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靖宇將軍犧牲前後

(2010-05-15 16:05:29) 下一個
楊靖宇將軍犧牲前後


——為楊靖宇將軍殉國65周年而作

徐雲蘭


1940年2月23日,孤身奮戰五晝夜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壯烈犧牲。凶殘的敵人割下他的頭顱,又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他的胃裏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竟沒有一粒糧食……

楊靖宇是我黨我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將領。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等職。他率部長期轉戰於長白山麓、鬆花江、鴨綠江畔,活動足跡遍及30個縣。

楊靖宇指揮所部與日偽軍作戰數百次,沉重打擊了日偽軍,擴大了遊擊根據地。毛澤東曾撰文稱讚:“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堅決抗日艱苦奮鬥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高度評價他和東北抗日聯軍,致電讚譽他們為“冰天雪地裏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1937年12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楊靖宇被確定為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委員。

楊靖宇的軍事指揮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敵人膽寒且無奈,因而一直妄想誘使他投降“歸順”。偽滿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協和》雜誌263期登載的《楊靖宇討伐座談會》一文有這樣的記錄:楊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幹不一般,不是一個尋常人物可比的人”。偽通化省的警務廳長岸穀隆一郎,向在場記者解釋為什麽非要勸楊靖宇“歸順”時說,“我們為了讓楊(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轉化,才考慮勸他歸順。”

2 1939年秋季以後,為了消滅東北抗日聯軍,敵人發動偽通化、間島、奉天“三省聯合大討伐”,對抗聯部隊發起長時間的大舉進攻。敵人為能早日抓到楊靖宇這個“大頭目”,調集重兵對楊靖宇部實行野蠻、殘酷的“包圍追擊”,“梳篦式”、“踩踏式”的“討伐”。

對敵鬥爭進入到異常艱苦的階段。僅從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裏,楊靖宇就率部與敵作戰40多次,有時一天打幾仗。楊靖宇充分發揮他的指揮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敵人的圍攻,但由於敵人力量過於強大,我方無糧食彈藥補充,隻能以草根樹皮充饑,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饑困交加,難再力戰。楊靖宇不得不決定各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以保存實力,待機重新集結。

對於抗聯部隊與日寇鬥爭的艱苦程度,彭真同誌曾予這樣總結:“我們共產黨20多年領導的革命鬥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第一件: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第二件:紅軍長征後,南方紅軍的三年遊擊戰爭;第三件:東北抗日聯軍的十四年苦鬥。”

現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時的艱苦卓絕具體是個什麽樣子。曾當過楊靖宇身邊警衛戰士的黃生發老人回憶道:

“天氣嘎嘎冷,我們的棉衣又不齊,有的同誌手腳凍傷了。可是敵人的部隊越集越密,‘討伐’越來越頻繁。就在楊司令他們為解決棉衣問題召集各方麵軍負責人開會研究時,因叛徒出賣,在那爾轟的東北岔一帶被岸穀隆一郎帶領的日偽軍層層包圍,敵兵力達4萬多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機槍大炮,汽車來回運送糧食、彈藥。在我們的正麵,敵人滿山滿穀。為了掩護各部隊分頭轉移,楊司令帶領我們300多人在正麵吸引住敵人,由機槍連開路,生生撕開一條口子。

“但是,當我們經南泊子突圍到了五金頂子時,敵人已經糾集了更多的兵力,我們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難得到個休整的機會。雪地行軍,褲子總是濕的,讓寒風一吹,凍成冰甲,很難打彎,也不知有多沉,邁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爛了,隻好割下幾根柔軟的榆樹條子,從頭擰到尾兒,當作繩子把鞋綁在腳上。衣服,全叫樹枝扯爛了,開著花,白天黑夜都掛著厚厚的霜,渾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涼的。

“這時候,多麽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凍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幹,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別是夜裏,氣溫降到攝氏零下40多度,凍得大樹喀吧喀吧直響,粗大的樹幹凍裂了縫兒,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遠,青煙飄上林梢,敵人就會像一群綠頭蒼蠅一樣撲上來。我們隻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來再也起不來。

