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與毛澤東合影成就一對伉儷

(2011-07-02 21:22:16) 下一個
     毛主席回到離別32年的韶山,和少先隊員們一起拍了一張照片,毛主席脖子上係著一條紅領巾。這張被詩人臧克家稱之為“仿佛聽出聲音”的照片,曾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後被選入小學課本。毛主席逝世時,全國各地,隨處可見這幅經典照片。誰也不曾想到,這張照片成就了一雙美好姻緣——偎依在毛主席身旁一左一右的男孩、女孩,永結同心,被重慶一書法家稱為:“中國第一幸運伉儷”。
 
    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
    少先隊裏高大的人,
    笑的風要把人身撼動,
    紙麵上仿佛聽出聲音。
    “崢嶸歲月”成過去,
    故鄉山河一片新,
    鬥爭曆史作背景,
    方才知道這笑意深。
    ……
     這是我國著名詩人臧克家的題照詩《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被詩人稱為“紙麵上仿佛聽出聲音”的照片,是毛主席1959年闊別故鄉——韶山32年後,與韶山學校師生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毛主席一左一右偎依著一男一女兩個少先隊員,他們像吃了蜜糖一般,笑得甜極了。
    小姑娘叫彭淑清,小男孩叫蔣含宇,他們不僅是一雙幸運的“金童玉女”,而且12年後,喜結連理,永結同心,被重慶一書法家稱為幾千年來第一幸運伉儷。

    經典照片的前前後後 

    40年前,蔣含宇還是個天真爛熳的少年郎,彭淑清也是個紮著羊角小辮、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兩人都出生於毛主席的故鄉韶山衝的小村裏。 
    也許是韶山的人傑地靈,也許是他們孜孜不倦努力學習的結果,兩人在學校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學生。14歲的蔣含宇是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彭淑清擔任少先隊大隊委員。
    1959年6月25日下午5點多鍾,學校少先隊輔導員把蔣含宇、彭淑清叫到大隊部,告訴兩人:“有個重要首長要來咱們韶山學校,學校經認真研究,指定你們兩個代表韶山少年兒童給首長獻花。”輔導員還特意囑咐身為學校迎賓團團長的蔣含宇,讓他給首長贈送紅領巾。
    “重要首長會是誰呢?”蔣含宇、彭淑清兩人想。看著輔導員喜不自勝的表情,他們想這兒是主席的故鄉,又是楊開慧辦私塾的地方,肯定是毛主席要來韶山學校了。

     想起毛主席,兩人就激動不已。
 
    按照輔導員的安排,他們像兩隻歡快的小鹿奔回大隊部準備去了。
    哪兒的花最香最豔?反手給主席戴紅領巾,怎樣才能更熟練?蔣含宇不停地練習,彭淑清四處尋找鮮豔的花兒。
    全校700多名師生,指定他們兩人給主席敬獻鮮花,戴紅領巾,這是何等的幸福和榮耀,由於過於激動,兩人一夜沒睡。
    26日上午,毛主席從他的舊居向著韶山學校方向來了。
    韶山學校師生聽說了,全校師生夾道歡迎。蔣含宇、彭淑清怕花蔫了,一直沒摘,他們打算把最豔的鮮花敬獻給主席,聽說毛主席來了,彭淑清放下飯碗(正在吃飯),跑到校園花圃中采來夾竹桃、月季紅紮成兩束。
     等主席在人群中穿行,離學校越來越近,眼看著主席即將走上通往學校的兒童橋,彭淑清、蔣含宇像兩隻雀躍的小鳥飛到主席麵前,把兩束帶著露珠、滿含韶山人民愛戴的鮮花獻給了毛主席。
    接過鮮花,聞著故鄉的芬芳,主席微笑著問他們:“幾歲了?上幾年級?”
    蔣含宇、彭淑清告訴老人家,他們14歲了,剛上初中二年級。
    沿坡而上,主席一左一右親切地擁著兩個孩子,一一與學校的師生握手。
    站在韶山學校的大門口,凝視著自己親手題寫的校名,主席感慨道:“學校變樣了。”
    主席與教師們邊走邊聊,興趣盎然,人們簇擁著主席走到小學至初中的斜坡上——主席要與全校師生在此合影。蔣含宇從容解下自己鮮紅的紅領巾,敬獻給毛主席,幫他佩戴在胸前。
    主席高興地問:“你這紅領巾還要不?”
    蔣含宇爽快地說:“送給您老人家了。”
    主席開懷大笑:“我現在變年輕了,成了少先隊員啦。”
    掌聲雷動,全校師生開心地笑出聲來。
    毛主席的攝影秘書,我國著名攝影家侯波,捕捉到這感人的瞬間,輕按快門,“哢嚓”—一幅“仿佛聽出聲音”的場麵被定格啦。
    很快,這幅“能聽出聲音”的照片被《人民日報》刊發,這幅照片被許多報紙、畫報刊用,後來又被選編在小學課本中。
 
