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語時節

品生活, 寫生活, 嘮嘮叨叨!
個人資料
正文

全麥蔥香速發麵包, 品嚐一頓典型北美風格的晚餐

(2010-12-06 14:21:59) 下一個
   新學了個方子, 不用狂揉, 不用等待發酵時間, 濕的幹的, 混在一起扔烤箱裏, 半小時後就可以享受的速熟麵包. 適合於沒什麽計劃, 或者糊裏糊塗丟三落四, 燉了一鍋大肉忘了做主食的, 又或者天天米飯麵條已經有點做都做煩了的. 我試著做了, 效果不錯, 還真是很適合蕃茄牛肉, 咖喱雞塊這類湯汁濃稠, 肉香四溢的很給力的菜菜.

 

全麥蔥香速發麵包:

材料: 全麥麵粉一杯, 普通麵粉一杯

      泡打粉一大勺(15毫升), 小蘇打1/4小勺(2毫升), 糖5克, 鹽5克, 小蔥兩棵

      雞蛋一個, 牛奶150毫升, 融化的黃油45毫升(3大勺),

做法:

1, 全麥麵粉和普通麵粉各一杯, 加一大勺(15毫升)泡打粉, 1/4小勺(2毫升)小蘇打, 5克糖, 5克鹽, 兩棵小蔥切碎, 全部幹物質混合在一起.

2, 碗中打一個雞蛋, 加150毫升牛奶, 融化的黃油45毫升(3大勺), 將混合物倒入上述幹物質中, 輕輕混合揉成麵團, 不要過度揉, 隻要能團在一起成型不散即可.

3, 麵團揉成圓型, 用刀在上麵劃幾道, 放入預熱到350F(180C)的烤箱中, 烤35分鍾.

體會:

1, 這款麵包不用酵母, 而是用了泡打粉做發酵劑, 所以節省了起發時間, 基本是麵混合好就可以入烤箱了. 這倒有點兒象做餅幹了.

2, 但是因為用了泡打粉, 又不需要揉出筋, 所以成品麵包的口味就不象傳統麵包那樣的嚼頭和韌勁, 也沒有酵母的香氣. 倒是更接近司糠的感覺, 口感鬆軟, 麥香和蔥香濃鬱, 很適合做晚餐主食.

晚餐粥係列:

胡蘿卜薏米紅糙米粥: 粳米薏米紅糙米等量, 加水煮粥一小時, 至粥水濃稠, 加入擦成絲的胡蘿卜, 再同煮20分鍾.

一頓典型的北美風格的晚餐:

 

    這個周末出門逛街, 明顯的商店裏人不是一般的多. 大家都懷揣各式信用卡, 開始置辦聖誕節的用品禮物等, 很有點我們臘月裏采辦年貨的意思. 唯一的區別是我們辦年貨用的是一年辛苦工作攢下來的錢, 可廣大北美人民基本都是信用卡提前消費, 過完節拉下的虧空明年一年都未必還得清. 所以新年過後的幾個月, 就是各個商場的蕭條期, 大家都很低調地貓在家裏還債呢.

 

    逛得累了, 懶得回家做飯, 就去了一家典型的北美風格的酒吧餐館. 這樣的餐館一般進門先是酒吧區, 等位的時候也可以先在這裏坐一會, 邊等邊喝著聊著. 往裏走就是用餐區, 雖然依舊燈光昏暗, 但卻頗有人氣, 很多人喜歡選擇這樣的地方聚會, 隨意放鬆, 食物也都是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 一長溜的小桌子, 坐了十多個人, 但能相互夠得著說話的也就是對麵或隔壁, 再遠點兒的就隻能站起來走過去說了. 

餐前的小點心是鮮炸薯片,端上來一大盆, 夠豪爽吧,典型的北美風格。這一盆是三個新鮮土豆刨成極薄的螺旋片,過油炸,配奶酪蘸料。

一份洋蔥濃湯,上麵是一層烤奶酪,這種北美吃法,不出胖子才怪,我是不能了,不過還是好吃的說。

配著他的濃湯,帥哥點了這份很精致的牛眼肋排,火候滋味都剛剛好,也不用醬料. 菜做成這樣是功夫, 但搭配炸薯條,絕對又是北美特色. 菜都吃完了, 薯條全都剩下了. 下回再來, 要換成沙拉。

另一份主菜是炸鱈魚柳配沙拉,鱈魚的味道很鮮,配上塔塔醬料很和諧,隻是裹粉油炸的,盡顯北美風情, 我也隻好忍痛淺嚐。

我點了份西化的泰式炒粉, 倒是很對我今時的胃. 現如今北美的很多餐館裏都會有一些亞洲風格的菜式, 被當作是比較健康的菜品. 比如這個炒粉裏生胡蘿卜絲鮮豆芽, 還有豆腐, 都是那些健康達人們所追求的. 我是偶然撞上的, 我還真不能也不想這麽生著吃.

 餐館的菜單上還有碳火烤的肉餅的漢堡係列, 各式三明治, 還有就是意大利麵係列. 也都是很家常很受歡迎的菜式, 特別是各式漢堡, 眼看著服務員一盤盤的端出來, 年輕人很喜歡的, 不過那個頭, 嘴小點兒的, 費勁. 我們能力有限, 隻能淺嚐, 看個熱鬧.

我貼了各份菜的圖片在我的新浪博客, 歡迎圍觀: 梅語時節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eiyushijieblo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