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SR-71 Blackbird“黑鳥”、X-43A

(2010-02-22 04:48:03) 下一個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SR-71 Blackbird“黑鳥”、X-43A

**************************************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
SR-71 Blackbird“黑鳥”
X-43A飛行測試的速度將達到10馬赫
歐若拉(Aurora),在北歐神話中是曙光女神的名字,據傳說,她們都是英勇善戰的女武神,每當她們奔赴戰場時,身上穿的盔甲就會放射出奪人心魄
的美麗光芒。



SR-71 Blackbird“黑鳥”是洛克希德公司應美國空軍的要求於1959年秘密研製一種速度達到M3的軍用飛機。飛行高度達到30000米,最大速度達到3.5倍音
速,這稱之為“雙三”。因此SR-71比現有絕大多數戰鬥機甚至防空導彈都要飛得高、飛得快,說它是最快的飛機一點也不為過。在德萊登飛行研究中
心對X-43A進行了一次長約11秒鍾的飛行測試,其飛行速度高達6.83馬赫,幾乎是聲速的7倍,也就是每小時5000英裏(時速8047公裏)。這次飛行測試創
下了噴氣式飛機最高速度的世界紀錄,而且已於本周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此前的世界紀錄為5馬赫多。



  X-43A無人機采用的是超音速衝壓噴氣發動機,同衝壓式噴氣式發動機一樣,它同樣需要用來自大氣當中的混合壓縮氣體為燃料提供需要的氣體
。目前,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火箭發動機飛行為NASA的X-15飛機,其速度為6.7馬赫;飛行速度最快的有人駕駛噴氣式飛機是美空軍的SR-71“黑鳥”
間諜偵察機,速度為3馬赫多,X-43A的速度則是SR-71的2倍還多。
  美國宇航局即將於10月份進行的這次X-43A飛行測試的速度將達到10馬赫,也就是聲速的10倍,即每小時7200英裏(時速11587公裏),它將開創噴氣
式飛機的新時代。



  美國宇航局稱,X-43A的超音速技術將應用到未來的超音速導彈、超音速飛機、可回收單級或者兩級軌道運載火箭當中去。
2006-10-27 0:14:20去年6月,美國宇航局試飛了一種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飛機。這種代號為X-43A的新型無人機機身長約3.65米,體重1.2噸,樣子像個黑色
的衝浪板,研製耗資2.3億美元。飛機的設計最高時速將達到音速的10倍,也就是10馬赫!可惜在首次試飛中,由於助推器失靈,X-43A升空幾分鍾就
掉進太平洋和魚蝦做伴了。
科學研究也需要前仆後繼。11月,X-43A再次試飛。一架經過改裝的B-52B重型轟炸機機翼下掛著一架X-43A飛機和一枚飛馬助推火箭從加州的愛德華
茲空軍基地起飛。很快,B-52B上升至1.2萬米高空。這時,和X-43A捆綁在一起的飛馬火箭點火,它們脫離B-52B轟炸機,由飛馬火箭把X-43A推到大
約2.9萬米的高空。接下來,X-43A脫離飛馬火箭,自身發動機點火,開始以1萬千米時速獨立飛行。約10秒後,飛機燃料耗盡,飛機繼續滑行了6分鍾
經過1368千米的距離墜入太平洋。被落海時的撞擊力徹底摧毀。



這是個曆史性的時刻,X-43A創造了9.7馬赫的速度,前無古人,世界最快!
但是X-43A超高速飛機隻是美國宇航局Hyper-X計劃的一部分。它要真正用於太空航行還得等25年。那時,真正意義上的超高速飛機體長將達到60米
,能通過跑道自行升降,飛行速度高達10馬赫以上,從而為人類航空史揭開新的一頁。
超級發動機
能以近10倍音速飛行,它的超級發動機功不可沒。一般飛機引擎的葉片會因為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高速而損毀。所以X-43A用的是新型引擎,基本上
就是一條一體成型的空管子。當X-43A在被飛馬火箭助推到3馬赫以上的速度時才能點火發動。這時,被推逼進入機內的空氣就被壓縮,和氫燃料混
合,然後在壓縮的氣流中點火,向後噴出熱氣,產生強大推力。這種發動機隻排出水,而沒有其他廢氣,還挺環保。
這種引擎的設計當然極為複雜,工程人員花了40多年的時間才完成。科學家認為,配備這種引擎的飛機,速度幾乎有無限的可能!而且由於它靠大
氣層中的氧氣助燃,就可以省去如今的飛機上配備的巨大的氧氣箱。這就使得飛機能夠更輕便,有更大的載重空間,飛行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X-43A試飛成功,標誌著人類進入高超音速飛行時代。要是民航客機也有這麽快,那從上海飛到北京就隻要7分鍾!環遊全球隻要5小時!太空旅行也
會更便宜更方便。也許你將來還可以乘坐地球和月球或與太空站之間的航班。可有專家說,高超音速飛機並不適合民用。因為高速飛行能產生高溫
、極度加速這些讓乘客不舒服的問題,因此這種飛機將來最大的可能是運用在太空探索和軍事上。
現在的王牌隱形戰機也許不久就會被識破,因此將來的轟炸機,就要靠速度獲勝。美國已經計劃研製一種速度高達5~7馬赫的戰略轟炸機,這種有
人駕駛飛機使用普通跑道,能攜帶5.5噸彈藥,在兩小時內打擊世界任何角落。不過,這種超級轟炸機還要20年左右的研製時間。
而科學家認為把X-43變成轟炸機也不困難。現在,美國軍方已經在利用風洞測試這架飛機,以評估它可以裝配哪種導彈。這玩意飛得太快,任何一
種導彈都對它望塵莫及。高超音速技術將使空軍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的太空軍隊。所以美國人得意的說:“我們可以給某個人打個電話說:“嘿,我們要去
炸你了”,而他們將隻有等著挨打的份兒了。”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

國別:美國
類型:偵察機
型號:“極光”/“曙光女神
簡介: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偵察機(Aurora),又名“極光”,是美國續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之後新一代戰略偵察機。盡管美國官方一再否認該機的存在,但有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該機已存在多年。
機體:
據現有的資料表明,“曙光女神”高超音速偵察機平麵是一個有著75度後掠角的巨大三角形升力體。側麵則是形似一鷹喙的巨大流線體。兩具組合循
環發動機在機腹部沿飛機長度方向一直向後延伸和三角翼緊密融為一體,在機體前下方形成一個龐大的“斜曲麵”。這種設計主要是為組合循環發動
機的進氣所設計的,雖然這樣設計無疑會產生相當巨大的阻力,但是卻有利於氣體在進入進氣道前的壓縮,並能引導廢氣膨脹。而且,因為氣體在
飛機底部受壓還可使飛機獲得最大的升力。這是傳統的飛機所沒有的。而且其獨特的翼身融合可以儲放大量的燃料及降低摩擦阻力。“曙光女神”所
獨特的三角體本身就是一個升力麵,對亞音速、跨音速及高超音速的飛行都比較有利。而且,其尖銳後掠的前緣,也能像邊條翼一樣使飛機增加渦
升力。在三角體的後緣,有兩個麵積較小的全動式的的雙垂尾,起到穩定及操縱飛機的作用。據推測,“曙光女神”偵察機全機長為32米,高為7米,
全載重為83噸,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燃料。

