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真正讓老百姓吃飽飯的是毛澤東,而不是別的什麽人!

(2013-09-29 04:53:54) 下一個
真正讓老百姓吃飽飯的是毛澤東,而不是別的什麽人!

來源:紅歌會網 作者:劉大娘

  牛頓上大學時,他的數學老師巴羅教授曾告誡牛頓:“許多看起來很正確很簡明的理論,實際都是錯誤的,它們都缺乏嚴謹地論證。”這句話使牛頓養成了嚴謹的治學風格,終結碩果。

  我們普通人之所以不偉大,不能成為科學家,就是因為我們普通人看問題習慣靠直覺,看到什麽就是什麽,不往深層考慮,不能嚴謹地推理論證。古人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憑直覺就以為太陽是圍繞地球轉的,而實際上恰恰相反,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憑直覺去看問題,錯誤不小。

  農業實行單幹後,糧棉豐收了,中國人能吃飽穿暖了,於是中國乃至世界就有許多人憑直覺說,是單幹讓中國人吃飽穿暖的,中國人吃飽穿暖是XXX的功勞;毛澤東隻會搞政治,搞鬥爭,不會搞經濟。

  這些話,乍一聽起來非常正確,可是經過嚴謹論證了嗎?如果經過嚴謹論證之後,會不會恰恰相反呢?

  單幹能提高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這話我舉雙手讚成。但是,僅僅提高積極性和責任心,農業就能豐收,中國人就能吃飽穿暖了嗎?

  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直到民國,中國一直都是單幹,農民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都一直在極點,為什麽一直都吃不飽穿不暖,為什麽“豐衣足食”一直都是中國人的夢想?

  毛澤東時代確實貧窮,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經曆過毛澤東時代的貧窮,也聽過年紀大的人說過毛澤東時代的貧窮。但是,要知道的是,並不單單是毛澤東時代貧窮,毛澤東時代以前一直到三皇五帝時代,大多數的中國人一直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

  解放前,我祖父是中農,一家四五口人種三四十畝地,畝產幾十斤,成百斤,粗細糧食加一起一年不過產兩三千斤,去掉種子和喂牲口的,就僅僅夠糊口的,還得和野菜搭配。我祖母在世時常常說,那個時候隻有過年才舍得吃全細糧的飯。在穿上,那時我祖父連鞋都舍不得穿,夏天赤腳,冬天穿草鞋,哪有布做鞋呀。那時,有巴掌大的一塊破布,都要收好保藏起來,以補衣服用,或攢多了,做一件百衲衣。那個時候,哪個農民要是有一件袍子,就好比現在有一輛大奔一樣讓人羨慕。而我的祖父,就連一件袍子都沒有,到七十年代才做一件袍子。中農尚且如此,大量的貧農雇農就更不用說了。大量的窮人一年要有大半年挨餓,許多窮人冬天連草鞋都沒有。我們這裏的老人們說,那時我們這裏有個給地主放牛的孩子,有名有姓的,冬天沒有鞋穿,就把腳伸到熱牛糞裏去焐。毛澤東時代,盡管最低時一人一年隻有幾尺布票,盡管我們這裏的人冬天仍然習慣穿草鞋,但是單布鞋還是人人都有的,棉布鞋也幾乎都有,已經進步不小了,是幾千年來沒有的事情。

  為什麽幾千年來一直延續的單幹不能讓中國人吃飽穿暖?為什麽XXX一搞單幹中國人就能吃飽穿暖了?如果說是單幹的功勞,可是為什麽以前幾千年的單幹始終都不能讓中國人吃飽穿暖呢?誰能嚴謹地回答這個問題?

  當單幹的中國農民,搞人海戰術,一家老少齊上陣,牛耕人割,不分白天黑夜在地裏摸爬滾打,鋤禾日當午的時候,發達國家的農民操縱機械,一天隻幹幾小時,好似閑庭信步,輕輕鬆鬆就種好收好了,單產還比我們高幾倍。農民出身的毛澤東最知道這個情況,所以他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而不在於單幹。一下子就抓到了實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幾千年的單幹實踐證明,靠單幹是不行的,要使農業發展起來,得靠機械化。

  而機械化僅僅是使農業豐收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必要條件的代表。要使農業豐收,除了機械化外,還得靠水利,靠良種,靠農藥,靠肥料,靠科學管理。這些是使農業豐收的硬件。積極性和責任心是軟件。

