窄的小巷如層層梯田般一直延伸到塔霍河畔。 從這裏包含著的許多重要的曆史景點就可以看出當年的欣榮。可是到了中世紀這裏開始走向了衰落,並延續至今,主要是因為富裕的居民害怕地震而西移,留下來的不是漁民就是貧民。所幸的是, 1755年的地震並沒有摧毀阿爾法瑪,雖然摩爾人時期的房子早已蕩然無存,但城區依然保持著當初古堡般的布局。今天的這裏,曲折的小巷兩邊,彼此毗鄰的房屋緊湊的相擁在一起,成串晾曬的衣服成了門前的裝飾。雖然斑駁的牆壁透露出主人的窘境,但是,從當街的酒吧和餐館裏飄出的陣陣FADO ——一種流行於咖啡館和餐館的葡萄牙典型的帶著憂鬱色彩的音樂,你能感覺得到當地人對生活的追求與活力。


(P2)從凱旋門坐28路有軌電車沿坡而上在有著紅房子這站(Largo das Portas do Sol)下車,雖省了力氣,卻錯過了有著雙座鍾樓的裏斯本大教堂(Se),留下一點遺憾。由於聖喬治城堡在山坡地最高處,剩下的路隻能靠步行了。車站對麵的紅房子是座裝飾藝術博物館(Museu de Artes Decorativas)。裏麵展出的是17和18世紀葡萄牙豪宅裏精美的裝飾。因時間有限,隻好過門不入了。
On


(P3)看看有著100年曆史的拖著一條大辮子的28路有軌電車的風貌,這老車也是老城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呀。
On


(P4)車站的旁邊是個小小的廣場,廣場的中間有一座聖文森特(Sao Vicente)的白色雕像。雕像的不遠處是聖維森特修道院(São Vicente de Fora Monastery)。
On


(P5)廣場的一邊是聖盧西亞教堂(Santa Luzia Church),教堂的露台是遊客喜歡的觀景點。站在這裏放眼望去,近處是錯落有致的建築和一如既往的紅房頂,遠處塔霍河水波光粼粼,微波蕩漾,好一派典型的葡國風光。背景的左邊有著雙座尖頂鍾樓的是聖維森特修道院(São Vicente de Fora Monastery),右邊單座圓形拱頂的是裏斯本最引人注目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的聖茵格瑞西亞教堂(Santa Engracia Church)。
On





(P6)聖盧西亞教堂(The Church of Santa Luzia)的鍾樓。
On


(P7)聖盧西亞教堂(The Church of Santa Luzia)的鍾樓。
On


(P8)這是聖盧西亞教堂後麵靠西邊牆上的那幅陶瓷壁畫,畫中展現的是地震前的科梅西歐廣場(Praca do Comercio)。
On


(P9)這是聖盧西亞教堂後麵靠東邊牆上的那幅陶瓷壁畫,畫中展現的是基督教徒攻打聖喬治城堡。
On


(P10)穿行在通往聖喬治城堡的小巷中,一直爬著坡向上。小巷旁的民居,斑駁的牆壁雖透著貧窮,但街道卻很幹淨。
On


(P11)見縫插針,利用城牆作牆體建房,可見建房者的聰明與無奈。
On


(P12)進了城堡後,從城堡的露台往下看,蜿蜒崎嶇的街道。
On


(P13)從城堡看對麵的Santa Justa電梯和隻剩下框架的卡莫萊特教堂。
On


(P14)城堡內塔之一的奧利西斯塔(Torre de Ulisses)。
On


(P15)遠觀塔霍河。爬上城堡的內塔,可以在城牆上步行。沿城牆步行能看到裏斯本最壯麗的景色。
On


(P16)城堡的內塔和塔霍河。
On


(P17)城堡的內塔和遠處的建築。
On


(P18)參觀完城堡,在城堡旁的一個餐館裏吃中飯,很地道的葡國風味。飯後乘車下山回到鬧市裏。
On


(P19)路邊的雕像。在科梅西歐廣場(Praca do Comercio)乘tram 15去市郊的貝倫區(Belém) 。貝倫區有著較多的博物館和紀念碑,最具代表性的有航海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Discoveries)和貝倫塔(Torre de Belém)。下車後,我們先去遠一些的貝倫塔。頂著似火的驕陽步行,感覺那段路好長好長。
On


