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是上海人叫開的
(2010-05-15 16:05:29)
下一個
新式留聲機傳入上海後,作為能夠讓人耳目一新、能夠響亮發聲的“唱戲機器”旋即大受歡迎。對於無緣欣賞現場表演的人而言,幸而有了留聲機和唱片,方才有機會首聽到各種戲曲小調、甚至洋人的縱情大笑。
清末明初的上海,家境寬裕、手有餘錢的人才有能力購置一台留聲機。他們大都是通過謀得利洋行、老晉隆洋行、柏德洋行等代理商精心選購,但也有一部分人通過拍賣行舉辦的拍賣活動購得。
在《申報》刊登的洋行拍賣會的預告中,留聲機和唱片出現在醒目的位置,與“有名頭等金表、搪瓷器、千裏鍾甚至房地產排在一起。一則預告的內容為:“準於十月初一日十點鍾在提籃橋舟山路第十二號A字住宅內,拍賣書樓、大菜間、臥房、洋琴、留聲機器、織絨地毯,以及一應另物。”
“攜唱機”,避暑就靠它
攜唱機、唱片去避暑,是上世紀30年代上海富裕階層一種時髦的消夏方式。林語堂在上海回味避暑的種種益處時,將“你可以帶一架留聲機、或者同居的避暑家總會帶一架,由是你可以聽到年頭到年底聽慣的樂調,如《璿宮豔舞》、《麗娃·栗妲》之類歸入其中”,與“有機會看到蛇”、“整備行裝的快樂高興”、“在黃昏閑話中流露出一切家庭秘史”等並列。
一則“勝利留聲機”的廣告算是給富家子弟休閑避暑除了個新點子——“手提勝利留聲機,消夏娛樂最宜”——“夏日如年,暑熱無聊,試攜手提勝利原唱機一具,約三五有人同至野外或海濱。迎風開唱,其宏大之聲調、激越之情音,至為悅耳,由不覺歡欣起舞者矣。”這種“Victrola”原聲機在當時是新產品,外觀華麗、輕巧,音質悅耳,機內可放10張唱片,非常適合人們郊遊時攜帶。
咖啡館裏給感情細膩客人聽
在一些充溢著慵懶、憂鬱情調的咖啡館和酒吧裏,留聲機是不可缺少的道具。一些內心豐富、感情細膩的客人,常常一邊品味著麵前的咖啡,一邊傾聽從角落裏播放的曲子,對號入座。
林徽因在上海時寫過一個故事:
“三個人說完了要說的話,無言地走到了一條兩條路的交叉點,便分散了。我獨自走到一條冷僻的街上,在盡頭處,看到一盞給人以安慰的燈。那燈的主有者是一個咖啡間,我便走了進去。俄羅斯人開的咖啡間,年輕、帶著柔軟笑容的俄羅斯侍女Ivanova,以及寫滿俄羅斯文的菜單。我要了伏特加,想同Ivanova共舞。但是店裏的留聲機卻破損得無藥可救,我翻到一張“Sending Me Away with a Smile”的唱片,頓時心情暗淡。Ivanova婉拒了我邀她出去跳舞的要求,我要了咖啡,卻是涼的。結完帳後,我重新回到冷僻的街上,心裏想著下一個去處,那裏必得有著熱的咖啡、膩的音樂、粘的舞,而且不會再給一個笑打發開。”
遠東唱片業魁首
上海百代公司的創始人是法國人樂浜生,19世紀90年代來到上海的時候境況頗為潦倒,在南陽橋(今西藏南路近大世界八仙橋一帶)附近沿街設攤播放唱片,這種小攤子當時倒也不少,但樂浜生的生意卻非常興隆。
在諸多小販中脫穎而出,樂浜生確有過人之處。作為一介洋人,他所播放的唱片屬問世不久的新發明,而其他攤販們還基本停留在老式留聲機階段。他還很對揣摩人們的心思,深知路人花數枚小錢無非是為了尋點開心,因此如何設法將主顧們逗笑至為關鍵。在挑選唱片上,樂浜生花費了不少心思,最後選定“洋人大笑”作為主打。隻需10個銅板,即可聽到5個洋人怪聲大笑,“洋人大笑”由是深受歡迎。
不出數年,樂浜生創立了“柏德洋行”,後來改名為“百代公司”。上世紀30年代,百代公司雄踞於徐家匯,職工逾千人,成為中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唱片製造廠。
公司內部管理極為嚴格,幾近苛刻,曾經發生職工因竊取十張唱片而被扭送巡捕房的事情。當工人下班攜帶贓物出場時,被門房發覺,搜出唱片,門房隨即報告賬房,賬房立刻向法租界巡捕房報案。
百代公司邀請女明星錄製唱片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即酬金相對低廉。即使是當時走紅的女明星,如黎明暉、胡蝶、徐來、陳豔豔,每灌一張唱片所得報酬不過百元而已,至多四五百元,較之戲曲界大牌是不可同日而語。這些“名伶唱片”為主的“時代曲”,卻捧紅了一批又一批影視紅星。
潘迪華回憶,老上海的流行音樂可是那時遠東的主導,港台日韓還不知道在哪裏。
人類信息記錄史上,留聲機的發明,實際照相機之後又一革命變革。從此,長風之浩浩、流水之淙淙、奔馬之嘶嘶、戰炮之隆隆、小鳥之啾啾,偉人之南腔北調、名角之千古絕唱、情人之山盟、祖父之遺囑,一切來去匆匆、無質無形之天籟、地籟、人籟,一切或強或弱、或長或短之轟然、嗶然、嚎啕、嗚咽之聲,都可錄之一瞬,存之永久。
上海是中國最早引進留聲機的城市,也是近代中國唱片製作和發行的中心。留聲機和唱片,在近代上海社會中,先後被賦予多重意義,諸如奇巧淫技、奢侈物件、高雅標誌、牟利商品、宣傳利器等。“留聲機”的名字是1890年由上海人叫開的。近代中國第一批唱片是在上海灌製的,弄堂裏飄出留聲機播放的靡靡之音,是老上海特別的風情。《義勇軍進行曲》在這裏灌製,唱片業曾是上海最有特色的產業之一。
英商謀得利公司作為上海經營唱片最著名的公司,生意中最重要一條是西方硬件、中國內容,即在上海本地請著名演員灌音,道地的中國內容,如京劇、徽劇、各盛小曲等,灌音以後送到英國加工成片,再返回上海銷售。這樣,製作在外國,質量有保證,內容為本土,市場受歡迎。
作為中國唱片業中心,上海發行的唱片種類繁多,內容異彩紛呈。就戲曲而言,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戲曲均有發行。歌曲唱片就更不用說,既有時代曲,也有抗日救亡歌;既有創作歌曲,也有各地民謠。老上海發行的唱片,可謂同時代中國音樂、戲曲藝術的原聲寶庫。
《申江服務導報》09/0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