  如果硬件不好,沒有機械,沒有良種,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沒有科學技術,沒有水利,非旱即澇,到處是鹽堿地,坑坑窪窪,就算積極性再高,責任心再強,吃住都在田地裏,都不能豐收,照樣畝產幾十斤,甚至顆粒無收。如果硬件好,就算一天隻幹2小時,玩8小時,照樣豐收。主次要能分清楚。現在的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都已經很低了,比集體時還要低得多,幾乎沒有鋤禾日當午的了,很多地都象草原;還有不少農民,隻在種和收到地裏去,平時根本就不到地裏去,但是產量照樣很高。為什麽?就是因為現在的硬件好了。

  而要發展硬件,需要強大的重工業作為基礎。沒有強大的重工業,造不出來足夠的鋼鐵、煤炭、石油、水泥等,就造不出來機械、工廠;造不出來機械、工廠,就造不出來農業機械、化肥、農藥等,也就談不上農業的發展。

  所以,毛澤東特別注重發展重工業,這是工業的基礎,也是農業的基礎,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所以,雖然那時毛澤東注重的是重工業,其實是遠遠地瞄著農業的,也是瞄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等重工業發展起來了,機械、石油、化肥、農藥等都充足了,後麵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了,躺著都可以讓農業豐收,讓國民經濟發展,與單幹不單幹無關。怎麽能說是XXX的功勞呢?

  既然是毛澤東使中國人吃飽穿暖的,那麽他那個時代為什麽貧窮呢?很簡單,從窮到富有一個過程,這好比栽樹和摘果子。從栽樹一直到結果這段時間,是沒有果子吃的,當然貧窮。隻見勞動,不見回報。結果之後,就富裕了。前任領導帶領大家栽樹,後任領導把果樹分了單幹,有果子吃了,就說功勞是他的。

  拿培育良種來說,袁隆平1973年就培育出雜交水稻,可是當年就能解決吃飯問題嗎?不能。因為良種的推廣有一個過程。簡單地說,比方第一年獲得20斤良種,這20斤良種能用於填肚皮嗎?不能,要當種子。第二年用這20斤種了一畝地,收獲800斤。同樣,這800斤也不能用於填肚皮。第三年,用800斤種了40畝地,收獲32000斤,這些也不能用於填肚皮,要繼續推廣。第四年,種植1600畝,收獲1280000斤,這些仍然不能用於填肚皮,仍然要繼續推廣。直到該種的地都種上之後,才能吃。這期間,隻見勞動,隻見豐收,而不能有糧食吃。如果這期間把部分種子吃了,雖然暫時快活一點,但是要使發展速度降低很多。

  再拿發展工業來說,這個和培育良種的道理一樣。發展重工業期間,隻見工業不斷發展,鋼鐵、機械等產量連年提高,就是沒有農業機械使用,因為全部的鋼鐵和機械都要當“種子”用,而不能當最終消費品使用。比方說,第一年生產100噸鋼鐵,這100噸鋼鐵是用於造拖拉機還是用於造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如果造拖拉機,那麽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就不能造,第二年鋼鐵產量仍然是100噸。如果造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那麽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的數量就增加了,第二年鋼鐵的產量就可能達到500噸。這500噸鋼鐵能用於造拖拉機嗎?仍然不能,仍然要繼續造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如此反複,鋼鐵產量就會迅速提高,然後才能用於造汽車、拖拉機、織布機等最終消費品。這期間,仍然是隻見勞動,隻見經濟增長而不見生活水平改善。

  而要發展重工業,有一個難題,並不是說發展就能發展的,因為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存在矛盾。要發展工業,就需要大量的工人,需要大量的農民去當工人,這就要求農村的糧食有剩餘,足夠養活大量工人的。糧食有剩餘,是社會分工的一個必要條件。而當時是,農業的產量很低,農村糧食剩餘很少,甚至沒有剩餘,不夠養活大量工人的,所以不能發展工業。而不能發展工業,農業就發展不起來,糧食就沒有剩餘。這就出現惡性死循環了。

 

  怎樣打破這個惡性死循環呢?