發動機:

“曙光女神”偵察機的設計最高巡航速度為6馬赫左右,而如采用普通的發動機是無法達到這樣高的速度的。隻能用衝壓噴氣發機。在飛行速度達到3
馬赫以上時,空氣的衝壓比可達到37,在這種情況下,發動機再用壓縮機顯然毫無意義,直接噴注燃料即可。所以衝壓噴氣發動機的結構異常簡潔
,僅由進氣道、燃燒室及噴管組成。衝壓噴氣發動機雖然有著推力大、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等優勢,但現實中限製其使用的一個根本前提是,除非飛
行體在做超過3馬赫的高飛運動,否則衝壓噴氣發動機不起作用。為了解決“曙光女神”在低速飛行時的問題。設計師們利用了美國空天飛機X-30的動
力研究成果,結合火箭推進等技術,設計出組合循環發動機。目前組合循環發動機的具體情況目前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種高效的發動
機。解決了“曙光女神”在長時間高馬赫下的持續飛行和在起降時低速飛行的動力問題。

還有一種是X-43A
去年6月初,美國宇航局試飛了一種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飛機。這種代號為X- 43A的新型無人機機身長約3.65米,形如衝浪板。飛機的設計最高時速
將達到音速的10倍。但在首次試飛中,由於助推器失靈,X-43A升空幾分鍾後即墜毀。不過美國有關方麵並不打算就此放棄,表示會繼續這一新型
無人機的試驗。X-43A 因而有望成為第一個以極超音速的速度飛行的作戰飛機。

目前飛的最快的應用在實戰裏的飛機應該是美國的sr71黑鳥,時速3.2馬赫。

眾所周知,美國在搶占軍事科技製高點上一貫不遺餘力,而且尤其在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方麵,其更是注意更新換代,傳承交替,以保持其領先地
位。美國之所以如此重視這方麵工作,在冷戰前是主要針對蘇聯,冷戰後,美國又將兩極爭霸的矛頭人為的鎖定在中國身上。隨著美軍的SR-71退役
,U-2從明年開始也將陸續退役,如何彌補空中偵察的空白是美軍近些年來關注的重點,而“曙光女神”技術的日臻成熟,無疑將為美軍提供一個理想
的戰略偵察替代工具。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歐若拉(Aurora),在北歐神話中是曙光女神的名字,據傳說,她們都是英勇善戰的女武神,每當她們奔赴戰場時,身上穿的盔甲就會放射出奪人心魄
的美麗光芒。
  而一段時間以來,並非地處北歐的英國,卻也在天地交界之間出現了一道神秘的歐若拉之光。據英國《衛報》6月24日的消息就透露,長期以
來,英國的民眾都曾以為經常於黎明時分,在蘇格蘭的一些地區出現的一些神秘光芒是飛碟光臨地球。而其實,這是美軍在英國的空軍基地秘密試
飛一種代號為“曙光女神”的先進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
  盡管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都一再否認這種飛機的存在,但大量目擊者和其他事實證明,美國進行這項秘而不宣的計劃已經行之有年。
  1985年2月,在美國防部向國會提出的1986年預算報告中,包含了一份非機密的武器采購文件。其中“戰略偵察”分類中,在U-2偵察機改良型TR-1
的項目之下,有一個名為“曙光女神”的項目第一次引起了外界的興趣。這個項目特別之處在於,U-2偵察機改良計劃在1986財政年度僅要求8000萬美金
的預算,但是1987年度卻突然劇增到22億美金,其中巨額的資金空白,自然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對此,軍事專家解讀,認為唯一的解釋
就是這架飛機的發展已經隱藏在機密預算中多年,接近發展完成,此時要求巨額的公開預算以投入生產線,所以,從那時起,曙光女神就應該已經
出現在天邊了。





  根據目前公開搜集的資料,軍事科技界是這樣描述“曙光女神”的神秘麵容的:她是一個有著75度後掠角的巨大三角形升力體,側麵則是形似一
鷹喙的巨大流線體。機長為32米,高為7米,全載重為83噸,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燃料。兩具組合循環發動機在機腹部沿飛機長度方向一直向後延伸
和三角翼緊密融為一體,在機體前下方形成一個龐大的“斜曲麵”。“曙光女神”所獨特的三角體本身就是一個升力麵,對亞音速、跨音速及高超音速的
飛行都比較有利,而且具備很強的隱形效果。該機可能使用液態甲烷燃料,飛行高度可達創紀錄的36000米,航程預計達到1萬公裏,經過空中加油
後,可以飛抵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實施空中偵察。
從時間上推算,“曙光女神”的研製時間已經應該有將近20年時間,而在這漫長的研製過程中,其不斷引起過世界各大媒體的關注。早在1988年1月,
美國《紐約時報》就刊出了美國研製新一代高速隱形偵察機的報道,報道宣稱這是一架能以5馬赫在10萬英尺高空飛行的偵察機。文中,一位不願
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指出“使用SR-71時,他們知道我們在哪裏,但是碰不到我們。但使用新的科技後,他們甚至不會知道我們在哪裏”。不過該報並
未指明這就是“曙光女神”。
  1988年2月,美國Gung-Ho雜誌的報道則首次叫出了“曙光女神”的名字。報道指出,“曙光女神”是以7馬赫在25萬英尺飛行的超音速偵察機,乘員有
三名,燃料是甲烷,故必須以特殊的KC-135Q油機進行空中加油。該報道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指出:“我們已經開始試飛這種飛機。SR-71與其相
較,就好像是達芬奇設計的降落傘與現代的航天飛機相比。”而一位退役上校則更信心滿滿地表示:“相對於世界航太科技水準,我們的科技使我們
看起來像是外星人。”
  而1992年12月12日,軍事界權威的《簡氏防衛周刊》則獲得了一位名叫吉布森的具有12年從軍經曆的英國皇家偵察兵老兵的目擊證明,吉布森
本人還是國際飛機辨識團成員,因此在辨認飛機上具有比較權威的地位。他表示,當時他在遠在北海的Galveston Key鑽油平台上工作,當天出現了一
架KC-135,兩架F-111,與一架神秘的三角形飛機,他指出該架神秘飛機的後掠角達到75度,而完全不類似任何他所看過的飛機,而這與傳說的“曙光女神”則十分相似。



曙光女神偵察機的設計最高巡航速度為6馬赫左右,飛行在數萬米的高空,而如采用普通的發動機是無法達到這樣高的速度的,隻能用衝壓噴氣發
機(也許是脈衝爆炸引擎?)。
設計師們可能利用了美國空天飛機X-30的動力研究成果,結合火箭推進等技術,設計出組合循環發動機。
這樣的高空高速,基本上是其他戰機、導彈難以追擊的,可以輕鬆進出他國領空進行偵察。