“更難的是沒有吃的,不要說糧食啊,連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積雪裏,沒法找,沒法挖,我們隻好吃那難咽的樹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層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嘴裏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強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3 在與敵人反複周旋的過程中,為了縮小目標,楊靖宇又將隊伍化為小組分散突圍,他隻留下十幾個戰士。由於他指揮作戰機動靈活,使敵人始終無法掌握他的行蹤和去向。後來叛徒供出了楊靖宇的行蹤和去向,敵人遂縮小了包圍圈,把楊靖宇和6名警衛戰士圍困在深山。

1940年2月18日,楊靖宇身邊的最後兩名警衛戰士,在向群眾購買糧食和衣服時被叛徒認出,壯烈犧牲,敵人因此更加縮小了對楊靖宇的包圍圈。

曾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的周保中,在《楊靖宇將軍生平事跡》中寫道:“到2月18日,他僅有的2名警衛戰士也在大東溝犧牲。至此,他隻身一人,陷於敵魔爪中。敵人妄圖生擒,但恐偽軍不力,以日寇合圍濛江東南地區,封鎖大小路口,迫他於絕境。在萬分緊迫時,活動於濛江、撫鬆間的曹亞範同誌,獲知他險狀,便率突擊部隊自東南禿砬子、牛槽溝向黃花甸子疾馳,但敵人兵力過厚,曹部也被重重包圍,敵飛機數十架輪流轟炸。2月23日下午,迫近之敵被擊斃者20餘人。敵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還能富貴。’回答敵人的是他手中槍射出的子彈。敵人見招降無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數彈,光榮殉國,時年35歲。時間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時30分。”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戰場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討伐隊已經向他(楊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圍了他。討伐隊勸他投降。可是,他連答應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鍾,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落在地上。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因此,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

4 當楊靖宇犧牲的消息傳來,抗聯一方麵軍全體將士抱頭慟哭。他們攥拳宣誓:頭可斷,血可流,堅決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為楊司令複仇!僅3月2日至6日,一方麵軍在魏拯民、曹亞範、伊俊山率領下,對敵人發起三次拚死攻擊,被敵人驚呼為“打瘋了”的部隊。二方麵軍、三方麵軍也在各自地區頻繁出擊,不斷毀列車、斷交通、阻擊日軍,使敵人屢受創傷。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楊靖宇犧牲地濛江縣改為靖宇縣,保安村改為靖宇鎮,以示永久紀念。人民在靖宇鎮楊靖宇遺體埋葬處修建了靖宇陵墓,舉行了追悼大會,並在群眾強烈要求下,在墓前當場槍決了漢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趙廷喜,為將軍報仇雪恨。抗戰勝利時,我地下黨組織尋找到了楊靖宇的遺首,恭送到東北烈士紀念館暫時寄存,並隆重舉行了公祭大會。

1947年底,楊靖宇的家鄉河南省確山縣解放了。楊靖宇生前曾多次告訴別人,家鄉還有母親、妻子和一雙兒女。當年楊靖宇離開家鄉時,他的女兒馬錦雲剛降生五天,等組織上找到他家時,才得知楊靖宇的母親和妻子早已被國民黨反動派毒打致死,拋下一雙兒女相依為命,那時女兒已經出嫁。當地人民政府立即撥給兄妹倆1000斤麥子,並把楊靖宇的兒子送到開封上工農速成中學。

1957年9月25日,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黨政軍民為楊靖宇隆重舉行遺首恭送儀式,通化市黨政軍民舉行隆重迎歸儀式;1958年2月23日,由通化黨政軍民組成的公祭安葬委員會將他的遺體與遺首對接起來,覆蓋國旗,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送了花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金日成、金一等同誌,也送了花圈、挽聯。大會高度評價了優秀共產主義戰士楊靖宇光輝的一生。會上,悲壯的哀樂聲起,人們吟唱著懷念他的歌曲:“灑熱血,遍地紅,楊靖宇是英雄,萬古千秋留英名,永遠活在人心中……”一時哭聲大作,震撼山崗。

值此楊靖宇殉國65周年和誕辰100周年之際,他的家鄉在中小學校裏創建了100個“楊靖宇中隊”,“靖宇學校”還創作了《我們走著楊靖宇的路》的校歌。子孫後代們將永遠銘記革命先輩楊靖宇的英名和他的事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