  靠市場經濟是不行的。因為市場經濟裏,政府無權插手經濟,隻能讓經濟自由發展,任由這個惡性死循環一直循環下去,發展十分緩慢。所以中國幾千年的經濟一直都沒怎麽發展,始終都是牛耕人割。印度就是這樣的,建國和中國差不多一起,也是一樣一窮二白,因為始終都是市場經濟,自由單幹,在死循環裏循環,所以至今還吃不飽,穿不暖。

  要打破這個惡性死循環,要迅速發展農業,發展國民經濟,就得靠公有製和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可以用行政手段調撥部分農民當工人,還可以從農村調撥有限的糧食到工業上去,並限製口糧,大家都少吃一口,這樣能養活更多的工人,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工業。

  同時,計劃經濟不是市場經濟,計劃經濟裏不存在市場規律,不需要遵守市場規律,也不需要利潤,可以不斷循環地隻發展重工業,使重工業迅速發展。比方說,生產出來鋼鐵就造采礦設備,然後生產出來更多的鋼鐵,然後生產出來更多的采礦設備,然後再生產出來更多的鋼鐵,這樣鋼鐵的產量就能最快地提高。而市場經濟裏不是這樣的,市場經濟要遵守市場規律,要圖利潤,哪個利潤高就生產哪個。比方說,生產出來10噸鋼鐵,富人要花100萬買轎車,造轎車比造采礦設備的利潤高,生產商就要造轎車,這樣采礦設備就少,鋼鐵的產量就很難提高。所以發展經濟緩慢。印度就是這樣的。1950年,印度的鋼鐵產量是200萬噸,中國的鋼鐵產量是61萬噸。1980年中國鋼產量3712萬噸,印度943萬噸,落後於中國2769萬噸,中國增長60倍,印度增長3.7倍。原因就是中國實行了20來年的計劃經濟,打破了市場規律,打破了惡性死循環。

  在修水利上,公有製也有優勢。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水利工程很少,為什麽?一是政府沒錢,二是釘子戶太多。挖一條河,要經過很多私人的土地,在“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私有製社會,私人是很難同意的。要麽賠錢,要麽強征。賠錢就需要政府有錢,強征要惹眾怒。隋煬帝修大運河,鎮壓了許多釘子戶,怨聲載道。而且修水利的民工也需要工資,也需要政府有錢。所以,建國後,如果仍然是私有製,那麽就不可能建設那麽多水利工程,那麽到今天,農業也不怎麽能豐收。

  如果沒有毛澤東以及他的堅決鬥爭,就沒有那20來年的計劃經濟,就沒有重工業和水利的迅速發展,農業也就沒有今天的豐收,就是單幹也枉然,會和幾千年中的單幹一樣,和印度一樣,中國人照樣吃不飽穿不暖。同時輕工業也沒有今天的成就,中國經濟就沒有今天,中國人會仍然和印度一樣貧窮。如果不遇同誌的阻力,那20來年的計劃經濟能順利進行,成果會更好。如果公有製和計劃經濟能一直持續到今天,中國會更富裕,可以說,中國農村幾乎都會和南街村、華西村一樣。

  老子說,上善若水,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意思是說,最好的善,就象水一樣,向下滋潤萬物而不爭名利,最好的德就是讓人看不出來有德,最差的德就是讓人看出來很有德。鄭國有一條河,沒有橋,百姓過河不方便,宰相子產就用他的車架幫助百姓過河,所以鄭國百姓都誇子產有德。而孟子卻批評說,子產為什麽不建橋呢?當然,建了橋後,子產就沒有幫助百姓渡河的機會了,百姓就看不到他的德了,而這正是上德。這就是下德和上德的區別。

  毛澤東讓中國人吃飽穿暖,讓中國的經濟有今天的成就,卻很少有人知道是他的功勞,反而有許多人把他那時的貧窮歸罪於他,怨恨他不會搞經濟,這正是他的上善和上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7)
評論
鐵森 回複 悄悄話
盡管有1960-1962饑荒,中國人口從1950到1976年均增長仍達2%。
中國人口1830年就達到4億,如果按2%增長1900年應達約16億。而1900年中國人口仍為4億。那12億人到哪裏去了?1900年中國人口為4億,如果按年均2%增長1949年中國人口應為10.6億,實際僅5.4億,那5.2億人到哪裏去了?按馬爾薩斯人口論他們是被饑餓,戰爭,疾病致死。1830-1900中國年均非正常死亡約800萬。1900-1949年均非正常死亡約600萬。
在解決溫飽以前饑荒時有發生,不必過高解讀。要解決溫飽,一是發展生產,二是計劃生育,三是公平分配。由於中國采取了這三方麵的措施,60年代以後中國再沒有發生大麵積饑荒,解決了饑餓問題。1942及中國曆年的饑荒再一次證明馬爾薩斯人口論曾是正確的。直到多數家庭采取了避孕措施,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增長速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馬爾薩斯人口論才失效。世界上發達國家百年前已跨越了這個階段,多數發展中國家正在或不久前跨越了這個階段,少數發展中國家尚未跨越這個階段。發達國家采用了包括殖民主義在內的方法來跨越這個階段,如果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英裔全回英國去(或者說,他們當年不移民離開英國),英倫三島的糧食夠嗎?能不餓死人嗎?
向世界經濟發展史有興趣的同學,推薦Angus Maddison的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及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 960-2030AD。 中譯本,世界經濟千年統計,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
Wuli9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36910' 的評論 :
---------------------
60年代初,我們四川老家沒有人餓死,而我奶奶就是1943年被餓死的,怎麽說呀? 我有四川的朋友,腦子有點慢,文革時,憶苦思甜:“要說苦,就說60年是最苦的”。他是50後,他沒有說錯呀。