神秘的美國偵察機發展項目
1985年2月,美國向國會提出的1986年預算報告中,包含了一份非機密的武器采購文件。其中「戰略偵察」分類中,正好在U-2偵察機改良型TR-1的項
目之下,有一個名為「曙光女神,(Aurora,也可以翻成極光)」的項目引起外界的興趣。
這個項目特別之處在於,1986會計年度僅要求八千萬美金的預算,但是1987會計年度卻要求高達22億美金的預算。
1960年4月27日,包威爾(Powers)駕駛的U-2偵察機在穿越蘇聯偵察任務中被SA-2飛彈擊落。刺激美國發展新的偵察機SR-71,擁有三馬赫以上的高速
,以及匿蹤設計。美國擺脫蘇聯在防空飛彈科技上的進展。然而,軍事科技是無止境的競賽,蘇聯繼續發展更長程的防空飛彈:SA-5,甚至SA-10、
SA-12,以及三馬赫戰機MiG-25.則美國能繼續保持偵察機的優勢嗎?所以此時出現如此钜額的「曙光女神」預算項目,外界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這必
定是SR-71的後繼者。
要超越SR-71的性能,則這架飛機的速度就不隻三馬赫,而應該是五馬赫,甚至更高。而SR-71已經有匿蹤設計,新的偵察機自然不會落後。這份預
算書另一個啟人疑竇的地方是,1986會計年度的預算要求很低,1987年的會計年度的預算要求卻非常高。因此,人們相信,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架飛
機的發展已經隱藏在機密預算中多年,接近發展完成,此時要求钜額的公開預算以投入生產線。故這架曙光女神應該已經出現在美國的天空中了。
神秘的洛克希德公司發展計劃
在完成三馬赫的夢想後,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很自然地把眼光放到更快的速度上。1979年,航空暨太空科技周刊在洛克希德公司的訪問報導中指出,
該公司正在研究一種可在20萬呎高度以四馬赫飛行的飛機.這架飛機將可高速穿透敵境偵察,並將影像及時透過通訊衛星傳回本土。但這架飛機科技
所需的價格將非常高昂,光是可在超音速變換成衝壓推進的噴射-衝壓複合引擎的發展經費就要價10億美金。
然而在1988年,美國ArmedForce期刊分析洛克希德公司的財務狀況後認為,雖然該公司手中有C-5B、C-141、C-130運輸機,以及TR-1偵察機,P-3巡邏機
等訂單,但是該公司收入仍遠大於這些計畫所能提供的收入。則洛克希德公司與其神秘的「臭鼬廠(SkunkWorks)」必定有昂貴的機密研究計畫存
在。
神秘的空軍基地謎團
1989年七月,在美軍愛德華空軍基地附近,出現了神秘的飛行物目擊報告。目擊者看到神秘形狀的斷續凝結尾,有人形容是「香腸狀
(sausagelinkshaped)」,有人形容是「繩結狀(Donuts-on-a-rope)」,現在稱之為「繩結凝結尾」現象。
「繩結凝結尾」現象圖:

隨之而來的是「非常低沉的巨響,好像是巨大的通風管」。從這時候開始,美國加州附近就不斷傳出神秘飛行物的目擊報告。
這種類似脈波的噪音,以及凝結尾,使這個神秘飛行物得到一個渾名:「脈衝者(Pulser)」。
1989年八月19日,愛德華空軍基地北部的居民,聽到連續如同擂鼓的震天巨響,直到25公裏外的的民宅都可以感到震動,人們離開房屋,跑到開闊
地試圖尋找巨響的來源,卻什麽都看不到。附近的老居民形容,巨響的音量直逼當年登月的土星五號火箭。
1990年六月19日淩晨3點44分,美國愛德華空軍基地附近的加州摩哈維沙漠地區,居民被巨大的爆炸聲所驚醒,4點50分又傳出第二聲。所有的報告都
指出聲音來自西北方,但沒有人目擊到任何的爆炸火光或是飛機.
在同樣的時期,美軍機密基地「Area51」所在的內華達洲沙漠也同樣有巨響的「天震(Sky-quack)」天震報告。目擊者的形容非常類似,聲音極低
沈,卻極巨大,通常在淩晨出現.其中有一個目擊者形容:「這是我所聽過最大的聲音,那玩意不是在突破音障,而是在震散我的窗戶!」。
這些空軍基地附近的巨響,可以合理地解釋為某種飛行器突破音速所造成的音爆。然而美國空軍對這些目擊報告卻一概否認有任何所屬軍機在當地
進行超音速飛行。這些否認更刺激了外界的猜測,究竟空軍試圖掩飾的飛行具是怎麽樣的計畫。
繩結凝結尾現象帶來的超音速燃燒衝壓引、擎脈衝爆炸引擎聯想
神秘的「繩結凝結尾」提供了另一個想像空間.為什麽飛行具的凝結尾會是繩結狀?這表示該飛行具的噴氣並不是持續不變的,而是間歇排出的。什
麽樣的引擎會造成這種效果?



在二次大戰中,納粹德國的複仇武器V-1就采用了脈衝引擎。該引擎會周期性壓縮與排氣,故造成特別的嗡嗡聲,而被稱之為「嗡嗡彈」。這種推進
方式如果在凝結尾以上高度運作,是有可能產生所謂的「繩結凝結尾」。
極音速飛行的最大困難在於推進方式。由衝壓引擎飛彈發展史中,可看出極音速飛行時,需要使用極先進的超音速燃燒衝壓技術,才能提供足夠的
動力。
然而,極音速飛彈已經夠難,極音速飛機更難.
因為超音速燃燒衝壓方式隻能在極音速使用,故飛彈可以用強力火箭先推進到極音速,然而大型飛機要推進到極音速,除非像太空梭一樣攜帶大型
火箭,不然就得在次音速先以噴射引擎推進,超音速後換用衝壓引擎,極音速換用超音速燃燒衝壓引擎,也就是所謂的可變循環引擎。
而美國航太總署的「國家太空飛機」計畫的關鍵就是這種引擎的成敗。
但公開的科技領域不存在這種科技能力,不表示稱為「暗黑世界(BlackWorld)」的機密軍事科技領域中也不存在。
故90年代初期的人們相信暗黑世界中必定已經完成超音速燃燒衝壓引擎科技的驗證,過不了幾年,這項科技必定公開化,以迅速推動「國家太空飛
機」計畫的發展。
然而,近十年後的事後諸葛看來,公開的科技領域中,超音速衝壓引擎的科技進度慢如牛步。
美國的暗黑世界如果已經有這種科技,應該早就下放出來給外界,而不是坐視外界重複投資大量經費來從零開始。
不過,近年來的航太界為極音速飛行研究一種神奇的推進方式:「脈衝爆炸引擎(PDE,PulseDetonationEngine)」這種引擎的優點在於沒有任何風扇
葉片、轉軸之類的活動零件,故節省了20%以上的成本。故航太界希望能做為飛彈、無人飛機、或是有人飛機的廉價推進器。這種推進方式有可能
成為極音速推進的解答。
由美國航太總署RobertJ.Pegg與LockeedMartin公司的R.D.Couch與L.G.Hunter所發表的「脈衝爆炸引擎的進氣係統設計」論文中,描述了脈衝爆炸引擎的作
用方式:
1.在燃燒室(也就是爆炸導管)中充滿爆炸性的燃料與氧化劑的混合氣體.
2.在推力牆(也就是爆炸導管前端)引爆燃料混合物,則爆炸產生的震波將沿著導管傳遞.
3.震波在導管中傳遞時,導管充滿了不論溫度或壓力都遠高於外界的燃燒後氣體.
4.當燃燒後氣體從噴嘴炸出時,微弱的應力波反而從噴嘴沿著導管往前傳遞.
5.當燃燒後氣體都離開導管後,微弱的應力波從導管前端反彈,從噴嘴衝出。
6.當應力波也離開導管後,導管內剩下極稀薄的空氣,而可以再度充滿燃料與氧化劑,重新開始爆炸的循環.
其特別的工作原理類似活塞引擎,差別在於活塞引擎利用活塞吸收氣體膨脹的動能來驅動轉軸,而脈衝爆炸引擎利用震波來推動。
脈衝爆炸引擎的氧化劑來源可以選擇由進氣道吸進外界空氣或是由燃料內含氧化劑。
脈衝爆炸引擎既沒有傳統噴射引擎的壓縮葉片,也沒有活塞引擎的活塞組,這表示脈衝爆炸引擎沒有複雜的活動零件,沒有額外的零件重量,因此
可以得到極高的推重比。
除了構造簡單,推重比大之外,另一個優點就是作用原理和速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此可以提供作為極音速的推進係統.
脈衝爆炸的循環頻率影響其引擎單位時間內的平均推力,一般來說,爆炸頻率與產生的推力成正比,故我們可以推算出三音速飛行時,脈衝爆炸引
擎的循環頻率約需要75-100Hz,也就是每秒引爆75-100次。