   照片作媒,兩人喜結連理
 
    彭淑清、蔣含宇兩個偎在毛主席身旁的“金童玉女”,暗暗下定決心更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毛主席老人家的期望,將來考上北京的大學,“呆在”主席的“身邊”。
    後來韶山學校停辦中學,兩人又因學習優異被送到湘潭市一中。在湘潭市一中讀書,兩人同一年級,雖然不在一個班裏,但他們你趕我超,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始終都是班委會和團支部委員。
    蔣含宇熱心為大家服務,辦事積極認真,在彭淑清的心目中,始終有著良好的印象。彭淑清學習優秀,一個女孩子在工作上、學習上一點不服輸的上進心,很讓蔣含宇折服。兩人一起從韶山衝出來,工作上相互支持,學習上相互鼓勵,加上同為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共同有著進北京的奮鬥目標,兩人成了難得的一對好朋友。
    1963年,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沒有靠任何政治資本,蔣含宇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專業,彭淑清考入北京石油學院機械係攻讀煉油機械。
     兩人終於圓了北京求學夢。他們那一屆韶山學校出來的學生,僅有幾個人考取大學,兩人能夠憑優異學習成績跨進北京高校的大門,應該說與那幅經典照片不無關係,是它給了他們不盡的力量去學習、去拚搏。
    大學生活是忙碌而充實的,盡管兩人功課都很繁重,但老鄉、同窗、好友的濃濃真情,卻使兩人越走越近。朦朦朧朧中,兩人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心裏有什麽事都想和對方訴說。那個年月雖然不如現在開放、浪漫,但大學生活的自由愉快,又為兩人提供了許多相聚的機會。日積月累,一種極美好的情愫,在兩人心目中日漸清晰——大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們相戀了。
    1968年,5年的大學生活結束了,蔣含宇、彭淑清均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並且都分配到遼寧省工作。蔣含宇先在淩源縣農村勞動鍛煉了一段時間,隨後被調往縣教育局任幹事;彭淑清被分配到錦西石油五廠,成了一名石油戰線的科技新兵。
    雖然同省,可兩人工作地點相距200多公裏,由於路途遙遠,隻能靠鴻雁傳書,訴說著相互的思念。他們把全部精力都撲在工作上,從學校畢業分到遼寧到結婚,兩年半的時間,他們才見了3次麵。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相戀了四五年時間,兩人決定把戀愛情感綰個結,好好過那種牛郎織女般的相思生活。
    大喜的日子訂在1971年的元月。沒房、沒床,彭淑清從錦西來到蔣含宇的單位,利用一個軍人家屬探親的空當,借這位軍人的家暫作新房。彭淑清一雙新單鞋、蔣含宇一雙新棉布鞋,外加一床新床單、一個新枕頭,這就是他們新婚的全部家當。
    新婚日,由單位領導在會議室主持儀式,花生、糖果一散,彭淑清就成了蔣含宇的新娘了。
 
   苦難歲月也不給主席抹黑
 
    蜜月沒過完,彭淑清就惦記著廠裏的工作返回錦西,9月份,湖北省荊門煉油廠籌建,需要從全國各地抽調技術力量,彭淑清不顧幾個月身孕,毅然報名參加。
     如果此事成行,兩個人一個遼寧,一個湖北,從此,將真的天各一方。蔣含宇單位領導想把她調到淩源縣。可那兒沒有石油,黨培養自己上大學五年,這樣豈不是讓國家白白遭受損失,自己也白白搭上五年的青春?彭淑清未予答應。她單位的領導認為蔣含宇是學政治的,到哪兒都可以,可以調過來。
    荊門煉油廠的職工,一大批是部隊複員戰士,彭淑清是作為一部分技術骨幹調來的,這兒原是一片荒野,沒有廠房、沒有宿舍,沒有道路,甚至連買菜都要到三四裏外去買,住的是蘆席搭成的幹打壘(上麵蘆席下邊是黃土搭的房子)。
    彭淑清由於路上奔波,兒子早產。孩子剛滿40天,彭淑清就抱著剛滿月的孩子,提著小木箱,帶著母親趕往工地報到。
    彭淑清不願因個人生活拖單位後腿,可是來到工地,單位連蘆席棚都沒有了。領導給她暫時安排到招待所,單位領導很感動,但是考慮到她的情況,丈夫又不在身邊,一個人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孩子,就勸她:“鑒於你目前情況,幹脆回湖南休產假,我們工資給您照發。”
    她與蔣含宇都曾表示,決不能辜負主席的厚望,領導的好心,被她拒絕。第二年5月份,蔣含宇才從遼寧調到荊門。
    在身邊沒有丈夫的日子裏,彭淑清拖老帶小,硬是撐了過來。有幾次,雪花飄飛,蘆席棚被寒風吹掉,開了天窗,她和母親自己動手將房修好。這段極為艱苦的日子,彭淑清從沒感到過苦,訴說過累。在他們心裏,國家哪裏需要,他們就到哪裏。後來九江要建煉油廠(今日的九江石化總廠),他們又服從需要來到九江。
 
