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救災實質上是快速反應軍演
軍隊是各國救災的主力和首選,原因在於:
1,低成本:
救災成本根本不在軍隊的考慮之列,物資耗費比小型軍演還低得多,因為真正軍演的武器彈藥耗費成本非常高;比如,載重軍用卡車的油耗不及中型坦克的10%,120mm以上普通榴彈炮炮彈每發造價¥5K左右,穿甲炮彈每發造價¥50K左右,近程防空導彈每發造價¥250K-4M(單發70%命中概率,每次至少兩發齊射,可保證90%命中),一次現代戰爭團級規模實彈軍演,物資成本至少在¥100M以上,而人工成本計為零!而且,軍隊救災出現人員傷亡天經地義地就是人人都能接受的責任天職所在。商業救災的Liability顧慮、雇員安全和Operating Cost太高,而民間誌願組織根本沒有起碼的資源和能力。
2,組織紀律性強,執行力強;
3,都是年輕士兵,有體力、耐力和救災短期維持個人生命的的低需求(大大降低了後勤保障壓力)。
對於中國這種人口密度高的地區,一旦受災,必須依靠軍隊以建立突發戰爭野戰(流動)醫院的方式救死扶傷,也必須依靠軍隊以快速反應部隊應急戰備人員和物資調配的形式在72小時之內高效調配資源。中國軍隊有這基本能力麽?雅安救災反映的就是成都軍區的實戰後勤能力。(中國的航母不可能有戰鬥力!因為航母編隊作戰真正依靠的是後勤、物資和人員的組織調配能力!)
中國文化是停留於中世紀的、散漫自由性質的小農文化,沒有理性概念,做事都是引以為樂的出工不出力。工業文明必須以理性為基礎:紀律嚴格、分工明細、組織嚴密、責任感強,在這基礎上才能談得上後勤、組織、管理和效率。中國人沒有管理、被管理和Team-work概念!
Appendix:
左誌堅:關於地震和救災的常見誤區
2008年5月,我剛從國外出差歸來,立即上了去四川的飛機。那次我負責川震南線(映秀—汶川—茂縣)的采訪。我本行是商業報道,但沒想到那次巨災之後,竟成了災難記者。
一年之後,災區回訪,把北線(綿竹—北川—安縣)所有重災區走了一遍。2010年,又逢玉樹地震,再次帶隊去了青海。2011年,四川災區完成重建,三赴災區,那次去了遙遠的青川。同年,日本大地震,調派記者去東京,並在後方組織和協調專題報道。
是的,幾乎每年都在做地震報道。我的意思是,災難其實離我們很近。就在上周六,我剛剛到成都,做川震五周年的回訪,並在映秀住了一天。沒想到剛離開,又是七級強震撼動四川。
這一次,又是舉國沸騰,但一些認知誤區仍然存在。我想就這五年來的觀察,做一些簡單的總結,希望對關心災區的朋友有些幫助和啟發。
一、震中是否就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不一定。
在2008年的災難中,當地震局監測到震中在映秀時,所有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裏。加上映秀道路中斷,天氣惡劣,直升機又無法抵達,這放大了外界的焦慮。又因為映秀離成都非常近,許多民間救援資源就都發往映秀。但另一方麵,人們沒有意識到北川其實更慘烈,整個老縣城被埋。其實當時北川的交通條件比映秀好許多,如果有更多資源投放到北川,或許能救出更多人。
你能看到的重災區,都隻是媒體和官員最容易抵達的地方。你視線之外的地方,有可能更嚴重。
二、救災越快越好?也未必。
速度和效率是兩碼事。比如說,你在第一時間把大量部隊集結到映秀,結果人員傷亡最慘是在北川,那整體救援效率未必就高。我們要的是救援效率,這就要求指揮者必須很專業,而不是很熱血。科學決策更重要。
512那次因為氣候太惡劣,直升機無法獲取完整信息圖,這次就很好,無人機很快拿回了全景圖,這就對指揮者調配救災資源起到很大的作用。完整透明的信息是科學決策的基礎。
三、救人應該靠政府,老百姓不要添亂?這話要一分為二的看。
08年我基本是和先頭部隊同時抵達映秀。部隊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等他們走整整一夜,抵達震中時,能做的事情實在是有限。而且山區道路不暢,意味著大型機械無法進入救人,徒手挖人的效率是很低的。我親眼看到兩位士兵花了很長時間去搬卡住的樓板,卻隻能無奈的放棄。
最有效的救援恰恰是災民自救。無論是時間還是地理位置,都比外來的部隊有優勢。這時候,防災教育就特別重要,平時的演習和組織,在災難真正來臨時,是能救命的。不知道08年之後,四川各地的防災教育做的如何?
四、誌願者最好不要去災區?這個要看是什麽誌願者了。
如果你連山區都沒去過,必要的衝鋒衣、睡袋什麽都沒有,我也覺得沒必要去。但如果你在某些方麵有一技之長,災區可能很需要。比如說,我當時是和廣東的醫療隊同時進的映秀,醫療人員體力未必有多好,但災區很需要啊。
另外,一起同行有四川戶外俱樂部的朋友,他們背70升的包,全部是藥品,送到之後部隊非常感激,當時最基本的消炎藥都缺啊。這些誌願者也沒有停留,送到就離開,給我印象很深。
其實民間資源總歸是越多越好,問題不是誌願者要不要去,而是如何組織起來,讓救援更有效率。這方麵政府應該統籌。
五、紅十字會不放心,我該給誰捐款?我覺得普通個人前三天不需要考慮捐款的事兒。
玉樹地震那次有朋友給我電話,讓我在災區給災民幾千塊錢,回來她給報銷。我說現在有錢也沒地方用啊。其實但凡這種巨災,對人類文明是瞬間毀滅性的打擊,一下打回原始社會。停電停水停電話,錢沒用。最緊缺的反而是物資,可以組織急缺物資盡快發過去。一般來說,前三天,最需要帳篷(防餘震隻能住戶外)、藥品(傷員太多)、電源(沒法住樓裏或者幹脆電廠損毀)、食品和水。
六、我們要給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捐款?不一定,因為受災最嚴重的地方,資金太多,其他地方可能更缺錢。
提到512地震,通常第一時間想起的是映秀、北川,或者還有漢旺。但以我之後回訪的經驗來看,這三個地方重建資金綽綽有餘,因為他們知名度太高。一些不出名,尤其是比較偏遠的地方,其實更缺錢。
這方麵最典型的例子是青川,這個地方離成都太遠,坐車要大半天,山路長又彎,但慘烈一點不弱於映秀,有整個村子被全部埋掉的。問題在於,由於交通閉塞,記者、官員都很少去,曝光不足,捐款企業沒法獲得曝光的機會,官員也撈不到政績,那自然不重視。這種地方往往經濟基礎偏弱,反而更應該救助。
恐怕政府、媒體都無法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隻有專業的NGO才可以。當然企業也可以做的更專業,而不是更熱血。這次雅安地震,我就一直很關心那些尚未被報道的災區。
七、地震局沒有盡責,有人預測了地震,政府不重視?這個是誤解。
我很小時就在科普書上看到說地震是無法精準預測的,現在依然如此。現代的科學隻能讓大家知道,自己是否在地震帶上,知道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保命了。
所以應把主要精力放在防震減災上。隻要地震時房屋主結構不垮,就有足夠時間跑路,小命就能保住。政府的重心應是組織演習、核查建築質量、加強科普教育,但這些不容易出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