不過美國航太總署的公開資料顯示,其實驗室內的引擎目前止能達到2Hz左右,距離應用在極音速飛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如同二戰時期的V-1脈衝引擎,周期性的震動很快會破壞機身結構,縮短壽命,使其隻能應用在壽命短暫的飛彈上。而脈衝爆炸引擎更以爆炸
形式推動,故機身結構更是難以承受。此外,燃燒室中沒有任何控製元件可以控製流場狀況,純粹以震波來運作,在無法有效預測與控製流場的狀
況下,就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
故目前有一個研究方向是以精確的高能雷射,以在準確的時間與位置點燃爆炸。
脈衝爆炸引擎的特徵替神秘的目擊事件提供了有力解釋。
循環爆炸解釋了為什麽凝結尾會在固定間隔爆開.
不斷爆炸所產生的震波解釋了「天震」擂鼓般的巨響。而推進到極音速所產生的音爆解釋了巨大的音爆事件。

神秘的音爆與空軍聯絡訊號
美國航空暨太空科技周刊在1992年五月11日,刊出了SteveDouglas在美國德州所拍攝到的「繩結狀凝結尾」,拍攝者形容當時聽到「奇特,巨大的擂
鼓般巨響………巨大低沈的聲音讓屋子與窗戶震動」,「聲音類似火箭的發射,不過更低,而且有穩定的節奏」。
SteveDouglas是一位無線電玩家,當該飛行物經過時,Steve在288MHz偵測到不明的鎖碼信號。而當地北美防空指揮部的兩個頻率260.8MHz與3*.2MHz也
同時有信號出現.在260.8MHz上出現的是傳統的預警機代號「Dragnet51」與不明呼號「DarkstarNivember」與「DarkstarMike」之間的對話。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可能是預警機與該架神秘的飛行物之間的通信。
兩周後,加州西南部的無限電玩家又截收到愛德華空軍基地與神秘代號之間的無線電通話。在通話中,管製員通知代號「Gaspipe」的飛機「你的位
置在81哩,67000呎高」。
全美國唯一能在60000呎以上飛行的飛機隻有SR-71與U-2/TR-1.

然而航空暨太空科技周刊向愛德華空軍基地查證的結果,當天卻沒有任何的SR-71或是U-2/TR-1經過附近的空域。則這架高高度飛行物究竟是什麽?
1992年不斷出現的「天震事件」激起了學術界的興趣。巨響的聲音之大,驚動了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實驗室的地震計。然而聯絡地震偵測網路之後,
卻發現根本沒有地震發生。
加州理工的地震研究員JimMori判斷這是飛行物造成的音爆。他解釋:「音爆的信號是短暫的脈衝,而地震的信號需要較多的時間衰減」。一個可能
是流星造成的音爆,然而「天震」事件集中在星期四淩晨發生,故明顯是人為的固定時程工作造成的。
但向附近的海軍與空軍基地查證的結果,卻查不出有任何軍機在當時進行超音速飛行。
JimMori決定自己追查,在1989年時,JimMori曾經與其他科學家研究太空梭降落在愛德華空軍基地之前所製造的音爆軌跡.
在描述極音速戰機「火狐狸」的小說中,假想蘇聯無法偵察到匿蹤的火狐狸,但卻能追蹤到火狐狸經過所產生的音爆。



在作戰中,偵測音爆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震波到達時,飛機早就經過了。
但用在學術的分析上,音爆仍然提供有用的數據。
在研究計畫中,廣大的地震偵測網路藉由音爆的時間與位置,可以判定出太空梭或是SR-71的速度與路線。



藉由之前偵測太空梭的經驗,JimMori研判神秘飛行物的飛行狀態:「在過去三天中,地震計的紀錄顯示有兩個獨立的事件,表示這些音爆是由兩架
飛機造成的。他們由南到北,以一分鍾的間隔飛越地震偵測網路。其飛行速度推測在二到四馬赫之間,飛行高度推測在一到四萬呎之間.由信號的頻
率推測,飛行物的大小應該小於太空梭。由信號的軌跡判斷,飛機沒有降落在愛德華基地,而繼續往北飛到內華達洲。」
由於沒有民用雷達偵測到神秘飛行物(這表示該飛行物可能有匿蹤能力),故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偵測報告成為最可靠的資料來源。
該資料顯示「天震」的確是由飛行物造成的,而該飛行物飛向內華達洲,也就是Area-51(即神秘的美國第51區)的所在地,更是令人懷疑這是美國
的機密極音速飛機.

由於「天震」的響聲之巨,甚至遠播到洛杉磯,因此如果美國空軍一直企圖掩飾極音速軍機的存在的話,顯然是執行得很失敗。
麵對記者的追問,空軍發言人的回答:「無可奉告」,更讓人們相信「沒有否認,就是承認」。
聯想當時隱藏多年的匿蹤飛機F117A由於一再於夜間飛行中失事,迫使美軍將匿蹤戰機計畫解密,並讓飛行員可以在日間飛行。故新聞媒體相信,
一連串「天震」事件,勢必讓美國空軍認為不再有保密的必要,而將該機密飛行物解密。
將連串的蛛絲馬跡結合起來,新聞界與各國軍事情報分析界拚湊出「曙光女神」實驗機的內情:
極音速,極高高度飛行,使用脈衝爆炸引擎科技;
然而可能技術上不成熟,所以在調整爆炸頻率時,會產生出乎意料之外的爆炸聲,也就是低沉「鼓聲」的來源,此外也有專家認為,這也可能是意
外造成「繩結狀凝結尾」的原因。

在此同時,大西洋彼岸的英國也傳出了神秘高速飛行物的目擊報告。1991年十一月,一位英國的雷達管製員宣稱,值勤時偵測到一架飛機以三馬赫
離開位在蘇格蘭的皇家空軍基地。但當他以電話回報上級時,卻被要求裝作沒看到。在同樣的時間,英國當地也傳出天空傳來的巨響。
熱潮延燒到英國媒體,由於當時正值中東情勢緊張,記者立刻聯想到該飛機必定是極音速飛行的「曙光女神」偵察機,從Area51起飛後,往西在太
平洋上的基地降落加油,再起飛往西到伊拉克進行偵察。在回到本土之前在蘇格蘭的皇家空軍基地降落加油。
目擊疑似曙光女神的報告
1992年二月,有人在加州Beale空軍基地(曾經駐紮過SR-71)發現不尋常的夜間飛行,夜空中出現奇特的鑽石狀排列的飛機燈號。其中一晚,目擊者
更宣稱:「一架KC-135Q加油機先在晚上6:15起飛,緊跟著起飛另一架不知名的飛機.該飛機的機首有一個紅燈,兩個翼尖有白燈,機尾則有特別的
琥珀色燈」,特殊的燈號顯示了其與鑽石燈號的飛行物之間的關係,而其特別的發動機噪音「好像是非常,非常低沈的擂鼓,像是巨大的通風管」
,顯示了其與「天震」主角之間的關係.