(P20)貝倫塔(Torre de Belém)。貝倫塔建於1551-21年,為了加強裏斯本的防守,國王若昂二世(King João II)製定了一項計劃,要在塔霍河口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防禦工事。在三角形的每一個角,都要建有一個堡壘。河的右岸有卡斯卡伊斯的堡(Cascais's fortress),左岸有卡帕裏卡的聖塞瓦斯蒂安堡(Forte de São Sebastião da Caparica),河中就是這座大名鼎鼎的貝倫塔。從1811年的油畫上來看,那時的貝倫塔是在河中,遠離河岸,想必當時的塔霍河要比現在寬得多。貝倫塔雖為軍事上的防禦工事,但建築上卻充滿了象征國王的權力的裝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建立起了新的更現代更有效的的防禦係統,貝倫塔便逐漸失去了其作為塔霍河入口處後衛的作用。盡管它失去了軍事上的防禦作用,但並不影響它發揮出其它的功能,它曾被用作海關監管點,電報站和燈塔。更曾在西班牙菲利普二世成為葡萄牙國王的政治動亂期間(1580年),將其儲藏室改造成的地牢,用作一間政治監獄。最終在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了世界遺產。
On


(P21)經過排隊、買票才能進入到塔裏。站在一層的平台上回望貝倫塔。中間有座麵向大海的聖母子(Our Lady of Safe Homecoming)雕像,象征著保護那些遠航船上的水手們能平安歸來。
On


(P22)靠一層平台頂端角落的一間哨所。
On


(P23)爬上貝倫塔的最上麵,遠處的航海紀念碑,4月25大橋和北岸上的耶穌巨型雕像盡收眼底。
On


(P24)船離不開錨,錨也離不開船。看見錨,就會讓人聯想到船。用錨來做裝飾,也算是對當年航海事業的一種回憶與紀念吧。
On


(P25)海外士兵紀念碑(Monumento Combatentes do Ultramar),這是一座為紀念在莫桑比克,安哥拉和幾內亞比紹1961年至1974年戰爭中死去的葡萄牙士兵而建的紀念碑。紀念碑就緊挨著貝倫塔,我們剛從貝倫塔出來,正巧碰上站崗的士兵換崗,三人邁著整齊的葡式方正步,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
On


(P26)在走去航海紀念碑的路上,經過一個私人泊船的小港灣。隻見藍天之下,桅杆林立,河水清清,魚翔淺底。
On


(P27)湊巧碰上老車遊行,光顧著看熱鬧了,等想起要拍照舉起相機時,隊伍隻剩下尾巴了。
On


(P28)燈塔。
On


(P29)航海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Discoveries)。航海紀念碑建於1960年,位於貝倫塔附近,屹立於海旁的廣場上,氣勢不凡,已成為葡萄牙的象征。該紀念碑為紀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500周年而建。其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隻,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船頭站立者即為亨利,其後為其助手加瑪,兩旁是一些隨同出發的航海家,以及葡國曆史上有名的將軍、傳教士和科學家,頗具氣勢,以紀念葡萄牙300年來開拓海洋的光輝曆史。碑前的地上刻有一幅世界地圖,上麵刻有發現新大陸的日期。在其碑頂,眺望附近的景色和海港風貌,極其明媚動人。
On


(P30)航海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Discoveries)。
On


(P31)航海紀念碑的對麵是熱羅尼姆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
On


(P32)熱羅尼姆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
On


(P33)熱羅尼姆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
On


(P34)位於熱羅尼姆斯修道院靠西邊一側的海軍博物館(Mosteiro dos Jeronimos)。
On


(P35)漂亮的女馬車夫,瀟灑的揮著馬鞭,趕著載著遊客的馬車揚長而去。這就是裏斯本,無論過去多麽輝煌,今天仍必須策馬揚鞭,去追趕時代前進的步伐。
O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