解放以後,農民有了土地,生產有積極性,生產效率還是提高的,至少人口增長過快,墾荒來不及,遇到自然災害,就會有問題。 好事可以變壞事,壞事也可以變好事。
三木匠 回複 悄悄話 鄧小平, 一個潛伏在共產黨內60年的人, 一個習慣了口是心非的人,他的話都是謊話:“永不翻案”, “四個堅持”---他的追隨者, 要麽也是騙子,要麽是受了騙!
美式國際獨裁民主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yranz' 的評論 : 謾罵有什麽用?隻能暴露淺薄與無知。請問舊中國沒搞計劃生育,多數家庭生八九個孩子的是常事,但為何近半個世紀人口不見漲?事實擺在那兒,因為太多的人早早就死掉了。想想看舊中國餓死了多少人?假如毛澤東時代人們生活更差,為何老百姓提著頭大規模地造國民黨的反,而沒有造毛澤東的反,規模造反更是影都沒有?憑票供應,相對緊張是事實,但其一,那是在什麽情況下發生的?是在被趕走的西方殖民者的瘋狂窒息式封鎖下發生的。看看曾經富得流油的伊拉克被封鎖後的慘象,那才封鎖了十年不到,而新中國被鐵桶般封鎖了近三十年,貿易禁用那麽久,什麽產品都不能拿到國際上換錢,供應能不緊張嗎?能獨立自主地生存下來就是奇跡。更何況就在此種生死存亡的危急中,新中國不但不倒,反而不僅絕處逢生,在國際上與大多數國家都建交,其中也包括許多西方國家,在國內奇跡般實現了工農業比例根本對調,初步進入了工業化,為鄧的開放準備了本錢,而糧食供應有限,輕工相對滯後,集中財力發展核心重工業也正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二,一邊被西方鐵桶般封鎖,一邊還要發展現代國民經濟體係,財力供應有限的情況下,不通過票證,難道靠市場確保人們基本有飯吃?市場的本質是什麽?不就是錢說了算嗎?物以稀貴,需求大於供給時放任市場,隻能是有錢人拚命囤積以便謀取暴力,而沒錢人餓死也未必買得到,那樣豈不餓死的更多?此時唯一確保情況可控,盡量確保人人有飯吃的隻能是票證方式,即定量供應,人人有份,所以票證見證的不僅僅是供應缺乏,更反映的是良心,是真正的良心之舉。美國大蕭條時期,不也靠的是票證度過了危機,市場那麽“神奇”,何來眼看就要翻車的大蕭條?假如沒有票證,而是靠市場,當時已經餓死很多人的美國,豈不餓殍遍野,搞不好資本主義在美國當時就會翻車?
獨上南島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問題是吃得太飽,吃得太好,所以糖尿病,中風,癌症大流行。
Fyranz 回複 悄悄話 讓老百姓吃飽飯的是毛澤東? 簡直就是放P。原來不說三年餓死多少百姓。就是文化革命的時候,買糧食要用糧票,豬肉憑本,魚,除了春節你基本別想,連花生瓜子都要等到春節。我說的是北京! 記得初冬的11月,糧食不夠吃,糧店用白薯代替糧食-聽好了,那是主食。 一個民族不反省,就無可藥救,別的民族就會再來,幫你反省,過去那年代靠屠殺,活埋讓你自己反省。
sydneywil 回複 悄悄話 毛粉完全不顧事實。
huahualan 回複 悄悄話 四川1959-1962年餓死800萬人,怎麽解釋啊?
美式國際獨裁民主製 回複 悄悄話 沒有毛澤東,中國今天吃不飽飯,至少有兩個現象可以讓人們清醒:其一,國人吃飽飯似乎是搞包產到戶後馬上發生的,而不是政策變了之後過渡了幾年才發生的,一國的吃飯問題靠一個政策,一夜之間就給解決了,這可能嗎?誰能給解釋一下,假如之前的經濟一塌糊塗,根本沒有能生產出多少糧食,政策剛一變立馬就天上掉餡餅似地來的有了那麽多糧食?顯然,這解釋不通。事實是,鄧的變戲法不過是,把毛澤東時代的積累變成了分配而已,正因為靠著毛澤東時代發展和積累,他才有了借花獻佛、收買人心並貪天之功的機會。