二月27日,目擊者看到一架KC-135Q,兩架F-117,與一架不知名的飛機以緊密的編隊起飛.根據翼端的燈號判斷,其翼展約為F-117的兩倍,長度則為
F-117的一倍半。
除了夜間的目擊之外,地麵引擎的試車也被聽到。目擊者表示聽到基地中傳來連串的巨響,巨響的間隔約為2-3秒,並持續了將近半個小時.巨響不
同於爆炸聲,「非常的低沈」、「類似炮聲」。

1990年九月,加州摩達維沙漠,多位目擊者宣稱看到一架類似美國空軍在60年代發展的XB-70極音速轟炸機飛過上空。該機由兩架F-16伴隨,有人甚
至宣稱看到該機後燃器的火光。
1991年五月十日,CNN的記者GlennEmery宣稱看到一架類似XB-70的飛機,不同之處在於其明顯的前翼設計,然而其噪音是「巨大、低沈的擂鼓聲」。
使得外界懷疑這架類似XB-70的神秘飛機是否就是「曙光女神」。
1992年八月五日,聯合航空公司一架由洛杉磯飛往倫敦的波音747班機,在下午1點45分,接近喬治空軍基地附近的空域,與一架神秘的高速飛機擦
身而過.機長表示,雙方的接近速度比一般情況快了兩三倍,相信對方的速度應該超過音速。機長描述對方的形狀:舉升體構形,類似SR-71的前段
機身,但除了某種尾翼之外沒有主翼。目測判斷其機身大小接近F-16,全身黑色。
國防部與空軍否認這是其屬下的機密飛機,但暗示:「我們不是唯一有機密飛機計畫的單位。」
聯邦航空單位調查愛德華空軍基地的雷達資料,沒有發現任何的高速目標,而民航機飛行員工會則抗議軍方飛行器危及民用航線的行動。
1992年12月12日,「詹氏防衛周刊」出現了最戲劇性的目擊報告。報導指出,遠在北海的鑽油平台工作人員目擊了一架神秘的飛行物,該鑽油平台
上空原本就是皇家空軍編號6A的空中加油空域,當天出現了一架KC-135,兩架F-111,與一架神秘的三角形飛機.目擊者之一是皇家觀察軍團12年經驗
的老兵,並曾是國際飛機辨識團的一員,他指出該架神秘飛機的後掠角達到75度,而完全不類似任何他所看過的飛機.

由於目擊者的權威資曆,這項報導立刻引起各方注意,甚至有好事之徒以電腦合成方式複製出當時的情境。不過其合成照片有點謬誤,因為目擊者
指出飛行物的後掠角高達75度,而合成照片中的飛行物的後掠角卻不足。
如同許多機密飛機計畫(例如有名的F-117A匿蹤飛機),目擊報告都有一個特徵:就是大家看到的特徵都不一樣,所以在美軍公布F-117A的真實外形
之前,沒有一個報導正確猜出F-117A的外形。
然而,藉由公開科技領域中對於極音速飛機外形的研究,可以作為判斷目擊報告的參考。
美國航太總署的「國家太空飛機」計畫指出,其外形以機身舉升體設計為主。因為達到如此高速的時候,機身就可以提供龐大的升力,不需要太大
的機翼反而增加阻力。為了降低震波阻力,機身一定非常細長,則其外形可能類似北海事件所描述的高後掠角外形。
然而,美國航太總署也曾進行過所謂的「波行者(Waverider)」的高速飛行具研究計畫。這個計畫認為,極音速飛行的環境變數受震波的影響最大
,故飛行具外形的設計不是追求良好的外表流線,而是追求良好的震波形狀。而研究中指出可以塑造出效率最高的震波設計,卻是接近全翼機的形
狀。
同時,美國航太總署「國家太空飛機」采用機身舉升體設計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其推力係統決定采用超音速燃燒衝壓引擎,所以其必須利用前段機身
塑造出良好的進氣流場。

然而如果曙光女神采用脈衝爆炸引擎的話,還需要受到這種限製了嗎?
聯合航空班機目擊到的類似SR-71前段的飛機,便接近全翼化的描述。
電漿飛行(等離子飛行)的對脈爆衝壓推動飛行的解決
除了推進動力之外,極音速飛行的最大障礙在於其溫度問題.雖然四馬赫,六馬赫的飛彈在軍火市場上已經相當常見,以現有材料就可以進行極音速
飛行,但這些極音速飛行都是短暫,而且不重複使用的「單程票」,並不在乎其外殼承受極音速的高熱超過十分鍾以上的結構問題.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在發展SR-71的過程中,大量使用鈦合金,解決了三馬赫以上持續飛行的溫度問題.鈦合金已是目前所能找到最好的高溫結構材料
,陶瓷材料雖然能忍受更高的溫度,卻沒有結構所需的機械性質.
不過,極音速耐熱問題,也可以藉由震波產生巨大的隔熱盾或者電漿(等離子)飛行來解決.

在冷戰時期,美國研究重返大氣層的洲際彈道飛彈時,一樣遇到了重返大氣層時的極音速高熱問題.傳統的極音速飛行具設計都是細長的外形,以減
小震波阻力。然而50年代的研究發現,重返大氣載具如果采用這種外形,則彈體產生的斜震波在彈頭尖端接觸到彈體,尖端必須以極小的體積去承
受巨大的熱量。相反地,如果把彈頭變成鈍頭的圓錐,則產生的震波會是巨大的正震波而不是斜震波,則空氣撞擊在正震波上產生巨大的熱量,但
熱量卻被震波阻擋了傳遞,使彈體承受較少的熱量。
所以,極音速耐熱問題,可以藉由震波產生巨大的隔熱盾來解決.
然而這方法不完全適用在極音速飛機上,因為正震波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阻力,這給重返大氣彈頭造成的困難不大,但顯然阻擋了極音速飛機的前
進.
然而,利用震波隔熱的想法,未必要利用正震波。
在近一兩年俄羅斯公開旗下一代戰機設計時,俄羅斯學術單位也宣稱其完成利用電漿進行極音速飛行以及匿蹤的研究。這個原理很簡單,利用震波
的目的是要隔絕摩擦生熱,早期的研究顯示如果飛行體前端能夠伸出一根探針,則探針會激起震波,讓飛行體的絕大部分躲藏在震波的巨大隔熱盾
之中。
然而,這種問題的作法在於探針尖端還是會接觸到震波,則震波的高溫會迅速燒融細小的探針。

