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琅琊台石刻現在已成碎石,山東日照偽造6千年石刻居然是新的 組圖

(2010-04-07 09:09:42) 下一個

秦琅琊台石刻現在已成碎石,山東日照偽造6千年石刻居然是新的  組圖

秦琅琊台石刻
2592 x 1944 - 1052k - jpg
u.artxun.com
由於秦琅琊石刻
480 x 320 - 22k - jpg
blog.sina.com.cn
琅琊台石刻
337 x 431 - 294k - jpg
hudong.com
[秦漢]
358 x 372 - 35k - php
picturechina.com.cn
琅琊台刻石
321 x 309 - 32k - jpg
mingzong.com

秦琅琊台石刻

已有 93 次閱讀  2009-10-18 16:44   標簽琅琊台  石刻 

 琅琊台刻石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東方巡視時,上琅琊山,立了“琅琊台刻石”

來源:www.artxun.com

 現在已成碎石,殘石於1959年移歸中國曆史博物館收藏。琅琊台刻石的清朝前期和乾隆年間兩個傳拓本。

 

這東西似乎是近幾年好事者偽造的

這東西似乎是近幾年好事者偽造的——這個最假:

日照驚現太陽崇拜遺跡

——————這個最假

日照驚現太陽崇拜遺跡

 

山東日照驚現太陽崇拜遺跡(組圖)
送交者: 冬盡春來 2010年04月06日08:01:2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2010-04-06 09:46:27   發表評論

日照驚現太陽崇拜遺跡

在山東日照天台山拍攝的刻有太陽符號的石椅。

據日照文物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位於日照天台市濤雒鎮天台山頂的遠古時期的太陽神祭壇遺址,其文化層深約50-150厘米,包含大量繩紋夾砂灰陶片、紅陶片、白陶片等,可辨器形有甗足、鬲足、豆柄、豆盤等器物殘片。在發現的陶片中,有圓餅狀器物,專家認為這似乎與太陽崇拜有關。山東日照的太陽文化可追溯到遠古時期,是世界五大太陽文化起源地之一,日照的名字就由此而來。

日照驚現太陽崇拜遺跡

在山東日照天台山拍攝的刻有舞蹈圖案的巨石。

日照驚現太陽崇拜遺跡

在山東省日照市天台山,考古愛好者鞠誌國博士(右)向記者介紹石頭上雕刻的圖案和文字。

日照驚現太陽崇拜遺跡

在山東日照天台山拍攝的刻有圖案和文字的巨石。

日照驚現太陽崇拜遺跡

在山東日照天台山拍攝的刻有舞蹈圖案的石塊。

 

小蓮莊碑刻長廊之琅琊台刻石

(2010-02-26 13:59:30)
轉載
var $tag='雜談'; var $tag_code='e22343c52e2d3248693da87e19208806'; var $r_quote_bligid='6527cba30100h8qg'; 標簽:

雜談

分類:史海拾貝

小蓮莊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鎮南柵萬古橋西,是清光緒年間南潯首富劉鏞(字貫經)的私家園林、家廟及義莊所在,因慕元代書畫家趙孟?/SPAN>湖州蓮花莊之盛名與美景,而自名為“小蓮莊”。小蓮莊荷池西岸有碑刻長廊,嵌有《紫藤花館藏帖》和《梅花仙館藏真》刻石四十五方。其中《梅花仙館藏真》刻石凡十四方,刻的卻是聞名的琅琊台刻石。

琅琊台,位於山東省膠南市琅琊鎮,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到此一遊,很是為琅琊風光所吸引,竟然一住就是三個月,並著人建琅琊台,還遷了三萬戶百姓到琅琊台下建立了琅琊城。《史記·秦始皇本紀》對此有詳細記載:“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南登琅琊,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琅琊台下”還專門立碑刻石,頌揚秦德,此即為始皇碑,傳為李斯手書共計496字。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皇帝胡亥登琅琊台,於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從者姓名,以彰始皇成功盛德,複刻詔書於始皇碑旁,即二世碑,共計78字,亦為丞相李斯所書,用筆既雄渾又秀麗,為小篆第一代表作。所以一般研究篆書、篆刻學和學習小篆的人們都十分重視這個刻石,世稱“琅琊台刻石”。

琅琊刻石聞名天下,但曆經劫難。秦始皇頌德碑至北宋時已殘破,蘇東坡守密州(今諸城)登台懷古,親見“今頌詩亡矣,其從臣姓名僅有存者,而二世詔書具在”。後秦始皇碑全毀無遺,二世碑亦迸裂成隙,幸文字損壞不多。清順治間,諸城知縣程澇將二世碑南麵迸裂處磨平,刻“長天一色”四個大字,卻是人為損碑的一大敗筆,令人惋惜。乾隆二十八年,諸城知縣宮懋讓用鐵箍將裂石束緊,保護了石刻。此時,秦碑隻剩84字,後來鐵束斷裂,刻石迸散。1922年,諸城縣教育局長王景祥派視學王培祜兩次到琅琊台,在荊棘叢中尋找碎裂石碑,粘合成一體“竟成完壁”。其後幾經轉存,終於保全,現存中國曆史博物館,成為僅存兩塊秦代刻石中保存最完整、字數保留最多的一塊,實為無價之寶。

琅琊台石刻曆經磨難,曆二千餘年而仍存84字,已實為幸甚,但曆代文人誌士一睹秦碑風采之情不滅,所幸《史記·秦始皇本紀》對刻石內容有詳細記載,試錄如下:

維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以明人事,合同父子。聖智仁義,顯白道理。東撫東土,以省卒士。事已大畢,乃臨於海。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誌。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應時動事,是維皇帝。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憂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鹹知所辟。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皇帝之明,臨察四方。尊卑貴賤,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務貞良。細大盡力,莫敢怠荒。遠邇辟隱,專務肅莊。端直敦忠,事業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欣奉教,盡知法式。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維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至於琅邪。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從,與議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過千裏,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金石,以自為紀。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其身未歿,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於金石,以為表經。”

秦二世的碑刻也有詳細記載,一字不差:

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禦史大夫臣德昧死言: “臣請具刻詔書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請。”製曰:“可。”

由於秦琅琊石刻世無完本,嘉慶十三(1808)八月,清朝文學家嚴可均(字鐵橋)按《史記》全文,仿家藏琅琊台舊拓本式樣摹寫,字形大小悉依真跡。 同治十一(1872)秋,吳興儒商周昌富聘人鉤勒上石,後為劉錦澡所獲,嵌於自家花園的長廊上,才使我們能從中一窺秦碑全貌了。這就是小蓮莊所之《梅花館藏真》碑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