毛澤東時代所以相對貧窮,是因為他用農業積累去實現中國的工業化,而鄧則是借工業化已基本實現的事實順水推舟,放手變積累為消費而已,而農業本身他吃的老本正是毛澤東長期組織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而大大提升的農業基礎而已。其二,腔調毛澤東時代吃不飽飯的人,往往在故意回避一個基本事實:舊中國太多的人幹脆吃不上飯。一個鐵一般不容否認的事實是,舊中國百姓的生存狀況逼得老百姓大規模地提頭造反了,所以毛澤東們“得逞”了。跟著毛澤東幹被殺頭的還少嗎?張誌新們算什麽?跟著毛澤東造反是要殺頭的,可為什麽還是嚇不住老百姓?因為許多人冒險革命隻是為了有口飯吃。不僅僅造反,就是舊中國近半個世紀人口幾乎不見長的事實也見證著那個時代的慘狀。毛澤東時代有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也餓死過人,但誰見過老百姓此起彼伏的造反?沒有吧。為什麽?因為,除了局部一時的問題,新中國百姓的生存狀態都遠遠好於舊中國。有人會胡攪蠻纏地說,老百姓所以不造反,是因為毛澤東的殘酷鎮壓,老百姓不敢造反。真是這樣嗎?假如老百姓真地比解放前還活不下去,他們會不造反?難道同樣的老百姓,以前活不下去就不怕殺頭去造反,後來活不下去就怕殺頭不造反了?鬼才信。換個角度看,假如老百姓在毛澤東時代活得更糟,老百姓應恨死毛澤東才是。為何每當遭遇不公時,老百姓總是抬出毛澤東作為他們的旗幟?為何至今念念不忘毛澤東的恰恰是老百姓?假如毛澤東時代真是民不聊生,反毛旗手們今天應該一呼百應才是,為何總想登高一呼,卻總是應者寥寥?
黃金右腳 回複 悄悄話 嚴謹的推論是科學的,但是這篇文章偏偏是不科學的。
首先,文章說計劃經濟在特殊時期(建國初期),不以追逐利益為最終目的,而是以社會發展為目的;但是如果毛還活著,今天還是計劃經濟,因為他還處於所謂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吃大鍋飯,按需分配,這在今天看來是落後的,但在當時看是先進的。至於大家謊報產量,放衛星,也不都怪在毛一個人的身上,但他是有責任的,為什麽?這就說道了文章的第二個觀點,科技!剛查了下,“科技是生產力”,這句話是馬克思說的,而把它改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鄧在1980年代說的!在毛的年代,他提倡“人心齊,泰山移”,提倡主觀,他根本不重視科技,有證據!科技需要啥?需要人才,人才在那個年代算是“黑五類”;培養自己的人才,也就是大學生,都在上山下鄉。在加上60年代的自然災害,和世界的隔離等個方麵的因素,毛在餓死人事情上的是需要付主要責任的。毛一生最正確的一句話就“抓主要矛盾”,在內戰中,他抓對了,抓住了“土改”(或說廣大農民是中國的主體)這個主要矛盾。在建國後,他反而抓錯了“主要矛盾”,農民的這個主體雖然沒變,但是農民想過上不擔心吃穿的日子是需要科技來帶動的,是需要知識分子來帶動,甚至需要一些資本主義的東西來帶動的。而不是靠喊幾句口號就能滿足的。在加上毛在接班人問題上出了林彪事件,後來四人幫有想奪權,如果早一點讓鄧小平上台,應該會少走很多彎路。辯證一點的說,隻要是對的,科學的東西,不管是姓“資”還是姓“社”,我們都應該拿來為我們服務;至於以後到底是資好還是社好,曆史會給我們留下一個完美的注解~~
爆假旋球的菊花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毛主席永遠是勞動人民的北鬥星。———— 沒有文化大革命、普通的中國人民恐怕還在受著2000年等級思想的奴役。孔孟沒有錯,但是2000年來統治集團把孔孟異化為奴役束縛農民思想的絕佳工具。
passby 回複 悄悄話 我見過無恥的和無知的,就沒見過文學城裏這些吹捧毛澤東、連最基本的事實都不顧的“茅糞”的無知和無恥的程度!