但是如果能讓探針不會燒融呢?
方法是不用「實體」的探針,而用雷射或是高能電漿來取代。
高能電漿從飛行體的前端射出激起所需的斜震波,則飛行體的全身都受到震波隔熱盾的保護,並且沒有正震波的阻力問題.
強大的電漿源的另一個用途是在機身周圍產生電漿雲,電漿雲可以吸收雷達波,而使戰機匿蹤。
故俄羅斯宣稱其下一代戰機將運用電漿發射器使戰機匿蹤,而不需要采用美式困難的匿蹤外形。
最近俄羅斯Keldysh學研究中心進一步宣稱其電漿匿蹤組件已經可以外銷,其重量不及100公斤,卻可以將戰機的雷達截麵積縮小一百倍。

電漿阻擋無線電波的情形可由太空船返回大氣層時,無線電通信阻斷的情形看出。而利用電漿進行震波塑形的實驗,也可以在美國的航太學術期刊
中看到風洞實驗的情形,甚至利用電漿推進也可以在最近美國航太總署的「DeepSpace」探測太空船上看到。
然而,這些都是小規模,低能量,目前沒有資料可以評估要戰機,甚至極音速飛機上應用電漿需要多大的能量,以及究竟電漿產生裝置是否真的能
縮小到可以實際使用在飛機上。
但電漿(等離子)「理論上」提供曙光女神兩項重要性能目標:「極音速飛行與匿蹤」一種可能的解決之道。
新聞界的爆料
1988年1月,美國紐約時報刊出了高速匿蹤偵察機的報導,報導宣稱這是一架能以5馬赫在10萬呎高空飛行的偵察機.
該報導宣稱不願公開的消息來源指出「使用SR-71時,他們知道我們在哪裏,但是碰不到我們。但使用新的科技(匿蹤),他們甚至不會知道我們在
哪裏」。

不過該報並未指明這就是「曙光女神」。
1988年2月,美國Gung-Ho雜誌的報導則首次指明了「曙光女神」。報導指出「曙光女神」是七馬赫在25萬呎飛行的極音速偵察機.乘員有三名,燃料
是甲烷,故必須以特殊的KC-135Q油機進行空中加油。
該報導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指出:「我們已經開始試飛這種飛機.SR-71與其相較,就好像是LeonardodaVinci的降落傘與太空梭」。
一位退役上校則宣稱:「相對於世界航太科技水準,我們的科技使我們看起來像是外星人」。
1992年五月,美國時代雜誌刊出「曙光女神」的報導。報導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來源指出,這項計畫一開始被稱作「曙光女神」,但現在已經
改名成「老市民(SeniorCitizen)」。有人指出這顯示了美國計畫命名的奇妙幽默,之前「高速」偵察機SR-71的計畫代號是「緩慢」的「牛車
(Oxcart)」,則「動作遲緩」的「老市民」不就可能同樣代表一種高速的飛機?
其他證據

此外,中、俄軍方也公開或者私下透露,在太平洋上空也曾發現疑似曙光女神的飛行遺留軌跡,並會開展針對性的反製裝備的研究計劃,例如俄羅
斯的高空防禦導彈係統計劃和中國的激光武器計劃等,更為曙光女神的存在可能提供了某種證據……
從林奇兵 陸軍下士 加為好友 引用 53樓 2006-11-5 1:05:03  小妹是新丁 請多多關照 QQ;460849710 也來發表一下意見吧  最大速
度:6.83馬赫 最高可30000米 如果從台灣起飛帶"胖小子"飛進大氣層(速度番幾番)來一次自殺式衝擊哪太可怕了.曼哈頓計劃還
記得否.隻要哪飛機一飛臨台灣哪中國官方會做何措施?還會像以前哪樣語氣強硬嗎?
本文內容為我個人原創作品,申請原創加分

happycobra 陸軍少尉 加為好友 引用 54樓 2006-11-5 1:27:15不對
最快的飛要絕對不是它

美軍曾研製過一種達7M的飛機
不過後來停止研究了
wzjxf 空軍中士 加為好友 引用 60樓 2006-11-12 19:16:32美國宇航局(NASA)研製的X-43A極速飛機達到了10倍音速,成為飛機速度排行榜
的新一代霸主!
高超音速神話

在太平洋上空,美國宇航局的X-43A無人駕駛飛機創造了接近10倍音速的新紀錄,創造了新的高超音速神話!


什麽是高超音速?噴氣式飛機的飛行速度經常按“幾倍音速”來計算。在0℃海平麵空氣中,聲音的速度為1192.9千米?小時,每升高1℃,
音速約增加2.16千米?小時。一般客機飛行速度都不超過1倍音速;高超音速飛機是指飛行速度超過音速至少5倍的飛機。10倍高超音速又
是什麽概念?


舉個例子吧,即使是最新型坦克炮發射的炮彈,速度也不會超過2000米?秒,也就是7200千米?小時,而X-43A的速度是炮彈的1.
5倍還多!


長3.65米,翼展(寬)1.5米,衝浪板一樣的X-43A如何能飛得這麽快?秘密就在於它裝備了最先進的高超音速衝壓式噴氣發動機(S
cramjet)。


噴氣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把空氣吸入,與燃油混合、點火,爆炸膨脹後的空氣向後噴出,利用強大的反作用力推動飛機向前。普通噴氣發動機(如
圖)裏,壓氣風扇從進氣口吸入並壓縮空氣,使空氣含氧量和溫度不斷提高,能更好地參與燃燒。壓氣風扇後橙紅色的是燃燒室,空氣和油料的混
和氣體在這裏被點燃,燃燒膨脹向後噴出,推動最後2個風扇旋轉,最後排出發動機外。而最後2個風扇和前麵的壓氣風扇安裝在同一條軸上,因
此會帶動壓氣風扇繼續吸入空氣,從而循環往複。


作為噴氣發動機的“另類”,衝壓發動機的核心在於“衝壓”兩字。“衝壓”是指在飛機高速度飛行時,迎麵的氣流被“逼進”發動機,速度迅速減小的同時壓
力急劇增加(就像高速氣流一頭撞在了牆上)。經過“衝壓”的高溫高壓氣流進入燃燒室,與燃油混合燃燒膨脹後由噴口高速排出,產生推力。因此
衝壓發動機不需要複雜的壓氣機。


而作為衝壓發動機的“新秀”,Scramjet更加技高一籌:當進氣速度(即飛機飛行速度)達到高超音速時,進入發動機的空氣壓力可瞬間提
高幾十、上百倍!這時,高度壓縮的空氣本身含有的氧氣與氫氣就能夠混合燃燒。所以,Scramjet不僅不需要複雜的壓氣風扇,甚至不需
要油料;而且在飛行過程中作為廢氣排出的隻是普通的水蒸氣!


