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納粹德國:崛起如何成為災難

(2010-01-13 12:30:07) 下一個
納粹德國:崛起如何成為災難

  1945年4月30日,56歲的希特勒自殺。5月7日,存在了十二年四個月的第三帝國,簽下了無條件投降書。5月8日午夜,鏖戰了五年八個月零七天的歐洲迎來了和平。炮火和轟炸停止了,但歐洲已是斷垣殘壁。這對六十年後熱愛自由和和平的人來說,依然是一場揮之不去的夢魘。

  “阿道夫·希特勒是世界曆史上可怕的人物。”一位當代的德國曆史學家如是說。然而納粹德國給世界帶來六十年前的那場浩劫,卻不僅僅是因為希特勒品性的緣故。
  1933年1月30日,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納粹黨從在野黨一躍而成了德國主要的執政黨。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是在危機中執掌大權的。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的時候,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敗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大國。

  可以說,剛剛上台的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麵對的是一個經濟凋敝的德國。可等到戰後,納粹德國的名將古德裏安在回憶錄裏依然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德國在希特勒獨裁之下獲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其中一項就是“失業現象消滅了”。如果不因人廢言,平心而論,這位戰犯的話並不是簡單的自吹自擂。希特勒的執政經曆表明,獨裁統治可不是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麵目可猙。

  1933年希特勒剛上台時,德國經濟幾乎陷於停頓狀態,失業人數高達600萬,如果加上400萬臨時工,算上家屬,德國6600萬人口中,幾乎一半在饑餓和貧困線上掙紮。1933年2月1日,也就是希特勒上台的第三天,他就在廣播電台發表《告德意誌國民書》,聲稱政府要“拯救德意誌的農民,維持給養和生存基礎!拯救德意誌的工人,向失業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全麵進攻!”這不僅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似的政治口號。事實上,通過納粹當局的努力,到1938年德國失業率僅1.3%,而同時美國失業率為1.89%,英國為8.1%,比利時為8.7%,荷蘭為9.9%。用納粹黨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創造了“消滅失業的經濟奇跡”。

  在著力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納粹德國也高度重視社會福利政策。希特勒在1930年就說過,“用警察、機關槍和橡皮棒,不能持久地單獨維持統治”。這不僅是他的思想,也是他的實踐。希特勒上台後大力推行社會保險製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擴大了職工的有薪休假製度,勞動陣線在療養勝地魯根島等地,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建造“力量來自歡樂”旅遊船。僅1937年1年內,全德約有1000萬人參加力量來自歡樂的休假旅遊,“一時間納粹報刊、電台和電影廣為宣傳過去隻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現在納粹德國的工人也成為可能。”德國還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1938年夏天,希特勒甚至聲稱,德國要實現“每個德意誌職工擁有一輛小汽車”。納粹的政治牛皮不完全是吹的。就經濟發展而言,從1932年到1937年,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納粹創造了德國經濟恢複的奇跡。

  這一切無疑使人們在心理上得到一種滿足,從而“把對法西斯製度發泄道德憤怒的政治活動餘地,減少到最低程度”。民眾生活的改善,加上媒體的大肆宣傳和對其他聲音和信息源的封鎖,使得人們產生社會地位提高的錯覺,渙散了民眾內部對法西斯統治的抵抗情緒和抵製力量,而且廣大下層民眾也對它在政治上持順從和支持態度。

  一個始終籠罩在戰敗國陰影中的民族,自然有理由為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就自豪。就連體育,包括1936年柏林奧運會都成為了德國政治宣傳的工具。希特勒親自擔任柏林奧委會大會總裁。他下令用16噸銅鑄了一座奧林匹克巨鍾,建造了一座高達70米的希特勒鍾塔,建了一座能容納10萬人的運動場,建了一個可容納2萬名觀眾的遊泳池,並修建了比洛杉磯奧運會還要豪華的奧運村,而且大肆宣傳德國的“繁榮與昌盛”。為了開好1936年柏林奧運會,希特勒不但允許一些德國猶太人優秀運動員代表德國參加競賽,甚至還任命猶太人沃爾夫岡·菲爾斯特納爾負責管理奧林匹克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希特勒宣布開幕。會場上飄揚著納粹旗幟,德國運動員通過主席台時,行納粹禮,高呼“萬歲——希特勒!”德國第一次通過電視播放了奧運會比賽盛況。當時,希特勒完全有理由稱這是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奧運會。在這次奧運會上,德國獲金牌33枚、銀牌26枚、銅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體育政治和體育民族主義的狂熱,被希特勒發揮得淋漓盡致。希特勒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和平政治家的形象,而很多人也為他所蒙蔽。這一年,他在一份秘密備忘錄裏要求,“德國軍隊必須在四年內具有作戰的能力。德國的經濟必須在四年內具有進行戰爭的能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