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蘇揚

在北美漂泊,有時心理很累,夢裏不知身是客,總把他鄉當故鄉.。想找個地方說說話,在煩悶的工作之餘,詩情畫意,陶冶情操。也許人到中年,有了經曆和閱曆.萬事看的很淡了,也許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許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體上我都無法有了很大的改變了,活的自由些沒有野心做
個人資料
朱東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寫在9.13:千古立廢循環事 江河無語任東流 (轉載)

(2017-09-13 17:47:18) 下一個

      時間過得真快,恍惚間我的少年時光還在昨天,一轉眼就奔五了。
      我出生的那一年,中國最大的一件事是9月13日一架軍機在蒙古國溫都爾汗墜毀,上麵坐著中國最高領袖的親密戰友、副統帥林帥一家人。
      這一年正是“文革”十年的中間點,但墜機的爆炸聲響後,其實就預示著偉大領袖發動的大革命所包裝的理想主義油彩已然褪色,人們從堅信領袖指引的道路不會錯,到開始懷疑,進而消極地等等大劇的謝幕。
      沒有人知道那位帶著病容、曾指揮百萬大軍從白山黑水打到海南島的元帥,倉皇辭國時是怎樣的一種想法。而他如何辭國是主動還是被脅迫,至今爭議尚多,恐怕將永遠成為秘密了。
      無論事後官方宣傳機器如何為這次事件定性,一個打下一半江山的副統帥決然“叛國”,對偉大領袖的精神打擊自不待說,廣大革命群眾也是震撼的。當然到了中國社會的最底層,樸實的老農總是以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視野來解讀這一震驚世界的大事件。
      我的故鄉一位生產隊隊長召集社員大會,傳達“林X偷了三叉戟叛逃”的消息後,一位老太太非常憤怒地說:
      這個殺千刀的,竟然偷了毛主席三紮雞,毛主席拿什麽補身體呀?
      在湘中地區,“紮”是萬能量詞,相當“隻、頭、個”等等。
      對許多年輕時滿懷激情、充滿理想、相信要解放全人類而跟著領袖鬧革命的老幹部而言,則是無言的傷心。山東日照籍的牟宜之,曾做過八路軍115師山東軍區獨立1旅政委。此時已被打倒,流放到東北改造。他聞說913事件後寫了一首《詠史》:
      寒林落葉歲雲秋,一世英雄寂寞收。
      蕭牆禍端何曾料,宮帷秘事誰與謀。
      權貴廝殺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馬牛。
      千古立廢循環事,江河無語任東流。
      他詩中的感慨很有代表性,恐怕不僅僅是一位115師的老幹部對老長官命運的傷悼。以“詠史”為名諷刺當世是中國詩人的傳統寫作法。將這一大事件放在曆史的長河裏解析,曾經堅信“打破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革命者,發現不過是曆史上一次次上演的君臣猜疑導致的悲劇,也不過是許多朝代出現過因廢立手足相殘的循環。
     “寒林落葉”宣示著肅殺的秋天到來,而林帥的墜落,亦可看成一個標誌性事件:革命的宏大敘事、澎湃激情,最終被中國曆史上屢見不鮮的宮廷鬥爭代替。
      林帥的不服和出逃,頗似漢武帝的戾太子遭遇的“巫蠱之禍”。
      漢武帝晚年,害怕太子即位後滅掉自己的江充等群小,設計構陷太子劉據,先散布流言說有人行巫蠱詛咒天子,爾後在太子宮中掘出了詛咒天子早日崩駕的人偶。父子已生嫌隙的太子不知深居宮中的漢武帝是否還在世,決定放手一搏,矯詔起兵,捕殺了江充。而在甘泉宮的漢武帝聞訊後,相信太子造自己的反了,於是調兵平叛。
      大勢已去的劉據向東逃到湖縣,隱藏在泉鳩裏的一戶人家。後來太子的行蹤泄露,不願意被抓捕受辱的太子上吊而死,二位跟隨太子出逃的皇孫也一同自殺。太子留在長安的妻子史良娣、長子劉進、兒媳婦王翁須、女兒(皇女孫)都在都城遇害,而太子的生母、皇後衛子夫也在宮中自殺。
      因父子相疑,逼死了妻兒,漢武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英明一世的天子如此下場也是令人歎息,但這也是帝製時代最高權力交替的尋常事,隻是於漢武帝父子而言,實在太慘烈了。後來漢武帝醒悟了,誅江充三族,並將其他參與陷害太子的人滅族。下詔建思子宮,以寄哀思。
      漢武帝劉徹和戾太子劉據畢竟是父子,有血緣關係,所以他對親骨肉的自殺感到無比悲傷,並能悔過。可即便是父子,為了最高權力也發生父子相殘的悲劇。那麽,沒有血緣關係的戰友、師生、君臣之間,為了最高權力而產生猜疑,進而相殘的概率就更高了。
      可以說,隻要是最高權力的交替不是公開透明,而是私相授受,就必定有“巫蠱之禍”這類的宮鬥慘劇。即便在已是憲政民主體製的美國,也有《紙牌屋》那樣的故事。
      我一直想去湖北黃岡的林家大院參觀一下。林育英(張浩)、林育南、林育容(彪)三兄弟對這個政權的建立,對毛本人打下江山,建立的功勳實在太大了。在毛與張國燾相爭時,林育英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做張國燾的工作,使張不得不臣服於毛。林育英因病逝世後,毛親自為其抬棺。林育南當過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中共湖北省委代理書記,是中共早起領導人之一,後在上海被捕,於1931年被殺。而林更不用說,功蓋天下,成為寫進黨章的接班人。
      一個家族,出了三位這樣的才俊,可謂是得山水之鍾愛。可三兄弟的下場卻很不好,又不免讓人唏噓。
     “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這句話出自明太祖朱元璋,可隻要還是秦製,這句話曆多少代多少年仍然有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