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肖裕聲:朝鮮戰爭是固國強軍夢的嶄新開篇

(2013-07-26 18:43:32) 下一個

中國人民誌願軍出國作戰,不僅出乎美軍的意料,而且還敢與美軍直接交手作戰,首戰即勝,首先就在戰鬥意誌和勇氣上勝敵一籌。
       ·從美軍的六個沒有想到,我們進一步看到: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全世界特別是美國對新中國的認識。這個認識,就是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美軍西點軍校學者在總結朝鮮戰爭的經驗教訓時,反複說了一句話: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這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7月24日電(方蕊娟)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已經60年了,這是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場戰爭。但是,這場戰爭是處於絕對劣勢的一方,即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取得了勝利;處於絕對優勢的一方,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被迫簽訂了停戰協定。回顧這段曆史,依然能夠給今天的我們帶來許多思考。近日,軍事科學院軍事曆史研究部副部長肖裕聲少將接受了本網記者的文字采訪。

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世界對新中國的認識

       記者: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曾說: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您怎麽理解彭德懷司令的這句話?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意味著什麽?
      肖裕聲:翻開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冊,我們就可以看到自1840年以來的近百年,中國先後遭遇過30多次西方列強的大規模入侵,幾乎所有的西方帝國主義都侵略過中國。
      1840年,英國派遣16艘軍艦、4000人的英國兵,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接連打敗了十幾萬中國軍隊,就像進入無人之境。最後,一股2000多人的英軍,從上海沿長江一直打到南京,迫使中國簽訂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並割讓香港島,使得英國米字旗在香港上空飄揚了157年。
      緊接著,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中國軍隊更是屢戰屢敗,敵我最高傷亡比例為1:600。以至於英國人公開宣稱:隻要有一個團的兵力,就可以攻占中國的任何目標!這就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百年沉淪。
      1950年6月,朝鮮半島內戰爆發,美國作了兩個決定,一是派遣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目的就是一個:牽製中國,迫使中國首尾不能相顧。一是派遣軍隊立即侵入朝鮮半島。當時,作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美軍有著巨大的裝備與技術優勢。就當時的國力情況看,美國的GDP占世界的一半,而新中國連它的零頭都不夠;美軍還糾集了英、法、澳等其他15個國家的軍隊組成所謂“聯合國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並擁有絕對製空權、製海權和技術裝備優勢,誌願軍可以說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當時西方評論家甚至是美國政客都感到,無法想象中國軍隊如何與“聯合國軍”交手?
       麵對強勢的美軍,麵對這些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中國政府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誌願軍以非凡的勇氣和戰略戰術打贏了戰場戰爭。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同朝鮮人民軍,先後發起5次戰役,一舉收複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此後又發起了多次進攻戰役,沉重打擊侵略者,迫使聯合國軍不得不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戰爭的輝煌勝利,其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戰爭結果的本身,它不僅結束了西方列強依仗武力在東方任意霸占一個國家的曆史,而且改變了世界對新中國的認識,使新中國60多年來成功地避免了大規模侵略戰爭的風險,維護了國家的和平與穩定,譜寫了固國強軍的新篇章。
       據說,周恩來總理一生,唯一喝醉酒的一次,是在歡迎歸國誌願軍代表團的宴會上。他說:我們今天所以如此高興,這決不是偶然的。這是抗美援朝的精神鼓舞了我們! 

戰爭過程中美軍的“六個沒想到”

記者:抗美援朝戰爭敵我力量極其懸殊,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可以說是以絕對劣勢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您認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對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意味著什麽?
       肖裕聲:抗美援朝戰爭不僅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而且改變了世界對近代中國積弱積貧和軍隊不堪一擊的傳統觀感。
       毛澤東主席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時,精辟指出: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在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我理解毛澤東的這段話說明三個問題: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一座銅牆鐵壁,侵略者必定碰得頭破血流。