毛澤東時期發生了人類曆史上餓死人最多的饑荒,竟然還說中國人吃飽飯是因為毛賊?顛倒黑白、指鹿為馬都沒有這樣的!
Wuli98 回複 悄悄話 頂!實在。 沒有工業化的農業,怎麽幹也不行。 毛時代的五小工業,小鋼鐵,小化肥..., 加上水利建設,良種培養等,為後來農業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國以後,人口大增,到老毛去世時,人均量產還是增加的,說明農村勞動生產率高了很多。

毛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不挨打。 一個國家要想不挨打,就的有實力,否則就要別人決定你挨不挨打。 在那麽短的時間裏,那麽困難的條件下,居然搞出了兩彈一星,確立了中國的核大國地位。
螞蟻王子 回複 悄悄話 我們老家曾經有句話"沙湖沔陽州,十年就有九不收",因為當地經常洪澇,但在50-60年代修了很多電排站,疏通了很多運河河道後,一直到我出國的90年代中期,幾十年間,一次洪澇災害也沒發生過. 我們當地因為傳統的水問題,每年農閑的時候,農民都要去修水利(這個有點太狠,農民基本都是白做工,好像沒拿到錢). 我爸最近回老家,說原來很寬的河都淤了,沒人管,完全在吃老本。最近國內新聞,洪澇災害又多起來了.
鏈接:沙湖沔陽近幾百年洪澇記載
36910 回複 悄悄話 憶苦思甜時老農說最艱苦是1959-61年。
qghg 回複 悄悄話 有些人無恥沒底限。 老毛要活過來,都要給你個大嘴巴,叫你說反話!

點它五百下,讓你回國就被抓起來。
隨意001 回複 悄悄話 好像老毛死後,我才可以隨便吃水果的,而且水果種類才多了起來。老毛在的時候,頂多就是吃冰棒就頂牛了。
ahhhh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數據太短了。至少要從清朝開始比才比較公平。因為那時的戰亂比較少。很多老農從光緒後就沒吃過肉了。
eRandom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青花瓷和青花瓷' 的評論 :
毛澤東? 哈哈哈, 我隻記得一個月一斤豬肉,25斤大米。
_________________
文革十年,記得我們那裏每月每人半斤豬肉,28斤糧食供量,其中大米好像是10-15斤/月,剩下的全是雜糧,如棒子麵、紅薯麵、高粱麵等,其他無論是鹽、糖、油、豆製品、雞蛋以及煤、布、棉花、火柴、堿等無一不是憑票限量供應。
這是城裏人的優越生活,農村人就更慘了。
葫蘆娃爸爸 回複 悄悄話 分析的非常中肯,到位。好文,頂!
君子蘭9 回複 悄悄話 請問樓主:您的高見,真的?假的?
青花瓷和青花瓷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 哈哈哈, 我隻記得一個月一斤豬肉,25斤大米。
雜家 回複 悄悄話 1953年10月,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統購統銷”,任何私人不得買賣糧、油、肉、菜和一切生活用品,違禁者輕者拘留,重者勞改,這個政策由陳雲個、鄧小平操刀執行,製定和拍板者是偉大領袖毛澤東,隻緣於他在全國糧油會議上說過一句話:“天底下有兩種人不好管;一種是有錢人,另一種就是吃飽了飯的人。”

1961年大饑荒,全國已經大規模地出現了以現在禦用文人所說的“有人營養性死亡”了,偉大領袖毛澤東下指示:從全國的滿囤糧食中漏夜運走三分之一送給越南、阿爾巴尼亞,當時有人提出來:是不是留下來開倉賑災,毛澤東說,不要留,免得吃飽了鬧事。
舌尖上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傻是沒有下限的。
eRandom 回複 悄悄話 樓主還能轉來一些更傻B的文章麽?
文學城壯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angyang01' 的評論 :
你需要的不是想象力,而是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最普通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
zhangyang01 回複 悄悄話 我的想象力再高,也很難想象有“作者”這麽SB的無腦存在!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真正讓老百姓吃飽飯的是社會主義。中國追隨蘇俄模式,這種模式特別適合肚子填不飽的國家。吃飽以後怎麽發展?鄧的改開是有效的,適合想要富起來的需求。一部分人富起來以後又怎麽辦?考驗中共當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