    舉案齊眉,一個美滿幸福家庭

    夫妻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平靜的。兩人的老家都在湖南農村,雙方父母親都健在。早些年,工資不多,他們每月總要從緊巴的生活中抽出些錢寄給家裏,後來,他們又常常把雙親接來住一段日子。
    有著在毛主席身邊“金童玉女”的榮耀,蔣含宇和彭淑清卻從不張揚,從不以此作為資本,去謀取個人私利。毛主席與他們合影的照片及底版,他們一直珍藏在相冊裏,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這張照片鋪天蓋地覆蓋了全國,人們才知道,這對“金童玉女”原來就在他們身邊。
    蔣含宇在九江煉油廠先後擔任教育科幹事、副科長,該廠成立教育中心,被任命為主任。他一邊工作,一邊潛心職工教育研究,他和同事合作編著的《職工教育常用詞典》曾獲中國石化總公司職工教育優秀成果獎;與他人合作編寫的《思想修養》一書被江西省電大指定為必修教材。他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並被授予中國石化總公司職工教育先進工作者和江西省新時期職工教育優秀管理者稱號。1991年調任石化總廠黨委任宣傳部長,工作幹得有聲有色,先後撰寫論文30多篇,其中多篇被評為省、市、石化係統優秀論文;1997年他又以最高票數當選為總廠黨委委員並兼任組織部長,兩年多過去了,他的工作得到廣大職工幹部一致肯定。
     彭淑清是位技術人才,她的工作成績不遜於丈夫。作為石化總廠設計部一名高工,多年來潛心鑽研,除完成該廠設備設計、改造等大量工作外,還擔任幾位大學畢業生的導師,為培養青年科技人員盡心盡責。
    他們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兒子畢業於北京郵電學院,分配到廣東順德市郵電局從事計算機通訊工作;女兒中學畢業後在九江石化總廠職工學校任打字員,兩個孩子都努力進取,蔣含宇夫妻都十分滿意。
    爸爸在廠裏也是個權力不小的官,盡管做事公正廉潔,女兒還要經常提醒爸爸:“咱可不要做違法的事啊!”
    在這個幸福的家裏,蔣含宇、彭淑清夫妻倆有個默契的分工。妻子彭淑清對蔣含宇說:“你學政治,從政,你就往外多跑點;我搞技術,多負責家裏。”蔣含宇由於工作關係,整日忙得沒個禮拜天,妻子理解,把個家收拾得幹淨整潔,一塵不染,連做飯、幹家務都不讓他插手。他們家被廠裏評為“五好家庭”,夫妻倆舉案齊眉,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第一伉儷與他們的媒人情結

    作為攝影家侯波來說,數十年過去了,極想知道,她作品中的人物如今怎麽樣了。1992年,當她知道她在韶山拍攝的那張經典作品中的兩個主人翁,如今在江西並且幸福地喜結連理,非常高興,她很希望能再次見到照片中的兩個孩子。經過輾轉打聽終於找到了蔣含宇、彭淑清的確切地址。實際上蔣含宇、彭淑清多年來也在打聽,她這位紅娘的下落。 
   1992年7月1日,蔣含宇敲響了侯波家的門。“都長這麽大了”,侯波把他讓進屋裏,感慨道。彈指間33年過去了,在她心目中,他們總還是很小很小的孩子,侯波高興得合不攏嘴。
    蔣含宇落座後,她忙不迭地問這問那,語重心長地告訴蔣含宇:“你們一定要給毛主席爭氣,你們不僅要對得起韶山兒童,也要對得起全國少年兒童”。
    蔣含宇要走了,她拿出絲巾、被麵及1959年他們夫婦和毛主席的合影,作為一個紅娘捎給“小彭”和他們家的禮物。一幅照片,撮合一樁美好姻緣,侯波從心眼裏高興。
    自此,他們一去北京必看望這位紅娘。
    蔣含宇、彭淑清應該有兩個媒人,一個是攝影家侯波,另一個則是毛主席了。從有了那段與主席合影的光榮曆史,蔣含宇夫婦一心癡迷上有關毛主席的書籍、畫冊、字畫的收集,凡是與毛澤東主席有關的,他們都一一買回珍藏。目前他們已收集到全國各界名流包括毛澤東的女兒李訥、兒媳韶華、孫兒毛新宇給他們的題字題詩。許多人稱讚他們的千年良緣,攝影家呂厚民送他們一幅條幅,題為:“幸福時刻,結成良緣”;重慶書法家楊昌永稱他們為:“春秋數度,蔣彭喜結連理,成為中國幾千年來第一對幸運伉儷”。
    一幅經典照片,演繹一曲人間幸福良緣,千古難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