在這裏,我想再用美軍的“六個沒有想到”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
       美軍的第一個沒有想到,是不相信中國會出兵。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糾集 “聯合國軍”,迅速向北朝鮮縱深進犯。當時,敵我雙方實力太懸殊。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在朝鮮橫衝直撞,根本就沒有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裏。而且當時美軍兵鋒已直抵鴨綠江邊,美國認為中國即使想出兵,最佳時機也錯過了,他們認為勝負已定,這種情況下,中國絕不可能出兵了,或者說不可能大規模出兵。美軍甚至宣稱 “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
        然而,事實正相反。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首批出國部隊25萬人,從安東、長甸河口、輯安三個口岸跨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戰場,但美軍沒有任何反應。直到10月25日,誌願軍發起第一次戰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重創美軍和南朝鮮兩個師時,美軍仍然認為中國“隻是象征性的出兵”。緊接著,誌願軍又發起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又被殲滅2.4萬人,被打回三八線,這時美軍才開始相信中國真的出兵參戰了。
        中國人民誌願軍出國作戰,不僅出乎美軍的意料,而且還敢與美軍直接交手作戰,首戰即勝,首先就在戰鬥意誌和勇氣上勝敵一籌。一支處於劣勢裝備的軍隊敢於與強敵交手作戰,必然是一支在戰鬥意誌和犧牲精神上不可小看的軍隊。 美軍的第二個沒有想到,是沒想到誌願軍的戰鬥力有如此的堅忍不拔。