說來容易做來難,X-43A的試飛成功克服了無數困難。


首先由於沒有壓氣機,不能主動吸進空氣,所以衝壓發動機不能在靜止情況下啟動。解決方法是增加一個助推器,使飛行器獲得一定的飛行速度,
然後再啟動衝壓發動機,最常見的助推器為火箭發動機。NASA給X-43A配備了“飛馬”助推火箭。試飛時,一架B-52轟炸機把配有“飛馬”火箭
的X-43A載到高空釋放。接著,“飛馬”助推火箭把X-43A推進到大約7倍音速後脫落,X-43A才能點燃自身的Scramjet引擎。


另外,高空高速狀態下,衝壓發動點火困難和燃燒不穩定;在高超音速飛行時,巨大的空氣磨擦能使X-43A機體溫度達到幾千攝氏度,飛行控製係統
、液壓係統、燃料係統等,都必須能在如此高的溫度下正常運行……這都是X-43A遇到的攔路虎。

11月16日,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一架B-52B重型轟炸機載著一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X-43A超級飛機從跑道上起飛。裝有超音速衝
壓噴氣發動機的X-43A這次飛行有可能打破一項飛行速度記錄,時速可達11265公裏,約10倍音速。而原先的記錄也是X-43A超級飛機在上次試飛中創
造的,時速8047公裏。
曙光女神
被稱為“曙光女神”的高超音速偵察機是美國航空界和軍事界最負盛名的傳說之一,盡管美國軍方一直否認它的存在,但不斷有證據表明它已經存在
多年。
任何防空係統都不是“女神”對手
“曙光女神”的諜影,首先在1985年曝光。在一份美國空軍呈交國會審查的預算計劃書中,在U-2偵察機的改進專案底下,出現了一個被命名為“曙
光女神”的子專案,引起新聞媒體的高度興趣。
這個預算專案,在1986年的預算僅為8千萬美元,但是到1987年,預算額卻急劇提高到22億美元。除了預算大幅增加,可能標誌著已經進入生產線
之外,美國空軍在當時還將著名的SR-71“黑鳥”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退出現役,卻沒有提出接替“黑鳥”的新型戰略偵察機。

根據這兩個證據,人們普遍認為,一種新型的軍用戰略偵察機已經被研發出來,而且即將投入批量生產,隻是美國政府出於保密需要不承認而已
。因此,新聞媒體就以這一架偵察機的預算命名,稱它為“曙光女神”(也被稱為“極光”)。
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許多不明飛行物的目擊報告開始大量出現。無論美國東海岸或西海岸的居民,都陸續領教到這一神秘飛機的威
力。
這種秘密偵察機出動時,往往會產生巨大的聲波衝擊,不隻產生刺耳的轟鳴聲,並且附帶有強大的震波。這種震波被地震學者稱為“天震”,因為
它強烈到內華達州地震局的觀測儀都接收到信號。另外,當“曙光女神”橫越長空,往往會留下類似香腸狀的繩結式凝結尾煙,跟傳統飛機有極大差
異。
這兩種特征,幾乎證明“曙光女神”是一種高空高速軍用偵察機。而且還使用了全新的飛機發動機技術——脈衝航空發動機,以及全新的反雷達隱形
技術。人們估計,融合了最新的航空科技的“曙光女神”偵察機作戰性能驚人,最高時速可以達到6倍音速,飛行高度達到了令人咋舌的3.88萬米高空
。當前全球的任何防空武器係統,都不是“曙光女神”的對手。

曙光女神(又名極光),盡管我國現在被各種各樣的威脅包圍著近的有台灣問題,東海、南海問題,就連印度現在也躍躍欲試(無語)。遠的有美
國的打壓,和俄羅斯的機會主義。但實際上還有很多軍事上的威脅我們對其的威脅意識還不是很強。這裏就說說“曙光女神”。也許她也隻是在美國
第五十一區的試驗品,但也有可能是我們真正的威脅。
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衛星越來越成為重要的偵察工具。有種誤解就是現代間諜衛星 無所不能,沒有什麽能逃的過間諜衛星的眼睛。但顯
然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印巴兩國當年的核試驗 就成功 逃過美軍偵察衛星的監視,而成功試爆。而伊戰也證明,在戰後武器核查中 銷毀的伊
大規模殺傷武器遠遠大於美軍在戰時的打擊成果。
  事實隻能證明一點,衛星畢竟是人造的,衛星永遠沒有人聰明。
  戰略偵查機作為另一個重要的偵查工具,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有時其作用要大於偵查衛星。
  中國自U2偵查機開始,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美軍高空戰略偵查機的現實威脅,讓美國竊取了大量的軍事情況,中國的安全受到嚴峻的挑戰。雖然
建國後陸續擊落數架美製U2偵查機,但顯然美國的戰略偵查機對中國的拍照並沒有停止。
  目前美軍最先進的戰略偵查機並不是SR71黑鳥,而是最為神秘的曙光女神(又稱極光)超高速隱身戰略偵查機。雖然美軍一直否認存在這種偵查
機,但在關於美軍51區最著名的照片上, 明顯可以看到清晰的脈衝發動機飛過後的煙圈軌跡。而在跟外界盛傳曙光女神使用超音速燃燒衝壓噴氣發
動機的傳聞不謀而合。
  而據外電報道,中國近年服役的越地平線超視距(OTH-B)雷達預警係統,多次在太平洋上空捕捉到這個速度高達5至6馬赫飛行怪物的痕跡。至於
曙光女神到底有沒有深入中國本土進行偵查目前隻有天知道。其實這也說明美軍的曙光女神號很有可能已經服役。
  
  有跡象表明,中國軍方認為曙光女神是中國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原因很簡單中國目前沒有武器能把曙光女神擊落的殺手鐧。即使是先進的俄
製S-300V,它的射高隻有30000米左右,而據不可*的消息,曙光女神的巡航高度在30500至36600米之間,最高巡航高度在38000米左右。很顯然,中國
沒有把女神請到地麵來的杆子。
  中國現在麵臨的形勢是很尬尷的,也是很危險的。一方麵是沒有曙光女神進犯中國領空的證據,(目前已知還有沒有報道過有任何型號的雷達成
功捕捉並鎖定曙光女神的成功例子)一方麵又不得不接受國家領土被侵犯的現實威脅。
  但中國並不是唯一的受害國,俄羅斯也同樣受到曙光女神的現實威脅。於是中俄雙方在高空防禦係統上的合作就一拍即合。於是中國版的戰區
高空防禦係統(THHAD)橫空出世。基於兩國的現實威脅與實際情況,目前來看,中俄雙方在這個項目的合作決心是不可動搖的。畢竟曙光女神是現實
存在的,雖然美軍從不承認,但顯然中美俄心知肚明。

