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儒之內聖外王

(2010-02-02 10:38:48) 下一個
論儒之內聖外王

“內聖外王”最早出現於《莊子·天下篇》,後來儒家思想借“內聖外王”之名, 對“內聖外王”用儒家思想進行了解釋,將內容換成了儒家思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內聖”就是指用成君子,成聖人的儒家思想來修身養德,懂得儒家思想所要求的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式;“內聖外王”就是以儒家思想所主張的做人和做事的方式和原則來管理家族、治理邦國、最終實現奪取天下而成王的目的。

筆者在其它的文章中多次的論述過,儒家的聖人孔子說:”中庸可以說是最高的道德標準了.”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出自<<中庸>>)和”君子的言行做到符合中庸的道德標準,小人的言行違背了中庸的道德標準.”(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出自<<中庸>>).而所謂中庸就是人們內心的喜怒哀樂和所思所想在表麵上不表露出來,表麵上保持平常的狀態,所以表裏不一,口是心非,弄虛作假,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顛倒黑白等等這些處世和做事原則就都包括在中庸之道的範圍之內;而且,儒家思想主張以自己為核心的等級愛.因此, 用成君子,成聖人的儒家思想來修身養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懂得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這就是儒家思想中的”內聖”.由此可知,儒家思想所說的“內聖外王”就是不擇手段的奪取天下而成王.說的具體一點,對外主張卑躬屈膝,犧牲本國的利益去討好外國,借以提高自己在本國和外國的重要性.對內一麵欺上瞞下,顛倒是非,拉幫結派, 排除異己;一麵愚民弱民,貪贓枉法,不擇手段的欺壓百姓,製造混亂.從而尋找機會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有這種可能性的情況下),通過陰謀詭計或局部暴力的方式奪取政權而成王.因此,儒家思想的” 內聖外王”的最高境界就是指鹿為馬的趙高和篡權奪位的王莽. 趙高篡位失敗導致秦朝滅亡,結果楚漢爭雄,生靈塗炭;而王莽雖然成功但導致群雄並起,不久就被推翻,結果也是經過大規模的戰爭東漢才確立了政權.由此可見,儒家思想所主張的” 內聖外王”,即通過陰謀詭計或局部暴力奪取政權而成王的方法並不能避免戰爭.也許有人會說這樣解釋儒家的” 內聖外王”不合理,因為這違背儒家的”三綱五常”.沒錯,但是不要忘記儒家思想主張”有為”,而且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在這裏也充分地體現出儒家思想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個人的主觀意誌淩駕於一切之上的思想.

然而,這並不是儒家思想的” 內聖外王”的最終結果,也就是說, 儒家思想的” 內聖外王”到此還沒有結束.儒家思想主張用本國有限的利益去滿足外國無限的欲望,這是在不斷地弱小自己和強大對手;而且 儒家思想的“內聖外王”的內容包括齊家,治國,平天下.因此,當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個人的主觀意誌淩駕於一切之上的思想在全社會蔓延的時候,就會出現 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國與國相互戰爭,家與家相互掠奪,人與人相互殘害的人吃人的情況,導致社會的衰敗和混亂,當一個社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是被進攻的最好時機.在中國曆史上,宋朝(宋朝的統治者是漢族)的官方哲學是儒學,結果導致元朝的蒙古族成王;元朝奪取天下之後的官方哲學是儒學,結果導致明朝的回族成王(當然關於朱元璋的民族問題還有爭議);明朝奪取天下之後的官方哲學是儒學,結果導致清朝的滿族成王;清朝奪取天下之後的官方哲學是儒學,結果導致八國聯軍在圓明園玩火.因此,儒家思想所說的內聖外王”實際上應該是在本國內將孔子奉為”聖人”,將儒學作為官方哲學,結果造成不受儒學影響或受儒學影響較小的外族或外國最終成王,這不僅在理論上是合理的,而且(除了明朝有爭議以外)基本上能夠得到宋,元,明,清的中國曆史的支持.由此可見,儒家思想就是名副其實的”亡道”.

眾所周知,現在中國漢字的”國”字是一個”口”字裏麵一個”玉”字,就是說在普通中國人的價值觀中,”國”就象”口”中的”玉”是用來”愛的”;而儒家思想中的”國”則是用來”賣的”.

張哲豪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