在這裏,我講幾個大家熟悉的故事。

一是首殲美軍騎一師第八團。麵對美軍的強勢,誌願軍計劃在戰爭的初期,以防禦作戰為主。沒有想到美軍依仗絕對的優勢,不僅一路向北殺來,而且發展到孤軍深入、以團或營為單位分頭冒進,美軍犯了兵家大忌。誌願軍立即改變計劃,發揮運動戰的長處,集中優勢兵力,各個圍殲。誌願軍計劃首戰在雲山圍殲南朝鮮第一師,麥克阿瑟發現誌願軍的計劃,急調美軍騎一師馳援。沒有想到衝在前麵的美軍騎一師第八團自己一下就撞進了口袋,更沒有想到與中國交鋒的第一戰就會遇到誌願軍第三十九軍。第三十九軍是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是中國東北四野的主力。人們戲稱“馬頭軍”遇到了“東北虎”。首戰,南朝鮮第一師美軍騎一師遭到重創,被殲滅15000餘人, 其中美軍騎一師第八團大部被殲。這一仗,粉碎了聯合國軍“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
        騎兵第一師是華盛頓開國時組建的精銳部隊。一百多年來,騎一師功勳卓著,從無敗績,享有‘開國元勳師’、‘常勝師’的美譽。”為了保持曆史榮譽,至今仍延用以往的番號,士兵的臂章上始終保留著一個馬頭符號,這是他們榮耀的象征。
        首殲美軍騎一師第八團,在美國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在世界也引起了熱議。
        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在《哈裏·杜魯門》一書中寫道:“在朝鮮開始發生了驚人事件,第八騎兵團幾乎潰不成軍。”
        美軍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在回憶錄中談到雲山戰鬥時,感慨地寫到:“作為喬治·巴頓將軍的部屬,霍巴特·蓋伊懷著沉重的心情,咽下了一杯苦酒。”
        三十九軍戰史有一段記錄: “雲山戰鬥中,美軍運屍體的8輛‘道奇’大汽車被我們截住,車上每層10具屍體,頭腳顛倒放置,一共裝了5層,共計50具,8車共400具,每具都穿一套全新的白線衣褲。以此來推算,美軍在我師正麵上傷亡即在1200至1600人以上,而這個數字隻是按其收容的數字計算的。實際情況還有許多死傷者被遺棄在戰場上。因此,實際傷亡人數將大大超過1400人。因美軍傷亡主要是被我輕武器所致,故傷的比例較大。”
        日本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編著的《作戰理論入門》,將雲山戰例編入該書,不得不承認三十九軍與美軍初次交戰,戰術運用得當,對孤立的美軍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進行包圍,並積極勇敢地實施了夜戰、白刃戰,取得了圓滿的勝利。  二是鬆骨峰爭奪戰。在第二次戰役中,為切斷美軍逃跑的退路,誌願軍第38軍的兩個師打阻擊,使突圍和北援之敵雖相隔不到一公裏,卻可望不可及。其中,第112師第335團第3連在搶占鬆骨峰一個高地後,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集團衝鋒,最後隻剩下6名輕傷的戰士,仍頑強地堅守著陣地。打掃戰場時,在幾百具美軍屍體中層疊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士,有的緊緊抓住敵人的機槍,有的手握手榴彈,彈體上沾滿敵人的腦漿,有的牙齒和指甲嵌入到敵人的皮肉裏,情景極為壯烈。作家魏巍以《誰是最可愛的人》詳細報道了鬆骨峰戰鬥的感人事跡。從此,“最可愛的人”響徹神州大地。戰役結束後,彭德懷親自起草嘉獎令,並特意加上:“中國人民誌願軍萬歲!38軍萬歲!”“萬歲軍”的美名由此傳遍大江南北,“萬歲軍”更展現了一種壓倒一切敵人的氣勢。
        三是誌願軍英雄輩出。誌願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第3連連長楊根思,帶領一個排堅守一個高地,連續打退了敵人的九次進攻,最後,僅剩下楊根思一個人,麵對蜂擁而來的敵人,他毅然抱起一個炸藥包,衝向敵群,同敵人同歸於盡。
        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當部隊進攻受到敵人機槍火力壓製時,他毫不猶豫地撲到碉堡的射擊口,以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
        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在敵人的前沿潛伏時,被燃燒彈擊中,為保證部隊不被敵人發現,任憑烈火燒身而紋絲不動,忍受燃燒彈的燃燒,直到壯烈犧牲。
       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誌願軍湧現的英雄模範和功臣30多萬人。他們驚天動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說明在戰場上士氣和鬥誌是第一位的,而誌願軍勝過美軍的正是這種犧牲精神和鬥誌。據說,美軍還專門找當年侵華日軍的將領了解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這些日本將領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沒有想到,一交手,美軍才發現被誤導了,才明白誌願軍太厲害。一句話,就是誌願軍視死如歸、英勇善戰又勝美軍一籌。 第三個美軍還有一個沒想到就是誌願軍的保障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曾成功切斷日軍的運輸線,在朝鮮戰爭這場無前後方之分的現代化立體戰爭,美軍依仗其空中優勢,企圖切斷扼殺誌願軍的後勤供應線。美軍發動了“空中絞殺戰”,“窒息戰”,每天出動幾千架次飛機狂轟濫炸, 1951年1月到1952年2月,在美軍實施“絞殺戰”最瘋狂的一年多時間裏,敵機轟炸量增加了7倍,誌願軍物資運輸量卻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兩倍以上。奇跡般地在朝鮮戰場上建立起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就連美軍朝鮮戰場最高司令範佛裏特也感歎“共產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送到前線,創造了驚人奇跡。” 
        美軍的第四個沒有想到,是沒想到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會在戰爭的當年踏上一條不歸路。沃克是二戰名將,與巴頓將軍一起,歐洲戰場打得德軍丟盔卸甲,也是美軍曆史上亡於戰場的最高級將領之一。關於沃克身亡原因的說法很多,美軍也忌諱,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他是在誌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的攻擊中車毀人亡的。據說,身亡前,杜魯門總統已向國會提議授予沃克四星上將軍銜。可惜他還沒有來得及從總統手中接受這四顆星的軍銜。沃克的身亡是一個偶然因素,但它說明了一個必然性,這就是驕兵必敗。
        美軍的第五個沒有想到,是沒想到自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第一次出現了成建製主動投降的美軍整編連隊。美軍戰史上自稱有一個恥辱,就是朝鮮戰爭期間,一個美軍的整編連在誌願軍的政治瓦解下,集體投降。這支隊伍就是美軍第25步兵師第24團C連。24團是美軍曆史悠久的王牌部隊,其曆史可以追溯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該團就自稱首先攻入北京。美軍稱,這是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第一支向外國軍隊投降的美軍整編連隊。消息傳出,舉世震驚,美國防部立即宣布:解散步兵24團。一個整編連隊的投降說明這支軍隊對這場戰爭的前途和意義已經失去了信心和熱情,這就是敗軍的前奏。
        美軍的第六個沒有想到,是沒想到在朝鮮戰場簽署了曆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條約。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的陸軍司令官。事後,這位美軍司令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讓人羨慕的榮譽,就是在美國曆史上第一份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克拉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這就說明誌願軍在血與火的較量中,終於以鋼鐵般的意誌戰勝了美軍。
        從美軍的六個沒有想到,我們進一步看到: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全世界特別是美國對新中國的認識。這個認識,就是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陳毅外長也說過:誌願軍的勝利告訴人們,假如世界上有一個美國不好惹,那麽,也有一個中國同樣不好惹!
       此外,我這裏還摘錄美國陸軍官方戰史的總結,也讓我們有了更明確的結論:
       美國陸軍官方戰史寫到:“從中國人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所展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禦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沃爾特·G·赫姆斯:《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停戰談判的帳篷和戰鬥前線》)
       正是基於朝鮮戰場上對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深刻認識,戰後幾十年來,美國始終對於中國的警告不敢再掉以輕心。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政府曾警告美國,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國。對此,美國總統約翰遜說,他相信中國說的話,始終不敢派美國地麵部隊越過北緯17度線。這就是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的力量。