  目前來看,這個THHAD係統對中國而 言更加具有現實意義,隨著中國周邊國家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擴散。周邊國家瞄向中國的各種中短程地地導
彈的數量隻多不少。小小的台灣還公然叫囂要攻擊香港,北京,上海。還有那個印度的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公然叫囂印度的導彈可以打到北京。更
別論什麽TMD,NMD。
  如果保障中國本土的安全,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政治經濟目標的安全,已經成為中國空軍防空部隊最為迫切的任務與現實威脅。不然中國無安枕
之地也。
以下轉自http://www.1793.cn/html/200601/20011.html
簡介:
Aurora高超音速偵察機是美國續SR-71戰略偵察機之後新一代戰略偵察機。盡管美國官方一再否認該機的存在,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該機已存在
多年。
機體:
據現有資料表明,Aurora高超音速偵察機平麵是一個有著75度後掠角的巨大三角形升力體。側麵則是形似一鷹喙的巨大流線體。兩具組合循環發動機
在機腹部沿飛機長度方向一直向後延伸和三角翼緊密融為一體,在機體前下方形成一個龐大的斜曲麵。這種設計主要是為組合循環發動機的進氣
所設計的,雖然這樣設計無疑會產生相當巨大的阻力,但是卻有利於氣體在進入進氣道前的壓縮,並能引導廢氣膨脹。而且,因為氣體在飛機底部
受壓還可使飛機獲得最大的升力。這是傳統的飛機所沒有的。而且其獨特的翼身融合可以儲放大量的燃料及降低摩擦阻力。
Aurora所獨特的三角體本身就是一個升力麵,對亞音速、跨音速及高超音速的飛行都比較有利。而且,其尖銳後掠的前緣,也能像邊條翼一樣使飛
機增加渦升力。在三角體的後緣,有兩個麵積較小的全動式的雙垂尾,起到穩定及操縱飛機的作用。
據推測, Aurora偵察機全機長為32米,高為7米,全載重為83噸,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燃料。
發動機:
Aurora偵察機的設計最高巡航速度為6馬赫左右,而如采用普通的發動機是無法達到這樣高的速度的。隻能用衝壓噴氣發機。在飛行速度達到3馬赫以
上時,空氣的衝壓比可達到37,在這種情況下,發動機再用壓縮機顯然毫無意義,直接噴注燃料即可。所以衝壓噴氣發動機的結構異常簡潔,僅由
進氣道、燃燒室及噴管組成。衝壓噴氣發動機雖然有著推力大、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等優勢,但現實中限製其使用的一個根本前提是,除非飛行體在
做超過3馬赫的高飛運動,否則衝壓噴氣發動機不起作用。為了解決Aurora在低速飛行時的問題。設計師們利用了美國空天飛機X-30的動力研究成果
,結合火箭推進等技術,設計出組合循環發動機。目前組合循環發動機的具體情況目前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種高效的發動機。解決了
Aurora在長時間高馬赫下的持續飛行和在起降時低速飛行的動力問題。

******************************
最快的截擊機——YF-12



http://www.chinaiiss.org/military/More_Weapons.asp?SmallClass=&page=18
YF—12A雖然僅以試製3架而告終,但毫無疑問,它仍是“黑鳥”家族排行第二的前輩。
1964年,雖然約翰遜總統在公布“牛車”計劃時,曾以A—11來掩護A—12,並含蓄地透露了當時已開始研製的YF—12A遠程截擊機,但A—12的存在,直
到80年代初才由該機的設計師凱利?約翰遜真正公諸於世。
  “臭鼬工廠”很早就開始考慮把A—12“牛車”改為戰鬥機,但正式研製是從1959年9月開始的。當時,美國空軍取消了北美公司XF—108“輕劍”戰鬥機研
製計劃。XF—l08是在僅以試製而告終的XB—70“瓦爾基裏”轟炸機的基礎上,按比例縮小來研製的一種速度為M3一級的截擊戰鬥機。原計劃該機將裝備
XB—70的ASG—18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和GAR—9空對空導彈(即後來的AIM—47),它們仍由休斯飛機公司繼續研製。
  由於研究、製造和使用經費過於龐大,空軍取消了采用XF—108截擊機的計劃,相應配套的新式武器係統、ASG—18火控雷達和GAR—9導彈的研
製工作也被擱置起來。在行將取消XF—108研製計劃之前,當時正接受A—12研製任務的洛克希德公司說服了美國空軍,用ASG—18火控雷達和GAR—9
導彈來裝備A—12,使它成為一種3倍音速的截擊戰鬥機。這樣做,既經濟又可行。1960年3月16日,凱利?約翰遜向空軍提出了名為AF—12的戰鬥機設
計方案,並簽訂了試製3架飛機的合同。
1962年10月,美國空軍向洛克希德公司提交了AF—12的訂貨書,由此拉開了試製3架飛機的序幕。
  AF—12將A-12的Q艙改為火控係統操作員座艙,是“黑鳥”係列繼A—12B之後的第二種雙座型飛機。除此之外,它與A—12的最大區別在於,由於其
機頭內裝ASG—18雷達,故原來一直延伸到機頭的機身邊條在駕駛艙側麵中斷。並在邊條前端根部設置了紅外跟蹤傳感器。在該傳感器後麵,邊條
下麵機身左右兩側沿縱向設置了4個武器艙,每個可各裝一枚GAR—9導彈。風洞試驗結果表明,切斷原A—12的機頭邊條致使飛機方向穩定性下降,
為此在機體尾部下麵加裝了折疊式腹鰭,並在發動機短艙下麵加裝了固定式腹鰭。1963年8月7日,AF—12的1號機首次試飛,1963年11月26日,2號機
首飛,1964年3月12日,3號機首飛。
  在2號機首飛的階段,這種試驗機仍稱為AF—12。1964年2月,該機被正式命名為YF—12A。就在約翰遜總統宣布A—11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試驗時
,就有兩架已經試飛過的YF—12A正從幹湖基地運往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美國空軍認為,為了對付蘇聯研製超音速轟炸機,必須裝備2倍音速的截擊
機,因此要求裝備93架F—12B。F—12B是計劃中YF—12A的生產型,為增大導彈掛載量,機身有所加長。1965年3月18日,YF—12A首次進行了發射導彈
攻擊試驗,並擊落了Q—2C靶機。
  此後,YF—12A又進行了12次發射AIM—47導彈的試驗。該機還曾在另一次試驗中,用ASG—18雷達成功地探測到了飛行在海平麵上空457米高度的
波音公司JQ—47“同溫層噴氣”靶機。YF—12A機翼翼展16.94米,機長3O.99米,機高5.64米,機翼麵積166.76平方米;著陸重量30844公斤,最大起
飛重量56246公斤。雖然它的機體長度比A—12稍短,但機體重量卻增大了。



盡管YF—12A進行了一係列武器發射試驗,並取得了成功,但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以資金困難為由,沒有批準空軍采用該機的生產
型F—12B。結果,YF—12A僅以試製3架而告終。1968年1月,美國國防部發布通告中止執行該機研製計劃,隨之1號機被封存,2號機和3號機則由NASA
一直使用到70年代末。3號機曾在1965年5月1日創造了24468.86米的飛行高度記錄、3331.41公裏/小時的飛行速度紀錄。
  雖然F—12B是計劃中的YF—12A的生產型,實際上並末真正製造過。該型加長了機身,可掛載8枚導彈,內部載油量也增大了。其生產計劃被取
消後,美國空軍打算用由F—106A“三角標槍”截擊機經現代化改進而成的F—106H,來代替F—12,但由於越南戰爭不斷升級而中止。後來休斯飛機公司
將被取消的ASG—18火控雷達係統和AIM—47導彈,發展成了AWC—9火控雷達係統和AIM—54“不死鳥”導彈,並將其裝備F—14“雄貓”戰鬥機,以保衛美國
海軍航空母艦編隊免受蘇聯超音速轟炸機的攻擊。
  RB—12也是原計劃中YF—12的另一種生產型號,但並末進行研製。該機是將A—12機身內部的武器艙改裝設置了旋轉式投放裝置,可攜帶4枚180
公斤級的小型核彈,而且具有偵察能力,故稱為RB—12。此外,YF—12還有一種純粹轟炸機型的B—12方案。上述兩種方案均隻停留在計劃上,並未
進行研製。不過,B—12方案後來被用在了RS—71(公司名稱為RS—12)計劃中。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