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新加坡過春節

(2010-02-18 06:01:54) 下一個

在新加坡過春節

我已是連續兩年在新加坡過春節了。

去年是為了讓女婿回國和他父母過個團圓年,我和老伴早早來了這裏。女兒上班掙錢養家,春節離不開,還帶著一歲多的孩子,我們不來陪她行嗎?第一次在國外過年,很不習慣。春節對中國人來說,那是最重要的節日了。那裏包含著濃濃的親情,包含著遊子對故土無限的眷戀。大年三十前二十多天,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然後是走親戚串門,把那帶著濃濃親情、友情的禮品送來送去。家家把花生瓜子和各種水果擺在茶幾上,熱情地招待親朋好友,那年味就越來越重了。三十晚上固定的節目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我家雖隻我和老伴兩人,可我倆也早早包好餃子,老倆口坐在沙發上,邊嗑著瓜子花生,說著閑話,邊看著春晚精彩逗樂的節目。零點的鍾聲敲響,我們也下樓去,加入放鞭炮禮花大軍的行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把過年的喜慶推向最高潮。雖上了年紀,我倆還是堅持守歲,吃幾口過年的餃子,圖的是個喜慶。正月十五前,親朋好友間還要請來請去,飯桌上說著喜慶的祝願,把人們的情感拉得更近更貼心了。新加坡雖是以華人為主的社會,可為了照顧其他種族的情感,華人的春節和馬來人,印度人的新年並列,都隻在各自的族群過,反到是聖誕節成了舉國歡慶的節日。在這裏,我們是舉目無親,又無新友故交,過得就異常冷清了。年三十下午,女兒說咱們出去吃吧。她帶我們、甜甜和媬姆去了這兒的老北京食堂,準備吃頓地道的中餐。可事先沒予定,沒有空桌。隻好去旁邊的日本餐館。和老北京食堂熙熙攘攘的飯客相比,這兒是門可羅雀。我都不記得那頓日本料理是什麽味,隻記得就那麽幾道菜,花了近千元(合人民幣),我還沒吃飽。女兒那時住在思布仁柔公寓,初五時,公寓物業請來一個舞獅隊,算是沾了點中國年的氣味。

今年春節又是在新加坡過的。與去年一樣,街上平平淡淡,烏節路上什麽布置都沒有。年三十我們老倆口看中央四台的春晚,女婿不感興趣,在電腦上玩遊戲。四周靜靜的,隻有馬路上傳來的汽車轟鳴聲。這和國內形成巨大反差,讓人心裏覺得空蕩蕩的。初一下午,女婿認識的幾家人聚在了一起。這幾家都住在伊思麥竇(中文意思大概是東景苑),女兒也在那住過兩年。是當年女婿抱著甜甜在院裏走時,和看孫子外孫的老太太們先熟起來的,以後幾家經常往來,這次過年又聚到了一起。他們租下了公寓的一個客廳,桌上擺滿了各家做的涼菜。聚餐時,幾家老人自然圍坐在一起。初次見麵的都作了自我介紹。做東的是北京老太太夫婦。老太太年近六十,人精明幹練。老頭人實在,酷愛攝影,不停地給大家錄像。沈陽老太太和我一個屬相,是遼寧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還在辛勤耕耘。她老頭也是從遼大退休,五十八歲時考取駕照。女兒在澳大利亞悉尼時,他還駕車帶全家出遊。另一位北京老太太的姑爺是澳大利亞人,小外孫是漂亮的混血兒,不到兩歲,非常著人疼愛。老外女婿人非常勤快,他伴的沙拉和自製的蛋糕受到大家交口稱讚。這些年輕人的工作,按北京老太太的話說,新加坡是亞洲的航運中心,石油化工中心和金融中心,他們自然是從事石油貿易,海運和金融投資了。看得出,老人們對子女是一百個滿意,自己的生活也蠻有情趣。北京老頭說,他們老兩口每年出去旅遊四次,國內國外各兩次。沈陽老太聽了,直說帶完這批博士生就不幹了,也和老伴去風光風光。我說我們那小地方依山臨海,我們退休後也加入了爬山遊泳大軍的行列。大家也齊聲讚同,說有個好身體,自己晚年幸福,孩子們也幸福。大家頻頻舉杯,祝福健康,祝願年年在這裏再次相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