美軍最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

記者:如您所說,抗美援朝戰爭彰顯了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的強大力量,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決心,這是一種精神力量。那麽,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抗美援朝戰爭精神。
       肖裕聲: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精神,可以有多種理解。在這裏,我主要談以下四點:
       第一,領導集體的意誌與決心,是民族複興的大旗。中國共產黨的決心與決策就是一麵旗幟,凝聚起億萬人民的力量與意誌,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在這場戰爭中,毛澤東支持兒子毛岸英入朝作戰,甚至在毛岸英犧牲後較長時間忍痛不宣。正是有了這樣的旗幟和表率,中國人民誌願軍先後有290餘萬人入朝作戰,前赴後繼,英勇殺敵。
       第二,以保家衛國為核心的革命英雄主義,是我們戰勝強敵的原動力。大家熟悉的八個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讓所有人都明白為什麽要入朝作戰,激發了誌願軍官兵的犧牲精神與戰鬥意誌。還有一個經典故事,更讓我們看到誌願軍如此英勇頑強的戰鬥力是如何形成的。
       誌願軍某部4連率先跨過鴨綠江,一路上看到無數流離失所的難民和炸成一片焦土的城鄉,指導員在現場給全連上了“為什麽要入朝作戰”一課。隨後結合戰士們一路上看到的被殘殺的朝鮮人民的屍體,指導員又進行了“敵人為什麽要殘殺朝鮮人民”的教育。通過血淋淋的事實和朝鮮人民的控訴,使大家認識到,這個仗應該打,隻有抗美援朝,才能保衛祖國的安全與世界的和平;這個仗能夠打,隻要揚我之長,擊敵之短,就能戰勝敵軍。誌願軍官兵紛紛遞交請戰書,有的甚至破指宣誓。指導員麻扶搖寫了一首出征詩:“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就是這個決心的宣誓,經作曲家周巍峙譜曲,成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戰歌》,在軍中迅速傳唱,指戰員受到極大鼓舞。
        第三,人民戰爭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的偉大力量。誌願軍物資匱乏,裝備落後,在作戰中遇到了相當嚴重的困難。在風雪嚴寒中,誌願軍將士缺醫少藥,供給不足,衣衫單薄,過著一把炒麵一把雪的艱苦生活。
        然而中國的民眾動員起來了,國內掀起了偉大的抗美援朝運動,神州大地到處湧動著愛國的熱潮,“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踴躍報名,參軍參戰,到處出現了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出征的動人事跡。
        從1951年6月到1952年5月,祖國人民捐獻了39270億元(舊幣),可供購買3710架戰鬥機。
        著名豫劇演員常香玉和她的劇團,以全部演出收入和自己的積蓄,捐獻了一架戰鬥機。
        人們節衣縮食,支援戰爭;各行各業加緊生產,一切為了前線,作戰物資和武器裝備源源不斷運往朝鮮前線,保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這再次證明了毛澤東同誌揭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第四,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
       美軍西點軍校學者在總結朝鮮戰爭的經驗教訓時,反複說了一句話: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這是不爭的事實。當時,朝鮮戰局的變化震驚了全世界。各國記者紛紛撰文報道中國軍隊勝利的消息,他們在猜測中國軍隊是靠什麽戰勝了強大的“聯合國軍”? 這就是中國有了毛澤東思想的武裝,這是我們看家本錢。

來自 海疆在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