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俱樂部 (book club)的樂趣

(2012-01-12 10:31:44) 下一個

幾年前我過去一起工作的圖書館同事邀我參加她們新開辦的讀書俱樂部,形式是很隨意的,叫Fluffy Book Club,  意思是隻讀些不太深刻的書,娛樂為主,很多是暢銷書,一個月聚一次,選本地的餐館大家搓一頓。 選書單由大家開,尤其是幾個愛讀書的講起書名一串一串的,對各式作者的作品很熟,其中一同事是專管購買提供給鎮上讀書俱樂部的書,即一個大帆布袋,內有十本書,附帶可以討論的問題,她買來的書袋等於用我們來作實驗,看看效果如何。我參加的目的是平時很少讀英文小說,這個機會可以驅使我一個月讀一本英文小說,還可以與朋友們聊天聚會。 

幾年下來,還真是讀了不少好書。有些書名都記不得了,但情節還栩栩如生,有些書是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有些書寫得太爛, 看不下去就不讀了,幸好可以和朋友分享,有時大家意見一致,有時截然相反,挺有意思的。

想想還是要把一些讀過的好書寫下來,一是為自己的記憶,二來也與愛讀書的朋友分享。這裏挑一些以前讀過的印象深刻的書寫寫。

Olive Kitteridge

2009年普立策小說獎。作者Elizabeth Strout.

講述緬因州一退休女教師Olive麵對空巢家庭和衰老的感歎,她的丈夫是藥劑師還在堅持工作但也逐漸放手退位給年輕人,她是個很複雜的人物,生性敏感,比較胖,不知道如何表達溝通, 讓別人覺得她沒有善意, 她丈夫亨利說從沒聽她說過道歉,她唯一的兒子娶了一個很強勢的妻子帶回家來,小兩口已執意要搬到加州。書裏也描述了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影子裏,沒有察覺到這個小鎮的變遷,但隨著年紀的增加,她的老年生涯很孤獨,她覺得生活對每個人是很不公平的,最後作者說到愛最好不要隨隨便便地丟掉。小說是由13個短篇組成,都有Olive這個人物在裏頭,有些她是主人公,有些她隻是配角,書看得比較沉重,但發人深省。

Hotel on the corner of bitter and sweet.  作者Jamie Ford.

作者是幾代下來的華人。小說的時代背景是四十年代的西雅圖,中國城裏老廣的高中兒子對日本城的女孩同學有好感,還有當時爵士樂夜總會的黑人朋友,主要圍繞著日裔在二戰中被帶去集中營的故事。挺感人的。

Three cups of tea.  作者: Grey Mortenson

這本簡短的小說使作者出了名,號稱是真人真事,作者酷愛登山,平時打點醫院急救員的零工,攢夠了錢就到巴基斯坦去登山。他有一次受傷被當地人救下,住下恢複了一段時間,目睹他們這些貧窮但好客的人們,決定回到美國後要捐款幫助他們。他從零開始,最後做得挺大,成立中亞學院,幫助那裏的村莊建橋,辦學校,雖然困難重重,但他一心一意堅持做下來。讀這種書很大的收獲是對那裏的風土人情有一點感性的認識,對作者的執著也很欽佩。那個地方後來是美國,巴基斯坦,阿富汗打仗非常激烈的地方。前一段有報道說書裏有造假,沒空去關心,也不知真假。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作者 Eric Larson

看完小說查看一下作者才知他寫了挺有名的Issac Storm. 最近聽的一本書也是他寫的,In the garden of beasts: love, terror and American family in Hitler’s Berlin. 發現他的曆史性小說都是引人入勝,可讀性強。小說有兩條主線同時進行,一條是十九世紀芝加哥政要商人建築師們如何把世博會爭取到,以及世博會的舉辦過程和其中的許多有趣的故事,另一條是一殺人犯如何在這期間誘騙殺害從各地來的年輕女子謀財害命。所以故事跌宕起伏,看得放不下手。

All the pretty horses 作者 Cormac McCarthy

這裏高中學生英文課多年來都有選這本書作讀物。作者就住在新墨西哥的首府聖塔菲附近。小說挺有名,得了1992National Book Award. 過去借過聽的書(book on  CD),但可能是讀的人不咋地,第一片就聽不下去。後來才發現要靜下心來慢慢譜品味。才能體會到西部牛仔的節奏。小說主人公是個16歲的牛仔,與祖父住在德克薩斯的牧場,祖父病逝,牧場被賣,他不想搬到城裏去住,而是約了另一個牛仔南下去墨西哥闖蕩, 路上碰到了一個13歲的牛仔,三人結伴同行,遭遇了不少坎坷,後來在一富有的牧場主家幹活,主人公愛上了牧場主的女兒,但家裏反對,也有生離死別,最後是13歲的小牛仔死了,另一牛仔同伴逃回美國,主人公曆經周折也回到家鄉。可以讓人感到年輕人闖世界遇到的艱苦和人性的險惡。這本書也拍成電影了。

Secret life of bees 作者Sue Monk Kidd

這本暢銷書已經拍成電影了。講的是十四歲白人南方女孩麗麗從小沒有母親,跟著父親生活,經營一桃園過著艱苦乏味的生活,總想著她媽媽是怎麽死的。 背景是1964年黑人名權運動開始的時候,麗麗與黑傭進城去參加選舉被警察抓了,黑傭也被打了住進醫院,兩人離家出走,流落到一個有幾個黑人婦女辦的養蜂場, 這位白人女孩第一次體驗到與黑人一起生活,經曆了許多事。 書寫的很生動有趣,極富人情味。隻是我們這的一位大媽是南方長大的,也曆經名權運動,她說小說的想像力太豐富了,書裏的有些事情在當時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

這是我們201112月讀的小說,Oracle in Stamboul。作者:Michael Lucas

小說的年代地點是1880年左右的伊斯坦布爾。正處於大動蕩的前夜。主人公是一猶太人地毯商的女兒,從小愛讀書,聰明過人,生母早就過世,與乏味的繼母和父親生活。她偷偷跟著做生意的父親到伊斯坦布爾暫住在一貴族家。這座繁榮的城市給這女孩大開眼界,她父親意外去世變成孤兒,這家貴族收養了她,她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物,有皇家貴族,美國傳教士,外交官,生意人等等,漸漸地大家發現她是神童,還印證了當時的一個傳說,皇帝聽說了也要她為國效勞。但結尾我們大家都覺得不了了之,有些失望。作者原來是寫短篇小說出生的,第一個長篇還顯得有些稚嫩,但他描寫人物地點氛圍還是很有味道的。

以後有空接著再寫幾本讀過的有趣的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