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蘇揚

在北美漂泊,有時心理很累,夢裏不知身是客,總把他鄉當故鄉.。想找個地方說說話,在煩悶的工作之餘,詩情畫意,陶冶情操。也許人到中年,有了經曆和閱曆.萬事看的很淡了,也許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許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體上我都無法有了很大的改變了,活的自由些沒有野心做
個人資料
朱東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想起大公報》 (農友沈榮慶)

(2017-09-26 14:37:36) 下一個

      日前,行走在四平路的海倫路與栗陽路之間,猛想起這裏原先應有處中國早期最有影響力的報刊之一“大公報”的遺址。(四平路,民國時期稱其美路,為紀念辛亥革命黨人陳其美而命名。)我從農場回滬後在四平路一家企業上班,82年左右,上海為籌辦六屆全運會,全線拓寬四平路,一度四平路公交車停駛,我們上下班就靠11路自備車。有一次也是行走在海倫路與栗陽路之間,被一幢別致的米黃色建築吸引,便駐足端祥。該建築鐵製窗欞圖案精美,簡潔古雅,文飾即非歐式的繁複盤花,亦無荷,桃,蝙蝠類中國元素。仔細一看,原來是用”大公報”三個中文字型組成的圖案。於是對大公報有了深刻印象。但這天,我來回走了幾遍,沒有再見美麗的大公報圖案的窗欞,沒有出現三十年前的驚喜一幕:與大公報遺址喜相逢。
      90年代初,常去粵閩一帶,旅途中不時與港澳人士相遇。他們解悶時翻閱的是香港報刊,其中就有大公報。(解放後,國內大公報己改版成財經類報刊,漸漸淡出大眾視線。)因有幾年前與大公報的邂逅,便借閱翻看,頓覺別有洞天,信息量遠大於當時國內堪稱一流的參考消息。且時值中英在開始97年香港回歸的談判。其所披露的信息,在國內純屬保密消息。因此,更倍感新鮮。
      2000年左右,在四川路一公司任職,午間閑暇,逛書店購得老報人徐鑄成81年出版的《報海舊聞》一書,從中相識了大公報三巨頭,吳鼎昌,張季鸞,胡政之。對他們所堅持的”不黨””不私””不盲””不賣“的四不方針,尤加敬佩。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他們能提出不盲從任何黨派,奉行尊重客觀,言論獨立,不受任何方麵收買的辦報理念,的確難能可貴。
      胡政之,筆名冷觀。他負責大公報的市場經營,為大公報興盛作出卓越貢獻。其獨具慧眼,先後擢用的人才中有範長江(後為我黨卓越新聞工作者),蕭乾(翻澤家,中央文史館長)徐鑄成(建國後,在文匯報主持筆政)金庸(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等等,據徐鑄成回憶,胡政之當年曾斷然開除兩名公開國民黨員身份的員工,以堅持“不黨“原則。彭子岡,徐盈夫婦等當年不可能暴露地下黨身份,反被重用。並堅持發表範長江西北行中對紅軍,延安邊區的係列報道。獨家披露西安事變等等,使大公報名燥一時。41年,獲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最佳外國報紙榮譽獎章。
      大公報當年也發生過一次危機。魯迅去世後,各報紛紛發文悼念,上海的大公報也發表了悼念文章。雖對魯迅極盡讚揚,最後一段文字似有調侃而不敬。頓時與論嘩然。因當時徐鑄成是上海大公報的主編,有人懷疑是其所為,但看行文風格又不是。胡政之知道秘密,發文這幾天徐不在上海,主持筆政的是臨時從天津調來頂崗的王芸生。王知闖禍,立刻噤聲。徐也因別人沒有指名道姓,也置之不理。王芸生解放後,多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並任改版成財經報紙的大公報總編。毛澤東稱其”大公王”。著書《六十年中國與日本》,闡述1871年至1931年中日雙方政情民情。抗戰開始,蔣介石單獨招見上廬山,谘詢政策。中日建交,田中角榮二次提出要見王芸生。王過世後,其子透露消息,稱父親是梅蘭芳票友,而魯迅對京劇中男扮女現象頗有微詞,父親氣不過,在悼念魯迅的文章最後開涮了幾句,事後,十分後悔等等。有人告知徐鑄成,徐笑而不語。同仁知道其反對文人相賤,文人相輕,不屑惹事生非。徐鑄成接掌文匯報,向中央主管宣傳的鄧拓點名要其得力幹將欽本立任其副手。兩人搭擋甚篤,文匯報當年在貫徹雙百方針下,也辦出了很多特色,一直為上海人喜愛。後徐被打成右派,沉寂了二十年,文草後複出。欽本立文革後任世界經濟導報主編,89年去職。此是後話。徐鑄成一直說自己的功底得益在大公報時的曆練。
       2012年,在圖書館看到胡政之孫女胡玫主編的《回憶胡政之》一書,重新勾起對大公報的回憶。想起前幾天在四平路尋大公報遺址未果,昨晚得空,檢索電腦,查到四平路《其美路)有大公報標誌的建築是其員工宿舍,稱”大公園“。又看到一篇文章,講述瞿秋白夫人楊之華與妹妹楊之英相逢於其美路大公園。楊之英女士也有顯赫身世,她曾是國民黨元老邵力子的兒媳,其大夫邵誌剛是共產國際成員,在瑞士遇難,後一直得到公公邵力子厚待,並介紹進步青年,大公報記者吳元坎與之結合……
      斷斷續續記述這些事,主要是希望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的新媒體人能比前輩有更出色的表現,也能辦出份經得起曆史考驗的負有盛名的報紙,暢談國是而順乎民意,關心政治而能助社會進步,宏揚公平正義而能強化民主法製,以犀利的與論監督,蕩滌腐敗,匡正社會風氣,開創國家輝煌未來。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朱東東 回複 悄悄話 二、三十年代,好像是中國曆史上對文人最寬容的時代。因而百花齊放。這可能與園丁太忙有關。大小軍閥,新舊軍閥都有更重要的事要忙。同時,他們還不怎麽熟撚分而治之之術,也就是說,他們還不知道文人管文人是最有效的。49年後,情況不同了。兩岸舵手都分別吸取經驗教訓,幫忙幫閑的也多。遂而兩岸有誌一同,一統於一個喑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