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築波二日遊:登築波山,逛築波博物館

(2012-05-04 13:38:15) 下一個

因為老公在築波開會,臨行前做了點功課看看這裏有什麽好玩的,看來築波山是一定要去爬的。從築波車站有公共汽車直達,一車的中老年婦女,個個一身正規的登山衣褲手杖,精神的很。時值秋末,還有一點殘餘的紅葉。

築波山八百多米〔約 2800 英尺〕,是日本名山,以雙峰(男峰,女峰)著名。進門便是個秋菊展覽,和明治神宮的全國性花展沒法比,但可以看出日本人愛花,花功夫培育菊花欣賞花的功夫。

先經過個神社。

每個神社都有一個水壇,上有竹製的水勺,可以舀水。

又是酒壇陳列,這都是本地產的白酒。

可以選擇坐纜車,也有小路走上去。一群幼兒園小孩剛下車來郊遊。

一個小鳥居既是上山路的開始。



森林茂密,沒什麽人,安安靜靜。山道沒有刻意修飾,有的地方是大樹根盤錯交節形成的山路,有些地方簡單的用圓頭訂成台階。



我們遇到一隊年輕人,幾個日本人,韓國人,有一人去過中國,中文講的很好。注意到一對日本夫妻,女的鞋子和我穿的是一摸一樣的 Keen 登山鞋。山路很陡。經過一個小泉眼,立有一牌,日文解釋男女川的來源。

走了兩個小時終於登頂,四周風景很美。



有一塊昭和皇帝上山立的紀念碑。

山頂有兩條小路分別去男山和女山。這是到男山頂上的小廟。

去女山頂的路上,經過一塊蛤蟆石,大家都在撿小石子試圖扔到石縫間,號稱扔到蛤蟆口中有好運。

到女山頂也有一小廟。好多遊人在參拜。

這是一指示牌教你如何參拜。小兒子看後整個旅程見廟就拜,希望將來能多賺錢。

下山我們選擇了另外一條小路,很陡很難走,四肢都得用上。

一路都是景點,有小廟參拜生子的,有拜治百病的。

下山後在神社的廟宇間又逛逛。

出來去乘公車的路上看到一家日本民居,一個老人在打掃院落,在這樣的地方住著真是好舒服嗬。


在築波我們還經曆了地震,淩晨三四點,旅館的木頭地板吱吱嘎嘎的響,我們都醒來,感覺得到樓在搖晃。第二天問旅館前台但語言不通,也問不出個究竟。

我們在築波的第二天,老公開會,我帶著孩子們參觀了築波的科學博物館。築波是六十年代新建的規劃城市,街道寬闊筆直,綠化一流, 很多日本政府部門在這裏。 1985 年世博會就是在這裏。主館就是現在的科學博物館。

一樓是講解基本科學常識,大娃說雖然設備比美國的差但科學知識比美國的博物館更有深度,有很多可以動手的機會。

去二樓的樓梯口兩邊是類似於回音壁的裝置,兩娃一邊一個,隔著一大廳距離,對著大喇叭講話互相可以聽得見。

二樓的陳列主要是材料科學,是日本的強項。

我們租了自行車看好地圖,騎車到日本航天署,相當於美國的 NASA. 但規模小多了。

地方不大,看到一隊一隊的遊人,西服革履由講解員帶著解說。我們也聽不懂。



在築波騎車好開心,人行道這麽寬,還沒什麽人。唯一要適應的是方向左右是反的。



下一站是地質博物館。日本的地質總局, Geological Survey 之類的政府部門都在這個大院裏。這排排銀杏樹金黃金黃的,好多人在樹林中散步照相。



這是地質博物館大門。

 

這是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景點之一,博物館辦的真好,圖文並茂,英文標牌解釋很齊全,各式模型還有互動都很新穎。



這是一進門的礦物陳列。



日本島的地質模型。礦石分布有不同顏色標出。



Kanto Plain 的模型,之間有斷層。按電鈕模型會展示斷層裂開。



元素周期表。



日本島的火山分布,富士山的隆起按電鈕即可展示。



日本島的溫泉分布。



大廳外有仿製的斷層大岩石.( Fold Structure of a Upper Jurassic Strata; Replica of a cliff from Ojika Peninsula, Miyagi Prefecture )



大廳頂上是日本島從 1926 年到 1989 年六級以上地震分布圖,吊下來的小銀球代表了地震地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洪常紫 回複 悄悄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